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仲辉  王进  吴燕生 《人民军医》2003,46(6):345-346
结核性脑膜脑炎 (结脑 )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隐脑 )均为神经内科常见病 ,表现极为相似 ,均以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征为主 ,两者不易鉴别 ,但两者在治疗上有明显不同。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5月 ,我们将结脑及隐脑的脑脊液 (CSF)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脑脊液化验对两者的鉴别意义。结果表明 ,检测CSF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结脑组 31例 ,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16~ 6 8岁 ,平均 36 8岁。隐脑组 2 1例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9岁 ,平均 4 3 9岁。两组均…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建民  黄庆生  何俊瑛  卜晖 《武警医学》2010,21(7):581-582,585
 目的 评估3种脑脊液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150 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73例,对照组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简称细胞学),腺苷脱氨酶检测(简称ADA法)和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简称抗原法)的检测.结果 细胞学检测显示,结脑组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占82.2%,对照组仅27.2%,有统计学差异.ADA法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80.5%,阳性预测值81.2%,阴性预测值91.2%.抗原法的敏感性84.9%,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抗原法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好,联合检测对诊断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脑膜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是严重的肺外结核病[1]。近年来随着全球结核发病率的升高,我国成人结核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逐年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之一,病死率、致残率高,早  相似文献   

4.
5.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师磊 《人民军医》2002,45(2):100-100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 ,有效抗结核药物在并用激素后 ,虽使其病死率由 30 %~4 0 %降至 15 %以下 ,但致残率仍较高。为此 ,我们于 1998~ 2 0 0 0年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30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78岁 ,平均 4 9岁。头痛 2 9例 ,恶心、呕吐 2 8例 ,意识模糊 2例次 ,浅昏迷 1例 ,一过性意识丧失 (持续 5~ 2 0min) 8例次 ,肢体抽搐 2例次 ,颈项强直 30例。脑脊液均为渗出液 ,蛋白定量 1 8~ 6 1g/L ,平均3 65 g/L ;脑脊液压力 1 4 7~ 3 92kPa ,…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26例(治疗组)和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28例(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和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及细胞数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3%)与对照组治愈率(71.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缩短疗程,该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在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41.5岁,全部行MRI检查。结果 MR平扫可发现20例位于基底池的脑膜病灶;增强扫描有38例脑膜异常强化,伴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21例、结核性室管膜炎6例及颅神经受损2例。8例轻度脑膜炎患者无脑膜异常强化。复查9例中脑内病灶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无改变。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MR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评价结核性脑膜炎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周期结束后,对两组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6%;对照组治愈率为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脑脊液转阴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的软脑膜、蛛网膜所引的炎症改变,脑实质和脑血管亦常受累。结脑占活动性结核的1%。目前,虽有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结脑的病死率仍达20%左右。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由于结脑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脊液(CSF)的改变缺乏特异性,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8例膀胱癌及15例正常膀胱粘膜中第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_16、18)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新鲜及石蜡包埋的癌组织HPV_16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3.8%及66.7%,HPV_18DNA的阳性率为4.4%。HPV_16DNA在癌组织中出现与恶性度及浸润深度有一定关系。正常粘膜有少量HPV_16DNA存在。从正常粘膜到癌组织,HPV_16DNA检出率逐渐增高,反映出其存在较为广泛及在癌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建立一个检测水中钩体DNA的技术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根据1993年C.Gravekamp设计的引物G_1G_2序列自行合成的引物G_1G_2建立了检测致病钩体DNA的PCR方法。运用此方法并结合“优筛法”对采自云南河口、蒙自等地区108份水样进行检测,并与分离培养后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方法检测所有水样呈阴性,其精确度和一致性达100%,但分离培养方法漏检率为8.3%(9/108)。结论:建立了PCR检测水中钩体DNA方法。此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及大规模水样钩体DNA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PCR法对比检测了胃窦粘膜与胃液中的幽门螺杆菌(HP),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替代钳取胃粘膜并取材方便,且检验效果与检测胃粘膜效果一致的材料。结果显示,①PCR法对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窦粘膜HP检出率为77.5%,显著高于快速尿素酶法(54.9%)(P<0.01)。②胃液与胃窦粘膜HP的PCR检出率(分别为74.6%和77.5%)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呈一致性。结论:PCR检测HP比较敏感,可以检出存在于胃液中的少量HP,因此可以反映胃粘膜HP的感染情况。临床上可用一次性胃液采集器收集胃液标本后用PCR法检测其中的HP。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炭疽杆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建立一种简便而特异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用作临床诊断工具,以nXO1持粒上的pag基因及pXO2质粒上的cap基因为靶合成特异引物,用DNA嵌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进行定量PCR扩增,在PCR后进行熔融曲线分析以确定得到的产物是否为目的产物,定量PCR条件优化结果为:引物浓度0.8umol/L,Mg^2 5.0mmol/L。该法检测炭疽的灵敏度达10^3拷贝,并能区分炭疽杆菌与其他蜡样杆菌,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特异地对炭疽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鼻咽非上皮性肿瘤EB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鼻咽腔非上皮性肿瘤与EB病毒(EBV)之间的关系,应用PCR检测鼻咽和头颈部非上皮性肿瘤58例,并配合免疫级表型分析,结果显示(1)EBV与鼻咽及头颈部的横纹肌肉瘤(RMS),纤维肉瘤,幼年性纤维血管瘤,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无明显关系,(2)EBV与鼻咽腔中线恶网(MMR),鼻咽癌(NPC)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EBV在MMR(T淋巴瘤)听检出率明显高于身体  相似文献   

