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敬 《当代医学》2008,14(20):87-88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比较95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10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0)值和震荡斜率(TS)值,结果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T0(0,17±0,11)%高于对照组(-0,44±0,11)%,TS(2,31±0,54ms/RR)低于对照组(2,96±0,83ms/RR)差异均为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及时观察T0和TS值对检出的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比较95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10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O)值和震荡斜率(TS)值,结果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TO(0.17±0.11)%高于对照组(-0.44±0.11)%,TS(2.31±0.54ms/RR)低于对照组(2.96±0.83ms/RR)差异均为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及时观察TO和TS值对检出的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明军 《西部医学》2012,24(3):499-50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震荡起始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58)%VS(-2.22±1.01)%,P〈0.001],震荡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9±2.65)ms/RR VS(7.36±1.34)ms/RR,P〈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减低,故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O值分别为(0.05±0.58)%和(-2.22±1.01)%,TS值分别为(5.89±2.65)ms/RR间期和(7.36±1.34)ms/RR间期,观察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低,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杨小波  陈肖艺 《广东医学》2006,27(11):1717-17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及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进行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及结果分析,评价HRT对AMI及HCM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AMI组43例;HCM组46例;正常对照组53例,进行Holter监护,分析单次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值TO及TS。随后进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TO,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M患者TO,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3组分别为-0·85%,-2·09%,-1·27%,P>0·05;TS3组分别为9.7ms/RR,17.9ms/RR,17.6ms/RR,P<0·001。AMI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亚组的TO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高,TS则较低TO(-2.35~4.72)%vs(-5.34~1.75)%,P<0·05;TS(-0.49~11.15)ms/RRvs(1.95~24.45)ms/RR,P<0·05。HCM组中发生心血管事件亚组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亚组TO,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4.67~0.71)%vs(-6.79~2.38)%,P>0·5;TS(3.92~36.85)ms/RRvs(0.91~32.28)ms/RR,P>0·5。结论与AMI不同,HCM患者与对照组TO,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预测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钟毅  姚姗姗 《当代医学》2016,(11):127-129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点,以及美托洛尔治疗后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HRT的变化.方法 测定并比较11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性早搏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并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B组),各39例.A组在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口服,所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治疗6周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 C组TO<0,而CHF患者TO>0;CHF患者的TS显著低于C组(P<0.05).CHF组患者治疗6周后,LVDD、LVEF、HRT均有显著改善:LVDD、TO下降,LVEF、TS升高,且A组较B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会出现HRT钝化现象,美托洛尔能改善其HRT和心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oronary artary desease,CAD)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C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90例,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TO值明显升高[(0.06±0.59)%vs(2.32±1.04)%,P〈0.001],TS值明显降低[(5.78±2.66)ms/RRvs(7.46±1.54)ms/RR,P〈0.01];TO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对临床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昼夜节律、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24hSBP、24hDBP1、2、3级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昼夜节律消失组,并比较各组患者TO及TS均值。结果TO值:24hS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2.15)vs(-1.55±1.29)vs(-1.07±1.02)%],24hD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03)vs(-1.65±1.18)vs(-1.14±0.93)%],血压越高TO负值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O负值增高[(-1.89±1.05)vs(-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值:24hSBP各组间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2.07)vs(2.43±1.68)vs(1.88±1.37)ms/RR],24hDBP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2.12)vs(2.63±1.45)vs(1.78±1.39)ms/RR],血压越高TS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S明显增大[(3.21±2.10)vs(2.33±1.88)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与其血压高低及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越高者及昼夜节律消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植入InSync Ⅲ(8042型)起搏器。全部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功图检查、6min步行试验以评价基础心脏功能。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心侧静脉或后侧静脉。术后1~6个月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起搏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由0.23±0.07增至0.41±0.04。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148±23)ms缩短至(112±10)ms。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明显改善了本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窦性心律震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西平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西平县中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钠素、心功能指标和窦性心律震荡(HRT)参数,分析试验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与各参数相关性。