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5):433-436
目的 优化那他霉素粗粉精制工艺,提高其精粉质量。方法 采用正交对比试验方法,对那他霉素粗粉溶解剂、粗粉溶液浓度、结晶溶液pH、淋洗挖洗影响、挖洗剂种类等精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成功开发了那他霉素粗粉的精制优化工艺,即:粗粉溶解剂为75%甲醇-水溶液、粗粉溶液浓度为(25000±1000)u/mL、结晶溶液pH为6.0~7.0、结晶后沉淀需要用75%丙酮-水溶液淋洗后再挖洗,该工艺制备的那他霉素精粉纯度高达99.84%、收率可达94.05%,杂质含量为0.2%。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发一种他克莫司的分离提纯工艺。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脱色除杂、纳滤、结晶等手段得到高质量的他克莫司粗粉,再经反相色谱硅胶层析、复合溶液结晶,得到符合USP标准的他克莫司精粉。结果 优选的脱色树脂为D002,所得他克莫司粗粉效价大于800μg/mg,二氢他克莫司含量小于4%;该粗粉经UniSil C8 Ultra Plus层析纯化,精粉含量大于99.5%,最大单杂小于0.1%。结论 该工艺操作简单、能耗低、收率高,适于他克莫司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不同pH条件下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那他霉素的增溶作用,以及包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25℃下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增溶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那他霉素的浓度.通过对曲线进行线性回归,计算不同pH下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Kc).并在4℃避光条件下考察了包合物水溶液的稳定性.结果 随着2-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增加那他霉素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在偏酸性或偏碱性条件下,那他霉索的溶解度增加.而且那他霉素包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明显比那他霉素溶液高.结论 对于难溶性药物那他霉素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作用明显,且包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发酵液中纳他霉素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纳他霉素部分理化性质的研究,建立了溶剂萃取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纳他霉素的工艺路线和参数。发酵液经预处理后离心分离收集菌体,加入适量甲醇,调节pH至10.5,离心除去不溶杂质,再调节pH至中性,经蒸发浓缩结晶获得纳他霉素。纳他霉素粗品经进一步纯化后,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图谱和生物活性检测法进行了分析鉴定。通过该工艺回收的纳他霉素粗品纯度为74.6%±2.95%,回收率达到80.3%±3.27%,较好的保持了其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该工艺在低浓度发酵液中提取纳他霉素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夫西地酸为原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成盐后,采用溶析剂丙酮进行溶析结晶得到夫西地酸钠晶体。方法 本研究通过考察夫西地酸钠结晶工艺中的酸溶解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溶析剂用量、结晶温度对夫西地酸钠结晶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夫西地酸钠结晶新工艺。结果 该工艺制备的夫西地酸钠晶体呈短粗棒状,粒度均匀,晶型稳定,易于分装。  相似文献   

6.
盐酸林可霉素 (1 )是一种林可胺类抗生素。目前生产厂家一般采用丙酮结晶工艺进行精制 ,即在低温条件下 (3~ 5℃ ) ,往 1水溶液中缓慢加入 9倍体积的丙酮 ,使 1在水溶液中达过饱和后结晶析出 ,收率 94%左右。该工艺的缺点是产品色级较差、能耗高、设备投资大。为克服上述缺陷 ,作者利用 1在丁醇、水中的溶解特性及丁醇与水可共沸的特性 ,探索了 1的丁醇共沸结晶工艺。通过新工艺制得的成品符合中国药典 1 995版质量要求。经实验对比 ,该工艺在成品质量和收率方面优于原丙酮结晶工艺。1 方法取脱色液 (2 6~ 3 0万 U/ ml 1水溶液 ) 2 0 0 …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提高林可霉素产品纯度为目的 ,研究了以混合高碳醇为萃取剂从发酵液中提取林可霉素的工艺过程 ;以混合高碳醇 (80 %辛醇∶2 0 %癸醇 )为萃取剂从发酵液 (pH10 )中提取林可霉素 ,常温下 12级连续逆流操作时 ,萃取率可达 92 .8%;萃取相经过洗涤后 ,以等当量的盐酸反萃 ,反萃液经浓缩、脱色和结晶 ,所得产品中林可霉素B含量 (1.3 %)远低于传统丁醇提取工艺产品 (4 .2 %)。在此基础上 ,还探讨了混合高碳醇萃取和丁醇萃取工艺相结合的可行性 ,以丁醇提取工艺的林可霉素一次结晶为原料 ,通过两级萃取和单级洗涤操作 ,再以盐酸溶液反萃 ,结晶后产品中林可霉素B含量小于 1.8%,提升了产品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8.
