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结肠肌电、结肠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和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饲以普通饲料,其余40只在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哌啶,剂量为每日8 mg/(kg·bw),连续给药120 d,40只大鼠均成功建立ST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频率为2 Hz)、高频电针组(频率为100 Hz)和变频电针组(频率为2 Hz/100 Hz),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分别给予相应频率的连续波电针刺激天枢、足三里和支沟,变频电针组接受相应频率的疏密波电针刺激相同穴位,每日1次,共治疗15 d.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结肠肌电、结肠NOS含量和结肠C-kit阳性细胞面积,以面积的数值差异来表示ICC的表达.结果:在肠道传输功能方面,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个电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变频电针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短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均P<0.05).在结肠肌电方面,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结肠肌电振幅明显变大,频率加快(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个电针组的振幅明显缩小,频率减慢(均P<0.05);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比较,变频电针组振幅缩小,频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肠NOS含量方面,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NOS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个电针组NOS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比较,变频电针组NOS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各组大鼠结肠C-kit阳性细胞面积方面,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C-kit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个电针组C-kit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增加(均P<0.05);与低频电针组比较,变频电针组C-kit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增大(P<0.05).结论:电针,特别是2 Hz/100 Hz变频电针治疗STC模型大鼠疗效肯定,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结肠肌电、结肠NOS含量和ICC表达改善其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生理状态下低频和高频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区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理解不同频率的电针效应差异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比较2 Hz和100 Hz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ST36)和三阴交穴(SP6)后脊髓背角区域基因表达的变化,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差异表达基因所涉及的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富集识别与分析。结果 (1)2 Hz电针引起脊髓背角1 150个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差异表达,100 Hz电针引起1 270个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差异表达。(2)2 Hz和100 Hz电针均能引起516个相同的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调变,并且调节方向一致,与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相关。(3)2 Hz特异调节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神经可塑性相关。(4)100 Hz特异调节差异表达的基因与应激和免疫调节相关。结论 无论低频还是高频电针均能对脊髓背角神经信号传递产生较广泛的调节。低频电针更多参与神经可塑性调节,高频电针对应激和免疫功能调节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的电针频率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Bcl-2、Bax及p53表达的影响;探究周围神经损伤后抑制神经元凋亡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48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频组、高频组、模型组、空白组。制作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造模成功第8天低频组和高频组均针刺"环跳"穴并分别给予2 Hz、100 Hz不同频率的电针干预,20 min/次·d~(-1),连续14 d。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Bax及p53的表达。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低频组、高频组SFI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低频组优于高频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雪旺细胞增多,髓鞘及轴突发生裂解消失,低频组、高频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且低频组优于高频组。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模型组、低频组、高频组中Bcl-2、Bax及p53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低频组和高频组中Bcl-2显著升高,Bax、p53显著下降;并且低频组Bcl-2表达高于高频组(P0.05),低频组Bax及p53的表达低于高频组(P0.05)。结论电针有抑制或延缓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2 Hz的治疗频率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中优于100 Hz。  相似文献   

4.
