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曲面板在全口义齿的排牙上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排牙时间,总义齿符合生理(牙合)关系等优点,所以常应用于临床。目前多为铁质镀铬的马蹄形(牙合)曲面板,现我们根据Monson氏“从垂直角度连接司皮氏曲线,显示下颌牙弓(牙合)面与眉间点为中心,以10.16cm为半径的球面的一部分相吻合”的原理,制作出塑料圆形(牙合)曲面板(亦称球面板)。介绍如下。制作方法: 1.剪制白合金片:取一长7.6cm,宽4~6cm  相似文献   

2.
使用简单架排列全口牙,操作中时有发生在排牙过程中与原记录的垂直距离出现差异的现象,又因蜡堤去除或(牙合)架质量等原因而失去测量依据,给排牙的准确性带来困难。为此,筆者采用了一种在简单(牙合)架上刻出标记,以便在排牙过程中校对垂直距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方法 上好(牙合)架待石膏硬固后,排牙之前,在唇侧中线处画一垂线连通上下颌模型,然后在上下颌中线处  相似文献   

3.
定位板的制作:在模型外科已拼对好的石膏模型上,经涂分离剂,以自凝塑料捏成条状,铺在下颌牙弓(牙合)面,咬合上下牙弓模型,修整唇颊侧,形成全牙弓的双面(牙合)板。待塑料凝固后取下打磨备用。(牙合)板的厚度要求约2mm,距离切缘2mm~2.5mm,便于钻孔供术中固定使用。 由于已将模型外科上拼对的牙位记录在定位(牙合)板上,术中只要将各已分离的牙、骨块在定位板上就位固定,使手术变得简单,易于掌握而缩短了手术时  相似文献   

4.
下颌第二磨牙错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错位的类型及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符合条件的正畸患者,男27例,女73例,平均年龄17.68±1.24岁(12.0~37.5岁)。在记存模型上评估下颌第二磨牙的错位情况,测量Spee曲线曲度和下颌牙槽弓在第二磨牙处的宽度,结合X线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第二磨牙错位发生率约为45%,其中舌侧倾斜占70%。下颌第二磨牙错位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第二磨牙处的下颌牙槽弓宽度存在高度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后段牙弓拥挤度和Spee曲线曲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下颌第二磨牙错位发生率高,且以舌向倾斜多见,应常规纳入治疗计划。下颌第二磨牙错位可能与第二磨牙处的下颌局部牙槽弓宽度有关,而与后段牙弓拥挤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圆形曲面板在总义齿排牙中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 Monson 氏球面学说设计制作了圆形拾曲面板,用于总义齿排列人工牙,取得满意效果。本法形成的(牙合)曲线符合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具有对称性和协调性,易于获得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平衡。排牙速度快,省时省力,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三种不同曲度的(牙合)曲面板基本上能适应患者差异较大的髁道斜度。本文介绍了使用圆形拾曲面板的三种排矛方法,并从理论上对其适应范围和临床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口义齿下颌排牙法:前牙排列完成后,先排下后牙,使下后牙形成一定的司匹氏曲线和下横(牙合)曲线,然后再根据已排好的下后牙排列上后牙,形成与之相吻合的补偿曲线和上横(牙合)曲线。  相似文献   

7.
用三坐标测量仪对70付正常(牙合)青年的牙列模型进行了牙齿的切角与牙尖顶到(牙合)平面垂直距离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牙弓(牙合)面形态左右基本对称,牙弓(牙合)面为曲面。  相似文献   

