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PM)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观察白藜芦醇(Res)对SAP大鼠PM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和Res组3组.制模后4、12 h剖杀大鼠.分离PM并培养24 h.RT-PCR法检测P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Res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SAP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高于SO组(P<0.001);与SAP组比较,Res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M在SAP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Res能显著减轻SAP时胰腺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M功能,从而抑制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骞秀芳  郭喆  胡常菊  张雪梅 《武警医学》2013,(11):948-950,95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20、10、5ms/kg),每组1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术后6h和12h分别于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IL-6水平。结果白藜芦醇各剂量均能减轻胰腺组织的炎性反应,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6h各剂量对应TNF-α[(89.0±19.2)、(84.7±16.0)、(105.6±22.3)ns/L]、IL-1[(109.3±19.8)、(114.5±30.2)、(135.5±29.2)ns/L]和IL-6[(185.3±28.8)、(201.5±44.0)、(213.0±30.7)ns/L],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术后12h情况同术后6h。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对大鼠SAP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巨噬细胞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cocyte-6,IL-6)的影响。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PMs(+)组、PMs(-)组和S0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2%去氧胆酸钠制作大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使用氯屈磷酸二钠脂质体腹腔注射特异性清除PMs(-)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造模后1h、3h、6h、12h取标本,做胰腺病理学检查、血清淀粉酶检测,血浆内毒素测定,腹水和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PMs(+1组和PMs(-)组之间胰腺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组间血浆内毒素水平,腹水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显著。结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过程中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对实验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志云  何效东  赵晓雷  崔泉  杨毅 《人民军医》2014,(10):1087-1089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SAP 64例,随机分为CRRT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包括液体复苏、禁食、制酸、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及对症、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RRT,分别于入院时、第1天、第4天、第7天和第10天抽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第4天、第7天、第10天TNF-α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7天、第10天IL-6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0天IL-1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4天、第7天、第10天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能有效降低SAP患者血清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下调IL-6和IL-18的表达和合成,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维护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s,SAP)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980年~1990年(A组)58例及1991年~2000年(B组)74例SAP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治愈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组MODS和感染内发生率、病死率、治愈率分别为56.8%、39.6%、43.1%及56.9%;B组为37.8%、20.3%、14.8%及85.2%.两组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死率、治愈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大部分SAP患者,SAP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腹腔灌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腹腔灌洗引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4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9.1%;5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占总患者的12%,2例因腹腔感染形成胰腺脓肿,占4.7%;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7%。总治愈率95.3%,病死率4.7%。结论 腹腔灌洗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肾功能损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10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预后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108倒急性胰腺炎发生肾功损害者39例。发生率为36.11%。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肾功能损害者时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肾功能损害越重。死亡率越高。应加强早期监控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理过程复杂,发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重症急腹症。在SAP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其代谢产物过度刺激中性粒细胞,使其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等物质,作用于胰腺局部和全身,引起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向胰胆管以12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制作大鼠SAP模型.