结果试验组TO值、BNP和LVEDD高于对照组,TS值和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O值和BNP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高,TS值和LVEF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O值与BNP和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S值与BNP、LVEF和LVED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参数与BNP和心功能指标均存在相关性,窦性心律震荡可作为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存活患者62例(存活组),死亡患者18例(死亡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存在室性期前收缩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HRT指标中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情况以及脑梗死组不同预后患者的TO、TS。结果对照组患者HRT指标中TO为(-6.14±3.58)%,TS为(13.62±5.46)ms/RR;脑梗死组患者TO为(-3.26±5.47)%,TS为(5.91±4.37)ms/RR;脑梗死组患者TO显著高于对照组,T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患者HRT指标中TO为(-5.08±4.93)%,TS为(6.81±2.24)ms/RR;死亡组患者TO为(-2.17±4.35)%,TS为(4.89±3.63)ms/RR;死亡组患者TO显著高于存活组,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尤其是脑梗死死亡患者HRT减弱更显著,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其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蓉  徐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36-737
目的通过对55例PVS患者进行PVS后窦性心率震荡分析以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PVS后TO=([RR1+RR)2-(RR-1+RR-2)]/(RR-1+RR-2)。TO中性值为0,TO.0为无加速,TO〈0为加速。测定PVS后TS,TS中性值为2.5ms/RR间期,TS〈2.5ms/RR间期为无减速,TS〉2.5ms/RR间期为减速。结果55例中TO异常者17例,其中冠心病占13例,高血压占4例。TS异常者4例均为冠心病。TO、TS均异常者6例,冠心病占4例,高血压占2例。TO、TS均正常者28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4例,心肌炎1例。结论PVS后窦性心率震荡异常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以冠心病多见,提示PVS后窦性心率震荡的测定对PVS的危险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Qu XF  Liu L  Guo XN  Piao JY  Gao GY  Huang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40-2842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房早)后心率震荡(HRT)在评价阵发性房颤发作前自主神经短暂变化中的意义。方法2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共56例,用闪光卡经解压和扫描,记录房颤开始时间。(1)分析一天中的3个时段:上午(6~10点)、下午(13~17点)和夜间(24~4点)房早HRT的变化。各时段分别按顺序入选3个房早,计算心率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数值。(2)比较阵发性房颤发作前、后1hHRT指标TOA、TSA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高频比值(LF/HF)的变化。结果(1)房颤发作前1hTOA、TS.均较发作后1h明显增高,(0.47±0.32)%VS(0.24±0.18)%及(16±6)ms/RRVS(13±4)ms/RR(P〈0.05)。HRV各指标在PAF发作前后无明显差异。(2)TOA、TSA夜间均较上午明显增高,(1.24-0.6)%VS(0.8±0.4)%及(17±6)ms/RRVS(14±4)ms/RR(P〈0.05)。(3)PAF在夜间发作最多,其次是下午。结论(1)提示房早可能引起迷走神经抑制反应缺失,甚至发生一过性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导致房颤发作。(2)应用房早后HRT评价阵发性房颤发作前自主神经的变化,在PAF发作前异位搏动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优于心率变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家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56-1256,128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LVEF为(66.2&#177;15.8),A/E为(1.01&#177;0.14);对照组LVEF为(50.4&#177;10.1),A/E为(1.15&#177;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250例,其中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上能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且能随访到的有126例。将此126例患者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85例),记录各组病例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器质性心脏病种类、心衰发生的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衰的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HRT0为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0并且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2.5ms/RRI(RR Interval);HRT1为TO≥0或者TS≤2.5ms/RRI;HRT2为TO≥0并且TS≤2.5ms/RRI。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及χ2检验。结果126例患者平均随访(21.0±13.5)个月,共死亡41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与HRT分类、心衰发生的时间、高龄(≥70岁)显著相关,其危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42.618(P<0.001)、39.657(P<0.001)及10.320(P<0.05)。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120例作为冠心病组,另外选取通气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对比分析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结果冠心病组29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对照组11例患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异常,2组发生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异常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初始(0.15±2.06)%高于对照组(-1.46±3.03)%(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震荡斜率(2.31±1.15)ms/RR小于对照组(5.23±3.91)ms/RR (P<0.05)。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震荡初始越大,震荡斜率越小。冠心病病变支数与震荡斜率呈现负相关(r=0.61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越严重震荡异常越严重,窦性心律震荡对老年冠心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欣然  徐心怡  魏红  马兰 《安徽医学》2016,37(4):447-44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19例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7例(B组),另6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异常TO、TS的发生率,分析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A组的TO(%)、TS(ms/RR)、异常TO发生率(%)、异常TS发生率(%)分别为1.37±1.9、3.63±4.08、55.6、45.8,B组的为0.05±0.89、5.36±4.34、32.2、29.9,C组的为-1.34±2.25、7.89±6.65、5.0、3.3,3组相比较,在TO值、异常TO发生率和异常TS发生率方面,A组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在TS值方面,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加严重,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测量83例AMI患者的QTd和QTcd,并与56例无心脏病者QTd和QTcd进行对照。③结果AMI入院时QTd(87&#177;31)ms,QTcd(80&#177;32)ms,明显高于对照组(35&#177;12)ms和(40&#177;16)ms(P〈0.001)。死亡组QTd(120&#177;32)ms、QTcd(131&#177;33)ms明显高于生存组(46&#177;15)ms与(58&#177;19)ms(P〈0.001)。④结论临床上可通过QTd及QTcd值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军  黄紫娟  钱斐鸿 《吉林医学》2011,(36):7659-766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算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按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根据HRT表现形式(异常及明显异常)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 2.52(1.97,3.21)%、TS 0.81(0.39,1.28)ms/RR与对照组TO 1.01(0.46,1.71)%、TS 1.89(1.48,2.12)ms/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明显异常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82.35%)明显高于HRT异常者(14.63%)(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明显异常,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