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米诺环素等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15株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4μg/mL与0.25μg/mL,MIC90分别为16μg/mL与4μg/mL,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32μg/mL.结论 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产酶现状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对AB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ABA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7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和E-test浓度梯度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75份标本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菌株占96.00%,产诱导型AMPC酶的占29.33%,产质粒型AMPC酶的占41.33%。多黏菌素B(PLB)和米诺环素(MNO)对产MBLsABA、产诱导型AMPC酶ABA和产质粒型AMPC酶ABA的抑菌率分别是97.22%、100.00%、100.00%和19.43%、4.55%、6.45%。PLB和MNO联合对ABA的协同作用为57.33%。结论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越来越高,其引起的院内感染临床应高度重视。对多药耐药ABA导致的感染建议应用PLB或联合MNO(或替加环素)及舒巴坦治疗,以有效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株在医院内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与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常规培养和分离菌株,用梅里埃ATB鉴定仪鉴定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而多黏菌素B用E—test条法测100株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WHONET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MIC分布情况为:2.0mg/L有2株,1.5mg/L有3株,1.0mg/L有8株,0.75mg/L有12株,0.5mg/L有40株,0.38mg/L有30株,0.25mg/L有5株,均为敏感;而对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32%)外,其余都在60%以上,对其中的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00%。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多黏菌素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其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就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XDR-AB颅内感染患者以是否使用多黏菌素B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和SCr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细菌清除率、治疗有效率、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出院后30 d内生存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升高(P<0.01),SCr水平相仿(P>0.05)。试验组细菌清除率、治疗有效率和出院后30 d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0 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XDR-AB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联合替加环素(tigecyclin)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药物联合使用抑菌浓度(FIC)指数,利用FIC指数判定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联用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能显著降低各自MIC值,表现为协同作用的菌株占70%,表现为相加作用的占14%,表现为无关作用的占6%,拮抗作用则为10%。对联合用药不敏感的菌株,其外排泵基因(abeB,abeJ,abeG,abeM)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型(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2)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多黏菌素E三联药物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病程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多黏菌素E三联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痰培养,观察其病原菌清除率、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从314例痰培养中培养出8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6.05%,远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在白细胞恢复正常、体温降低、肺啰音消失以及胸片阴影消退方面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 05),体征症状改善更为明显。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在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体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WB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3%,对照组为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E三药联用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能够提高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综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治疗。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多黏菌素、氨卞西林/舒巴坦、四环素类疗效比较理想。结论: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宜用多黏菌素、氨卞西林/舒巴坦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围绕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的重症患者,探索影响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MB)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感染CRAB患者的基本特征、感染情况、治疗方案等信息,首先以细菌清除率和感染缓解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而后以28 d全因死亡率为次要结局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并比较部分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结果: 共纳入68例以PMB治疗的患者,其细菌清除率、感染缓解率分别为39.7%,44.1%,而28 d全因死亡率为41.2%。围绕主要结局指标,使用PMB疗程>7 d的患者相较于疗程3~7 d患者,有更高的细菌清除率与感染缓解率。对于次要结局指标,PMB疗程以及PMB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结合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AB清除患者的PMB峰浓度以及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更高,同时发生肾毒性患者具有更高的PMB谷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B治疗中,患者疗程应大于7 d以保证疗效,同时应重点关注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治疗结局;安全性方面PMB引起的肾毒性则可通过测定PMB谷浓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018年 2—3月收治的 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的治疗过程,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多黏菌素 B(静脉滴注 +雾化吸入)联合替加环素治疗 10 d后,病人临床症状好转;替加环素用药 8d后,病人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高于正常值 5.73倍和 3.85倍。结论多黏菌素 B多途径给药模式联合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晨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32):49-51
目的 观察多黏菌素B联合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5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舒巴坦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感染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生存质量、致病菌清除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致病菌清除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的34.62%(χ2=6.240,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08%(χ2=5.318,P=0.02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4.62%(χ2=5.649,P=0.017)。结论 多黏菌素B联合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粘菌素对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3家医院分离的非重复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粘菌素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CLSI标准判断其敏感率。结果: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为71.4%~82.9%,对碳青霉烯类(关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为75.7%~77.1%,对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71.4%~75.7%,对氟喹酮类的耐药率(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为32.9%~82.9%。共筛选出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5株,对粘菌素全部敏感,MIC50和MIC90均为1μg/mL。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本研究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粘菌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病例,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检索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细菌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病例70例,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常用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84.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次之为37.1%,其余药物敏感率不足23%。而临床针对鲍曼不动杆菌使用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和头孢米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的依从率为39.7%,治疗的有效率为25.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较低,治疗疗效欠佳,因此需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多黏菌素B与替加环素分别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多黏菌素B组36例和替加环素组58例,多黏菌素B组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替加环素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入住ICU时间、病原学疗效,治疗72 h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下降值,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2 h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1,P=0.777)。多黏菌素B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为(19.22±4.81) d,替加环素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为(17.62±3.63) d,2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P=0.070)。治疗72 h后,多黏菌素B组患者CRP和PCT下降值均高于替加环素组(P<0.05),病原学清除率高于替加环素组(χ2=6.228,P=0.013),6例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分别联合5种临床常用抗不动杆菌属抗菌药物对5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琼脂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合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粘菌素、舒巴坦对57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均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后表现为协同或不相关作用,其中协同率较高的组合为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组,50.9%;其次为替加环素+美罗培南组,29.8%,未发现拮抗现象.结论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对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不相关作用,但与阿米卡星联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协同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与不同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多黏菌素)双联和三联用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MDR-AB肺炎患者106例病历资料,依据联合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二联组和三联组,每组53例;二联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