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亚寒带森林的开发,野生动物的古老传染病也开始在人间流行,曾经严重地威胁着林区人民的生命安全。1937年,人们终于在硬蜱体内查到病毒,所以把这种病叫做“蜱媒脑炎”,我国东北林区称“森林脑炎”。 硬蜱俗称草爬子。蜱类家族繁多,传播脑炎的坏事多由全沟蜱所干。硬蜱在整个发育期都要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雌蜱产卵前,还要找宿主投身,叮咬吸血,这样,森林脑炎病毒便在硬蜱与脊椎动物之间循环;当人体被叮咬时,病毒便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蜱传脑炎疫源地主要有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泰山3个疫源地;病毒基因型为远东型,临床症状严重,致死率较高;主要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森林革蜱;人群普遍易感,驻疫区官兵血清阳性率较高。北疆边防地区有呈岛状分布的蜱传脑炎疫源地,蜱传脑炎在官兵中感染或流行的风险性较高,因此部队应加强疫源地监测和调查,掌握蜱传脑炎感染流行的环节和特点,并对重点部队开展疫苗接种、防蜱灭蜱等有效措施,防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1992~1994年,对吉林省珲春地区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从当地嗜群血蜱中分离出了森林脑炎病毒,从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当地居民血清中查到持异性抗体。从而认为当地仍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随着口岸开放,旅游事业发展,外来人群进入,其森林脑炎的威胁有可能增加,应引引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北部边防部队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莱姆病、森林脑炎3种蜱传疾病的流行概况。方法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IgG抗体;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莱姆病IgG抗体。结果共采集新疆北部地区边防官兵血清标本135份,其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阳性率57.04%(77/135),森林脑炎阳性率17.04%(23/135),莱姆病阳性率5.19%(7/135),3种疾病同时复合感染率0.74%(1/135),莱姆病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复合感染率2.22%(3/135),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与森林脑炎复合感染率8.15%(11/135),莱姆病与森林脑炎复合感染率1.48%(2/135)。结论新疆北部某边防部队官兵中存在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病的感染和流行,并有3种疾病的复合感染,其中森林脑炎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或莱姆病复合感染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蜱传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蜱是重要的病媒生物,可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巴尔通体病、Q热、巴贝西原虫病等多种疾病。中国东北地区蜱虫分布广泛,共有2科8属22种,存在蜱传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文简述了东北地区蜱虫种类与分布,以及重要蜱传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做好蜱虫监测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1,2〕。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于2012年10月受理了1名被蜱叮咬的某林场造林工,经职业病诊断小组诊断为职业性重度森林脑炎。现就患者的诊治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蜱传脑炎又名森林脑炎是由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经蜱传播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10%~20%,是近年来病毒学专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转归、诊断、治疗等对蜱传脑炎进行综合性论述,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口岸卫生控制》2005,10(2):13-13
4月7日,消息俄罗斯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病毒会导致人体产生异常的“自体抗体”,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9.
森林脑炎(简称森脑)是危害林区人民生命健康的虫媒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小兴安岭、完达山和长白山林区。为探讨大兴安岭林区是否存在森脑自然疫源地,我们于1992年~1994年对该林区自然界蜱类和临床可疑的病例进行了病毒学检查,分别在森林硬蜱和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分离到森脑病毒。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1)蜱类采集:用布旗法从林间植被上收集自然界游离的饥饿成蜱。  相似文献   

10.
据研究,核糖核酸酶能抑制核糖核酸合成和RNA病毒(如流感、口蹄疫和蜱传脑炎病毒)的繁殖。由此促进临床上研究应用核糖核酸酶治疗蜱传脑炎及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1965至1971年,作者在苏联的4个流行区将507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蜱传脑炎(即森林脑炎)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治疗:甲组(核糖核酸酶组)246例。应用核糖核酸酶(由牛胰腺所提取,每克含7×10~6单位)30毫克肌注,每4小时一次,共4~6天(体温正常后2天停药)。乙组(球蛋白组)261例。用抗脑炎丙种球蛋白6毫升肌注,每日1次,共3天。对症治疗两组相同。  相似文献   

11.
