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戒烟门诊吸烟者戒烟意愿及相关戒烟行为,以期发现控烟中存在的不足。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形式,在全国16个城市的戒烟门诊随机选择447名吸烟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47名吸烟者,男性占85.23%,年龄40岁的占62.86%,52.80%的人吸烟时间≤2年,每天吸烟量39.15%在半包至1包。67.11%的吸烟者出于健康因素想戒烟,大多数吸烟者有戒烟的想法,但43.18%的从未采取戒烟行动,38.26%的调查者尝试过1~2次戒烟行动,戒烟持续时间在3个月内占77.56%。戒烟方式以完全依靠意志力一次戒断最多(占55.70%),电子烟、戒烟药物较少。戒烟后有45.41%的吸烟者渴望再吸,并自述有戒烟后的烦燥、焦虑等神经症状,而且近一半的戒烟者难以忍受戒烟后的不适。未用戒烟药原因以不相信有用(占31.32%)和害怕副作用(占31.32%)最多。大部分使用过戒烟药的都觉得戒烟药物效果一般,认为服用戒烟药物出现的副作用以体重增加(占31.54%)和情绪低落(占29.75%)较多。结论吸烟人群戒烟意愿不高,主动戒烟比例较低,戒烟方式单一,戒烟成功率低。今后需从增加吸烟成本和降低戒烟代价两个方面推进控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应用“戒烟监督卡”实施戒烟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戒烟监督卡”对78名卫生在职人员,21名嗜烟者进行戒烟观察;使吸烟率由95年3月的26.92%下降到96年6月的1.28%,戒烟率达到95.24%。监督卡可以调动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使嗜烟者知信行达到统一,戒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国内对吸烟者吸烟状况的研究为数不少,但对戒烟者的有关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报告了对254名戒烟成功者的追踪调查结果,内容涉及戒烟时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持续时间,戒烟成功者对吸烟有害知识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戒烟的评价等方面。它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戒烟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晓剑  陈友兰  田丁  刘晓婷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92-1494,1496
[目的]评价厦门市参加中国戒烟大赛人群的戒烟效果,探讨影响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参加中国戒烟大赛厦门赛区的712名报名者,在戒烟大赛开始半年后,随机抽取20%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吸烟情况、戒烟情况和复吸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参赛者的文化程度、婚姻、吸烟量、烟龄、戒烟次数、戒烟态度、戒烟措施和是否得到支持对成功戒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的O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人亲戚支持、戒烟次数、吸烟量(P﹤0.05)。[结论]开展群体性戒烟竞赛对吸烟者戒烟起推动作用,家庭约束力和社会环境是戒烟成败的关键,营造不吸烟的环境关系到控烟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戒烟效果的调查,分析影响戒烟的因素,为今后控烟宣传及吸烟者戒烟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参加戒烟竞赛者2042人中随机抽取300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戒烟情况.结果一个月、两个月戒烟率分别为70.9%、57.4%;年龄、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影响戒烟成功率;周围人吸烟、生活和工作太紧张及戒断症状成为复吸的前三位因素.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吸烟者自觉产生戒烟意识,并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创造禁烟环境,使控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戒烟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丽  尚琪  杨焱 《卫生研究》2004,33(3):376-378
目前的戒烟方法多达数十种 ,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戒烟方法有药物疗法、针灸疗法、催眠疗法、厌恶疗法、五日戒烟法和综合戒烟法等 ,本文对每种方法的治疗机制、效果、安全性、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戒烟成功和戒烟失败的原因 ,指导吸烟者戒烟。 [方法 ] 2 0 0 2年 11~ 12月抽取金乡县 3 42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烟龄的戒烟者进行调查。 [结果 ]戒烟者的戒烟成功率为 19 3 % ;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提高 ,树立戒烟恒心和认为吸烟引起或加重自身疾病者戒烟成功率较高。戒烟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的影响。 [结论 ]戒烟者戒烟成功率不高 ,应增强社会禁烟意识 ,创造良好的戒烟环境 ,树立戒烟恒心 ,提高戒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戒烟门诊就诊吸烟者的人群特点、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为更有效的开展戒烟门诊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来三家戒烟门诊就诊的158名吸烟者,并于一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 就诊吸烟者中50%(79/158)是通过医生推荐或转诊至戒烟门诊,47.5%(75/158)决定戒烟的原因是自身患病,59.5%(94/158)的人尝试过戒烟;就诊吸烟者的平均烟龄为19.5年,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6.3支;一个月随访的应答率为86.7%(137/158),一个月随访的时点戒烟率为43.1%(59/137),未戒烟者的一个月时点减烟率为56.4%(44/78);27.0%(37/137)的人认为医生或药物对其戒烟帮助最大。