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测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表明,利用孕中期的平均动脉压(MAP-2)和中医辨证可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生,MAP-2单项预测,其可靠率为50%左右,MAP-2≥12kPa且伴有肝肾阴虚者的妊高征发生机率为70%以上,说明妊高征的发生与孕中期的 MAP 和肝肾阴虚关系密切。对预测为阳性的424例孕妇给予预防性用药,其预防效果:中药优于西药,西药优于对照组,P 值均<0.005,服中药后妊高征的发生率由50%左右降至14.5%左右,效果显著,且可推迟妊高征的发病时间,对母婴均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益糖康干预并有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 hours plasma glucose;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body weight,BW)、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中药益糖康组FPG降低,与西药组(二甲双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中药益糖康组HbAlc、2hPG降低,与西药组(二甲双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1年后中药益糖康组患者HbAlc较基线下降(P0.005)。④1年后中药益糖康组患者的血脂谱与基线相比:TG下降16%(P0.005),TC下降10%(P0.005),LDL-C下降8%(P0.0001),而HDL-C升高24%(P0.0001)。⑤患者FPG每下降0.8mmol/L,BW平均下降0.9kg,与西药组(二甲双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中药益糖康可降糖、减轻体重,改善血脂谱,具有潜在的心血管收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便找到一种早期预测妊高征的方法。方法 200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孕妇分7组测定子宫动脉、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分析其变化的规律,于孕≥32周,测定119例正常妊娠妇女与60例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螺旋动脉RI及PI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晚期妊娠螺旋动脉RI值基本稳定,33周以后子宫动脉RI值才基本稳定,妊高征组子宫动脉、螺旋动脉RI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均<0.05),并以螺旋动脉更明显(P<0.01),60例妊高征患者中28例子宫动脉RI值增高占47%,43例螺旋动脉RI值增高占72%。结论子宫动脉、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妊高征有预测作用,且螺旋动脉优于子宫动脉。  相似文献   

4.
复方丹参合钙剂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丹参、钙剂联合用药在预防妊高征发生中的作用 ,应用MP妊高征监测系统对 746例 2 0~ 2 8孕周妇女进行预测妊高征 ,筛选出妊高征高危人群 84例 ,随机分为预防组 42例 ,口服复方丹参片、钙尔奇 D至分娩 ;安慰组 42例 ,口服维生素C至分娩 ,比较两组妊高征的发生率、服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娩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妊高征发生率预防组为 7 14%,安慰组为 2 8 5 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服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预防组无明显变化 ,安慰组变化显著 (P <0 0 1) ;预防组新生儿体重 (336 7± 32 8 6 )g ,安慰组新生儿体重 (30 5 7±2 37 2 )g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果显示对妊高征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补钙及口服丹参片能有效降低妊高征的发生 ,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匡兵 《中医药导报》2005,11(7):34-35,49
目的:探求治疗妊高征的有效治疗方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72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辨证分型服用中药同时常规运用西药治疗,并与对照组35例单独常规运用西药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有效率为57.1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高征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P妊高征监测系统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预测的临床符合率。方法对403例正常孕妇按孕周不同分4组进行MP预测、记录,至分娩观察其血压变化,总结预测阳性患者的临床符合率及符合率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403例中预测阳性101例,发生妊高征63例,符合率62.38%;预测阴性302例,发生妊高征16例,发生率5.2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通过MP妊高征监测系统可以很好地筛查出妊高征的高危人群,随孕周的增加,其阳性率及临床符合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在我院分娩的妊高征围生儿情况与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围生儿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早产、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重度妊高征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轻中度妊高征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是影响围生儿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且围生儿结局不良与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必须加强产前监护 ,积极防治妊高征 ,并适时终止妊娠 ,以改善围生儿结局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高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妊高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直至患者分娩前停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至患者分娩前停用;对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APTT、PT、Fib、D2和T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APTT、PT、Fib、D2和TT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抑郁评价、疾病认识评价、生活方式评价、治疗依从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高征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妊高征不良反应率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妊高征患者49例,均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d,7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硫酸镁肌注。对比患者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尿蛋白含量,观察患者眼底小动脉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MAP均显著下降(P<0.05),中度、重度妊高征患者尿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本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患者经治疗后眼底动脉明显扩张41例(84%);治疗前28例眼底水肿患者治疗后得到明显好转19例(79%)。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脐动脉血流在妊高征疾病中的变化及与胎盘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正常妊娠孕妇60例、妊高征孕妇59例,于妊娠24~27+6周、28~36+6周、≥37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测量血清VEGF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妊娠≥33周孕妇脐动脉血流S/D比值、PI值、R I值,对血VEGF、脐动脉血流与胎盘的病理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2组孕妇血清VEGF水平持续升高,在妊娠28~36+6周和妊娠≥37周时2组血清VEGF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脐动脉血流S/D、PI、R I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均<0.05),与胎盘病理改变相关(P<0.05),其值越高,胎盘的病理改变越重。结论妊高征患者中血清VEGF、脐动脉血流与胎盘病理改变呈正相关性,可以通过监测VEGF、脐动脉血流来检测胎盘的病理改变,对防治妊高征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药干预后改善PIH所致的IUGR等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随机选取PIH患者24例常规使用西药降压、解痉治疗为西药治疗组(PIH1),其余28例常规加用中药丹参、氨基酸药物治疗为中西药治疗组(PIH2)。