造模后24h处死,观察并对比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APD组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改善SAP大鼠模型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机体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AP组和APD组,每组15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建立SAP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于大鼠右下腹置入引流管建立APD模型。建模后24h采集血样、小肠和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鲎试剂法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紫外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血清D-乳酸水平,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小肠组织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AP组比较,APD组大鼠小肠和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DAO活性以及TNF-α、IL-6、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各28例。观察生命体征恢复情况,比较症状缓解时间和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吸、心率、体温、氧合恢复正常率为96.4%、82.1%、85.7%、89.3%,对照组为64.3%、53.6%、57.1%、50.0%;试验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短, A-PACHE-II评分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胰腺炎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保护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CT特征及其CT检查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单纯水肿型胰腺炎43例(占74.1%),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5例(占25.9%)。儿童胰腺炎CT表现包括:①胰腺本身改变:胰腺局部或弥漫性增大46例(占79.3%),密度改变18例(占31%),胰腺断裂2例(占3.4%),胰腺包膜掀起6例(占10.3%)。②胰外改变:主要为胰外积液,共38例占(65.5%)。胰外积液中以肾旁前间隙积液最多,有30例(占51.7%),小网膜囊积液次之,为26例(占44.8%)。③并发症:包括假性囊肿14例(占24.1%)、脓肿1例(占1.7%)等。结论:儿童胰腺炎胰腺坏死的发生率低,并发假性囊肿、脓肿较少,但胰外积液的发生率高。CT对儿童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估等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CT肝脏密度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探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所致肝脏密度减低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CT的肝脏密度变化及相应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65例患者中,62例肝脏密度不同程度减低,平均值为(35.91±15.47)HU;治疗后9例患者肝脏密度恢复正常,余53例肝实质密度不同程度升高.65例患者CRP在治疗前平均值为(184.2±63.43) mg/L,治疗后平均值为(49.97±15.06) mg/L.治疗前后肝脏密度改变及CRP测量值变化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肝脏密度值与CRP测量值相关系数r为-0.673(P <0.05),治疗后肝脏密度值与CRP测量值相关系数r为-0.658(P <0.05).结论 绝大多数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肝脏损害在CT上表现为短暂性的肝脏密度减低,其程度与CRP水平呈负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肝脏密度降低的原因,是水肿或是肝脏脂肪含量增加.方法 分别对35例肝脏脓肿患者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和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密度降低的肝脏进行MRI影像学对比观察;检查序列为T2WI脂肪抑制,T1WI同相位,T1WI反相位.结果 35例肝脏脓肿水肿带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T1WI同相位和T1WI反相位均为低信号,同反相位信号变化不明显;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肝脏T2 WI脂肪抑制呈等信号,T1WI同相位为稍高信号,25例T1WI反相位呈低信号,10例T1WI反相位呈稍低信号.结论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与肝脏脓肿周围水肿带MRI影像有明显不同,提示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不是肝脏水肿,其影像特征符合肝脏脂肪成分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102例AP患者根据亚特兰大临床分类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分析APALI的发生情况及CT表现,并进行CT形态学分级评分,分析APALI的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AP共发生APALI 71例,其中MAP 41例,SAP 30例.APALI的CT表现包括:33例CT表现为胸腔积液、积血,胸膜增厚;18例出现肺内条索状或网格状影;20例出现肺内磨玻璃状模糊影或斑片状实变影;APALI的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314,P<0.05).结论 APALI的CT表现为胸腔积液、积血,胸膜增厚;肺内条索状或网格状影;肺内磨玻璃状模糊影或斑片状实变影;CT形态学分级评分与AP严重程度临床分级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CT复查确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作平扫,其中6例加作增强。检查前不口服造影剂。结果:水肿型27例,坏死型23例,其中8例合并感染。均有较典型的CT表现,肿胀出现率最高,45例(90%%);其次为胰外渗液,42例(84%);再其次为胰腺坏死,23例(46%)。结论:CT检查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胆源性胰腺炎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有关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最新研究和本院360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实践,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存在关某些明显不同于其他病因的胰腺炎特点,临床轻型病例较多(75.0%);并发症(感染、出血、脓肿和假性囊肿)和后遗症少(15.0%);大多数伴发胆系结石,泥沙结石(53.6%)和(或)炎症(21.1%);内镜技术对本病病因诊断和治疗(去石、引流、减压)的有效性;可与急性胆囊炎同时性或交替性发病;复发和(或)反复(慢性胰腺炎急性恶化)发作者多。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对患者作出正确和及时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坏死灶的部位、大小、渗出的范围。按上述CT影像学表现计分并分型:≤3分为轻型、4~6分为中型、≥7分为重型;并按CT影像学表现分型的不同类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中,轻型12例、中型25例、重型13例,轻型、中型与重型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率、死亡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CT影像学分型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