孙少丽  韩济生 《针刺研究》1989,14(1):143-143
以往的工作表明,给大鼠低频或高频电针在脊髓中分别释放出脑啡肽或强啡肽,产生镇痛效果。本工作用交叉耐受方法对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给大鼠2Hz电针6小时,镇痛作用逐渐降低导致耐受后,100Hz电针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00Hz电针耐受后,2Hz电针仍然有效。说明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相互之间无交叉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天枢”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结肠肌电、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结肠P物质(SP)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STC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和变频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法复制STC大鼠模型。各电针组分别给予2 Hz低频、100 Hz高频和2 Hz/100 Hz变频电针刺激“天枢”,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结肠肌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结肠SP、VIP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结肠肌电振幅、结肠VIP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肠肌电频率、结肠SP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1),结肠肌电振幅、结肠VIP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肠肌电频率、结肠SP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与高频电针组比较,变频电针组和低频电针组首粒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和变频电针组.三组均取率谷、合谷、外关、太冲、太阳、风池和阿是穴,针刺得气后,低频电针组接受2 Hz连续波电针刺激,高频电针组接受100 Hz连续波电针刺激,变频电针组接受2 Hz/100 Hz疏密波电针刺激.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低频 ( 2Hz)和高频 ( 1 2 8Hz)电针对大鼠隔外侧核 (LSN)生长抑素(SOM)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5时、1 1时、1 7时及 2 3时分别用 2Hz和 1 2 8Hz电针大鼠一侧“环跳”穴后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显示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针刺大鼠一侧“环跳”穴后 ,1 1时和 1 7时 2Hz电针组及 5时、1 7时和 2 3时 1 2 8Hz电针组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比对照组增多 (P <0 .0 5或P <0 .0 1 ) ;5时、1 7时和 2 3时 1 2 8Hz电针组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 2Hz电针组增多 (P <0 .0 5或P <0 .0 1 ) ;1 7时 1 2 8Hz电针组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 5时、1 1时和 2 3时均明显增多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电针“环跳”穴对大鼠 (LSN)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与时间和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电针对实验性癫痫的抑制效应,探索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最佳电针条件.方法:在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以诱导急性实验性癫痫.造模30分钟后,以1 mA/100 Hz和1 mA/10 Hz电针分别在水沟 大椎、筋缩 腰奇、内关 曲池、丰隆 涌泉四组穴位施治,以Racine行为学评分和脑电记录作为疗效评价的方法.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表明:除1 mA/10 Hz电针内关 曲池外,低频(10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均可抑制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和对照组比较尸<0.05或0.01);2)在低频电针(10 Hz)治疗组中,丰隆 涌泉穴位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穴位组(P<0.05或0.01);3)高频电针(100 Hz)治疗组中,不同穴位之间的疗效差异不明显;4)总体而言,除筋缩 腰奇穴位组外,高频电针(100Hz)的治疗效果优于低频电针(10 Hz)(P<0.05或0.01).与此同时,脑电图记录也显示出电针具有降低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频率和幅度等的作用.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实验性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其效应与电针参数和穴位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苍白球在电针及兴奋尾壳核对脚内核自发放电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在Wistar大鼠上进行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 ,观察毁损苍白球 (GP)前后 ,电针“阳陵泉”和“环跳”穴 (强度 2mA ,频率为 2Hz与 1 0 0Hz交替的疏密波 ,持续 5min)及兴奋尾壳核 (微量注射 0 .5mol/L谷氨酸 3 μL)对脚内核 (E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 :电针对EP神经元自发放电似有兴奋作用 ,而兴奋尾壳核对其影响不大。毁损GP后电针对E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兴奋作用略有增加 ,兴奋尾壳核对EP神经元的自发放电产生抑制作用。结论 :在正常状态下电针对E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兴奋作用部分受到GP的抑制 ,兴奋尾壳核通过GP对EP产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对肥胖大鼠体质量,脂肪量,下丘脑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2 Hz,2/15 Hz,15Hz),每组各10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下丘脑瘦素受体(LR)和胰岛素受体(I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均可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肪量,下丘脑组织中LR与IR较模型组均上升。其中高频组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结论 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肥胖大鼠,可能通过减少脂肪量和提高下丘脑瘦素受体与胰岛素受体,达到减肥效应,且2/15 Hz频率疗效优于高频与低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11.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髓和低位脑干的分布。电针“合谷”穴和口面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其二者的传入信息在颈髓和低位脑干诱导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 5~ 8节段 ;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 ,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 ,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结论 :“合谷”穴和口面部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这可能是“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针刺对STZ所导致的糖尿病大鼠下丘脑NPY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 3只,1 3只为正常对照,另3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胰俞”“足三里”“关元”) ,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取脑,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下丘脑NPY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NPY阳性纤维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多,下丘脑外侧区NPY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增多(P <0 .0 5 ) ,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NPY阳性纤维及下丘脑外侧区NPYmRNA表达明显减少(P <0 .0 5 )。