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孕单胎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娩后所有新生儿监测体重。结果: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中西药治疗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随机进行西药治疗及中西药治疗,可改善新生儿体重,尤其中西药合用,新生儿体重与正常产儿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 1,sVCAM - 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 7例孕妇血清中sVCAM - 1水平 ,其中正常妊娠组 15例 ,妊高征组 5 2例。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sV 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1) ;轻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 ,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有升高趋势 ;妊高征组产后该指标下降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VCAM - 1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 =0 .5 4 2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中sVCAM - 1水平升高 ,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素娟 《四川中医》2003,21(8):54-55
目的 :探索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的发病率、病情程度以及由该病所导致的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治疗组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味、西药肠溶阿司匹林、钙片、维生素E口服 ,观察组服用西药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妊高征发病率、病情程度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与观察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为防治妊高征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妊高征对胎儿不同孕周出生体重、身长、双顶径、胸;围、腹围影响探讨影响胎儿发育的机理,分娩时机和方式.对妊娠28~40 a妊高征90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90例(妊娠对照组)进行不同孕周比较.发现33~40 wk以后妊高征胎儿出生体重与正常胎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轻、中度妊高征对胎儿身长、双顶径、头围、胸围影响不大,重度妊高征对胎儿上述各值影响的显著性P<0.05,妊高征者孕龄已达36 wk可以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川芎嗪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疗效 ,并通过观察胎盘结构的变化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  6 6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34例 ,用 2 5 %硫酸镁肌肉注射或 /和静脉滴注 ;治疗组 32例 ,加用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后采集胎盘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及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妊高征评分指数及平均动脉压 (P均 <0 .0 0 1) ,能提高降压及降蛋白尿疗效 (P <0 .0 5 ) ,妊高征患者的胎盘合体细胞结节增多、合体滋养细胞退变。治疗组合体滋养细胞胞浆空泡减少、表面微绒毛增加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川芎嗪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能使胎盘血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对重症肌无力疗后复发及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查找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137例患者。纳入文献质量均为低质量文献。研究显示:与西药组疗后复发率相比,中成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01),“中成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01),“中药复方+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3);与西药组疗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相比,“中成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中药复方+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2)。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成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后的复发率低;在西药基础上联用中成药或中药复方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治疗后的复发率和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但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妊高征是围产医学中危害母婴健康的常见病。是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治疗妊高征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有的病例均在产科门诊诊治或病房住院。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均为初产妇,年龄20~35岁之间,孕周32~40周。  诊断标准:凡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症候群者,血压超过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上升30/15mmHg,即可诊断为妊高征。基础血压以孕16周前测得为凭,在测血压前让孕妇静坐或静卧10分钟,测右臂血压,如超过140/90…  相似文献   

18.
12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及妊娠水肿患者,分为用药组50例,对照组75例。结果:分娩期高血压、水肿消失者用药组为22例(44%),对照组为20例(26.7%),P<0.05;分娩期妊高征用药组由31例减为24例,对照组则由26例增加到34例。妊高征、妊高肿评分指数:用药组治疗前(6.32±2.41、1.68±0.89)与分娩期(6.94±5.25、1.84±0.89)相比,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分娩期(4.29±1.70、1.83±1.30与9.38±6.20、6.50±6.76)相比,P<0.01。上述表明,用药组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且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妊高征患者80例作为妊高征组,其中妊娠高血压20例,子痫前期轻度34例和子痫前期重度26例,按照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将80例妊高征患者分为肾功能异常组(Ccr<80 m L/min)4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Ccr≥80 m L/min)38例。另选择同期孕产期健康体检的孕妇3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检测2组尿NAG、m ALB和血清Cys C水平,分析妊高征患者尿NAG、m ALB和血清Cys C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妊高征组尿NAG、m ALB和血清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均<0.05)。随着妊娠高血压程度的加重,尿NAG、m ALB和血清Cys C水平也逐渐升高(P均<0.05);肾功能正常组尿NAG、m ALB和血清Cys C水平均明显低于肾功能异常组(P均<0.05)。结论在妊高征患者中,尿NAG、m ALB和血清Cys 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妊高征合并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予益肾化痰方,西药组予二甲双胍,中西药组予益肾化痰方加二甲双胍。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糖代谢及性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76.67%和8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西药组BMI、W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西药组BMI、WHR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西药组、中西药组FINS、HOMA-I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西药组与中西药组FINS、HOMA-IR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药组、中西药组L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组与中西药组LH、T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患者内分泌及激素水平,促进排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