结论 天津市戒烟门诊能提高吸烟者的戒烟率,但目前就诊人数较少,还应继续加大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天津参加者的戒烟效果,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戒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天津参加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抽奖候选人中抽取调查对象,通过电话访问或面对面的形式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随访调查300人,1a戒烟成功153人,占51.0%。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其戒烟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另将职业.戒烟前态度进行哑变量分析显示,干部、其他职业者和想戒烟者戒烟成功率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吸者中,周围有人吸烟为复吸主要原因,占42.9%;在戒烟后1个月内开始复吸的62人,占52.1%,在1-6个月开始复吸的48人,占40.3%,在6个月后复吸的9人,占7.6%。周围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221人,占73.7%,办公场所禁止吸烟的159人,占53.%,家中限制吸烟的134人,占44.7%。结论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天津参加者1a戒烟效果较好,建议针对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1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江  李新建  卢伟  罗齐燕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85-1187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竞赛1个月后对全市3691名报名参赛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竞赛4周内戒烟率为63.4%,1个月随访戒烟率为45.4%,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的人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戒烟决心、是否会自己戒烟是影响戒烟成功的显著因子。结论竞赛组织者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报名信息,竞赛取得了成功,对促进今后的控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分析广州地区戒烟人群的部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作好戒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80名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一香港大学联合戒烟门诊寻求帮助戒烟者进行基线调查,收集其个人资料、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以及个人吸烟和戒烟行为等信息,以Fagerstorm Scale问卷评分计算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对戒烟的重要性、困难程度和成功戒烟的信心,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各参数的构成比与频率与香港戒烟健康中心(以下简称“香港中心”)受辅导者特征第1份中期报告相应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与香港中心资料比较,广州受辅导戒烟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较健康,所维持戒烟的时间较短;寻求帮助戒烟,但未决定戒烟日期和戒烟信心度低的人数较多;估计在戒烟期间最难面对的情况是烟瘾发作的人较多;过去6个月内有向医生求诊的和曾接受医护人员戒烟忠告的比例较低。结论有关部门需要大力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戒烟对健康的益处,自觉主动的戒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吸烟者使用个性化戒烟干预APP(“帮你戒烟”)干预后的吸烟行为改变情况并探索戒烟行为影响因素,为后续该APP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3年8—9月通过线上招募的方式招募有戒烟意愿的1 278名现在吸烟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639)和干预组(n=639),干预组剔除未成功下载APP者后剩余517名。研究对象在线填写基线问卷,干预组研究对象使用“帮你戒烟”APP和电子自助戒烟手册进行干预,对照组仅使用电子自助戒烟手册进行干预。干预1个月后对研究对象的戒烟情况进行随访评估。采用SAS 9.4进行χ2检验和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 该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将失访研究对象视为现在吸烟者,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戒烟率(18.76%)、尝试戒烟率(57.83%)和减烟率(13.3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49%、46.32%和6.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研究对象戒烟效果相对较好(RR=1.773,95%CI:1.336~2...  相似文献   

13.
