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例嗜酸性膀胱炎,2例表现为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2例为局限性结节状膀胱壁增厚。结论 嗜酸性膀胱炎的CT及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易于混淆,病变的活检定性对于作出正确诊断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13例确诊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进行了回顾性阅片,其中有3例除符合1985年FAB协作组诊断M4EO的修改意见及1986年我国白血病分型修改建立草案规定外,还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有核左移现象及异常嗜酸性细胞有很强的PAS反应。同时,从一例患者的骨髓涂片中还观察到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可随病情缓解而消失,表明M4EO中的异常嗜酸性细胞为白血病克隆。  相似文献   

3.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是一种少见的以嗜酸粒细胞持续过度增殖为特征,并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浸润导致相应症状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取决于受累器官、浸润的严重程度和栓塞情况。国内约有10余例肝浸润的临床病例报道,但未详细分析影像学特征。国外报道肝浸润的病例中多为结节状,和肝叶、肝段浸润的病例。现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弥漫性肝浸润病例的CT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肠炎首先由Kaizser于1937年描述,病因不明,以胃肠道壁内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1994年文献中报道全世界约300例,近年来国内文献亦有散在报道。现报道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肠炎3例,重点分析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28例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病变,男18例,女10例,年龄20~71岁。按照X线表现分为3型:①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型,1例。②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型,6例。③嗜酸细胞性胃溃疡型,21例。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组织学特点是胃肠道壁内有广泛的嗜酸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毒性蛋白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社会上最常见到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对哮喘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气道粘膜炎症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哮喘是在气道已经存在慢性炎症并有部分阻塞的基础上出现间断的急性气道痉挛发作。在其炎症过程中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但目前认为大多数细胞最终通过嗜酸性粒细胞(EOS)而产生效应。哮喘的许多病理生理改变与EOS释放的毒性蛋白关系密切。本丈就此进行文献回顾。1嗜酸性粒细胞很久以前就已有人在死于哮喘的病人气道内发现大量EOS,以后在哮喘病人的…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很少见,多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结肠罕见,我们曾遇一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韩宗禹  余晖 《放射学实践》2000,15(5):371-371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以骨质破坏、组织性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本文分析我们遇到的 10例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除 2例脊柱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为临床及X线诊断外 ,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 ,目的在于对其影学特点有进一步认识。本组男 4例 ,女 6例 ;年龄为 6~ 3 8岁 ,10岁以下 2例 ,2 0岁以下 6例 ;单发 8例 ( 80 % ) ,多发 2例 ( 2 0 % ) ;颅骨 4例(图 1,2 ) ,脊柱 2例 ,股骨 2例 ,髂骨 1例 ,胫骨 1例。我们在分析本组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CT及X线表现的基础上 ,讨论以下问题。  图 1 CT骨窗显示左额骨板障内低…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毅  屈翔  王宇 《武警医学》2005,16(12):929-930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Hurthle cell(oncocytic)tumor]是指包括那些完全或主要(超过75%)由具有嗜酸性细胞特征的滤泡细胞构成的肿瘤。临床很少见,目前有关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很少,且对该病的认识尚未统一。而研究该病的病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对诊断及其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于1996~2003年收治8例该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11例哮喘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X线分析,临床血嗜酸性细胞增高从15%~85%。肺部具有多发和多样表现,以及消退时间长等特点,其中有3例伴有胸膜浸润,肺部病变具有游走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嗜酸性细胞腺瘤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SCT多期扫描(平扫、增强皮质期及实质期),其中2例进行了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均单发,病灶最大径约1.3~14.0cm;平扫显示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且中央可见不规则瘢痕者4例,其中瘢痕内钙化者3例;所有病例增强后皮质期均显示肿瘤实质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10~50HU,而实质期病灶强化程度减低;增强扫描显示中央瘢痕者6例,低密度假包膜者6例。结论肾嗜酸性细胞腺瘤有一定的CT特征性表现,病灶中心瘢痕,瘢痕内钙化及假包膜可提示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胡靖宇 《武警医学》2001,12(1):23-24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ELG)是在周围血及骨髓中伴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时发生在浅表层淋巴结、真皮、皮下组织、筋膜及肌肉等组织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疾患 ,以青壮年发病居多。血液检查以嗜酸性细胞持续增高为特点。我科目前为止收治了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2 4例 ,其中 2 0例误诊 ,另有 3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 0例患者中 ,男 1 7例 ,女 3例 ,年龄 4~ 62岁 ,平均年龄 2 8岁 ,病程 6个月~ 1 4a ,平均 2 6a。多发 1 3例 ,单发7例 ;侵犯腮腺区 1 0例 ,颈部 5例 ,颌下区 4例 ,侵犯内脏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 EGB)的X线、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EGB的X线、CT、MRI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 EGB中,位于颅骨8例,长骨4例,脊柱6例,骨盆2例,肩胛骨2例,肋骨2例,短管骨2例,下颌骨1例。X线、CT、MRI所见表现具有类似肿瘤的特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或模糊,其中无反应性骨硬化10例,有反应性骨硬化11例,骨膜增生4例。病灶无膨胀至轻中度膨胀,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在病理学上具有类似炎症的特征,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郎格罕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由于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故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易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颅骨6例,长骨1例,脊柱2例,骨盆1例,锁骨1例,肩胛骨1例。单发者11例,多发者1例。主要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无反应性骨硬化。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病变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肉芽肿CT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具有特殊的病理基础,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用CD16磁珠抗体分离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接触共培养为实验模型,观察SB 203580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细胞因子浓度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微珠方法测定.结果 SB 203580能够有效抑制BEAS-2B细胞释放IL-6、IL-8(P<0.05)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IL-8(P<0.01).SB 203580对嗜酸性粒细胞与BEAS-2B细胞接触共培养诱导的IL-6、IL-8和IP-10释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BEAS-2B细胞单独或相互作用时均通过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释放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嗜酸性胃肠炎(IEG)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的炎性疾病。累及食管的称之为特发性嗜酸性食管炎(IEE),少见,文献仅报道10例,作者报道经临床、病理、放射线、内窥镜、实验室、流体压力测定及对治疗的反应证实的13例,回顾性观察25例IEG和/或IEE。IEE诊断基础:①活检证实食管和/或食管外胃肠道部位嗜酸性细胞浸润。②相应的食管症状。③无裂孔疝及胃——食管返流疾病。所有IEE  相似文献   

