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三丰在民间被传为神话般的人物。但他对内丹功造诣很深,确有据可查。其见解著述均非常人能及,功夫精深,可谓得内丹之精要者。很值得内丹爱好者借鉴。 一、张三丰论得药口诀 1.什么是药物 《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  相似文献   

2.
6.2血气、精、气、神论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的多篇内容中还提出了“血气”,“精”、“气”、“神”等理论。这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字、义相同的内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董仲舒在《通国身》中说:“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精积于其本,则血气相承受;  相似文献   

3.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本神》又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精之充足与否和神的盛衰关系至大。“精足则神明,精夺则神衰”。《移精变气论》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我们在养生,治疗、预防疾病中要审形察色观神以测精之盈亏。古人在经验总结时说:“存得一分津液,便存得一分生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均是存精保精之要诀。“精为气母”,练功者欲使内气充沛,生机不息,则更应注意保精养精。保健气功以保健治病为目的,在练功过程中更要注意从下面几方面“积精全神”: 1.清心寡欲: 《上古天真论》云:“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  相似文献   

4.
养浩然之气     
人到老年,养生乃头等大事。笔者以为,养生之妙者,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也。人有浩然之气,健朗康庄,精爽气顺,百邪不敢侵,百病不近身,可寿逾百年。养浩然之气,古人要求有七:一曰少言语养内气;二曰戒色欲养精气;三日薄滋味养血气;四曰咽津液养脏气;五曰莫嗔怒养肝气;六曰美饮食养胃气;七曰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得真道,浩然之气存矣。“七气”之中,以“养胃气”及“养心气”为要。古人《饮食调治方》云:主身者神,养气者精,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  相似文献   

5.
内三宝与外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里的“宝”指的是不能缺少的东西。在内丹家看来,人的精气神是最重要的,人是不能离开精气神的。《养真集》告诫说人的精气神三宝必须充盈:“人有三宝,为精、气、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精气神是炼丹的大药。《入药镜》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修炼内丹不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已,依靠精化气、气化神,神气相恋、神气合一而混化成丹。上阳子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中曾引用宋代理学大家陆九…  相似文献   

6.
炼内丹首先要明知药物 炼丹不能离于药物,此即所谓“生命元素”也。《入药镜》认精气神三品为上药,由兹可见尚有中药与下药在。一般言“药物”者,则恒以先天元气为药,以先天元精为物。陆潜虚曾谓:“药乃坎中真一之气,真铅是也。物为离中久积之精,真汞是也。”陈希夷言药物时云:“修丹之要,在乎玄牝,欲立玄牝,先立根本,根本之本,元精是也。精即元气所化,故精气一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科学观点看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继业  张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864-1864,1867
精、气、神是中医学说描述人体内外部表现及存在内涵的重要概念之一。在人们不断讨论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讨论精、气、神。中医学说认为“气”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是一种运动着的精细的物质实体。从精神现象到物质现象,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活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于“精”中医学说认为:“精依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类经附翼》说“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精乃气之子”。对于“神”中医学说认为:“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论》。总之神乃生命运动的抽象。  相似文献   

8.
元真之说,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元真是什么呢?首先从内容上谈论。《公羊传·注》“变一为元,元者气也”。《尔雅释诂》:“元,始也。”《正韵》:“真,神也,淳也、精也,正也。”张景岳《类经》说:“李东垣省言可(?)曰: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天物也生从于化”,元气  相似文献   

9.
<正> “食气”一词原出自《黄帝内经》一书,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如“精食气”,“壮火食气”,《素问·经脉别论》亦有“食气入胃”之说。对于“食气”一词的解释,在古代医籍中有几种说法:如《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言:“精承化养则食气,精若化生则不食气”又言:“气生壮火,故云壮火食气”。明·马元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言:“食气者,谷气也”,又言:“惟壮火能食人之气,此壮火之所以能散吾人之气也”。张景岳在《类经》中言:“壮火散气,故云食气”。清·恽铁樵言:“壮火盛极将衰之候,故气衰而食气”。这是自唐代以后一些医家的注解。归纳起来,对于“食气”的解释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释为精能饲养气,也作  相似文献   

10.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宣省言面已。(《脾胃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素问》中疑难点入手,汇粹了古今注家的不同观点,加以分析讨论,并提出作者的看法。该文立足经旨,而识疑析难,寓在解惑之功,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上古天真论篇第论一一、天真〔原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疑义〕1、指天年。马莳:“内言上古之人,在上者自然知道,在下者从教以合于道,皆能度百岁乃去。惟真人寿同天地,正以其全天真故也,故名篇。篇内凡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 2、指肾精。李东垣:“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张志聪亦持此论:“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首四篇论调精、神、气、血,所生之来谓之精,故首论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故次论  相似文献   

