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其血小板浓度高于生理浓度,能够激活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肌肉软组织和骨骼疾病的愈合。 空心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术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背景: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和改善骨愈合方面的有效性,但由于方法、随访和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骨科医师对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和怀疑。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共选择了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760例患者,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②Meta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1.86,95%CI(-2.97,-0.75),P=0.001],骨折愈合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6.51,95%CI(3.36,12.62),P < 0.000 01],骨坏死率低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0.25,95%CI(0.15,0.44),P < 0.000 01],术后1,3,6,9,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4.95,95%CI(4.12,5.77),P < 0.000 01;MD=19.78,95%CI(18.45,21.11),P < 0.000 01;MD=17.16,95%CI(10.39,23.92),P < 0.000 01;MD=12.66,95%CI(10.60,14.71),P < 0.000 01;MD=10.17,95%CI(5.98,14.36),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可以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率、降低坏死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PauwelsⅢ型骨折冠状面骨折线和髋臼上缘角度>50°,属于股骨颈垂直骨折,具有较大的剪切力,多见于中年人,发生于高能量创伤之后,术后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缺血坏死、内固定失效等。 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于股骨颈骨折线前下方,能够施加一个抗垂直股骨颈骨折剪切力的支撑力,从而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背景:近几年有学者认为采用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能否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尚存在争议。 目的:Meta分析评估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最后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相关临床试验,其中包括4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总共24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较长[MD=23.19,95%CI(8.32,38.06),P=0.002]、术中出血量较多[MD=83.48,95%CI(32.08,134.89),P=0.001]、愈合时间较短[MD=-1.56,95%CI(-1.89,-1.24),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D=-0.07,95%CI(-0.11,-0.02),P=0.003]、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MD=7.39,95%CI(3.18,11.60),P=0.000 6];两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29,95%CI(0.02,74.86),P=0.90];③结果表明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Harris评分。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及大结节、小结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同种异体腓骨:取自于人体异体,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其免疫原性,保留其骨性结构,可用于移植修复骨缺损,起到支撑作用。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但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缺乏支撑的骨折目前仍是治疗难点,并发症常见,失败率较高。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2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12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将以下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影像学数据、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11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高,但GRADE证据质量级别较低。②共纳入958例患者,其中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411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547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差值(MD=-2.40,95%CI:-2.49至-2.31)、颈干角差值(MD= -6.14,95%CI:-6.62至-5.67)、目测类比评分(MD=-0.22,95%CI:-0.35至-0.08)、肩关节功能评分(MD=4.12,95%CI:2.18-6.06),上肢伤残评分(MD=-10.32,95%CI:-13.44至-7.19)、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MD=-0.37,95%CI:-0.55至-0.19)、肩关节功能评分(MD=5.07,95%CI:2.86-7.27)、总体并发症(OR=0.31,95%CI:0.20-0.48)及肱骨头螺钉切出(OR=0.25,95%CI:0.11-0.55)均明显优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P < 0.05),肱骨头坏死(OR=0.94,95%CI:0.47-1.8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因此,较弱的证据提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ORCID: 0000-0002-8486-3932(阳运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椎体后凸成形:采用椎体内置入气囊的方法通过扩张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隙,减小骨水泥注入所需的推力,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不易流动,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恢复病椎高度,但临床发现仍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唑来膦酸:椎体后凸成形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然而如何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再发骨折风险,改善骨折患者的功能评分。 背景: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和循证学依据,因此目前对于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无明确定论。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CBM、PubMed、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椎体后凸成形,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175例,对照组患者184例;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8,0.17),P < 0.000 01],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0.46,95%CI(0.18,0.75),P=0.002;MD=0.85,95%CI(0.20,1.50),P=0.01],治疗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MD=6.59,95%CI(4.77,8.41),P < 0.00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骨折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8,0.59),P=0.003;OR=0.18,95%CI(0.07,0.50),P=0.000 8];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65,95%CI(-0.27,1.56),P=0.16;MD=-0.60,95%CI(-2.45,1.25),P=0.53];③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椎体后凸成形相比,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在提高骨密度值、减少椎体骨折再发率、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症状、预防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ORCID: 0000-0001-8871-3539(李凯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穴位注射法:将药液注入穴位使药物直接应用于穴位,既发挥药物作用又能发挥经络传导的作用,通过药物刺激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 膝骨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主要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退变、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软骨下骨增生,进而引起滑膜炎症、半月板损伤、游离体形成及关节外组织炎症等一系列病变,临床症状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及活动受限为主。