结论:针刺可以降低STZ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增多的NPY的合成及其含量,这可能是针刺改善糖尿病能量代谢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with different stimulation parameters on medicine-induced abor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 cases of early pregnancy who asked medicine-induced abortion were allocated to an EA group A (n = 37), an EA group B (n = 38) and a medication group (n = 34). Within 30-60 m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soprostol, in the EA group A, EA was given at bilateral Hegu (LI 4) and Sanyinjiao (SP 6) with cluster waves of 100 Hz and in the EA group B, EA was given at Hegu (LI 4) for 20 min and then at Sanyinjiao (SP 6) for 5 min with continuous waves of 50 Hz. EA was not given to the medication group. The complete abortion rate, duration of eliminating embryonic sac, colporrhagia lasting time and abdominal pain condi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complete abortion rate was 91.9% in the EA group A and 86.8% in the EA group B, which were higher than 82.4% in the medication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3 groups (P>0.05); the duration of eliminating embryonic sac and the colporrhagia lasting time in the two EA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medication group (P<0.05, P<0.01); alleviation of abdominal pain in the EA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e medication group (P<0.01) and the EA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stimulation parameters of EA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abor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内脏痛时结肠壁、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一氧化氮(NO)在痛觉传递中的作用及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内脏痛组(VP组,10只)和电针+内脏痛组(EA+VP组,10只)。电针取双侧“足三里”穴,运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技术和痛行为生理学方法,观察电针对福尔马林诱发大鼠盆腔内脏痛时,结肠壁、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NOS的影响。结果:内脏痛组大鼠在注射福尔马林后即出现明显的内脏痛行为表现,结肠、脊髓和背根节的NOS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内脏痛组出现内脏痛行为表现时间推迟,腹痛表现减弱,NOS活性又显著低于内脏痛组(P<0.01)。结论:电针对大鼠急性盆腔内脏痛具有预防性治疗作用,NO可能参与电针对内脏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针抗胃炎性痛对内脏感觉c-fos及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 fos及NOS阳性神经元在胃炎性痛时的变化和电针抗胃炎性痛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还原型辅酶Ⅱ显色方法 ,显示在生理条件、胃炎性痛及电针抗痛时c fos和NOS阳性神经元在结状神经节 (NG)、背根神经节 (DRG)、脊髓(SC)及孤束核 (NTS)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 :胃炎性痛时大鼠NG、DRG、SC和NTS中NOS阳性成分有明显变化 ,而c fos的变化仅仅出现在NTS。电针抗胃痛时能调整各个部位NOS阳性成分的变化幅度及孤束核c fos的表达量。结论 :①NO可能参与将胃的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递 ,其上传途径可能主要是伴随迷走神经径路上行到达脑干的内脏感觉通路 ;②依据c fos在NTS和SC中表达的差异 ,推测在脊髓中可能存在着下行抑制性通路 ,在脊髓水平即对传入的内脏伤害性信息进行了整合 ,阻抑信息的上传 ;③电针参与对胃炎性痛的调节与迷走神经通路中的NO能神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健  熊克仁  侯良芹  龚鑫 《针刺研究》2004,29(2):145-148,93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蓝斑 (locusceruleus ,LC)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对LC内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后 ,同侧LC内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 (P <0 .0 5) ,染色加深 ,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 <0 .0 1) ;非电针侧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 (P >0 .0 5)。结论 :电针对大鼠同侧LC内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刺激强度电针对正常大鼠大脑p-Akt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军 《针刺研究》2005,30(2):72-74,124
目的:探讨相同穴位不同刺激强度电针的作用机理。方法:实验设对照组、中强度电针组、高强度电针组,分别电针“阳陵泉”“足三里”。中强度电针参数:2~4mA、20/4Hz,高强度电针参数:5~7mA、20/4Hz,60min后出针。隔日1次,针刺3次后观察对正常鼠脑pAkt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SDSPAGE电泳蛋白质分析技术观察pAkt在海马CA1区、齿状回及皮质的表达。结果:中强度电针组pAkt在海马CA1区、齿状回及皮质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多于高强度电针及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强度的电针在促进pAkt在海马CA1区、齿状回及皮质的表达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健  熊克仁  李怀斌 《针刺研究》2006,31(2):103-10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杏仁核内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Hz电针组和128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大鼠一侧“足三里”穴30 min后,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并且高频电针作用强于低频电针。电针后杏仁核各亚细胞群内SOM 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以中、小型细胞较为明显;在细胞染色程度上以中等程度染色和淡染细胞的数量增加为主,细胞平均灰度值有所增加。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杏仁核内SOM mRNA的表达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电针组于冠脉结扎前后各电针20 min(30 Hz/100 Hz,2~4 mA)。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O、NOS的含量,在Fluo-3/AM染色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电针肺经"列缺"穴及电针大肠经"合谷"穴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上调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水平,降低Ca2+超载,且这种效应存在经脉(穴)与脏腑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