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脂餐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浓度的即期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安慰剂,n=13)、氟伐他汀组(40 mg/d,n=13)、缬沙坦组(80 mg/d,n=14)和联合组(氟伐他汀:40 mg/d 缬沙坦:80 mg/d,n=13)4组治疗1周,禁食12 h后测高脂餐前(空腹,F)、后(4 h,P)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及血脂浓度.4组分别治疗1周后再重复以上实验1次,并测量4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结果 高脂餐后血浆三酰甘油(TG)[F:(1.94±0.91)比P:(3.15±1.48)mmol/L]、可溶性P选择素[F:(259.8±124.0)比P:(345.7±138.4)ng/mL]、PAI-1[F:(36.4±13.1)比P:(48.7±18.5)ng/mL]和t-PA抗原[F:(9.6±3.2)比P:(13.5±6.0)ng/mL]浓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高脂餐后血浆TG浓度分别与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r=0.430)、PAI-1抗原(r=0.421)浓度显著相关(P<0.01).治疗1周后,缬沙坦组和氟伐他汀组的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各自空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空腹和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治疗前基础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一周后也明显地抑制了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PAI-1与t-PA,虽然仍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发生在血脂变化之前.结论 与氟伐他汀或缬沙坦的单用相比,极短期两药联合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和高脂餐后的血浆PAI-1和t-PA抗原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高脂餐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变化,探讨氟伐他汀、或联合应用缬沙坦对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短期影响.方法 33例高血压病患者于禁食12 h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总热量800 kcal,脂肪50 g),检测空腹和餐后4 h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P-选择素浓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氟伐他汀组(40 mg/d)和联合用药组(氟伐他汀40 mg/d和缬沙坦80 mg/d),1周后重复高脂餐负荷试验.结果 3组患者具有相似的空腹血脂和P-选择素浓度.33例患者餐后血浆TG和P-选择素浓度较空腹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餐后血浆TG浓度与餐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显著正相关(r=0.427,P<0.05).用药1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浆TG浓度较基础状态无显著变化.对照组餐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较空腹水平明显升高(P<0.05);氟伐他汀组与联合用药组能抑制餐后P-选择素升高;联合用药组更能明显地减少空腹血浆P-选择素浓度(P<0.05).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与治疗前后血浆血脂浓度和血压的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短期内联合应用氟伐他汀和缬沙坦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提示两药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脂餐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浓度的即期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安慰剂n=13)、氟伐他汀组(40mg/d,n=13)、缬沙坦组(80mg/d,n=14)和联合组(氟伐他汀:40mg/d+缬沙坦:80mg/d,n=13)4组治疗1周,禁食12h后测高脂餐前(空腹,F)、后(4h,P)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及血脂浓度。4组分别治疗1周后再重复以上实验1次,并测量4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结果高脂餐后血浆三酰甘油(TG)IF:(1.94&#177;0.91)比P:(3.15&#177;1.48)mmol/L]、可溶性P选择素IF:(259.8&#177;124.0)比P:(345.7&#177;138.4)ng/mL]、PAI-I[F:(36.4&#177;13.1)比P:(48.7&#177;18.5)ng/mL]和t-PA抗原[F:(9.6士3.2)比P:(13.5&#177;6.0)ng/mL]浓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高脂餐后血浆TG浓度分别与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r=0.430)、PAI-1抗原(r=0.421)浓度显著相关(P〈0.01)。治疗1周后,缬沙坦组和氟伐他汀组的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各自空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空腹和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治疗前基础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一周后也明显地抑制了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PAI-1与t-PA,虽然仍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发生在血脂变化之前。结论与氟伐他汀或缬沙坦的单用相比,极短期两药联合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和高脂餐后的血浆PAI-1和t-PA抗原浓度。  相似文献   

4.
