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健  熊克仁  侯良芹  龚鑫 《针刺研究》2004,29(2):145-148,93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蓝斑 (locusceruleus ,LC)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对LC内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后 ,同侧LC内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 (P <0 .0 5) ,染色加深 ,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 <0 .0 1) ;非电针侧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 (P >0 .0 5)。结论 :电针对大鼠同侧LC内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电针对氯胺酮成瘾大鼠戒毒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子时电针组、卯时电针组、午时电针组、酉时电针组,每组8只.后5组造模,每日腹腔注射氯胺酮100 mg/kg,连续7d.各电针治疗组在氯胺酮给药1周后分别在4个时辰选取一侧“足三里”与“三阴交”穴给予低频(2 Hz)两侧交替进行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7d;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7d.正常对照组不予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伏隔核(NAc)不同亚区—核部(NACc)和壳部(NACsh)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NACc和NACsh中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午时、酉时电针组NACc和NACsh中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子时、卯时电针组则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午时、酉时电针“足三里”与“三阴交”穴可明显下调氯胺酮成瘾增加的NACc和NACsh中的nNOS的表达,提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NAc的神经元活动改善氯胺酮成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NOS的影响,探讨局部与夹脊不同部位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坐骨神经钳夹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节段电针组(C组,取双侧L4“夹脊”穴)、局部电针组(D组,取双侧“阳陵泉”)。通过NADPH—d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电针后脊髓背角NOS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比正常组、电针组脊髓背角NOS的表达均增多(P〈0.05)。节段电针组脊髓背角NOS的表达较局部电针组减弱(P〈0.05)。结论: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NOS的活性实现的。与局部电针组相比,节段电针组抑制NOS活性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性VD模型,电针组用G-6805电针治疗仪,以疏密波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治疗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活性,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做比较。结果:电针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活性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活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熊克仁  汪酮 《针刺研究》1998,23(1):41-4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单侧大鼠“足三里”穴,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HADPH-d)法显示L5-6脊神经节和脊髓节段的NOS表达变化。结果:针刺组针刺侧脊神经节和脊髓的NOS表达,均比非针刺侧及对照组增加。结论:电针可上调脊神经节和脊髓NOS表达,这可能是一氧化氮(NO)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内脏痛时结肠壁、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一氧化氮(NO)在痛觉传递中的作用及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内脏痛组(VP组,10只)和电针+内脏痛组(EA+VP组,10只)。电针取双侧“足三里”穴,运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技术和痛行为生理学方法,观察电针对福尔马林诱发大鼠盆腔内脏痛时,结肠壁、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NOS的影响。结果:内脏痛组大鼠在注射福尔马林后即出现明显的内脏痛行为表现,结肠、脊髓和背根节的NOS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内脏痛组出现内脏痛行为表现时间推迟,腹痛表现减弱,NOS活性又显著低于内脏痛组(P<0.01)。结论:电针对大鼠急性盆腔内脏痛具有预防性治疗作用,NO可能参与电针对内脏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后两组大鼠造模,采用国际认定的单程长时应激(SPS)方法制作PTSD模型大鼠;SPS刺激结束后,电针组大鼠给予“百会”与“足三里”低频(2 Hz)电针刺激,30 min/次,每日1次,连续1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nN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nNOS mRNA表达恢复性下调,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N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nNOS蛋白表达恢复性下调,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海马CA2区nN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马nNOS表达升高可能参与PTSD的病理过程,电针下调PTSD模型大鼠海马nNOS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低频 ( 2Hz)和高频 ( 1 2 8Hz)电针对大鼠隔外侧核 (LSN)生长抑素(SOM)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5时、1 1时、1 7时及 2 3时分别用 2Hz和 1 2 8Hz电针大鼠一侧“环跳”穴后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显示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针刺大鼠一侧“环跳”穴后 ,1 1时和 1 7时 2Hz电针组及 5时、1 7时和 2 3时 1 2 8Hz电针组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比对照组增多 (P <0 .0 5或P <0 .0 1 ) ;5时、1 7时和 2 3时 1 2 8Hz电针组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 2Hz电针组增多 (P <0 .0 5或P <0 .0 1 ) ;1 7时 1 2 8Hz电针组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 5时、1 1时和 2 3时均明显增多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电针“环跳”穴对大鼠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与时间和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不同时程——应激中和应激后焦虑样行为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1组和正常2组、应激1组和应激2组、电针预处理组和电针后处理组,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焦虑样模型。电针预处理组造模同时电针"百会"和"印堂"穴,电针后处理组造模后电针"百会""印堂"穴,每次均刺激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评分)评价焦虑样行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n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足底电击7d后开臂/(开臂+闭臂)的时间百分比和次数百分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P0.05),不同时间电针干预均能够使其显著升高(P0.05);应激1组和应激2组大鼠海马nNOS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电针处理均能降低其表达(P0.05);应激1组和2组大鼠海马CA 1区nNOS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降低,而CA 3区显著升高(P0.01),电针处理可以使其逆转(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和后处理对不同时程——应激中和应激后焦虑样行为大鼠均具有明显抗焦虑作用,可能与其对海马内nNOS的表达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四白”穴的传入信息在孤束核内的汇聚。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首先寻找到孤束核内对胃扩张敏感的神经元,然后分别电针刺激“合谷”穴和“四白”穴,观察其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共记录到278个有自发放电的孤束核神经元,以10 s为时间段,统计处理胃扩张前后各2 min的神经元放电数目,频率改变超出25%确定为胃扩张反应神经元,132个神经元被确定为胃扩张反应(敏感)神经元,146个没有明显反应。对132个胃扩张反应神经元做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70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被胃扩张刺激兴奋(70/132);62个神经元被胃扩张刺激抑制(62/132),其中36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被完全抑制。与胃扩张前(14.05±8.52 spikes/min)相比,兴奋性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34.84±22.68 spikes/min)极为显著;抑制性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也非常明显(由18.21±9.29 spikes/min变为7.30±6.20 spikes/min)。在132个胃扩张敏感神经元中,对电针“四白”穴和“合谷”穴均起反应的神经元有41个(41/132,占30.2%)。结论:电针“合谷”穴和“四白”穴和胃扩张可兴奋或抑制同一孤束核神经元的电活动,表明“合谷”穴和“四白”穴区的传入信息可汇聚到同一孤束核神经元上,提示孤束核很可能是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中枢机制之一,从而为经络理论中的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的特定联系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晚孕大鼠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含量、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含量以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促晚孕大鼠分娩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晚孕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4个不同频率电针组(2Hz、20Hz、50Hz、100Hz)。除正常组外均用托盘法造成大鼠妊娠模型。4个电针组于受孕第19日上午进行电针干预,取双侧"合谷"三阴交"穴,先电针"合谷"穴20min,再针"三阴交"5min,共留针25min。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P、TXB2、6-keto-PGF1α含量,并计算E2/P、TXB2/6-keto-PGF1α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Hz、20Hz电针组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电针组血清P含量比较,100Hz较20Hz和50Hz组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 Hz、50 Hz电针组血清TXB2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2Hz、50Hz频率电针可升高血清TXB2含量及E2/P比值,提示2Hz和50Hz电针更有利于触发宫缩,加快产程。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吗啡戒断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对吗啡戒断大鼠脑组织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nNOS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改善戒断症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自然戒断模型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戒断大鼠脑组织nNOSmRNA的表达。观察戒断后 ,针刺“足三里”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L N 硝基精氨酸 (L NAME)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和脑组织n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戒断组nNOSmRNA表达增加 ,针刺组和L NAME组nNOSmRNA表达比戒断组减少。