森林脑炎是经硬蜱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病原为黄病毒科中蜱传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死率较高, 实验室检测对此病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森林脑炎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森林脑炎实验室检测主要为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测。森林脑炎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特异性IgG抗体可作为与其他疾病鉴别的"金标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测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 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或血清补体结合试验, 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均有助于早期诊断。分子技术检测方法发展迅速, 代谢组学、数字PCR、基质金属蛋白酶亦应用于森林脑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蜱传脑炎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新疆北部夏尔希里地区蜱传脑炎(TBE)疫源地特征,分离鉴定蜱传脑炎病毒(TBEV)。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1年春夏季出现的2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及当地健康人群检测TBEV特异性IgG抗体。调查当地蜱种群特征;通过蜱研磨液接种实验小鼠与细胞分离培养TBEV;利用RT-PCR扩增检测病毒NSl基因片段,通过序列分析明确新分离毒株的系统进化特征。结果在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TBE疫源地采集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共1760只,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87.5%)。2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确诊为TBEV感染。当地健康人群中病毒IgG血清阳性率为35.4%(23/65)。BALB/c小鼠接种蜱研磨液后,发病与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2.9%(70/96)和55.7%(44/79)。从病死小鼠脑组织中扩增获得TBEV特异性条带。基于病毒NSl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BEV新分离株属于远东亚型,与中国东北地区分离株、俄罗斯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结论首次发现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存在TBE疫源地,病毒流行株属于远东亚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三省蜱类的分布及医学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东北三省蜱类的分布及医学重要性。方法采用人工布旗法采蜱,从动物体采集蜱。结果东北三省的蜱类现知2科7属21种,其中辽宁省18种,吉林省13种,黑龙江省11种。东北区分布16种,其中松辽平原亚区分布13种,长白山亚区分布9种,大兴安岭亚区分布3种;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12种。在东北地区,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是森林脑炎的媒介;全沟硬蜱是莱姆病的媒介;嗜群血蜱是北亚蜱传斑点热的媒介。结论对东北三省蜱类的分布及医学重要性的调查为东北三省蜱类的区系分布和蜱媒病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蜱传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经蜱传播的由蜱传脑炎病毒(TBEV)引起的急性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我国于1943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蜱传脑炎病毒[1],并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陆续发现多个自然疫源地[2].该病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后遗症,病死率高,曾为我国法定职业传染病之一[3].近年来,由于地球气候变暖,使该病疫源地传播媒介活动季节延长、活动区域扩大,进而使蜱传脑炎有扩大流行的趋势[4].本文是对我国近年来开展蜱传脑炎相关工作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物流、人流通过国境口岸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更加频繁,蜱传疾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本文就媒介昆虫蜱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蜱传疾病及病原体种类进行综述。目前,蜱传病原体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特异引物PCR、16S r RNA基因文库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高通量测序。我国流行的蜱传疾病种类繁多,有蜱传脑炎、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兔热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核细胞埃里克体病、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落基山斑点热、南非蜱咬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波瓦森脑炎和科罗拉多蜱热在我国尚未发现。提高口岸查验技术,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对于保卫国门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羊寄生蜱种类及蜱携带病原情况。方法对蜱进行形态学种类鉴定,然后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使用PCR技术对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羊寄生蜱439只,包括亚东璃眼蜱、森林革蜱、草原血蜱。从森林革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例,检出率为0.227 8%,其他病原未检出。结论在二连浩特口岸地区蜱种中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17.
吉林敦化林区蜱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敦化市属于长白山山脉北部,地处东经127°28′~129°17′,北纬42°42′~44°30′之间,平均海拔756 m.属中温带冷凉气候区,山区气候特点明显.年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雨量631.8 mm.我国东北地区已证实有些蜱种是森林脑炎、北亚蜱斑疹伤寒、莱姆病的媒介.近年,在敦化地区每年均有森林脑炎及莱姆病散发病例发生.为掌握敦化地区蜱类种群动态及探索蜱类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笔者于2004年4~8月间在该地区进行了蜱类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结果 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检出率为12.50%,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新疆昌吉州蜱类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方法采用布旗法、家畜、野生动物体外蜱捡获常规法收集蜱类,现场和实验室分类,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共采获蜱类600余只,隶属2科7属21种;全沟硬蜱为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山区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结论本调查为昌吉州蜱类种类组成、分布及蜱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蜱传脑炎疑似患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黑龙江省林区1206例蜱传脑炎疑似患者分别作了抗蜱传脑炎病毒抗体和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检查。阳性数前者为201例(16.67%),后者为102例(8.46%),两者均阳性的28例。表明临床疑似蜱传脑炎患者中有相当数量为莱姆病,并从血清学上证实蜱传脑炎与莱姆病间存在同时或相继的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