背景: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当前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试验。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穴位注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5月有关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为穴位注射或穴位注射联合其他疗法,对照组为不同于穴位注射疗法的其他治疗方法,检索语言中、英文不限,筛选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提取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1 287例,其中观察组648例,对照组639例;②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治愈率、Lysholm评分、日本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R=3.23,95%CI(2.19,4.76),Z=5.91,P < 0.000 01;OR=1.86,95%CI(1.35,2.58),Z=3.74,P=0.000 2;MD=7.87,95%CI(2.66,13.08),Z=2.96,P=0.003;MD=9.16,95%CI(4.18,14.13),Z=3.61,P=0.000 3],两组目测类比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MD=-1.11,95%CI(-2.29,0.07),Z=1.84,P=0.07;MD=-7.56,95%CI(-17.26,2.14),Z=1.53,P=0.13;MD=-0.46,95%CI(-1.62,0.71),Z=0.77,P=0.44;OR=1.31,95%CI(0.31,5.57),Z=0.37,P=0.71];③结果表明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及可能存在偏倚等因素,仍需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ORCID: 0000-0002-7859-7850(邓凯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网状Meta分析:基于间接比较或合并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而同时分析 2 个以上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包括如下2种情况:①间接比较Meta分析:当不存在直接比较情况下,基于共同对照对多个干预措施进行比较的Meta分析;②混合治疗效应Meta分析:当同时存在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情况下,基于间接结果与直接结果的合并结果来同时分析多个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 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 背景:针灸的方法主要包括温针灸、火针、电针,但这些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平衡仍不清楚。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温针灸、火针、电针3种针灸疗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 方法: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检索时间为2019-09-20之前,搜集温针灸、火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行数据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3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 87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网Meta分析结果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火针(OR=1.08,95%CI:1.00-1.17,P < 0.05)、温针(OR=1.08, 95%CI:1.02-1.14,P < 0.05)总有效率均优于电针,3种针灸疗法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火针最佳;②在改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火针(MD=-2.12,95%CI:-3.52至-0.71,P < 0.05)、温针灸(MD=-1.31,95%CI:-2.33至-0.29,P < 0.05),电针(MD=-1.17,95%CI:-2.19至-0.16),P < 0.05)的均优于西药,火针最佳;③在降低WOMAC总分方面,火针(MD=-15.38,95%CI:-27.88至-2.87,P < 0.05)、温针灸(MD=-11.48,95%CI:-16.45至-6.51),P < 0.05)及电针(MD=-7.29,95%CI:-11.86至-2.72,P < 0.05)均优于西药,火针最佳;④结果证实,综合比较3种针灸疗法的相关结果排序后,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优先推荐火针治疗。但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ORCID: 0000-0002-8634-0633(张金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75%的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会严重影响跟骨的形态与承重功能。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目的是恢复关节表面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和形态,但由于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较为薄弱,手术入路的选择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经跗骨窦切口:2000年由Ebraheim及同事提出,经临床研究表明,经跗骨窦切口可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面,术后解剖结构恢复及功能康复较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低。 背景:跟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75%的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跟骨形态与功能,近年来经跗骨窦入路开始被临床医师认知并应用,但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入路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2种入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和传统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4月。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22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2种切口的末次随访的Bohler角[MD=0.14,95%CI(-0.54,0.81),P > 0.05]、术后Gissane角[MD=-0.19,95%CI(-1.36,0.98),P > 0.05]及Maryland评分[MD=-0.25,95%CI(-3.41,2.91),P > 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2组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MD=6.39,95%CI(-0.09,12.87),P=0.05]可能存在差异性;④与传统L形切口相比,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MD=-14.98,95%CI(-23.90,-6.06),P=0.001 < 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OR=0.18,95%CI(0.08,0.38),P < 0.000 1];⑤提示手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经跗骨窦切口相对于传统L形切口在疗效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跗骨窦切口创口较小,有着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优势,表明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安全性较高。然而,因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以上结论仍需更高质量、样本量更大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ORCID: 0000-0001-5580-3001(洪伟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药物及其他治疗方式效果欠佳的髋关节疾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极为有效的术式之一。目前,改进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和机械结构设计仍是研发重点。研究主要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长柄与短柄两种不同假体的治疗效果,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Meta分析:应用统计学概念及方法收集整理与分析针对于某个概念的众多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设计及计算,找出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比较计算,弥补一般文献综述的研究不足。文章基于Meta分析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比较了长柄和短柄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背景:短柄人工髋关节系统具有创伤小、假体稳定、符合人体生物力学、更好的保留骨量等特点,但是目前短柄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并不广泛,人群具体受益情况仍不清楚。 