刘瑞玲  姜垣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1):850-852
戒烟热线是国际上广为采用的一种有效咨询服务方式。本文就国际戒烟热线的建立、宣传和运作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热线咨询模式提供借鉴。1戒烟热线的服务种类戒烟热线通过各种方式为吸烟者提供多种戒烟服务[1],包括人工和语音咨询服务,在回答电话时当场给予一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烟草流行形势严峻, 已有的戒烟干预可及性低, 大多数吸烟者并未获得有效的戒烟支持。移动医疗技术具有干预覆盖面广、节约成本、功能多样等优势, 在控烟及临床戒烟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从移动戒烟的概述、类型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回顾了短信、网络及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戒烟干预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以期为今后的控烟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 2010年对在成都市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 共有310人接受随访,3个月戒烟率仅为9.7%,但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71.0%,吸烟量由平均每天16.6支降低至8.8支.74.2%随访者在过去7d内出现了戒烟症状.结论 成都市戒烟门诊吸烟者3个月戒烟率较低,但每天吸烟量减少,戒烟专业机构应加强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男性吸烟者戒烟行为及接受戒烟服务现状。方法在江苏省14个慢性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和KISH表法确定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结果被调查成年男性戒烟率为11.3%,平均戒烟年龄为46.5岁,有58.3%的是在45岁以后开始戒烟;现在吸烟者打算戒烟率和过去12个月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15.9%和16.2%,30岁以下年龄组这两个率均为最高;过去12个月内吸过烟者接受卫生保健服务时医生询问吸烟情况和劝戒烟的比例分别为23.8%和19.3%,吸烟者使用过戒烟方法的比例为5.0%。结果提供给吸烟者的戒烟服务资源不足,应加强对医生控烟技能培训和开设戒烟门诊,有效指导吸烟者戒烟.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帮丈夫戒烟     
在密闭的空调办公室里,在温馨的居室中,恐怕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吞云吐雾。呈然女人们不住地唠叨,但是男士们对香烟的“热爱”却由哀不改。 这里有几个帮丈夫戒烟的方案,希望对关注健康的读者有益。如果每位妻子都能给身边的亲密爱人施加一点影响,也许就能让他更健康。 第一步 准备戒烟 香烟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说是众人皆知,最好能适时(尤其在他身体状况不佳的)给他提醒一下,此时他心理相对脆弱,比较容易听得进。切忌喋喋不休,否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步 了解戒烟的好处 这和上一步联系很紧密。一旦他有…  相似文献   

18.
  丁红敬 《长寿》2006,(5):15-15
1.学习应对戒烟后的不适一般来说,戒烟后的不适会在戒烟后1~2周内消失,如果您真的感觉难以忍受,可以使用一些戒烟药物来减轻这些不适症状。2.使用替代方法戒烟过程中要学会用健康的想法战胜各种吸烟的念头;当情绪受到困扰时应学会用其他方法减轻压力,如练瑜珈、打太极、听音乐  相似文献   

19.
戒烟的好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烟戒烟后好处是非常明显的,35岁女性戒烟后预期寿命增加3年左右,男性戒烟后预期寿命增加2年多。戒烟后肺部良性及恶性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降低;戒烟后心脏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也明显降低;戒烟后减少了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也减少了对被动吸烟的危害;但戒烟后体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虹口区自愿戒烟者戒烟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自愿参加 2 0 0 0年国际戒烟竞赛活动的 1 82名志愿戒烟者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在一个月的戒烟期中戒烟成功者有 80人 ,成功率为 43 96 %。经一年的随访后发现 ,在 80名的戒烟成功者中 ,完全不吸烟的有 45人 ,成功率为 56 2 5% ,在 3 4名重复吸烟者中 ,有不同程度的吸烟减少者有2 9人 ,占重复吸烟者的 85 2 9%。说明戒烟竞赛对有戒烟愿望的吸烟者起一定的促进戒烟作用。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以参加戒烟竞赛活动的区内医院、社区、学校、企业、商委、文化等系统和单位及外来自愿报名者 1 82人为调查对象。2 方法  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