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56例(5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A组视力提高者10眼(35.7%),不变者16眼(57.1%),下降者2眼(7.2%);B组视力提高者3眼(10.7%),不变者17眼(60.7%),下降者8眼(28.6%);两组视力提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率较B组高。A组手术成功率为92.9%,显著高于B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2周、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均显著低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例一次性施行睫状体冷凝(0.5wk)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1d,1wk,1mo眼压、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1mo,17例中,13例手术眼压控制较好,成功率76%。结论:一次性施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疗效。Cyclocryotherapyandtrabecuforlateneovascularglaucom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一次性施行180°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平均眼压自(57.48±10.00)mmHg降至(12.46±4.36)mmHg,控制在21mmHg以下者13眼(占80.12%),手术眼压控制较好。结论一次性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联合手术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月~24月,手术成功45眼(80.36%)。眼压从术前59.10mmHg降至22.38mmHg,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应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随访6 ~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38.9±3.2)mmHg(1 kPa =7.5 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 mmHg、(17.8±1.6) 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显著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0例(20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a,18眼眼压得以控制;各眼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滤过泡占80%: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均在1周内恢复。结论广泛视网膜睫状体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7.
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文利 《眼科新进展》2002,22(4):267-268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2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取该术式 ,以降低眼压 ,解除症状 ,术后随访 3~ 36个月。结果 术后各眼视力基本保持不变 ;眼压控制在 6 .46~ 2 0 .5 5 m m Hg(1k Pa=7.5 mm Hg)者 12眼(5 4.5 % ) ;2 0 .5 5~ 2 8.0 1mm Hg者 5眼 (2 2 .7% )配合眼球按摩后眼压下降 ;眼压 >2 8.0 1mm Hg者 4眼 (18.2 % ) ;<6 .46 mm Hg者 1例 ,术后 1a眼球萎缩。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或减轻者 19眼 (86 .3% ) ,不能缓解者 3眼 (13.6 % ) ,于术后 2~ 6个月行眼球摘除术。虹膜表面及瞳孔缘新生血管均减少 ,13眼 (5 9% )术后 0 .5 a冷冻区域新生血管消失。结论 对于较晚期视功能差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术式可有效控制眼压 ,缓解症状 ,减少眼球摘除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 30例(3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随机分为睫状体冷凝组(17例)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C(MMC)应用组(13例)。两组术后均局部应用典必殊滴眼液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5a。结果睫状体冷凝组的治疗成功率为47.06%,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及MMC应用组的成功率为92.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MMC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部分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首先进行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然后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32例术后第1周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期间眼压控制良好。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87.96%,非功能性滤过泡(Ⅲ型)5.06%,薄壁滤过泡3.65%。结论采用180°范围内睫状体冷凝联合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应用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行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术后眼压、前房反应及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等。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2.34mmHg,术后1,3d;1wk;1,3,12mo平均眼压分别为17.30±9.35,17.98±7.69,17.38±5.31,17.22±3.82,16.45±4.82,16.76±4.52mm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反应较轻,疼痛缓解明显,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王千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38-1640
目的:对比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单用睫状体冷凝技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 -02/2013-06间收治的82例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mo视力提高率为61.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18); 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和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9.8%,12.2%,9.8%,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51.2%,60.9%,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4,P=0.007; χ2=9.276,P=0.000; χ2=6.835,P=0.013); 两组球结膜水肿、前房渗出、浅前房和眼球萎缩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单用睫状体冷凝术,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具有降眼压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杜青卫  杨林声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66-176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02/2013-09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晚期NV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3例,A组为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给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随访12mo。

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下降,A组术后眼压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治疗成功19例(83%), B组治疗成功12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P=0.028)。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我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7例47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6mo,本组患者视力提高25眼(53%),其中术前无光感8眼中,提高至0.2、0.02各1眼,提高至手动/30cm 2眼,从无光感恢复光感2眼;视力无变化19眼(40%);视力下降3眼(6%)。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6mo, 40例40眼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7d, 1、3、6mo眼压分别为15.6±6.2、12.8±5.9、14.7±5.3、17.1±6.9、18.3±6.7mmHg,与入院时眼压(46.0±11.9mmHg)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d后眼压(39.9±12.5mmHg)相比有显著差异(F=106.65,P<0.00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出现前房积血3眼,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积血于3~7d完全吸收。结论:玻璃体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