17.
眼球突出临床较为常见,由嗜酸性肉芽肿引起双侧眼球突出少见,作者报告1例如下。材料与方法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肋骨肿块而手术,病检为嗜酸性肉芽肿。反复发热。最高达38.6℃。进行性胸闷、气促、干咳、下肢浮肿1年余。近半年自觉双侧眼球突出。体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两侧眼球突出。实验室检查:结核抗体阴性。胸部CT检查示:两肺弥漫性斑点状,小片状,片状、条索状影和小气囊影,右肺中叶有一个较大气囊肿(图1)。心包大量积液(图2)。眼眶CT检查示:左眼球正后方见一前后径约2cm类圆…  相似文献   

18.
自1960年起,浙江,山东,云南,北京,上海等地曾报道过一些类似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哮喘,嗜酸细胞增多,因此曾有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征,嗜酸细胞增多哮喘症等多种名称,现统计称为暴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我院在1981年和1982年冬季(主要是1982年12月份),对有咳嗽,哮喘,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胸透又发现异常的73例门诊患者,进行了拍片(每人最少两次胸片)检查,其中18例并经住院治疗观察,最后根据文献(1-3)上的标准而确诊为暴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者28例。本病较为少见,以往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论述较多,而对X线征象谈得较少,为此特将本组病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9.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17例行CT平扫,12例行MR检查,10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共发现24个病灶,其中单发19例(眼眶2例,斜坡2例,额骨9例,颞骨1例,顶骨4例,枕骨1例),多发2例。CT像上主要表现为颅骨板障的破坏,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残留的小骨片以及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MR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和MRI有助于明确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18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 颅骨6例,长骨4例,脊柱4例,骨盆3例,下颌骨1例.CT及MRI所见具有类似肿瘤的特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或稍模糊,其中无反应性骨硬化者12例,有反应性骨硬化6例,病理上分别处于肉芽肿期及退缩期.病灶无膨胀到轻中度膨胀,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在病理学上具有类似炎症的特征,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郎格罕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由于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故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