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治疗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疗效比较。方法收集影像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并手术的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病人21例,并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经口径路与经颈径路术后病人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口径路与经颈径路病人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对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经口径路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方面较经颈径路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咽旁隙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恶性肿瘤少见,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小型深在者可经口切除,为避免肿瘤残余及减少出血,避免周围组织损伤,可经颈侧切开,手术暴露好,损伤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江嘉昕 《广州医药》1999,30(4):74-75
例1患者男,34岁。因高热颈左侧肿痛进行性加剧7天,伴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就诊,体变:呈重病容,表情痛苦,颈部活动受限,预左侧见一肿块,约8cm×8cm,边界不清,上界约于乳突,下及舌骨,前界达下颌中段,后与胸锁乳突肌相接。肿物不活动,表面灼热,触痛明显,无波动感,口裂约2cm咽充血,左扁桃体肿大Ⅱ°,稍充血,前腭弓饱满,咽侧墨向中线突出,咽后壁无肿胀,下咽都未能及,鼻咽部无特殊。扁桃体周围穿刺阴性,预左侧肿物穿刺,刺入4cm后抽出粘稠脓液15ml,并注入妥布霉素160mg诊断为左咽旁脓肿,给予青霉素1000万,地塞米松10mp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临床对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tumorsinparapharyngealspac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7例手术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中 ,神经鞘膜瘤 (neurilemmoma) 4例 ,神经纤维瘤 (neurofibroma) 2例 ,神经节瘤 (ganglioneuroma) 1例。随访 3 -9年 ,7例均存活。其中 1例出现声嘶 ,1例复发。结论 咽旁隙神经源性肿瘤以神经鞘膜瘤等良性肿瘤为多 ,术后预后良好。术前仅作针刺抽吸活检 ,以减少粘连 ,便于手术分离。肿瘤应连同包膜完整摘除 ,否则易复发。手术径路的选择 :高位者 (位于鼻咽部 ) ,采用口内径路可避免切断下颌支 ,低位者 (位于口咽或喉咽部 ) ,采用颈侧切开径路术野更清晰  相似文献   

5.
咽旁颞下区位于颈面部深层 ,上达颅底 ,下至舌骨水平 ,内侧为咽侧壁 ,外侧为下颌骨升支、颧弓、腮腺和上颈部 ;因其位置深 ,有诸多神经血管通过 ,给诊断、手术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科 1 980 - 2 0 0 0年收治 1 8例来源于该区和侵及该区肿瘤治疗情况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中 ,男 9例 ,女 9例 ;年龄 7~ 5 8(平均36 )岁。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 1 6年 ,平均 3.2年 ;突向咽旁、软腭部 9例 ,突向颈上部、腮腺区 7例 ;肿块最大 1 0cm× 8cm ,最小 3cm× 3cm ,平均 6 .7cm× 5 .1cm ;张口受限 4例 ,疼痛 2例 ,眼睑下垂、颈部…  相似文献   

6.
例1,男,69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4年,咽异物感1年于2006年9月6日入院.体查:左咽侧壁膨隆,左扁桃体超过中线,Ⅰ度大,颈咽双合诊触及肿物质硬,表面光滑,触痛(-),包块前后活动可,上下活动受限,表面可明显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彩色B超示左颌下囊肿,MRI示左咽旁隙约10 cm×6.3 cm×4.2 cm肿瘤.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8岁 ,主因发现右颈部肿物 3个月伴睡眠打鼾于 1997年 11月 18日入院。患者于 3月前被他人发现右颈部增粗 ,在当地医院诊为“右颈部淋巴结核” ,给予“抗痨药物”治疗 3个月 ,肿物无变化而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 :右颈上部明显隆起 ,两侧不对称 ,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侧可触及质中、表面光滑、不活动肿物 ,经咽、颈部双会诊 ,肿物可稍推动 ,约 5 0cm× 4 0cm× 3 0cm大小 ,听诊无杂音 ,气管居中 ,甲状腺不大。颈部CT示 :右咽旁间隙囊性实性占位 ,考虑为咽旁间隙恶性肿瘤 ,初步诊断 :右咽旁间隙神经鞘膜瘤 ?于 1997年 11…  相似文献   

