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肿瘤20%-30%,雌激素与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临床和预后。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Ⅰ和Ⅱ型。Ⅰ型占80%,多发生于绝经前和绝经后,是雌激素依赖性的。细胞分泌较好,组织形态内膜样,常由内膜增生进展而来。预后较好。Ⅱ型占20%。主要发生于绝经后,非雌激素依赖性的。通常不是由子宫内膜增生改变而来。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至2010年天津西青医院病理科47例乳腺癌病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雌激素受体检测。结果 32例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15例阴性。结论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CA125、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女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组恶性肿瘤患者145例(乳腺癌65例、卵巢癌43例、子宫内膜癌37例),良性病变组患者6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患者8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CA125、AFP、CEA3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单项及联合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研究组(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CA125、AFP、CEA单项检测含量与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卵巢癌组、子宫内膜癌组血清CA125、AFP、CEA单项检测阳性率均低于3项联合检测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女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m2 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作用及与ER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m2 3基因和ER表达。 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nm2 3基因和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2 .6 %、5 7.9% ,二者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5 )。nm2 3基因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5 )。 结论 nm2 3基因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 ,ER可能上调nm2 3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6.
子宫内膜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华  黄瑜 《海峡药学》2004,16(6):87-8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病灶组织进行ER、PR测定,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30例进行ER、PR检测。结果DCC法检测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77.9%,免疫组化法均为86.7%。两种测定方法比较,ER与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2.4%和95.7%。免疫组化法可在DCC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组织来源。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类型中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与腺棘癌的ER、PR水平高于其他癌。ER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结论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ER、PR的测定对估计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波形蛋白(Vi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ER、PR和Vim蛋白的表达。结果1子宫内膜癌ER、PR、Vim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8%、76%。2ER阳性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397,P=0.006)。3PR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年龄<60岁与≥60岁病例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R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44,P=0.019)。4Vim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316,P=0.033)。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R与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11)。结论 ER、PR和Vim与子宫内膜癌发展的恶性程度相关,其在表达上的差异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子宫内膜癌在进展过程中,ER与PR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树远  党小雨  刘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23-132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53.1%、50.0%。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率表达率逐渐降低,ER的表达还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其测定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p53。结果 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59%、67.65%、23.53,ER、PR、p53阳性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增高、临床分期越早,ER、PR阳性率越高,而p53则越低。结论 ER、PR、p53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对指导术后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晓杰  黄树浩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44-1544
关于人类分娩动因的研究仍是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课题。自1967年Jensen等在乳腺癌细胞浆内发现了雌激素受体(ER),1973年Terenius等在乳腺癌细胞浆内又发现了孕激素受体(PR)以来,ER、PR水平的检测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70年代以来,雌,孕激素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检测和预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水平的检测也多见文献报道。但对妊娠期子宫肌组织雌、孕激素水平与分娩发动关系的研究报道却较少见,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否通过其相应受体含量的变化而与分娩发动有关亦未明了。1967年,Jensen首先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方法,对ERβ的功能、分型,及其乳腺癌发生、发展、预后评估及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的可能作用加以综述.结果ERβ可能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对预后及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虽然ERβ研究结果不一致,但仍是一种新的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卵巢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已发现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并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40岁以上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占30%左右。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以及抗雌激素活性。米非司酮可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本研究讨论米非司酮对于宫肌瘤和子  相似文献   

13.
陈柯羽  李辰慧  张青 《中国医药》2013,8(5):719-720
雌激素是乳腺癌重要的有丝分裂刺激剂,这种促分裂作用是通过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介导的。ER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蛋白,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因其在生殖系统、骨组织、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故成为治疗乳腺癌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6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9%、59.3%和46.1%、c-erbB-2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R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组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同时检测c-erbB-2、ER、PR不仅有助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而且可以为临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β(ERβ)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组织中ERα、ERβ、CyclinD1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Rα、ERβ、CyclinD1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47.69%、32.31%、76.92%、49.2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00%、46.67%、43.33%、66.67%)和正常子宫内膜(73.33%、63.33%、13.33%、96.67%)三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ERβ和P2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在Ⅲ-Ⅳ期、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ERβ在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Ⅰ-Ⅱ期病人(P<0.05);CyclinD1在低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而P21在Ⅰ-Ⅱ期、高中分化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结论 ERα和ERβ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形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可能发挥促进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P21在子宫内膜癌中则可能发挥抑制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肖波  余桂梅 《安徽医药》2016,20(3):538-540
目的 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0.05),P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0.05),ER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GPR30与ER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0.315,P=0.021);与 PR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0.303,P=0.027)。结论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ER、PR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AbSC3A及雌激素受体(ER)和激素受体(PR)表达的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并与ER和PR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66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4/66)、56.1%(37/66)和53.0%(35/66)。29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SC3A阳性率分别为51.7%(15/29)和12.9%(4/31)。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R和PR,同时也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结论:SC3A抗原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研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细胞化学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璐  程宝庚 《江苏医药》1992,18(8):413-415
用作者自行设计的标记配体(雌激素-辣根过氧化物酶-胶体金)与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在电镜下观察标记复合物的分布,进行定量、定位分析。共观察了正常增生期内膜10例,腺癌内膜6例。结果发现,细胞浆与细胞核内均存在游离雌激素受体(ER),细胞核内密度高于细胞浆内,“二步机制”不能解释此结果。我们认为,在雌激素作用过程中,浆受体与核受体共同起作用。本文结果又表明,内膜间质细胞和腺细胞的ER 含量与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支持了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和出血机制中的“间质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ERα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蛋白缺失率为66.6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P〈0.05)。PTEN蛋白表达完全缺失在G2、G3级肿瘤高于G1级(P〈0.05),PTEN蛋白缺失率均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Rα在PTEN表达缺失的肿瘤中低于PTEN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ER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表达及其与Survivin、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76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Survivin、ER和PR的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乳腺增生组为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C-erbB-2表达在不同患者年龄、不同肿块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erbB-2表达与Survivin存在正相关(r=0.247,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erbB-2、Survivin对于反映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