魏红燕 《齐鲁药事》2009,28(3):150-152
目的建立测定那他霉素含量和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乙酸铵溶液(称取3.0g的乙酸铵和1.0g的氯化铵,加水760mL使溶解,摇匀即得)(240∶5∶760)为流动相,流速为2.0mL·min-1,检测波长为303nm,测定了那他霉素的含量。结果那他霉素浓度在0.12~0.28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很好,r=0.9999;精密度测定RSD=0.1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地锦草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DA201和D101富集地锦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DA201和D101富集地锦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DA201精制的最佳工艺为:90 mL浓度约0.65 mg.mL-1的溶液(pH 7)上柱,吸附流速2 BV.h-1,洗脱剂为40%乙醇(pH 7),洗脱流速2 BV.h-1。D101精制的最佳工艺为:100 mL浓度约0.65 mg.mL-1溶液(pH 7)上柱,吸附流速4 BV.h-1,洗脱剂为40%乙醇(pH 9),洗脱流速2 BV.h-1。通过DA201和D101精制工艺,平均吸附率分别为83.38%和88.57%,平均洗脱率分别为89.28%和87.21%,洗脱液干燥后的总固物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14.48%和20.18%,分别高于原上样液总固物黄酮含量(8.49%和8.71%)。结论DA201和D101对地锦草总黄酮都有良好吸附分离性能,而D101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16):2226-2231
目的:建立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含量,色谱柱为Cosmosil C18-R-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溶液(25∶75,V/V),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对比8种离子交换树脂对血根碱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采用优选离子交换树脂,考察最佳上样液浓度、上样pH值以及上样体积;采用APPS 10D液相制备系统,考察动态洗脱条件,获得博落回精提物溶液;采用反相C18色谱柱对博落回精提物溶液脱盐、洗脱并干燥,获得精制纯化物。采用HPLC法测定所得精制纯化物的纯度,并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分别对其进行结构确证。结果:筛选获得CM-FF型树脂用于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的分离纯化,以含20%甲醇、0.25 mol/L氯化钠的20 mmol/L醋酸铵溶液100 mL进行洗脱。优化的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浓度6.0 mg/mL、上样pH值5.5、上样体积25 mL;洗脱精提物经脱盐和精制后,最终获得纯度为97%的精制纯化产物(纯化收率为71%),并经结构确证其为血根碱。结论:优选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易于操作,可用于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单体的分离纯化,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聚酰胺纯化白背三七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酰胺对白背三七总黄酮的纯化条件及效果。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的保留率和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上样液pH、上柱吸附流速、树脂药材比、树脂径高比、清洗液pH及流速、洗脱液种类及流速等影响因素。结果:筛选的纯化条件为上样液和清洗液的pH为3.0,树脂药材比2:1,树脂径高比1:8,上柱吸附流速为2BV·h-1,70%乙醇为洗脱液,清洗流速为5BV-h-1,洗脱流速为4BV·h-1。在该纯化条件下,总黄酮含量由粗提物的2.43%提高到24.6%。结论:该纯化条件将白背三七总黄酮的含量提高10倍以上,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替考拉宁的层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层析用树脂的筛选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上样pH值、洗脱液pH、洗脱液乙醇浓度等对替考拉宁提取比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Box—Behnken法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寻找最优条件。结果替考拉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上样pH6.45、洗脱液pH8.00、洗脱液乙醇浓度59%。在此条件下,替考拉宁的提取比为0.9487。结论经优化,替考拉宁分离纯化的提取比提高了10.23%,产品色素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醇沉工艺和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工艺对双花抗病毒口服液质量的影响,并优选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pH、相对密度、再沉淀量、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比两种纯化工艺对双花抗病毒口服液质量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浸膏的稀释倍数、ZTC1+1B组分占药液的比例、反应的温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澄清剂法制备的样品质量较好,最佳工艺为:浸膏稀释3倍,B组分为稀药液的5%,反应温度为80℃,2 h后加入A组分(量为B组分的一半),静置2 h。