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 1963年增设肿瘤研究所,此后又相继建立了河南林州、江苏启东等肿瘤高发防治现场。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正式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该院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  相似文献   

2.
1997年1月24日,《中国肿瘤》编辑部编辑对离休在家的哈献文教授进行了采访。已76岁高龄的哈老依旧神采奕奕,并很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些情况。哈老主要从事头颈肿瘤外科和激光医学专业,先后在华西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军委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单位担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并曾荣立三等功和受到军内表彰。1959年他在医科院肿瘤医院(日坛医院)工作时,当时门诊患者中头颈部肿瘤患者约占1/6,而国内尚无此专业组织,业务分散很难使诊治技术达到应有的水平。他受美国成立头颈肿瘤外科学会的…  相似文献   

3.
外阴癌在我国较为少见。北京医学院和北京妇产科医院1958~1974年底16年中共收治57例,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期16年中共收治67例,本院1963~1976年底13年中  相似文献   

4.
郑炳初。浙江省海宁市人,生于1926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医师。1954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为浙江医科大学外科手术学教研组助教及附属第二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1958年该院肿瘤外科成立后,为该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lod3年参与创建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前身杭州肿瘤医院,从肿瘤外科的主治医师、到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并任科主任。他是浙江省最早从事肿瘤专业工作者之一,在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李挺直。张泰仑。赵思生等指导下,长期在临床肿瘤外科第一线工作,迄今已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除对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惠兰,山东烟台人,生于1918年。194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51年任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外科护理讲师兼督导员。1952年协和医学院被政府接管后任外科科护士长。1954年一1957年任协和医院护士学校教师。50年代她还负责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教研组工作,并参加卫生部为全国中专护理教育组织制定统一教学大纲和编写护理教材,还是1959年出版的《外科学及护理》主编之一。1957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原日坛医院),历任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护校校长等职。1981年晋升为主任护师,1983年退居二线任护理部顾问…  相似文献   

6.
乳腺小叶增殖症系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疾患。有关其命名、病理变化及其癌变诸方面都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就福建省立医院1959年11月至1960年9月及1961年6月至1963年6月两个时期与晋江专区第二医院自1958年初至1963年6月间两个医院所收集的  相似文献   

7.
高进,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26年9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任病理学助教2年。1955年一1959年留学前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攻读研究生,1958年12g获副博士学位。1959年1月~5月陪同中国肿瘤专家访苏代表团参观访问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肿瘤研究所及各级防癌网。1959年5月回国,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科从事实验肿瘤工作。1983年一1984年去比利时王国根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从事癌的侵袭机理研究。自1959年至今一直从事实验肿瘤学的工作。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著名肿瘤化疗专家,我国肿瘤临床化疗学科带头人。1932年10月出生于安徽,1954年岭南大学医学院毕业,196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结业,1982~1983年获WHO奖学金,在美国休斯敦M.D.Anderson癌症中心及肿瘤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期间被该医院聘为客座副教授。1986~1993年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兼肿瘤内  相似文献   

9.
沈镇宙,1935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7年他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外科工作。lodl年-1964年攻读肿瘤外科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留院工作,1986年晋升副教授,并任肿瘤胸部外科副主任,兼任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晋升为教授,出任肿瘤医院外科辛任,兼胸外科主任,及上海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肿瘤学重点学科主要负责人之一,为博士生导师。沈镇宙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外科工作,尤其对乳腺癌、软组织肿瘤及胸部肿瘤有较深的造诣。该院乳腺癌治疗后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人 ,1 94 1年生 ,1 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六年制 ) ,毕业后留校在附属肿瘤医院工作。随后赴四川支援内地。 1 979年考取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 ,师从肿瘤外科前辈李月云教授和谢大业教授 ,毕业后从事乳腺、肺、食管和纵隔肿瘤的诊治工作。 1 985年后历任上海医科大学 (现复旦大学医学院 )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院长。 1 989年前往瑞典Lund(隆德 )大学医院学习介入治疗及普通胸外科手术。 1 997年又接受以色列管理专家为首的“WHO医院管理高级讲习班”的培训 ,掌握了现代管理的理论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先…  相似文献   

