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胃吻合术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Whipple手术(以下简写成PD)用于胰引流仅有的两个空腔脏器是空肠和胃。胰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两者合称为胰肠吻合(Pancreaticoentericanastomosis)。近十年胰胃吻合得以复兴,被认为是能预防或减低Whipple手术后胰瘘的一种安全的胰引流重建方法。1背景虽然PD术后的死亡率已降至<5%,在大的治疗中心总的围手术死亡率<2%,但术后并发症率仍较高为27%~50%[1~8]。术后三个常见的并发症是延迟胃排空、胰瘘和脓毒症。胰瘘仍然是PD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5%~25%[1~8]。胰瘘致死率为20%~50…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JohnsHopkins医院的资料显示,自1981~2002年共施行1891例PD术,术后死亡率1.6%,而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371例),其中胰漏发生率11.4%(216例),可见胰漏仍是PD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胰漏的发生,本文对PD术后胰漏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争议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34年Whipple发明了两步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1940年发明了一步法PD后,此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成为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术式。但是,由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使得PD成为普外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手术。目前PD的手术死亡率已降低到5%以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10%左右,手术的安全性已令人满意,但长期生存率仍然较差。现就近几年来PD存在争议的几个方面作如下评价。  相似文献   

4.
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与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1943年Cattell就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重要的问题是胰肠吻合,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瘘。尽管近20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PD术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胰漏的发生率仍高达8%~25%,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20%,主要原因是其导致的腹腔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血管腐蚀出血。因此,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往往决定手术的成败,如何有效的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ctomy,PD)是壶腹周围肿瘤最主要的手术方式,亦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文献资料显示PD手术死亡率已经降至5%以下,而手术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仍高达40%~50%,如何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每一个腹部外科医生关心的课题。本文总结2000年6月~2009年3月因壶腹周围肿瘤于我科行PD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文献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自1935年Whipple报告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以来,该术式已成为治疗胰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少数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PD切除脏器多,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至今仍可称为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60余年中,外科医生对其进行了许多的改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总体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应用于胰肠吻合方法多达数十种.文献报道PD术后胰瘘发生率仍在5%~25%之间。为减少胰瘘的发生率,笔者对PD术患者采用空肠浆肌鞘内套人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胰肠吻合瘘(以下简称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预防PD术后胰瘘一直是外科医生重视的课题。我院自1982~1995年共行PD41例,术后均无胰瘘发生。现将预防胰瘘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瘘术前预测评分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行PD手术的4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得出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胰瘘预测系统(NCCH预测系统)在术前预测PD术后胰瘘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491例PD患者中共有90例患者(18.33%)发生胰瘘,其中A级胰瘘56例(11.40%),B级胰瘘26例(5.30%),C级胰瘘8例(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胰腺质地软、主胰管直径≤3mm、非胰腺癌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NCCH胰瘘预测系统前瞻性预测PD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6.9%,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95%CI:0.857~0.962)。结论NCCH术前胰瘘预测系统能够在术前对于胰瘘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附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专题分析少见,随着医学的进步,PD后胰瘘的发生已大幅下降。但PD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未见有所下降,并似有所上升之趋势。我院1976年至1996年共行PD4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PD48例,早期上消化道出血7例,发生率14.58%,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8~68岁,平均56.7岁。胰头及壶腹部癌4例,胆总管下段痛2例,慢性胰腺炎1例。全部为Child术式。2例胃次全切除,5例切胃50%。7例均在肝肠吻合口上方肝总管处戳孔置T管,一端短臂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