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CAA)强化的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及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雄性SD肝硬化大鼠按编号法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BCAA组和肠外营养+BCAA组3组,3组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后1d分别进行等热量等氮量营养支持,共5d。术后6d测定大鼠体重、肝功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组织白蛋白mRNA的表达、Ki67蛋白表达指数及进行血浆氨基酸谱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BCAA、肠外营养+BCAA组大鼠体重均减轻(P〈0.05)。术后肠外营养+BCAA组较肠内营养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P〈0.05);肠外营养+BCAA组较肠内营养+BCAA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P〈0.05)。术后肠外营养+BCAA组较肠内营养、肠内营养+BCAA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转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BCAA、肠内营养+BCAA组较肠内营养组血浆中亮氨酸、异亮氨酸明显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色氨酸明显降低(P〈0.05);肠外营养+BCAA组与肠内营养+BCAA组比较,各氨基酸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BCAA、肠内营养+BCAA组较肠内营养组总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均降低,BCAA及BCAA/芳香族氨基酸比值升高(P〈0.05)。肠外营养+BCAA组较肠内营养、肠内营养+BCAA组肝组织白蛋白mRNA表达水平及Ki67蛋白表达指数均降低(P〈0.05)。结论BCAA强化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肝硬化大鼠血浆氨基酸失衡,恢复血浆中BCAA/芳香族氨基酸比值;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和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残肝肝再生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但仍不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PN)液对危重症病人肝肾功能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方法:192例危重症病人为研究组,另172例危重症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两组病人PN时间均超过1周.研究组病人选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H)”;对照组选用均衡性“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其他营养配置、用药和临床治疗无差别.比较两组病人PN前和PN后第1、3、5和7天的肝肾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等变化.结果:①PN治疗第3天后,两组病人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等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治疗第7天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PN治疗第3天后,仅研究组病人血清尿素氮(BUN)呈下降趋势,治疗第7天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PN治疗第3天后,两组病人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PN治疗第7天后,研究组病人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由治疗前的28.6%降至19.8%,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PN液具有良好的肝肾器官保护作用,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4.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最挂一漏万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稀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 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EN)制剂对术后肝功能不全病人肝功能及营养代谢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术后肝功不全伴低蛋白血症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病人用高支链氨基酸EN制剂治疗,对照组22例病人用整蛋白全营养型EN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和第14天,观察肝功能、营养状况的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EN支持治疗前(P<0.01).观察组病人营养支持第14天前清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应用营养支持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高支链氨基酸能有效地改善术后肝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支链氨基酸对创伤后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应用支链氨基酸对手术创伤病人机体代谢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选择行腹部外科手术后成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应用10.4% 18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研究组(n=60)应用10.3%支链氨基酸注射液.采用全营养混合液方式行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量.从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6天.在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对所有病人收集空腹血标本检测,同时进行24 h尿液收集作氮平衡分析.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研究前、后累积氮平衡无明显差异,但在营养液输注第5天,研究组氮平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研究前、后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和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两组研究前、后血清清蛋白浓度均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应用氨基酸后,缬氨酸浓度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缬氨酸、丙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浓度较输注前明显升高(P<0.05). 结论:对手术创伤应激病人的肠外营养支持中,应用含较高支链氨基酸的营养液较平衡氨基酸注射液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肠外营养在破伤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  言破伤风在山区仍时常见到 ,死亡率较高。由于破伤风病人牙关紧闭 ,无法进食或因进食刺激引起抽搐发作 ;病情重者治疗期给予冬眠 ,无法正常进食 ,常需要肠外营养来作为营养支持 ;同时 ,肠外营养对破伤风病人减少并发症及死亡起到一定作用。我院 1998年以来 ,在破伤风病人应用肠外营养 6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为 18~ 38岁。 6例都有外伤史 ,破伤风发作时间距外伤 6~ 18天不等。非蛋白热量为 146~ 168kJ ;热氮比为 12 0~150∶1;脂肪占非蛋白热量 0 .4~ 0 .5,按 5~ 8g糖提…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肠外营养(PN)是外科近30年来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的成功应用已推广到内科、儿科、妇产科和神经科等,成为治疗危重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常规PN的营养液是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组成,其中氨基酸液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和8~10种...