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沟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沟穴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为督脉经穴。局部解剖表明,水沟穴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面神经支及丰富的神经末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称之为“人中”,《千金方》称之为“鬼客厅”,又名“卒死”,《千金翼》称之为“鬼市”。历代针灸学家视水沟穴为生死之要穴。民间亦俗称“救命穴”。若运用得法,水沟穴不仅具有“救命”之效,尚对中风、腰痛、面肿、癫痫等疾病颇具疗效。笔者善用其穴,并于临床屡屡奏效,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中一穴,又称水沟、鬼宫、鬼客厅、鬼市等名。属督脉,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其部位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人中”首见于《灵枢·经脉》篇:“大肠手阳明之脉,……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针灸甲乙经》记载:“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直唇取之,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其穴名之义,陈修园解释道:“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  相似文献   

3.
水沟,又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因其穴在鼻下人中沟中,故名水沟.此名出于《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道家认为,闭口藏舌舌抵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为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又因中医理论认为,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该穴位于鼻之下口之上,故又名人中.人中穴的主治病症从古以来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4.
人中穴即水沟穴,归属于督脉,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人中穴又称之为“鬼宫”、“鬼市”等,为十三鬼穴之一,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最早记载人中穴并指出其针刺方法的当首推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水沟,在鼻柱下人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王逵认为:“人之水沟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无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古名之曰人中。”(明《蠡海集》人中穴具有醒脑开窍,清热通阳,救逆止拖,舒筋利脊的作用。临床…  相似文献   

5.
水沟穴为督脉要穴,在人中沟上1/3处,口轮匝肌中,列十三鬼穴之首,名曰鬼宫,功效以醒神开窍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狂症,小儿惊风,休克,中暑等急危重症.笔者将水沟穴新用验案三则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6.
正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缓解疼痛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笔者跟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朱庆军副主任医师学习,以"人中、后溪、束骨、复溜"治疗各类痛证,疗效极佳。以下从四穴的穴性分析及临床医案进行阐述。1穴性分析1.1人中穴人中穴亦名水沟穴,又有"子庭"、"寿堂"之喻。此穴属于督脉,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经气交会之处,乃十三鬼穴之一。朱师指出,临床上可以运用人中穴治疗多  相似文献   

7.
水沟(Shui gou) 别名 人中 归经 穴属督脉;又是交会穴之一,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相似文献   

8.
水沟穴为督脉经穴,别名人中、鬼宫,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中1/3交界处。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本穴抢救神志不清的各种危重病人,疗效甚佳,兹举数例如下:急性心肌梗塞昏迷梅某,男,58岁,1996年8月16日晨4时急诊。主诉:心前区压榨样疼痛2小时。患者来诊时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大汗淋漓。病人在其家属挽扶下进入急诊室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瘫软往下滑。急扶病人上诊床,查:心率118次/分,律不整,心音低钝,四…  相似文献   

9.
李祎辰  朱垚  陆明 《河南中医》2020,40(7):1008-1010
鬼穴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后世医家的鬼门十三针大多是从孙思邈十三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孙思邈十三鬼穴中,鬼市(承浆)、鬼藏(会阴)两穴位于任脉之上,鬼宫(人中)、鬼枕(风府)和鬼堂(上星)三穴位于督脉之上,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而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身的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其次,督脉三穴都位于头部,刺激此三穴对于调节全身阳气的流动起着较大的作用。鬼心(大陵)、鬼窟(劳宫)位于心包经,可镇心神、开心胸之痰结。鬼信(少商)、鬼垒(隐白)、鬼床(颊车)、鬼腿(曲池)是脾经、肺经及其表里之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癫症。鬼路(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主治痉挛痫眩、角弓反张等。十三鬼穴中的经外奇穴主要就是鬼封(海泉),刺激海泉穴可以安定心神,缓解癫症。鬼穴主要治疗的急症有昏迷、癫狂。医生在运用鬼门十三针治疗时,辅以心理辅导帮助治疗。现代对鬼门十三针的研究多为单个鬼穴的研究,对鬼穴的组穴研究较少,临床治疗时应多用组穴。  相似文献   

10.
人中穴,又名水沟、鬼宫、鬼客厅、鬼市。系督脉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位于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取穴,为人体急救要穴之一。此处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针刺人中,有清热开窍,镇痛宁神。回阳救逆,祛风止痛之功能。主治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痫症、高热、晕厥、中暑、产后血晕、丹毒、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失语、低血压、面肿、消渴、鼻塞、鼻渊、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等病症。考“人中”之名,首见于《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夫人中者,顾名思义,若就人体而言,当为人体之最中部也,若就面部而论,人中应在鼻上,然古人为何将人中穴定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沟”穴的急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水沟”穴的急救作用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苏纶纺织厂职工医院215007)关键词水沟穴;临床应用水沟穴又称人中,位于上唇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是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由于它能通调督脉,升阳通气,开窍醒脑,临床上客用于急救。1开窍醒脑《时后...  相似文献   