目的:评价长柄及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es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长柄及短柄髋关节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9项随机临床对照试验、747例患者,其中长柄假体组383例和短柄假体组364例;②Meta分析显示:短柄假体组术后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长柄假体组[MD=5.74,95%CI(3.20,8.27),P < 0.05;MD=4.16,95%CI(2.36,5.97),P < 0.05],术后WOMAN指数评分较长柄假体组明显改善[MD=10.37,95%CI(5.71,15.03),P < 0.05],术后NRS疼痛评分较长柄假体组明显改善[MD=0.54,95%CI(0.18,0.90),P < 0.01];两组切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OR=0.40,95%CI(0.13,1.22),P > 0.05;MD=-0.02,95%CI(-0.08,0.03),P > 0.05;MD=-0.10,95%CI(-0.16,0.04),P > 0.05];③结果表明,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可缓解疼痛、尽早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效果,尤其适用于骨质较好的年轻患者。ORCID: 0000-0003-2405-476X(刘长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有限元分析:是基于结构力学分析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将载荷、形态、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较为复杂的整体划分为有限个简单的单元,进而充分反映整体内外部应力、应变、位移等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将股骨近端及空心钉进行有限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后可了解到股骨近端、空心钉每个网格的应力与应变情况。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各类因素引起股骨头血供下降或力学环境改变,导致股骨头内骨小梁坏死塌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其中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等不同,生物力学因素在其病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骨小梁出现“损伤-微骨折-修复”交替反应,超过生理修复负荷,骨小梁修复重塑反应受阻,局部骨小梁走形杂乱无章,这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重要的发病机制。 背景:空心螺钉固定为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伴有骨缺损的患者,由于股骨近端力学传导及稳定性发生明显改变,易导致内固定物失效、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因此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探究骨缺损后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改变,比较不同构型空心螺钉固定内收型股骨颈骨折伴下后方不同程度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效果。 方法:获取一名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股骨近端CT扫描DICOM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Rhino3D NURBS软件制作内收型股骨颈骨折伴后下方不同程度骨缺损模型(无缺损模型、小缺损模型、中缺损模型与大缺损模型),在4组模型中各配置两种构型的空心螺钉(倒三角、正三角),装配完成后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通过ABAQUS 6.12软件建立股骨头中心和表面的耦合关系,对所有模型施加缓慢行走时的载荷和约束。 结果与结论:①无缺损模型的股骨颈内侧承受压应力,外侧承受张应力,股骨头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随着股骨颈下后方缺损程度的增加,压力侧和张力侧空心螺钉、空心螺钉尾部及股骨头的应力峰值逐渐上升;②随着缺损程度的增加,空心螺钉压力侧应力峰值逐渐增加,在中、大缺损模型中,倒三角组高于正三角组(P < 0.05),在其余模型中两组之间无差异(P > 0.05);③随着缺损程度的增加,空心螺钉张力侧应力峰值逐渐增加,在无缺损与小缺损模型中,正三角组高于倒三角组(P < 0.05);在大缺损模型中,正三角组低于倒三角组(P < 0.05);在中缺损模型中两组无差异;④随着缺损程度的增加,股骨头应力峰值逐渐增加,3种模型中倒三角组与正三角组均无明显差异(P > 0.05);⑤随着缺损程度的增加,空心螺钉尾部应力峰值逐渐增加,在小、中、大缺损模型中,倒三角组高于正三角组(P < 0.05),在无缺损模型中两组无差异(P > 0.05);⑥结果表明,下后方不同程度骨缺损可显著影响股骨近端力学性能,对于无缺损或缺损程度较小的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倒三角构型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正三角构型,而对于缺损程度较大的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正三角构型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倒三角构型。 ORCID: 0000-0001-9190-2904(张成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可膨胀性气囊抵达病变椎体,膨胀后可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然后植入骨水泥稳定脊柱,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腰背疼痛。但近年来临床实践中发现术后新发骨折时有发生,对于哪些因素影响术后骨折再发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 再发骨折:可发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原发强化椎体、邻近节段椎体或跳跃节段椎体,往往在患者随访复查中发现,可出现持续的腰背部慢性疼痛不缓解,发生原因并没有明确结论,有学者研究认为与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渗漏等因素有关,也有学者认为骨水泥渗漏并不会造成术后椎体的再发骨折。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改良而来,能更好的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近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但时常有报道术后发生强化椎体及邻近节段椎体的再发骨折,对于影响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仍存在争议。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 方法:计算机搜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并手工辅助检索主要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有关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因素分析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年龄[WMD=1.87,95%CI(0.79,2.95),P < 0.05]、骨密度[WMD=-0.46,95%CI(-0.61,-0.31),P < 0.05]、骨水泥渗漏[OR=2.68,95%CI(2.11,3.39),P < 0.000 01]、 初次术后后凸角矫正量[WMD=2,95%CI(0.34,3.66),P=0.02]、初次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WMD=5.25,95%CI(2.16,8.34),P=0.000 9]等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相关;②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与性别[OR=0.83,95%CI(0.67,1.02),P > 0.05]、体质量指数[WMD=-0.27,95%CI(-1.06,0.51),P=0.49]、骨水泥注入量[WMD=0.06,95%CI(-0.21,0.32),P=0.68]、手术入路方式[OR=0.87,95%CI(0.61,1.25),P=0.46]、原发骨折为胸腰段(T11-L2)[OR=1.48,95%CI(0.93,2.38),P=0.1]无关;③结果表明,年龄、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初次术后后凸角矫正及初次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与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相关,而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水泥注入量、原发骨折为胸腰段、手术入路方式与椎体后凸成形后再发骨折无明显相关性,以上结论还需以后纳入更多的高质量文献加以研究验证。 ORCID: 0000-0002-0018-5231(刘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刘俊俊    付建国    柳威  朱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7):893-897