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小儿外科病儿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耐受性和预后.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1月以来,对119例需要PN支持的病儿,于手术后第1天经外周静脉输注低热量PN液,均取得预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对28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后1~3天内采用肠外营养,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直至完全肠内营养,第7天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多数病人术后营养状态明显改善,除5例病人死于术后并发症外,其余23例生活质量均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第1天起就给予肠外营养,一旦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宜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支链氨基酸(BCAA)和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EN)支持对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肝硬化病人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治疗组(n=43).治疗组病人给予口服BCAA粉50 g/d和Gln 15g/d;对照组给予等热量等氮的复方氨基酸颗粒.分别测定两组病人在营养治疗前、营养治疗第4周末和第9周末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和转铁蛋白)、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在治疗第4周末和第9周末较治疗前和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凝血指标的改善仅在治疗第9周末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强化BCAA和Gln的EN支持可增加肝硬化病人的蛋白质合成,改善其营养状况,有益于肝功能的恢复,进而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状况作为肝移植病人预后的重要独立影响因子已成为共识。现对近年来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具体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浓度支链氨基酸用于直肠癌病人手术后对免疫功能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4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高浓度支链氨基酸)和对照组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7 d.采用全营养混合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均为等热量、等氮量.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4、7天抽静脉血,观察两组病人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CD4 、CD8 、CD4 /CD8 、IL-2R、IgG、IgM )、氮平衡、并发症及其他指标. 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研究组CD4 、CD4 /CD8 、IL-2R在术后第4、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研究组于术后第4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 结论:高浓度支链氨基酸能有效地改善直肠癌病人术后免疫状态和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并制订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提高肝移植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3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1~3天)采用肠外营养(PN),并辅以人血清蛋白和血浆;在术后第4~5天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PN,并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饮食.术后使用精氨酸(Arg)辅助治疗7~11天.结果:33例病人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后,除有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25天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和1例谷丙转氨酶(GPT)升高外,其余病人的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GPT、总胆红素(T-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降至正常范围,其中第7、14和21天检测的TP、ALB、GPT、T-BIL水平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BIL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D-BIL第3、7和21天与术后第1天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明显促进肝移植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重要性及各种营养素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10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PN组(n=42)和非PN组(n=64),比较两组患者在造血重建时间、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核黄素、谷氨酰胺、结构脂肪乳等营养素的作用。结果接受PN支持的42例患者中,包含接受核黄素的患者33例,谷氨酰胺24例,结构脂肪乳26例。PN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PN组(31.0%比51.6%,P=0.036),而两组的感染率(42.9%比46.9%,P=0.898)、GVHD发生率(21.4%比31.3%,P=0.2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49.5±9.8)U/L比(69.9±10.9)U/L,P=0.196]、粒系重建时间[(11.6±0.3)d比(12.3±0.3)d,P=0.187]及血小板重建时间[(14.1±0.9)d比(13.3±0.4)d,P=0.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核黄素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7.3%,有低于无核黄素组(44.4%)和非PN组(51.6%)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谷氨酰胺组、无谷氨酰胺组和非PN组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感染率、GVHD发生率、ALT水平及造血重建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构脂肪乳组的ALT平均值为(38.7±4.9)U/L,有低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68.5±23.0)U/L]和非PN组[(69.9±10.9)U/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从合理的PN中获益。核黄素对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可能有益。结构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对于肝脏功能具有同样的安全性。谷氨酰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的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治疗的特点,评价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营养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接受肝移植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术中易发生血糖波动、电解质紊乱,术后易出现高氨血症、低钾血症、精神障碍、血糖升高、液体超载、低蛋白血症等. 结论:营养支持对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康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