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炎是指与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严重感染时,局部肿胀、红斑、触痛,甚至脐部发黑,细菌可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和腹膜炎,亦可导致门静脉炎,并导致肝外性门静脉高压[1]。脐炎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最常见原因[2]。严重病例可以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神经系统损害,可见脐炎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之一。我院选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脐炎10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8年1月~2005年8月选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新生儿脐炎104例。全部病例符合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3]。其中男78例、女26例;发病日龄<3天者17例、3~7天者…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多发病之一。为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及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现将我院产科自1994年1月~2004年12月,院内获得性新生儿脐炎142例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取自本院产科出生后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脐炎患儿。其中,单纯脐周红肿者14例;脐窝潮湿有少量分泌物者72例;脐窝潮湿伴有脓性、血性分泌物者56例。诊断依据按全国医院感染采用的统一诊断标准。2结果2·1脐部感染与出生天数的关系本组142例患儿中出生后2~3天发生感染27例(19%)、4~5天发生感染83例(58·5%)、6~7天发生感染32例(22·5%),以出生后4~5天发生…  相似文献   

3.
57例新生儿脐炎致病菌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脐炎大多是由于胎儿娩出后 ,对胎儿脐带结扎时消毒不严格 ,以及家长对婴儿的纸尿裤换洗不注意或是换洗不勤快 ,导致新生儿脐带细菌感染。新生儿脐炎严重危害婴幼儿身心健康 ,严重的可引起败血症。现将 5 7例疑似脐感染者脐分泌物培养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9~ 2 0 0 1年 ,在我院临产的疑似脐感染婴儿 5 7名 ,其中男婴 31,女婴 2 6 ;最大年龄 30天 ,最小 1天。2 方法 由临床医生采集标本 (脐分泌物 )后 ,立即送检 ,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放入 35℃孵箱培养 18~ 2 4小时。将有细菌生长者 ,按ARI细菌生化反应鉴定板…  相似文献   

4.
李怀迟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68-68,70
新生儿出生后结扎的脐带一般在3~7d干瘪、脱落,如果切断脐带时受污染,即可引起脐部感染。脐炎是新生儿特有的一种软组织炎症,是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破伤风的主要感染途径。现将我院98年以来所诊治的新生儿脐炎78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萍  胡安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74-1575
新生儿脐炎是脐部炎症的总称,是常见的新生儿院内感染之一。为了探讨新生儿脐炎的原因,本文对本院产科2001年1月~2003年12月正常分娩的93例新生儿获得性脐炎患儿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取自本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院内获得性脐炎患儿的监测资料,全部患儿均按常规采集了脐部分泌物培养,部分有全身症状的患儿抽血培养并作药敏检测。93例脐炎患儿中,脐轮红肿者8例,脐窝潮湿有少量分泌物者48例,脐窝潮湿伴脓性、血性分泌物者37例。其中出现全身症状者23例,并发败血症者13例。1·2诊断。按全国医院感…  相似文献   

6.
由于新生儿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且早期败血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方法虽可靠,但检验时间长,因而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检测患儿周围静脉血及脐血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年11月~1998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例。感染组24例,男13例,女11例;胎龄36~41周,日龄3~26天。其中新生儿肺炎5例,脐炎6例,皮肤脓疱疹6例,肠炎2例,泌尿系感染1例,化脑1例,败血症3例(血培养阴性),感染组中合…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织炎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1〕。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易感染疾病 ,受感染后又不易控制 ,常可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上常用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由于新生儿服药、输液难 ,又不易配合 ,既增加产妇的心理痛苦 ,又不方便哺乳。近年来 ,我们将头孢氨苄粉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炎症或者有少量渗液的 ,直接外用于脐部 ,对新生儿脐炎疗效显著 ,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 ,现介绍如下。1资料1998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 ,年龄为出生后3~5天 ,…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硬肿症等。所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将护创液体敷料用于脐部消毒,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新生儿50例(脐部均有炎症表现),足月儿21例、早产儿29例,日龄1~20d。脐炎17例,脐周潮红2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常规脐部护理法及二次断脐护理法,观察三组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效果,其中包括脐带的脱落时间、脐部的出血情况以及脐炎的发生率等。结果:C组脐带的脱落时间最短、出血情况最少,并且脐炎发生的例数也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情况以及脐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包扎法预防脐炎的效果一般,在进行脐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新生儿二次断脐护理,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的降低了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由于多种因素引起血液感染而致菌血症、败血症、真菌血症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我院对495例新生儿作了血液培养,并对其中74例脐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自1995年11月~1996年11月住院新生儿中临床诊断拟为败血症者.  相似文献   