12.
<正>水沟穴,又名人中穴,为督脉要穴,位于鼻柱下方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犹如涕水之沟渠,故而得名。该穴临床可用于诸多急症,不仅可以醒神开窍、安神定志,而且还具有疏利腰脊,通经活络之功。若临证辨证准确,施术得当,多收奇效,现将笔者临床治愈两例腰痛病例简介于下。1急性腰扭伤黄某,男,35岁,2012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于1天前在工地扛重物时突然感觉左侧腰部酸胀  相似文献   

13.
人中,又名人中沟、水沟、鬼宫、鬼市、鬼客厅。古人依本穴的部位、形态命名为“水沟”。陈修园曰:“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居身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名之人中。”人中穴,部位在人中沟中,近鼻  相似文献   

14.
古人将用于治疗神志病的穴位称为鬼穴,唐代孙思邈确定了十三鬼穴。《千金冀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义”。现就十三鬼穴的位置、常用名、别称、功效及针法作一些探讨。1 人中 别名鬼宫、水沟。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系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其穴性清热开窍,回阳救逆。针刺0.3~0.5寸,可治中风昏迷、口眼 斜、癫痫、发狂。2 少商 别名鬼信。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系手太阴肺经之井穴。由于五音对应于五行,其中,肺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脏为阴,阴常不足,故曰少商。《灵枢·…  相似文献   

15.
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治疗范围广、收效快,而且简便验廉,尤其对急症的抢救远非药物所能比。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急症针灸最佳腧穴的选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对其选穴规律、治疗机理等作以探析。一、清神甦厥督脉取,人中素髎百会奇;急症针灸最佳穴,生命危难莫迟疑。人中、素髎、百会穴皆为督脉经腧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和临床针灸处方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15部现代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和现代临床文献中治疗失眠的选穴进行对比,予以分析。结果 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同功穴"共计45个,腧穴总频次为296次。其中神门、内关、印堂、四神聪为15部教材的共有腧穴,各出现15次,分别占总频次的5.07%;而三阴交、心俞、神庭、翳明各出现14次,分别占总频次的4.73%。此8穴可归为失眠"同功穴"的一级选穴。失眠"同功穴"主要集中在督脉、膀胱经、肾经、胆经、脾经和心经,其分布主要以头部和四肢部为主。结论失眠"同功穴"中的一级选穴可用于临床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发挥针灸治疗失眠的最佳疗效,而二、三级选穴则往往作为配穴临证加减使用。  相似文献   

17.
鬼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穴是用于治疗精神情志疾病的经验穴,传说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共计1 3穴。即鬼宫:人中穴;鬼信:少商穴;鬼垒:隐白穴;鬼心:大陵穴;鬼路:申脉穴;鬼枕:风府穴;鬼床:颊车穴;鬼市:承浆穴;鬼窟:劳宫穴;鬼堂:上星穴;鬼藏:会阴穴;鬼腿:曲池穴;鬼封:舌下中缝。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中的歌括又在此1 3穴的基础上加上间使和后溪穴,共计1 5穴。此1 5穴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中所载略有不同。《千金要方》中鬼心为太渊,鬼枕为大椎,鬼路为劳宫;《针灸大全》中鬼枕为大杼,改鬼窟为鬼营(间使)。《针灸聚英》中记载的《…  相似文献   

18.
刘世红 《河北中医》2012,34(8):1200-1200,1214
大椎穴,又名百劳、上杼,系督脉之要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始见于《素问·气府论》.因其穴在第7颈椎棘突隆起最高之下,故名.其定位:俯伏或正坐头略前倾,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解剖: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和颈横动脉分布[2].  相似文献   

19.
正长强穴最早记载于《针灸甲乙经》"在脊骶",为督脉起始穴,亦为督脉络穴,《千金翼方》言其可针入三寸。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入属于脑。"长强穴为督脉脉气所发,上入于脑,故针刺长强穴亦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面肌痉挛、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等。孙菊光教授临床擅长通过创新针刺法以提高针刺疗效,基于督脉循行入脑,关联诸筋,从督脉论治脑病,针刺督脉络穴长强穴为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收效显著,现择其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1长强(Changqiang)长强是督脉的第一穴,穴名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经中所言督脉起于下极之腧,从经脉起止上讲,此“下极之腧”应该指的是长强穴(《针灸经穴概要》)。又有气之阴郄、穷骨、龟尾、橛骨、气郄等别名。《甲乙》曰:长强,一名阴之郄,在脊骶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指出长强为督脉的络穴,督脉由起始之处分出一条支脉连络于少阴肾经。《会元针灸学》:长强者,长于阳而强于阴,其督脉与任脉之长共九尺。由会阴入胞中四寸而分为任督,其气通于天而化督脉,其质造形而通于地异化任脉。督脉为督辖诸阳之经而长于阳。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