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情况下,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之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当细菌侵入人的机体时,淋巴细胞会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以杀伤细菌。“斗争”的结果是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还有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癌细胞在经淋巴转移时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2.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病变局限于肿大的淋巴结的原因不明的良性病变,又称为Castleman病[1]、纵隔淋巴结样错构瘤或血管滤泡样淋巴结增生.本病临床上较罕见,我院于2003年曾收治1名该病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即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或巨淋巴结增生症,是由Castleman等于1954年首次报道原因不明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以淋巴组织肿瘤样生长为特点的少见病变。笔者搜集经病理学证实,置有典型影像学特点的胸部、腹部局灶型Castleman病各l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肺淋巴增生性疾病(LPD)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5例肺淋巴增生性疾病(25例行X线胸片,腹部B超或CT检查,12例胸部CT检查,13例行气管分叉和肺内病灶体层检查,1例行胸部MR检查)的影像,临床与病理所见。结果 2例肺假性淋巴瘤表现为进展缓慢的含支气管气像的双肺多发大片浸润实变,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肺淋巴交 肉芽肿(LYG)的胸部影像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和肿块,2例病变内可见低密度,1例可见支气管气像,3例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初期未见,而在晚期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大量胸腔积液。1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均有肺门,纵隔多组淋巴结肿大,伴有双肺小结节网状改变10例,少,中量胸脸积液5例,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2例,肺内单发或多发斑片或实变8例,其中4例证实有明确的继发感染。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的胸部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前纵隔肿块,1例表现为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5例AILD患者有肝脾肿大,8例AILD患者有明确的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LYG有肝脾肿大,1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有肝脾及腹腔淋巴结肿大,其余患者腹部B超或CT正常。结论 虽然肺淋巴增生性疾病各类型的临床与影像表现各有特点,最终仍需依靠活检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T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T表现。结果1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单独侵犯颈外侧淋巴结7例,同时侵犯颈外侧区及面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各2例,1例侵犯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1例为颈、腋、纵隔、腹膜后区和腹股沟淋巴结同时肿大。肿大淋巴结短径最小0.6 cm,最大2.6 cm,平均1.6 cm。肿大淋巴结孤立存在12例,仅1例有融合。1例因相互融合而密度不均,12例密度均匀并有明显强化,增强后CT值增加19.1~113.2 HU,平均59.1 HU。结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该病的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初教-6飞行教员,飞行时间2768h。1996年11月主诉左锁骨上肿物入空军医院治疗。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4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3cm×3.0cm,最小约1.5cm×1.5cm,无压痛,质中等硬,移动度良好,表面光滑,无波动感,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居中。余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左锁骨上淋巴结切除术(共切除3个),病理诊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为飞行暂不合格,地面观察2个月。1997年5月主诉近日来左锁骨上及左颈部又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送上级医院,查体:左颈部及左锁  相似文献   

7.
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213例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胸上段食管癌42例,中段112例,下段59例。淋巴结肿大呈圆形或浅分叶(251个)、强化不均和坏死(193个)、融合(97处)。淋巴结转移分布:下颈部42处,上纵隔60处,中纵隔105处,下纵隔28处。胃周和腹膜后71处,共306处,多部位转移77例。胸上、中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以原位转移多见(P〈0.01),且上行转移多于下行(P〈0.01),但胸下段者以下行转移为主(P〈.01)。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为肿大、形态圆形或浅分叶、强化不均或坏死、融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可作为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参考。食管癌术后CT追踪有利于及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诊断(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特发性增大的良性疾病,多发生在纵隔,常误诊为纵隔肿瘤。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本病的CT征象,以及纵隔肿瘤鉴别。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4例。CT平后用60%泛影葡胺100ml团注法行增强扫描。纵隔窗观察,窗宽350HU,窗位35HU。本病平扫时显示为软组织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钙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巨淋巴结增生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是一种淋巴结瘤样增生性疾病。有关本病的CT所见国内报道尚不多[1,2]。现报告3例并结合文献着重讨论其CT所见。例1男,49岁。右颈部无痛性肿块1月余,外院CT片示气管右侧旁一类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10.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复习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在术前提出诊断。材料和方法:17例(19个)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均有正、侧位胸片,有病灶体层片6例,CT扫描8例,MRI5例。结果:胸片检出18个病灶,其中边缘清楚的圆形、椭圆形肿物9个,分叶肿物9个。增强CT4例中3例呈明显均匀增强,1例周围见小淋巴结,2例见丰富的供血血管。MRI信号强度无特异性,3例5cm以上肿物内或周围可见具有流空效应无信号的供血血管。罕见表现有囊性改变2例,缓慢增大4个,多处病变2例。结论:胸内巨大淋巴结增生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血供丰富,强化明显,沿胸内淋巴链分布的良性肿物,可多发或伴有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1.
周瑾  张若林  殷晓伟 《人民军医》2001,44(5):308-309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30岁 ,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 ,伴低热 2 0d ,加重 5d入院。在院外自服利巴韦林 0 1g ,每日 3次 ,间断输青霉素 40 0万U每日 1次和双黄莲 1 8g ,每日 1次。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 ,遂入我院治疗。查体 :体温 37 8℃ ,血压13 3/ 2 6kPa ,双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轻压痛。颌下、颏下淋巴结未扪及 ,左颈前可扪及 2个黄豆大小颈前淋巴结 ,颈后 5个蚕豆大小淋巴结 ;右颈前可扪及 4个蚕豆大小淋巴结 ,均表面光滑 ,无粘连 ,有触痛。余部位淋巴结未扪及。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破及皮温增高。心肺腹无异常。入院后查PPD实…  相似文献   

