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术期营养治疗在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用规范的围术期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炎症指标差异及住院日、住院费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分别为8.450、18.647。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不同;试验组术后第3天空腹血糖、术后第3/5/8天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低,术后第1天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13.63±3.82)d vs(16.58±6.60)d和抗生素费用(2,923±562.83)元vs(431.37±104.74)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营养治疗对维持脑膜瘤患者术后血糖稳定、负氮平衡、预防炎症反应和缩短住院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免疫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一种生理功能。目前,人类对其认识和发展共经历了4个阶段(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应用免疫学)。其中,在应用免疫学阶段中,衍生出很多分支,例如: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及免疫营养等。随着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崭露头角,不仅证明了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而且使得人们将该思路拓展到解决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上。这种通过调节免疫治疗营养不良的方法被称为“免疫营养治疗”,并在近几年临床实践中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其中,胃癌作为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癌种,免疫营养治疗在胃癌中的发展备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治疗方式降低围术期的不良临床结局、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此外还迫切希望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胃癌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免疫营养维持肠道屏障的作用、常见的免疫营养素在胃癌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机制、疗效等进行综述,为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三类高发病率的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肿瘤本身或其所产生的腹水对消化道的压迫引起进食减少,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问题,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其临床结局,20%的妇科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与营养不良直接相关。本文通过在Pubmed、Embase以及CNKI等数据库检索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营养相关研究文献,对目前所应用的营养筛查、评估、干预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常用的营 养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估、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营养不良筛查工具和营养风险指数。常用的营养评估量表工具包括主观整体评估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此外,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或术后早期口服喂养等营养干预方法有助于缩短围术期妇科肿瘤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肠道功能恢复、提升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然而,针对营养干预对生活质量以及长期生存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治疗方式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将之按照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后6小时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天开始予以患者营养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 7 天后和术后 14 天后营养状况主观评价分级指标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7 天时和 14 天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术后 14 天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营养治疗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施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抗原性(PAI-1Ag)。结果t-PAAg术后72hG组(单纯全麻)t-PAAg水平显著低于E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和G E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P<0.05)。PAI-1Ag在G组麻醉后PAI-1Ag高于E组和G E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减少t-PAAg的灭活,明显抑制PAI-1Ag的分泌,有利于促进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也更为普遍,虽然营养不良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但是营养治疗在国内实行的仍不理想,尤其是在围术期,患者经常存在营养不良,导致术后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增加病死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因此,营养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对围术期营养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维持围术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机体有效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小应激,从而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本文主要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术前术后营养治疗及营养制剂的选择几方面进行综述,以说明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的营养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营养状态与相关因素。方法 60 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术前和术后12天进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于术前、术后7 天和12 天监测患者的体质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 褶厚度,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并比较不同时期各 指标的差异,分析术前和术后 12 天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前 PG-SGA 评分: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者 2 例( 3.3%),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分)的患者11例( 18.3%),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分)的患者31例( 51.7%), 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16 例(26.7%);术后12 天 PG-SGA 评分: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者 0例(0.0%),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分)的患者0例(0.0%),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分)的患者6例(10.0%), 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 54 例(90.0%)。与术前相比,术后 12 天 PG-SGA 评分显著增加(P < 0.01); 与术前相比,术后7天和术后12天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有所上升(P < 0.01);与术后7 天相比,术后12 天总蛋白、球蛋白明显上升(P < 0.05,P < 0.01),白蛋 白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天和12 天体质指数均下降,特别是术后7 天下降明显 (P < 0.05),术后 7 天和 12 天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有下降,尤其术后 12 天下降较明显(P < 0.05);术前 PGSGA 评分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明显负相关(P < 0.01),术后12 天 PG-SGA 评分与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明 显负相关(P < 0.05,P < 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均存在营养不良,且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增加,而术后早期 给予肠内营养,可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但想恢复至术前水平,出院后的家庭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术后进食情况及营养指导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年2016年5月期间我院普外科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者1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开始进食时由专业营养师进行饮食营养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进食半月后的进食内容、进食餐次、进食量、体重变化情况及进食中的不适症状。