8.
架与面弓     
(牙合)架(articulator)又称咬合器,是口腔矫形临床常用的一种器械。用以固定患者的上下颌模型,可保持上下牙弓的正中(牙合)位,或上下颌弓的正中关系和垂直距离,以便在口外进行排牙和调磨咬合。复杂的(牙合)架因能较精确地摹拟下颌的功能运动,故可用来研究咬合与下颌运动的关系,或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一、(牙合)架的分类验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较多,本文仅提出两种分类法:①按其摹拟下颌运动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全口义齿的修复仍将是本世纪口腔修复科学的重要课题。人工牙是恢复无牙颌患者咀嚼功能和美观的部分,人工牙在口腔中的位置、黯平面的水平、黯曲线的曲度将直接影响义齿的功能及口颌系统的健康。常用的人工牙的排列方法可分为传统排牙法、下颌排牙法,还有一种排牙方法为有经验的医师根据不同的口腔条件来进行具体的义齿设计,可称之为综合排牙法。何种排牙方法更有利于义齿发挥功能,维护牙列缺失患者口颌系统的健康,是全口义齿修复工作中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系统性比较这三种方法报道;本课题组已经对三种排牙方法形成的全口义齿的[牙合]平面的水平以及人工牙在口腔中的位置进行了比较,本文将对三种全口义齿纵[牙合]曲线的曲度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这几种排牙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钟惠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6):243-245
目的 探讨替牙(牙合)早期采用固定支架式扩弓器扩大上下颌牙弓矫治牙列拥挤的方法.方法 在1例9岁男童的上下颌同时黏结固定支架式螺旋扩弓器,上颌扩弓1个月,下颌扩弓2.5个月后,用"2×4"技术排齐拥挤的上下颌前牙,并用Hawley保持器保持.结果 上颌尖牙间宽度扩大5.4 mm,磨牙间宽度扩大9.0 mm;下颌尖牙间宽度扩大3.4 mm,磨牙间宽度扩大6.6 mm;上下牙列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对于基骨丰满、牙弓狭窄的轻度或边缘性中度牙列拥挤拟不拔牙患者,可在替牙(牙合)早期或中期试行上下颌同时扩弓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三坐标测量仪对70付正常(牙合)青年和20付重度深覆(牙合)青年的牙列石膏模型进行了纵、横(牙合)曲线曲率半径的测量研究。并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和肌电图仪对部分受试者进行了下颌运动和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深覆(牙合)患者上颌纵(牙合)曲线的曲率半径增大(即(牙合)曲度减小)或为反纵(牙合)曲线,下颌纵(牙合)曲线的曲率半径减小。其下颌边缘运动时垂直向的位移增大,息止(牙合)间隙减小,颞颌关节弹响的发生率较高,嚼肌和颞肌的SP显著延长,双SP的发生率较高。作者认为深覆(牙合)是不良(牙合)型,容易引起口颌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唇挡时间1年,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2mm,牙冠中点到牙龈缘4mm处,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治疗开始之前以及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唇挡作用于下颌牙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分析唇挡对下颌牙列及骨骼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戴用唇挡时间1年,唇挡的位置位于距下前牙2mm,牙冠中点到牙龈缘4mm处,唇挡的远中插入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的圆管中,治疗开始之前以及1年后各拍头颅侧位片、下颌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前牙唇倾以及(牙合)向的抬高,使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增加,双侧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以及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下前牙轻度拥挤的患者,在第一阶段非常适合使用下颌唇挡,不但可以加大牙弓的宽度,而且可以整平Spee's曲线以及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14.
上颌弓大于下颌弓时排牙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口牙列缺失后、上下颌弓的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可出现多种情况。上颌弓明显大于下颌弓就是其中之一。临床修复过程中,如果人造牙的排列不当则出现以下问题:上颌前突明显、下颌牙排在牙槽脊顶之外,无正常的(牙合)曲线,难以达到平衡(牙合),从而影响美观、发音及义齿的固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对上颌弓大于下颌弓进行了分型,并针对各型的特点,总结了一些排牙方法,临床效果满意,现于以介绍、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 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 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 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是将上下颌牙弓或者颌骨在习惯闭口位的三维位置关系以数字化方式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从而使数字化模型可恢复稳定的咬合接触的方法,转移的内涵包括下颌牙列或牙弓相对于上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上牙列或牙弓相对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随着口腔修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模型诊断、美学设计、修复体设计、修复体预调(牙合)、还是疗效预测,都需要在计算机设计软件或数字化虚拟(牙合)架上精准的重现咬合接触关系.目前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的方法,比如通过口内扫描法或者口外模型扫描法获取上下颌位置关系,通过面部扫描、CBCT影像等方法获取牙列和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等.这些研究操作各有繁简,精度各有差异.为了实现更为简便易行和达到更高精度的颌位关系转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完整的正中牙列和颞颌关节参数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57例完整的正中(年龄18~25岁)上下颌模型(114个),测量上下牙弓宽度和补偿曲线(前后向咬合曲线)曲度。问时研究其正中位颞颌关节断层X线照片,测量关节头高度,关节窝后壁至关节头的距离,关节窝深度,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牙列参数和颞颌关节参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根据显著性程度按顺序排列,首先是补偿曲线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