11.
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引起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已得到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我院产科3月10日~4月10日连续发生新生儿脓疱疮,脐炎共19例,经病原学监测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符合医院内感染疾病的诊断标准,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9例中,新生儿脏疱疮8例,职炎11例,发病后3日内入院5例,4~7日入院10例,8~14日人院4例。胎龄<对周3例,>42周1例,余均为37~42周。剖腹产3例,其他方式助产4例,余均为正常分娩。出生时新生儿窒息1例。二、临床表现及体征体温不升2例,发热2例,哺乳差或拒奶7例,皮肤黄粱8例,腹…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查明当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微生物学状况,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993~1995年3年中收治的75例新生儿脐部感染,所获得的84株致病细菌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获得性感染,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67.2%)。而在医院感染的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56.8%)。所分离的细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葡萄球菌对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均有很高耐药率。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除了对丁胺卡那、头孢噻肟、氟嗪酸敏感外,对其他种类抗生素均有很大程度耐药。30例疑因脐炎所致败血症新生儿血培养,结果10例为阳性,8例血培养的结果与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一致,另外两例所属菌种不同。结论揭示混合感染在新生儿脐炎中占有一定比例,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收集我院自1994年1月~1996年12月母婴同室顺产的新生儿1 679例(设为观察组),与1991年1月~1993年12月母婴分室顺产的新生儿1 756例(设为对照组)作一比较.观察组分娩时新生儿窒息38例,异常婴儿(包括早产、低体重、巨大儿)87例.对照组分娩时新生儿窒息41例,异常婴儿84例,两组出生时新生儿情况相似(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为117例(6.69%),其中肺炎53例,上呼吸道感染28例,脐炎21例,皮肤感染15例.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感染性疾病为212例(12.07%),其中肺炎92例、上呼吸道感染45例、脐炎43例,皮肤感染32例、经统计学处理,二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75%乙醇、碘酊、康脐宝3种消毒方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以降低脐部感染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医院正常分娩330例新生儿,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1、2、3组,每组各110例,分别使用75%乙醇、碘酊、康脐宝对新生儿脐窝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比较3种消毒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出血以及脐部感染率。结果第3组新生儿与1、2组新生儿比较,脐带的脱落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脐炎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2组相比,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量以及脐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消毒中,康脐宝可有效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安全有效,适合作为脐部消毒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重症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控制医院感染者,方法:对2000-2001年322例重症新生儿的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两年平均感染13.4%,主要以新生儿脐炎、胃肠炎、脐炎为主;病原菌中G^-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G^ 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抗生素使用以第三代头孢类为主,结论:重视新生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消费毒离,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预防重症新生儿医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少数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可以来自母亲,也可以来自环境。前者是因孕母妊娠晚期被感染,经血流至胎盘而传播给胎儿,通常在出生后3天内便可发病。这种情况较少见,占新生儿脐炎病例的20%以下。后者主要是因脐带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直接感染,通常是在出生后第4~5天发病,占新生儿脐炎病例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皮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君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60-2461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中原油田总医院儿科住院的4863例新生儿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生新生儿皮肤医院感染374例,感染率为7.69%;感染主要以新生儿脐炎(180例)和新生儿脓疱疮(157例)为主,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皮肤的特点是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工作人员、新生儿母亲及家属在新生儿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生儿的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弱,抵抗力极低,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由于金黄色葡萄菌,大肠埃希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硬肿症等,更易并发医院内感染导致新生儿死亡,对新生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组就252例新生儿脐炎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供养线,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使新生儿腹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通道被堵塞,所剩下的1厘米左右脐带残端,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7~10天自行脱落,脱落的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而略有差别,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发生新生儿脐炎,进而细菌可侵入腹壁、进入血液,成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脐带残端未脱落前被污染而发生感染。我科自2005年6月起,对新生婴儿采用减少脐部包扎时间,与传统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康仔的二十八昼夜⑤重视小儿的“第一次创伤”中国医科大学儿科教授魏克伦新生儿从母体出生后的第一个创伤就是断脐。脐断端伤口于生后几天便逐渐愈合,这是个生理过程。如果婴儿出生后数日内脐残端护理不适,脐局部很易继发感染,就是新生儿脐炎了。新生儿脐炎虽是“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