8.
杜玉霞 《医学争鸣》2005,26(18):1687-1687
1临床资料例1男,43岁.右侧咽腔、软腭、咽后、下颌角内侧有结节状硬性肿物,发病1 a后就诊,活动度良好,影响呼吸和吞咽.  相似文献   

9.
刘隆跃  刘海  周天明  严达忠 《四川医学》2000,21(10):933-934
咽旁颞下区肿瘤常需手术摘除。由于该区解剖较复杂 ,手术时不易暴露 ,因此正确选择手术入路 ,暴露及保护重要神经、大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作者手术治疗的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11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1例 ,年龄 14~ 58岁。恶性肿瘤 3例 (耵聍腺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1例 ,腮腺混合瘤恶变 1例 ) ,良性肿瘤 8例 (腮腺混合瘤 2例 ,神经源性肿瘤 4例 ,造釉细胞瘤 1例 ,间叶瘤 1例 )。 6例术前进行了 CT或颈动脉造影检查 ,1例术前进行了 MRI检查 ,肿瘤均未侵入颅内 ,颈内动脉穿过肿瘤 1例 ,被推压于肿瘤后外…  相似文献   

10.
分析18例咽旁肿块的起源、诊断及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1.
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CT、MRI检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咽旁间隙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8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147例,所有病例均作CT或(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可较好地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及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结论术前行CT、MRI检查对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治疗方案和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16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居多,约占93.7%。高分辨CT、MRI及彩色Doppler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经口径路切除4例;颈侧切开切除10例;颈外及下颌骨裂开1例;鼻侧切开连同上颌骨次全切除1例。结论:经口径路仅用于较小(小于3cm)的良性肿瘤切除;颈侧切开径路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安全有效的入路。  相似文献   

13.
侵及颅底的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侵及颅底的咽旁间隙是肿瘤的手术进路及操作方法。方法:对不同的进路进行比较,并对麻醉、操作、暴露肿瘤、防止并发症等进行探讨。结果:10例良性肿瘤全竞赛 除,无复发。在包膜内用手指进行分离可减少神经和血管损伤。结论:口内进路可处理大部分良性肿瘤,但操作方法和进路的选择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5.
Rethseec ptiaornap ohfa rtuymngoerasl asrpiascineg i sfr doimffi cthuelt tfoonr geuxepo bsausree aannddanipulation because of their obscure location·Surgicalpproach is the key point for successful operation·As andeal surgical approach, wide exposure, less damage tohe normal tissues, convenience for hemostasis andeconstruction of the defect, rad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nd less postoperative deformity are necessary·everal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resecting tumors of tonguease and paraphary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临床对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 报告近二十年来收治的7 例咽旁间隙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男3 例,女4 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口内径路2 例,颈侧切开径路5 例。结果: 所有病例经随访2 ~8 年,均无复发。结论: 该病应早期诊断,CT 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要彻底,颈侧切开为一安全、彻底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诊治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89例。术前为32例患者行针吸活检术,50例行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腮腺入路29例,经颈入路45例,经颈-下颌骨外旋入路15例,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针吸活检32例中27例诊断正确,CT检查50例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良性肿瘤72例(81例),以恶性肿瘤、混合瘤多见37(42%)。良性肿瘤术后10例复发(14%),恶良肿瘤12例复发或转移(74%)。结论:术前针吸活检和CT检查对诊断咽旁肿瘤有意义,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8.
48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8例患者资料,均进行了超声与数字乳腺钼靶和CT检查。采用行×列χ2方法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结果乳腺癌数字乳腺钼靶表现为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单纯性星芒状边缘的肿块、单纯钙化、乳腺结构紊乱和结构紊乱并钙化;CT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毛刺,肿块内外伴有和(或)不伴有钙化及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变形,同时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双肺改变;超声表现分叶状或蟹足状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回声不均,可有细小强回声团,CDFI在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数字钼靶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癌46例,误、漏诊2例。CT检查准确诊断44例,误诊4例。超声检查准确诊断40例,漏、误诊8例。超声与数字钼靶、CT诊断乳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手术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15例,CT检查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数字钼靶和超声检查准确诊断6例,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1)。结论影像检查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手术前常规CT检查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