12.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和MRI增强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自1984年1月-2000年5月间,4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例接受CT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41岁,结果:4个病例中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2例位于腹膜后区,局限型3例弥漫型1例,采用动态增强和螺旋CT多期扫描, 灶在动脉期或在动态增强早期明显强化,所有的病灶在延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MRI T1WI 1例表现为低信号,1例为中等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系膜或腹膜后区富血供的病变,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CT值接近主动脉密谋者,提示巨大淋巴结增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月~1985年5月收治7例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的病人,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临床表现 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30岁。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7例均有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等表浅淋巴结肿大为主。其中3例淋巴结肿大遍及全身。肿大的淋巴结自蚕豆大至蛋黄大不等,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5岁润上腹部疼痛饱胀1月入院。体检:上腹部饱满,剑下似及包块,边界欠清。胃肠钡餐检查:胃体及胃窦粘膜粗乱,胃窦部见多个分叶状充盈缺损,轮廓光滑清晰,胃体壁软,蠕动可,胃窦蠕动减弱。X线诊断:胃窦占位性病变,考虑胃淋巴瘤可能性大(图1)。手术所见:胃窦部见一约3cmX4cm的肿块,1、3~9组淋巴结肿大,小肠系膜有数个肿大的淋巴结。病理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合并腺管状腺瘤,大弯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讨论:腺瘤是胃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通用的病理分类为:腺管状腺癌、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其中腺管状腺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阳性率和坏死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接受调强放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在CT定位图像上勾画咽后淋巴结及坏死区,计算坏死区体积,分析咽后淋巴结阳性率及坏死率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0.3%,其中,Ⅰ区转移率为2.8%,Ⅱ区为86.0%,Ⅲ区为51.4%,Ⅳ区为20.8%,Ⅴ区为37.5%。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79.2%,咽后淋巴结交叉转移率为6.9%。咽后淋巴结阳性者中,左侧出现坏死占21.6%,右侧出现坏死占27.2%,双侧均出现坏死占15.4%。咽后淋巴结转移与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福州92分期,r=0.383、-0.314,P<0.05;UICC分期,r=-0.434、-0.306,P<0.05)。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4例出现复发,6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7例。咽后淋巴结阳性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明显相关(r=0.085、0.138、-0.140、-0.124,P<0.05);咽后淋巴结坏死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相关(r=0.256、-0.057,P<0.05),与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 咽后淋巴结转移与N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主要是同侧转移,交叉转移比例低。咽后淋巴结阳性和鼻咽癌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明显相关。咽后淋巴结坏死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明显相关,与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相关性不明确,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胸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部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先报道此病,描述为类似胸腺瘤的局限性纵隔淋巴结增生性疾病。此后文献多有报道,并分别命名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血管瘤样淋巴结增生症和淋巴样错构瘤等。由于该病少见,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术前易误  相似文献   

17.
郑传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1):1663-166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上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方法 对49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 49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核22例,转移性淋巴结癌12例,淋巴瘤6例,结节病7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2例.结论 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18.
Castlema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承凯  韩萍  梁波  柳曦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03,18(6):413-414
目的:提高对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中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1例位于纵隔。动态增强CT扫描.所有的病灶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纵隔或肠系膜富血供的病变.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提示Castlema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磊  李恒国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177-1179
目的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均进行CT和/或MR I检查,对比分析他们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发的转移性淋巴结与多发的结核性淋巴结在位置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6)。转移性淋巴结环形强化20例,其薄壁环形强化19例,占95%,而淋巴结结核环形强化5例均为厚壁环形强化,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0)。转移性淋巴结中心坏死占78%,而淋巴瘤仅占3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8)。结论根据颈部肿大淋巴结位置分布和影像表现特点,大部分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分析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图。 方法:总结分析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与相关疾病的联系。 结果:肠系淋巴结炎、肝炎、胆囊炎、阑尾炎的淋巴结肿大有别于肝癌、胃癌、胰腺癌等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及恶性淋巴瘤。 结论:前者特点:淋巴结数量少,体积小,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周围间质无增多,无明显血供。后者特点:淋巴结数量多,体积较大,形态饱满,包膜回声增厚增强,内回声不均匀,周围间质回声紊乱,多个淋巴结可相互融合,彩色血流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