11.
张代钊,1929年6月生于四川自贡市,汉族。1958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毕业,1958年-1983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及广安门医院工作,1983年调中日友好医院。曾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林县食管癌研究队副队长和《中华肿瘤杂志》编委等职;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学术委员,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三届成员,国际  相似文献   

12.
叶胜龙,研究员、教授,男,53岁,医学博士,肝脏肿瘤专业。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兼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63年~1969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1979年~198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88年~1992年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eacones医院聘为客座研究员,从事合作研究。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兼肝癌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研究所知名肿瘤病理学家、实验肿瘤学家罗德元教授因病于 2 0 0 0年 11月 17日逝世 ,享年 79岁。罗德元教授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 ,1951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 ,1956年至 1972年在四川医学院基础部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及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从事教学和医疗服务工作 ,1972年至 199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从事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 ,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罗德元教授是我国开展实验肿瘤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由他主持研制的数个实验肿瘤模型达国内先进水平 ,…  相似文献   

14.
1959年我从协和医院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当时叫日坛医院),开始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提出的豪迈口号是:"让高血压低头,肿瘤让路."当初的条件很差,只能一边起步一边摸索,想着如何能开辟新径、突破瓶颈,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
 外阴癌在我国较为少见。北京医学院和北京妇产科医院1958~1974年底16年中共收治57例,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期16年中收治67例,本院1963~1976年底13年中共收治73例。本病在美国亦少见。发病率低于2/100,000妇女/年。兹将本院13年内73例外阴癌作临床总结分析,从中取得经验,以便今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郝希山,河北省阜城县人,生于1945年,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现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1970年至今一直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工作,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外科和肿瘤免疫研究。1987年为副主任医师,1991年任主任医师。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费城CENTOCOR生物技术公司研究所从事细胞免疫研究,并先后到纽约癌症中心、波士顿哈佛大学医院、明尼苏达海欧诊所、荷兰国家肿瘤研究所、日本国立癌中心和久留米大学医学院等进行短期进修。在美国期间,建立了以测定人“T”细胞培养液中所分议由INT-r的量为指标作免疫研究指标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瑞年教授,1930年出生,1947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预科,并于1952年肄业于约大医学院,时值解放后院系调整,遂并入上海第二医学院,1952年一1953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科高师班进修,1953年分配至上海第二医学院,任病理学助教。中国第一位女病理学家邓裕兰教授为其病理学的启蒙导师,此后就一直成为她的助手。并自80年代起,在邓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胃癌病理学的研究。1956年一IW年期间曾一度在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高师班进修,并从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工作约十年。他勤恳从事病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  相似文献   

18.
刘邦令研究员,上海市人,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毕业后留校在附属肿瘤医院工作.随后赴四川支援内地.1979年考取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师从肿瘤外科前辈李月云教授和谢大业教授,毕业后从事乳腺、肺、食管和纵隔肿瘤的诊治工作.1985年后历任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院长.1989年前往瑞典Lund(隆德)大学医院学习介入治疗及普通胸外科手术.1997年又接受以色列管理专家为首的"WHO医院管理高级讲习班"的培训,掌握了现代管理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先后发表学术和管理论文廿余篇,并参与汤钊猷教授主编的<现代肿瘤学>和李同度教授主译的<美国临床肿瘤学>的编写与翻译工作.现为全国肿瘤防治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癌症杂志>副主编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肿瘤》2005,14(1):70-70
杨名添,男,广东省丰顺县人,生于1945年12月,1970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后30多年来一直在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从事肿瘤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1993年~1994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对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和乳腺癌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乳腺癌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20.
《癌症》2005,24(3):F002-F002
杨名添,男,广东省丰顺县人,生于1945年12月,1970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后30多年来一直在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从事肿瘤临床及有关临床的研究工作。1993~1994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