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对5所城市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院办院管模式下医生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最好,协议合作模式次之,再次是托管模式。三种模式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院办院管模式在开展双向转诊中有优势;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加强宣传等促进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2.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双向转诊模式的讨论,分析不同模式下双向转诊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城市的双向转诊工作持续性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3种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生信息沟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互动模式下,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信息互动情况,为改善两者互动关系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调查了武汉市、恩施市、深圳市和南昌市的医院临床医生。结果院管院办模式下的医院医生与社区医生的沟通状况相对更好。互动模式、性别、职称、医院对本院是否开展双向转诊认知、医生是否知晓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医生认为是否有必要与社区医生进行病人家族史等信息的沟通均对医生对社区基本情况了解程度有影响。结论医院医生对与社区医生的沟通预期不高,同时沟通意识尚未建立。行政部门可督促医院加强对女性医生,中、低职称医生的宣传教育,同时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三级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在“三甲”医院和周边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通过成立双向转诊职能部门、双向转诊顾问团、填写双向转诊联系单、定期召开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交流会等方式建立了“无缝连接”双向转诊模式,并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三方进行双向转诊模式运行效果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分析.结果:接受该转诊模式的病人共204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为78.6%、社区医生满意度为85.4%、医院医生满意度为89.2%.患者满意主要体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方便、省钱、有专人管理、治疗有连续性;社区医生的主要受益是有了技术后盾,医院医生的受益是可以提高重病收治率和床位周转率.结论:“无缝链接”双向转诊模式可促进双向转诊可持续性实施,可为全国双向转诊制度的推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信息互动情况,为改善两者互动关系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调查了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结果:两类机构临床医生均对双向转诊可行性认知较好,但是50%的受访社区医生不了解上级医院情况。两类机构均有超过一半的医生从未与对方机构医生联系。受访临床医生均对信息沟通现状评价差,但医院医生与社区医生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建立稳定、和谐的信息互动机制。沟通渠道不畅通、资金匮乏、工作量大没有时间是造成沟通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城市医疗服务中双向转诊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综合医院双方面的互动,但目前却以社区卫生机构自发、无序地向综合医院单向转诊为主,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究其原因,影响双向转诊制度运作的因素很多。我们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框架,从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城市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患者等4个层面,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深圳观澜医院和中山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为选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观澜医院与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观澜有67.9%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医保定点(40.4%);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6.8%;83.6%和14.0%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66.4%和44.2%的患者满意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东凤有63.7%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41.1%);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2.5%:74.7%和2.7%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在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36.4%和22.7%的患者对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流程持满意态度。结论积极建立社区首诊制、拓宽医疗保险范畴、向人群充分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简化双向转诊流程将更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性实施。  相似文献   

8.
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向转诊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综合医院的双向“互动”,但从实际运转情况看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反映在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大医院的“单向转诊”占大多数,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多见[1]。另外,患者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上海和南宁3城市4所三甲医院的1095名出院病人的电话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出院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和评价,分析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6家医院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和门诊病人进行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互动机制的意愿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地区患者就医倾向不规范,不同层次卫生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和信任程度不够,病人和医生对社区首诊的认同度不高,双向转诊制度缺陷是影响互动机制建立的重要障碍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中心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肿瘤的双向转诊模式,以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医疗费用的降低。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人群、家庭等肿瘤防治的特征,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社区肿瘤防治的双向转诊机制。结果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对社区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转诊和社区康复的处理能力。结论建立地区级医院肿瘤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肿瘤防治双向转诊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双向转诊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成都市武侯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双向转诊的运行现状,为建立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以及促进双向转诊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武侯区450名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76.3%社区居民患病后首先都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就诊,主要原因是他们信任大中型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78.7%调查对象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仅39.6%的居民听说过双向转诊,而实施情况也不容乐观。结论:为保证双向转诊合理运行建议加强大中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基本医疗保险应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加大对双向转诊的宣传教育,提高双向转诊知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新医改形势下东莞市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意愿及态度现状,以及影响双向转诊顺利实施的因素,为提高双向转诊率,合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选择东莞市樟木头医院、石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区服务机构的100名医生和200名就诊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医务人员双向转诊认知、意愿、态度调查问卷》对上述人员一般资料、认知水平、对转诊态度、意见及建议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双向转诊相关制度、内容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医生和居民对转诊认知水平的因素。 结果 医生对双向转诊相关知识的认知平均得分(4.29±0.57)分,对双向转诊相关知识认知合格者58人,不合格者42人。不同年龄、职称、教育程度、月均收入、所在科室不同的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相关知识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平均得分(0.58±0.18)分,合格者仅48人,不合格者为152人。年龄、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的居民对双向转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居民月均收入在3 001~5 000元之间双向转诊认知合格率最高,而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东莞市社区医生和居民对双向转诊相关制度及内容的认知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医务管理者应根据医生和居民的特点制定有效宣教措施,提升医生和居民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水平,充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服务居民,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及双向转诊的知晓利用情况;调查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实施的意愿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顺利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6区3家三级医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 8周岁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录入问卷并分析.结果 (1)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低.(2)科室、职称和工作年限3个因素是医务人员参与双向转诊意向的影响因素.(3)医务人员在进行双向转诊遇到的问题:转诊标准不统一、医疗机构缺乏信息交流、经济利益驱使、医疗保险政策影响、病人不接受.结论 天津市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双向转诊知晓情况普遍较低,但是大部分比较赞同开展双向转诊.应加强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和医院与社区机构的沟通交流,平衡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并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政府在推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集团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之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存在功能冲突。两者功能冲突表现在由于双方利益冲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不健全、缺乏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缺乏外部监督和约束而导致的双向转诊制度的失败。在市场作用基础上,政府引导建立集团化模式的协调机制,运用利益协调、组织协调、程序协调和战略协调,能够较好地解决两者功能冲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医疗机构间缺乏行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导致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少人问津,造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通过组建区域性医疗集团,形成基于集团内的双向转诊模式,可以理顺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信息资源的沟通与共享,从而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对以北京复兴医院集团和大庆石油总医院集团为代表的区域性医疗集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基于区域性医疗集团下的双向转诊模式的优越性及其推广、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双向转诊制度实施的现状 199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场会议在济南召开后,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2001年,无锡等地进行了双向转诊制度的试点,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仅维持了2年,这一制度便提前终结了。日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双向转诊的意义还不能完全统一,没有真正认识到双向转诊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遇到疑难杂症主动转向大医院,而大医院遇到常见病、慢性病等主动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山市三乡镇实行双向转诊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中山市三乡镇6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就诊的居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达90.2%的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首诊机构;居民双向转诊知晓率较低,高达76.9%的居民“没听说过”双向转诊制度;84.9%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上级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但同时64.5%的居民赞成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分别有69.2%和42.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双向转诊流程感到满意。居民的年龄、职业、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首诊机构选择是影响双向转诊服务满意的主要因素。结论:中山市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服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应加强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冯毅  张瑾 《社区卫生保健》2006,5(5):329-331
双向转诊问题是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研究应深入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矛盾。双向转诊是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方略。对双向转诊模式进行实践和研究,以期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节约和人民群众的就医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