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或称肛门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 ,导致大便次数增多 ,轻者粪便泄出污染内裤 ,重者直肠内容物完全排出。病人常因腹泻不止而去医院就诊。大便失禁可分为完全失禁和不完全失禁。前者为不能随意控制粪便及气体排出 ;后者能控制干便排出 ,而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排出。1 大便失禁的机制正常人大便节制是通过下列机制控制 ,主要有 :(1 )直肠对膨胀压的感知 ,激发控制排便节制的动力学反应 ;(2 )肛门内括约肌的张力 ,使肛管在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 ;(3 )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张力 ,使得在肛…  相似文献   

2.
<正>大便失禁是指肛门控制气体和粪便的能力下降。按严重程度分为控制气体轻度困难到液体和成形粪便严重失控。大便失禁是常见的问题,但经常因为尴尬而不愿与他人谈及。在和医生讲述你的病情或询问治疗失禁的意见时,保持放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大便失禁是指肛门控制气体和粪便的能力下降.按严重程度分为控制气体轻度困难到液体和成形粪便严重失控.大便失禁是常见的问题,但经常因为尴尬而不愿与他人谈及.在和医生讲述你的病情或询问治疗失禁的意见时,保持放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引起排便失禁的原因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很多,产伤是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损伤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离断和肌肉的强度下降引起的,同时支配肛门肌肉的神经也有损伤.一些损伤在生产时就应该立即引起重视,很多的情况不会被察觉,并且不会成为以后生活中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生产时的损伤可能不是引起失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宫波  文静  马丽雅 《现代保健》2008,(35):118-118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糖代谢的紊乱,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顽固性腹泻。在临床上糖尿病腹泻特点主要有:(1)顽固性间歇性腹泻,发作期可几天至几周,间歇性可数周至数月,间歇期大便正常,甚至便秘;(2)大便量多,棕色水样便,无腹痛及感染的表现;(3)昼夜均可发作,但以清展或夜间多见,发作时,一天腹泻常多达20余次,严重者夜间可发生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护大便失禁病人肛周皮肤,预防和治疗皮肤破损的发生。方法联合应用多孔导管和造口袋。结果有效引流失禁的大便;预防和治疗肛周皮肤破损,病人感觉舒适。结论联合应用多孔导管和造口袋能及时的引流失禁的大便,并对肛周皮肤进行保护,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病人舒适。  相似文献   

6.
小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尿液自行排出的病证。常见于老年人、产妇及久病患者,多在咳嗽、行走、大笑或惊恐时尿液自行排出。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便秘的一般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经常三五日或六七日,甚至更久,才得大便一次。或者虽然次数不减,但是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也有少数病人,时有便意,大便并不十分干硬,但排出不尽,或临厕努挣乏力,不能顺利排出。一部分病人,除了大便秘结之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而在另一部分病  相似文献   

8.
小便失禁,是指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尿液自行排出的病症。常见于老年人,产妇及久病患者,多在咳嗽、行走、大笑或惊恐时尿液自行排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李云蕾 《健康大视野》2006,14(11):110-111
大便失禁常见于危重病人、中毒、昏迷、颅脑外伤及脊髓损伤等病人。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使排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而使大便不由自主的溢出肛门。这些大便常为稀烂便或水样,泡沫便,量大且多次从肛门溢出,容易导致病人肛门周围皮肤出现湿疹、红肿、甚至溃烂等炎症反应,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及难度。我科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引流大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便失禁是肛门控制气体和粪便的能力下降.严重程度分为控制气体轻度困难到液体和成形粪便严重失控.粪便失禁是常见的问题,但失禁者经常因为尴尬而没有与他人讨论.排尿和排便失禁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问题. 什么引起排便失禁? 引起排便失禁的原因很多,产伤是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损伤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离断和肌肉的强度下降引起的.支配肛门肌肉的神经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