16.
在疱疹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聚合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能对HSV-Ⅰ、HSV-Ⅱ、EBV和CMV4种疱疹病毒DNA进行扩增,继而用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BarnHⅠ或Sma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进行鉴别,建立了能一次性分型检测上述4种病毒的POR-酶谱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灵敏度可测到1fgDNA,相当于6个病毒颗粒,且引物仅对4种疱疹病毒扩增。对影响PCR效果的有关因素如Mg2+浓度、引物浓度、循环参数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用建立的PCR-酶谱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疱疹病毒,取得较好结果。本方法的建立为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药物疗效考核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差示PCR分离胃癌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优化的mRNA差示PCR分离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方法:以胃癌7901与胃粘膜GES—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探索mRNA差异PCR技术的最佳条件,优化并改进差示cDNA片段的后续处理方法。结果:①优化了mRNA差异PCR的循环参数;②改进了差示cDNA片段的后续处理方法;③运用优化方法及GQS—960型成像及基因定量分析系统从胃癌7901与胃粘膜GES—1细胞株中分离出了154个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对其中的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检索及克隆。结论:建立了可靠的mRNA差示PCR技术的优化条件及后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内感染时脑脊液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相酶电极法(酶膜法)对4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了乳酸含量测定,并设立了对照组。结果表明,细菌及真菌性脑膜炎患者的CSF乳酸浓度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的所谓“散发性脑炎”患者及对照组。细菌及真菌性脑膜炎患者的CSF白细胞计数亦有明显升高,并呈以嗜中性粒细胞或(和)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细胞学改变,但与CSF乳酸含量无明显相关。笔者认为,CSF乳酸浓度测定可作为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的一项辅  相似文献   

19.
RT-nested 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用于HV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汉坦病毒(HV)基因的RT-nestedPCR方法,并进行进一步进行限制性酶分型,设计并合成互补HV S基因片段的引物,对78例HFRS患者血清进行RT-nestedPCR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76%(≤7天)、67%(8-14天)、43%(15-21天)和295(>21天)。48例检测阳性患者PCR产物酶切物酶切分型,47例,Ⅰ型,1型Ⅱ型。提示RT-nestedPCR用于早期HFRS患者的HV基因,具有直接、敏感、特异等优点,其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分型能快速准确地区分国内当前流行的主要HV毒株型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痰结核杆菌DNA扩增对肺结核疗效监测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3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定期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和PCR检查。结果:31例中有27例痰PCR在治疗结束前转阴,另4例痰PCR持续阳性时间长达12月左右。31例中有3例初治有效后复发,2例为PCR持续阳性患者,1例为痰涂片和PCR复阳患者,PCR复阳时间比涂片早2月。485份痰标本痰PCR和涂片检查总符和率为88.9%(431/485)。结论:提示痰PCR是检测肺结核疗效敏感的方法,痰PCR和涂片检查总符合率较高,复发多见于痰PCR持续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