结果:研究组进食能量高于对照组[(1095.91±385)kCal vs (932.00±315.43)kCal,P =0.008],研究组体重下降低于对照组[(1.68±2.70)kg vs (3.95±3.26)kg]。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专业饮食营养指导对改善患者进食量和减少体重下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路径式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8)和对照组(n=78),干预组采用路径式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d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质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7d血红蛋白(126.09±16.69)g/L、前白蛋白(208.74±38.51)mg/L、BMI(22.28±2.05)kg/m2、PNI(46.62±4.0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4);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3)。结论 路径式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骼肌指数(SMI)及骨骼肌密度(SMD)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 在全国肿瘤患者营养调查平台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118例胃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和营养评分,通过我院影像科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纳入符合要求的第三腰椎层面的影像学图像,计算SMI及SMD的数值;最后运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MI、SMD与PG-SG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胃癌患者SMI均值为(34.34±8.01)cm2/m2,95%CI=32.78~35.84,SMD均值为(42.44±7.34)HU,95%CI=41. 06~43.97,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PG-SGA评分范围在1~20分之间,均值为(6.73±4.30)分,95%CI=5.91~7.56;SMI与PG-SGA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608,P<0.001),但SMD与PG-SG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45,P=0.651)。结论 在胃癌中, SMI与PG-SGA这两种评估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评定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73例,根据营养干预途径不同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23例和全肠内营养组(TEN)50例。TPN组给予静脉营养治疗,TEN组给予经鼻饲管(经鼻至空肠起始位置)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道功能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就诊前后体重丢失、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淋巴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组间比较,TEN组体重丢失幅度小于TPN组;TEN组术后72h、术后120h血清白蛋白均短于TPN组,TEN组术后120h淋巴细胞数高于TPN组;T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T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而言,肠内营养的疗效总体优于肠外营养,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我国主要死亡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手术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方式,而癌症患者围术期神经精神症状异常往往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癌症患者围术期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阐述癌症患者围术期肠道菌群与神经精神症状关系的研究现状,以期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为癌症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IAP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one of the serum immunosuppressive factor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AP values in sera from patients increased in accordance with advances of the disease. In 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of IAP with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IAP values correlated slightly with lymphocyt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to PHA, whil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AP values and spontaneous suppressor T cell activities was noted (p less than 0.0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AP as well as immune complex might serve as a signal for the activation of suppressor T cells in vivo.  相似文献   

15.
因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突变或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产生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胃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好的预后,但其中关于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异质性结论,本文就MSI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与指标及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中管饲营养支持与非管饲营养支持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有高危因素的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管饲(TF)组60例和非管饲(NTF)组60例,两组均行放疗中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支持条件下的食管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并观察比较肺部感染、营养状况、放疗完成等。结果 TF组≥2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NTF组(P<0.05);TF组1、2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与NTF组相相近(P>0.05),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NTF组(P<0.05);TF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NTF组(P<0.05);TF组BMI、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优于NTF组(P<0.05);TF组1例患者因4级食管炎未完成放疗,NTF组有5例未完成放疗(P<0.05);TF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6.2 d (P<0.05)。结论 在对有高危因素的食管癌患者行放疗时,营养供给中使用管饲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完成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7.
杜跃耀  蔡昕  陈勤奋 《肿瘤》2011,31(1):78-81
贫血是胃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红细胞的输注因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而在围手术期被广泛采用,但关于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胃癌预后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就近年来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胃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肿瘤相关贫血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2005年病理确诊的术前胃癌患者,通过检索患者住院病历和随访来获取研究资料,应用SPSS软件处理和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669例获生存随访等资料的胃癌患者,术前有无贫血,其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23.9±1.7)个月摊.(35.1±2.2)个月,P〈0.01];按胃癌TNM分期计算有无贫血患者的生存时间,在I期胃癌患者中,无贫血和有贫血患者的生存期分别是(79.9±2.0)个月和(63.5±7.1)个月(P〈0.01),但是在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中,未见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有无贫血和胃癌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而胃癌的肿瘤直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4)和TNM分期(P〈0.001)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有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胃癌患者生存期短于无贫血患者;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