针刺组戒断积分比戒断组少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具有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脑组织nNOSmRNA表达的作用 ,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组10只;后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和三阴交组,每组13只。腹壁切开后,于左侧中段子宫浆膜下埋藏一对针式不锈钢电极,记录子宫平滑肌肌电活动。电针取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刺激参数为: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1)在正常非孕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慢波的幅度明显增加(P<0.05);电针"合谷"对爆发波的频率有类似"三阴交"的作用;而电针"内关"穴后,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和慢波的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三阴交"合谷"电针期间和停电针后0-5 min大多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在妊娠后期大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的爆发波频率和幅度及慢波的幅度增加(P<0.05)且持久;电针"内关"穴后,子宫肌电爆发波、慢波的频率明显减低(P<0.05);两组相比,爆发波的频率和幅度、慢波波幅电针期间和停针后许多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和"合谷"穴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电活动,"三阴交"穴的作用更强,而电针"内关"穴则抑制子宫肌的电活动,不同穴位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NTS)的原癌基因c -fos表达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针“四白”穴组、电针“四白”穴旁开0 .5cm组、胃扩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 fos在孤束核的表达。结果:电针“四白”穴组和胃扩张模型组孤束核内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均主要分布于内侧亚核,以延髓的中尾段分布较多;电针“四白”穴组在内侧亚核内FLI神经元数目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与“四白”穴旁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结论: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的感觉传入可能在孤束核发生汇聚、整合,是针刺“四白”穴调节胃功能的中枢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及其对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邹敏  刘洁  唐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29-129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氯(N0)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8例偏头痛患者以针刺四关穴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血浆N0水平测定。结果:经治疗,患者总有效率78.95%;治疗后血浆N0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四关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磁图检测在合谷穴特异性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经皮电刺激正中神经、电针非穴点、电针合谷穴,同步观察脑磁图(MEG)的变化,比较3种刺激在脑磁图的同一时间段的不同。结果电针合谷穴较非穴点及正中神经刺激的脑磁场强度为低(P<0.05)。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循经感传(PSM)的经络研究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马良宵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2006,31(4):223-227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 min或40 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 min或20 min组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电针的同一对正负极连接双侧同名穴,簇形波,频率20 Hz,强度1~3.5 V。于子宫中段安放电极,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记录子宫收缩幅度、频率,作为判断宫缩变化的指标。结果:先针“合谷”穴、次针“三阴交”穴后,二穴共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更为重要,留针5 min较20 min更能促进子宫收缩。而单独先针“合谷”穴期间留针20 min或40 min对子宫收缩影响不大。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最佳时间组合是先针刺“合谷”穴20 min,再加针“三阴交”穴5 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电针参数组合针刺对晚孕大鼠体内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参数组合助产处方促分娩效应的内分泌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7个妊娠组与1个正常对照组,妊娠组大鼠采用观察阴栓法制备妊娠模型。受孕后随机分为15Hz组、30Hz组、50Hz组、2Hz/15Hz组、2Hz/30Hz组、2Hz/50Hz组和1个妊娠对照组。电针组均在电针双侧"合谷"穴20min后加针双侧"三阴交"穴5min,强度0.2~0.3mA,根据组别选取不同电针波形及频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前列腺素E2(PGE2),并计算雌孕激素比(E2/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对照组血清E2、P和PGE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与妊娠对照组比较,15Hz组、30Hz组、50Hz组及2Hz/15Hz组、2Hz/50Hz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P<0.05);15Hz组、30Hz组、50Hz组以及2Hz/50Hz组血清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且E2/P比值均显著增高(P<0.01);15Hz组、30Hz组及2Hz/50Hz组血清PGE2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2Hz/50Hz组血清E2和PGE2含量高于其它电针组。结论:电针助产处方可通过调节孕鼠血清E2、P和PGE2的含量,以及促进E2、P的失衡,促进子宫收缩,从而达到促分娩的目的。但不同电针参数的调节效应有一定差异。2Hz/50Hz疏密波促进宫缩的效应更为明显,为针刺助产处方的推荐电针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