结论: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工艺可作为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鹿药总皂苷和总黄酮成分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方法以总皂苷和总黄酮为考察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类型以及样品溶液的质量浓度、pH值、洗脱剂的体积分数、用量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大孔吸附树脂的重复性、使用周期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D101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富集、纯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上柱树脂;获得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各项优化参数,即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5g生药.mL-1(其中皂苷质量浓度为6.52mg.mL-1,黄酮质量浓度为4.81mg.mL-1),上样液pH为4.0~5.0,依次用8BV水、4BV体积分数30%乙醇和4BV体积分数70%乙醇以2BV.h-1的流速洗脱,收集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液。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孟楠  杜迎翔  吴晶 《海峡药学》2012,(10):231-234
目的以羧甲基-倍他-环糊精(CM-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新型活性化合物Ⅱ-f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并对其左旋对映体的过量值(e.e.%值)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背景电解质为Tris-H3PO4缓冲溶液。考察了手性选择剂CM-β-CD浓度、pH值、缓冲溶液浓度、工作电压及温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即20mmol·L-1CM-β-CD、40mmol·L-1Tris-H3PO4(pH4.4,50%甲醇v/v)的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0kV,温度20℃,Ⅱ-f两对映体分离度达3.5,标记出峰顺序为右旋体杂质先出峰,左旋Ⅱ-f粗品与精制品样品的e.e.%值测定结果分别为72.50%和100%。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可用于Ⅱ-f对映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选葛根、山楂降脂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缪亚东  欧阳臻  江涛涛  袁斌 《中国药房》2006,17(11):875-877
目的:评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的可行性及优选其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总异黄酮、山楂总黄酮、山楂总三萜酸的吸附性能;以树脂吸附量为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的工艺进行筛选。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的吸附性能最好,其纯化的最佳条件为原液浓度0·13g生药/ml、流速0·5ml/min、pH值与原液相同(3·5左右)、洗脱剂8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2ml/min;纯化后有效部位的纯度达到85%以上。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葛根、山楂降血脂有效部位的纯化,且工艺可行,树脂再生容易。  相似文献   

17.
果糖-1,6-二磷酸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一种简易,便于工业生产的分离精制果糖二磷酸钙(Ca2FPD)的新方法,本法主要改进之处是发酵液先采用调节pH生成沉淀步骤除去大量杂质,Ca2FOP粗品又经酸碱沉淀步骤除去剩余杂质;由以上二个缓和简便的固液分离操作,能除去难分离的己糖磷酸酯、磷酸盐、多糖等杂质,由本法获得的CaFOP不仅在FDP含量、杂质限量等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上达到药用标准,而且为制备FDP类新衍生物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两色金鸡菊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法优选适宜的大孔树脂,以树脂吸附量、总黄酮解吸率为考察指标,对筛选出的树脂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D-101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及解吸附性能,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3.4 mg/mL,树脂的上样量为15 mL/g,上样液pH值为5.0,上样流速1.0 mL/min,6 BV去离子水洗脱除杂后,用pH 5.0的70%乙醇以1.5 mL/min洗脱5 BV;所得两色金鸡菊总黄酮质量分数为73.5%,得率为8.8%。结论 D-101树脂综合性能好,适合于两色金鸡菊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