氟伐他汀对高脂餐后血浆甘油三酯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高脂餐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变化,探讨氟伐他汀、或联合应用缬沙坦对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短期影响。方法33例高血压病患者于禁食12h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总热量800kcal,脂肪50g),检测空腹和餐后4h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P-选择素浓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氟伐他汀组(40mg/d)和联合用药组(氟伐他汀40mg/d和缬沙坦80mg/d),1周后重复高脂餐负荷试验。结果3组患者具有相似的空腹血脂和P-选择素浓度。33例患者餐后血浆TG和P-选择素浓度较空腹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餐后血浆TG浓度与餐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显著正相关(r=0427,P<005)。用药1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浆TG浓度较基础状态无显著变化。对照组餐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较空腹水平明显升高(P<005);氟伐他汀组与联合用药组能抑制餐后P-选择素升高;联合用药组更能明显地减少空腹血浆P-选择素浓度(P<005)。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与治疗前后血浆血脂浓度和血压的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短期内联合应用氟伐他汀和缬沙坦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浓度,提示两药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高脂餐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探讨极短期氟伐他汀对血浆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 43例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22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伐他汀(40 mg/d)和安慰剂。治疗前和1周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检测空腹和餐后4 h血浆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餐后血浆甘油三酯和hsCRP浓度较空腹水平明显升高(P<0.05)。1周后,常规治疗组的空腹和餐后血浆hsCRP浓度与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氟伐他汀组的餐后血浆甘油三酯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血浆hsCRP浓度降低与血脂的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极短期氟伐他汀治疗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餐后升高的血浆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 31例 ,无大小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 35例及 2 0例健康人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假性血友病因子 (v WF)、P-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 )。结果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 Fbg、v WF、P-选择素、PAI-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 Fbg、v WF、P-选择素、PAI- 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v WF、P-选择素 (P<0 .0 5~ P<0 .0 1 )、PAI- 1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P<0 .0 5~ P<0 .0 1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Hb A1 c、Fbg、P-选择素、PAI- 1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并且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高脂蛋白(a)血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10~2003-10河北医大三院10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之间,随机分成氟伐他汀治疗组(20 mg,每晚1次口服)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6周.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留24 h尿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所有入选对象血浆Lp(a)水平均异常增高,纤溶功能受抑制,Ccr处于高水平.治疗6周后血浆Lp(a)下降(P<0.05),血浆PAI活性减弱,tPA活性升高,纤溶功能明显改善,Ccr降至正常.结论氟伐他汀能下调Lp(a),进而改善纤溶功能,缓解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高脂餐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的浓度变化.方法 空腹胆固醇水平正常的高血压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于禁食12 h后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检测空腹(F)和餐后4 h(P)血浆hsCRP、PAI-1、t-PA抗原以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结果 餐后血浆TG浓度在两组受试者均高于空腹水平,但高血压患者餐后TG浓度较高[(高血压组:(3.4±1.5)比对照组:(1.7±0.8)mmol/L,P<0.01].与空腹状态相比,高血压患者餐后log(hsCRP)升高[空腹:(0.32±0.21)比餐后:(0.56±0.31)、血浆PAI-1[空腹:(37.1±14.3)比餐后:(57.5±15.1)μg/L]和t-PA抗原[空腹:(9.0±6.1)比餐后:(15.9±10.0)μg/L]浓度升高(P均<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将84例受试者作为一个整体,相关分析显示:餐后血浆TG浓度分别与餐后log(hsCRP)(r=0.565,P<0.01)、PAI-1抗原(r=0.332,P<0.05)浓度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餐后血浆TG浓度的增长值(r=0.324,P<0.05)和log(hsCRP)的增长值(r=0.386,P<0.01)对餐后血浆PAI-1抗原浓度的增长值有独立和显著的预示价值.结论 一次性高脂餐引起的餐后TG增高和炎症反应可促使高血压患者餐后纤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 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Dc M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56例Dc M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控制血糖,常规抗心力衰竭,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治疗后第8周测定血浆内脂素、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Dc 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c 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NP水平正相关(r=3.45,P0.05);经8周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常规治疗组内脂素下降不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内脂素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未见明显改善(P0.05)、但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内脂素可以作为判断Dc M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而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Dc M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氟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为实验组,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35例,B组(常规治疗+氟伐他汀)35例,20例健康者为C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检测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P-selectin、D-D、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治疗2周后血浆P-selectin、D-D、v-WF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B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氟伐他汀能改善CHF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