12.
闲暇之际,随手翻阅古医籍《寿世保元》,书中一首七律跃然眼前。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热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细读详审,此乃养生益寿之诀。诗中“惜气存精更养神”,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衰则神衰。神,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  相似文献   

13.
五脏神是以五脏所藏之“精”为物质基础的。本篇指出“五脏主藏精者也”,又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故五脏所藏之“精”,非指狭义生殖之精,乃泛指椿气营血津液等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广义之精。《素问·上古天真  相似文献   

14.
郑军 《国医论坛》2003,18(4):48-48
关于气功治病 ,学术界时常发生一些争论。笔者也想穷自己的疏才浅学 ,发表一点意见。1 气功是什么气功是什么 ,这是气功的本质问题。《辞海》将气功定义为 :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 ,采用调身、调心、调息等法以炼养“精、气、神”而强身保健……以气功治疗疾病称气功疗法。显然 ,气功运作的对象是“精、气、神”。那么这里就有一个争论双方必须回答的问题 :“精、气、神”究竟是物质还是意识 ?如果“精、气、神”是物质 ,那么气功学说就是一种可以引起“文艺复兴般”轰动效应的科学 (因为其炼养方式早已百花齐放 ,让人目不暇接 ) ;如果“精…  相似文献   

15.
丹道功夫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大阶段。炼精化气阶段细分亦有三小段 :积精累气为初侯 ,关开窍展为中侯 ,筑基炼己为三侯。三段炼精化气功夫各具特点 ,修丹功者不可不明 ,若修行之初得法 ,则可登堂入室 ,日进千里。修行得法的前提 ,自然是理清法明 ,故对精化气中积精累气的理论作一了解 ,是必不可少的。精 ,是生命的基础 ,秉受于先天 ,与生俱来 ,为生命的起源。人体之精分为三部分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生殖之精 ,构成人体之本质的部分 ,为先天之精 ;维持生命活动的 ,为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由饮食之精华与胸中宗气结合…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内经》神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瑞 《国医论坛》2000,15(4):47-48
神为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论神必言形,写形必察神。探究《内经》中“神”之特性,离不开哲学思想对其的渗透和影响。1 自然性就“神”的起源而言,早期发轫于上古哲学思想,如《易·系辞》曰:“阴阳不测谓之神。”即将自然界一切神奇的不易把握的运动变化,看作是非常神秘的,概言为“神”。对此《荀子·天论》补充道:“列星随旋,日月遵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夫是之谓‘神’。”言“气能生神”、“气乃神之祖”,强调神为自然界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淮南子·泰训》篇形象喻为“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  相似文献   

17.
刘渊 ,字圣泉 ,清代岭南著名医家。其《医学纂要》,成书于清 .乾隆四年 (1 739)。现将其学术思想择要介绍如下。1 论精气神刘氏认为 ,“吾人有生之初 ,秉二五之精英以成形 ,是即所谓真。盖真者 ,精也 ,即人之真气元神也。盖精能生气 ,气能生神。营卫周身 ,灌溉百骸 ,莫外乎精、气神三者而已。”前人称“天有三宝——日月星 ,人有三宝——精气神。”三者互相资生 ,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刘氏深受景岳的精气学说所影响 ,强调“精养灵根气养神 ,此真之外更无真。则修真之道 ,全在于精、气、神也。善养生者 ,必保其精 ,精盈则气盛 ,气盛则神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心之为胜,比其他四脏更为复杂,其理论更为深造。如《素向·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清·沈金鳌论心时也说:“十二经之气皆感而应心,十二经之精皆贡而养心。”心藏神,神以气而存,气以精为宅,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明,所以必须在心精常满、心气常充的情况下,心才能分神于四脏,引精于六腑;才能神明智慧、虚灵不昧,主宰全身而生命健康。一旦心精、心气不足,请病即生;…  相似文献   

19.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要素,合称为人身之“三宝”。“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经脉》),“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的升降出入则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此  相似文献   

20.
返照显真机     
真机是丹功修炼的核心 ,不得真机者 ,练而无益 ,空耗时光。关于真机 ,内丹文献中多有论及 ,但名称各异 ,如元·陈冲素《规中指南》“沐浴温养 ,进退抽添 ,其中密合天机” ,名为天机 ;清·柳华阳《金仙证论》“神安于阳动之所 ,以协乎其机” ,名为阳动。真机是在气功状态下 ,生命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机能 ,真机是修炼的产物。真机的显现 ,除了松静自然的练功环境外 ,神光返照是窍中之窍。返照 ,即返观内照 ,并非一般的念念守守 ,而是神凝方可言照。《道言浅近说》云 :“欲知其几 ,使心使意使念终不得见 ,神乎 ,神乎!”意思是要体悟真机 ,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