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探讨三角稳定固定系统对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获取其股骨CT影像学资料,构建股骨三维模型及股骨颈骨折三维模型。运用Ansys12.1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人体直立情况下正三角、倒三角稳定固定系统对内固定物应力分布、骨折处位移的影响。结果:正三角内固定、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股骨头最大等效应力接近,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内固定物最大等效应力低于正三角内固定。正三角内固定、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物最大位移接近。结论:正三角、倒三角稳定固定系统的股骨头最大等效应力、股骨近端最大位移、内固定物最大位移接近,倒三角内固定模型的内固定物最大等效应力更低。 【关键词】三角稳定固定系统;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5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5~35周,平均28周;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30周,平均18周。结论应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Five pairs of matching hips were tested under conditions of low-speed mechanical loading in the unfractured and artificially fractured states,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load transfer for various orientations of Muller cancellous screws used in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femoral nec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ins' contribution to load bearing is small in the unfractured case, for which the stresses on the neck can be predicted by cantilever-beam theory. In the fractured state, a triangular 3-pin orientation of two superior and one inferior pin was found to be optimal for osteoporotic bone, particularly with a small neck, under conditions of good pin placement. A 4-pin orientation was found better than a 3-pin orientation for non-osteoporotic bone with a large femoral neck.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多数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历过长期牵引或失败的内固定手术,髋部已严重骨质疏松,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囊挛缩或股骨头缺血坏死,下肢短缩,临床治疗很困难。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5例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置换前股骨髁上骨牵引、双下肢和骨盆正位片X射线测量,置换中股骨颈截骨水平及软组织松解程度,调整假体头颈长度等对下肢短缩进行纠正。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6例置换前短缩3.0~4.0 cm,置换后仍然1例短缩在1.0 cm,其余5例及29例短缩在2 cm以内者置换后双下肢等长。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 < 0.05)。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快而稳定,优良率高,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是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创伤引发的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而其后续发生的以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代表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创伤后股骨颈骨折具体的损伤及修复机制仍不甚明了,因此研究股骨颈骨折后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及临床上针对的治疗措施对预后产生的影响,可为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未来的预后打好基础,并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提供思路。目前主要认为创伤后股骨颈血供不足和相关炎性重建反应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作用机制,而作用于相关机制的因素则被认为是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对于股骨颈骨折后续发生坏死相关影响因素的报道。学界主要认为受伤原因、Garden分型等骨折分型方式、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龙雨 《医学信息》2019,(15):42-44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关注。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内固定手术作为手术治疗的一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针对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Osteogenesis is a common problem after surger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should be performed to optimize bone remodeling and strengthen fractured bone trabeculae,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strong fix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mechanics.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s has become a preferred treatment method of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but the insufficient holding power of the screws used in the femoral neck does not lead to strong fixation. An alternative, joint prosthesis, is recommended for the repair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However, its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of proximal femoral neck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部髋部骨折的50%。空心钉内固定依然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股骨颈短缩: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背景:空心钉内固定目前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地区3家骨科医院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术后随访信息的1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术后股骨颈短缩作为预后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主要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Garden分型、Garden指数、骨密度T值、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负重时间等因素与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关系,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48.6%(54/111),其中股骨颈短缩10-19 mm的发生率为31.5%(35/111)、股骨颈短缩≥20 mm的发生率为5.4%(6/111);②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占76%;③股骨颈短缩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地负重时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和跛行,股骨颈短缩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显示,颈短缩组以中度疼痛为主(67%),无短缩组以无疼痛/轻度疼痛为主(86%);颈短缩组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8% vs. 21%),颈短缩组患者跛行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1% vs. 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Garden指数为Ⅲ,Ⅳ级、骨密度T值≤-2.5、负重时间≤2个月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存在很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风险,而发生时间主要集中术后6个月内。 ORCID: 0000-0002-4430-4394(牟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转子间骨折或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的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转子间骨折或转子下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7~28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2个月。无术后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内固定材料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按马元璋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5.7%。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固定复杂股骨骨折,使股骨头、颈、干重新成为一个相对牢固的整体,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O加压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设。方法 对7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AO加压空心钉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都获得随访,随防时间6个月~4年,按马元障功能恢复分级.优45例.良26例,差8例.总优良率88.7%。结论 AO加压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