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发病的特殊性及其诊疗对策。方法 回顾10例不同原因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的误诊情况、诊断方法包括纤支镜检查和/或颈部CT检查,甲状腺扫描和病理检查;处理方法包括甲状腺切除手术和人工气道重建。结果 10例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患者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例,误诊为急性左心衰2例;经纤支镜检查和/或颈部检查均可见气管外压性Ⅱ~Ⅲ度狭窄;甲状腺疾病经病理检查确认。人工气道重建后均可缓解气管狭窄,以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最佳,气管切开套管置入次之。结论 甲状腺疾病所致气管狭窄易于误诊,提高警惕性则诊断不难;甲状腺切除手术和人工气道重建可有效缓解气管狭窄,但预后取决于甲状腺疾病性质、狭窄程度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毛履琰  任长裕 《上海医学》1989,12(12):684-686
本文报道我院自1976年3月至1988年2月13例气管狭窄和16例支气管狭窄病人的手术经验。13例气管狭窄病人分别作气管环切对端吻合术,局部切除气管缝合术,应用游离皮片扩大狭窄的气管和塑料管气管内置术。16例支气管狭窄病人中有13例作右或左上叶袖式切除术,2例为左、右总支气管吻合术,1例为右中下叶切除和上叶支气管成形术。手术上要求支气管切端应距肿瘤约0.5cm以上,这样可保留很多正常组织而不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toppa入路手术Ⅰ期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患者16例。均急诊Ⅰ期行尿道会师牵引、尿道会师吻合或部分吻合,骨盆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应用Tometta评估和Majeed评分评价骨折复位和术后功能情况。根据临床检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尿道修复效果。 结果 手术部位平均切口长度12 cm,手术平均时间136 min。骨折复位Tometta评估:优11例,良3例,可2例。术后功能Majeed评分:优12例,良3例,可1例。尿管拔除后,12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平均18.5 mL/s;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道狭窄,6例阴茎勃起困难,2例尿失禁发生。 结论 Stoppa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安全,可Ⅰ期直视下实现对尿道断裂修复并骨盆前环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管狭窄段切除断端吻合术联合气道介入治疗创伤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17例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创伤性气管狭窄的患者,经气管狭窄段切除断端吻合术后随访,采用支气管镜和(或)螺旋CT三维重建对气管狭窄的位置、范围及局部炎性、水肿等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及气道介入治疗的处理和预后.结果 17例难治性创伤性气管狭窄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47岁,气管插管后狭窄8例,气管切开后狭窄9例,狭窄段平均长度(2.4±1.2) cm,平均气道内径(4.6±1.7) mm.按狭窄类型分型:肉芽增生性狭窄9例,瘢痕性狭窄7例,动力性狭窄1例;按治疗方式分型:难治性气管狭窄12例(经3次气道介入治疗无效),复杂性气管狭窄5例(需直接选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经狭窄段切除断端吻合术后未发现吻合口瘘或气管断裂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气道内径增加至(12.6±1.8) mm;术后发生再狭窄4例,均为单纯性肉芽组织增生性狭窄,其中2例需置入气道支架治疗.4例患者平均经介入治疗3次后病情稳定,随访1年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气管狭窄段切除断端吻合术治疗良性创伤性气管狭窄的疗效良好,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再狭窄,因再狭窄类型为单纯性肉芽增生性狭窄,联合气道介入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难治性或复杂性创伤性气管狭窄应及早行气管狭窄段切除术联合气道介入治疗,此联合治疗方法可缩短治疗疗程,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不愈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45例诊断明确的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支气管狭窄的病例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全肺切除18例,肺叶切除18例,袖状肺叶切除8例,支气管楔形切除1例。结果 4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得到治愈,无残端和吻合口瘘;痰菌全部转阴;追踪1年无狭窄复发。结论 对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支气管狭窄的病例采用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方法 先进行显微镜下的基础操作训练,再行大鼠颈总动脉 端 - 侧吻合实验。结果 所有实验大鼠吻合血管愈合且通畅。取吻合口周围血管横断面进行 HE 染色,显示血管吻合口见 内皮细胞生长良好,血管通畅率为 100%,未见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结论 通过显微镜下基础操作训练及建立大鼠颈 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为其应用到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改良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操作方法防治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采用经改良的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痔患者147例,分析其手术操作技巧与术后并发症的关联性。结果 术后所有脱出痔组织立即全部回缩,不同程度的腹胀不适、小便困难、疼痛、肛内坠胀便意感、火辣辣感是患者手术当天的主要痛苦所在,术后持续1~16d消失,36例术后第1~12d有间歇性便血,经保守治疗后消失。随访1~37个月无吻合口狭窄、肛门失禁及脱出复发。结论 改良PPH手术操作方法可以预防、减轻甚或消除术后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在儿童股骨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股骨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治疗的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1.0±2.5)岁。其中骨肉瘤10例,尤文氏肉瘤1例,按照Enneking方法分期,所有患者均为IIb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65(42±20)个月,骨折端都达到骨性愈合。术中瘤段骨切除长度(17.5±3.2)cm,手术时间为(180±35)min,出血量(1200±250)mL。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引流量为(650±125)mL。1例(9.1%)出现局部皮肤坏死,通过伤口换药3周后伤口逐渐愈合。3处(27.3%)骨折断端骨愈合不良,予以骨折断端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端愈合。1例(9.1%)发生肺转移,于术后35个月死亡。根据Enneking等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功能评定优5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 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对于儿童股骨恶性骨肿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食管胃吻合口残端血供与其愈合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食管血供减少组(Ⅱ组)和胃血供减少组(Ⅲ组),均经腹行食管胃一次全层间断吻合。其中Ⅱ组游离食管50~60 mm、Ⅲ组结扎胃左动脉等血管,术后10 d处死实验兔行吻合口大体解剖观察、测定食管胃吻合口抗张强度、取吻合口组织行羟脯氨酸测定及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Ⅰ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Ⅲ组出现胃底坏死穿孔1例,其余实验兔病理切片均提示食管胃吻合口组织已愈合。Ⅲ组吻合口羟脯氨酸含量、抗张强度与Ⅰ组、Ⅱ组相比均降低(P<0.05), 但Ⅱ组与Ⅰ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兔胃残端血供相对减少使吻合口组织抗张强度下降,可能减弱了吻合口早期牢固程度,但吻合口组织已初步愈合且吻合口瘘的发生并无增加,提示娴熟的手术技术是吻合口组织愈合的主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会阴后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及经尿道狭窄段内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优越性.方法:对176例患者行后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术后保留尿管3~6周,54例患者行经尿道狭窄段内切开术,术后保留尿管3周.结果:176例开放手术有160例排尿通畅,5例尿道膀胱吻合术后尿失禁,改人工尿道扩约肌治疗.5例吻合口狭窄,行狭窄段内切开治愈.54例内切开中48例排尿通畅,4例定期尿扩,4例再次内切开治愈.结论:后尿道狭窄开放手术及内切开手术成功率高,吻合口狭窄者可再次内切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管端端吻合术与腔内介入治疗在治疗气道狭窄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1990年2月至2008年2月18年间采用端端吻合术及腔内介入治疗共53例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2~80岁,平均38岁.分别是狭窄袖切端端吻合术26例、球囊扩张术14例、支架置入术13例.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204个月(44.94±54.56),失访8例(吻合术5例,球囊扩张术2例.支架置入术1例).再狭窄12例,其中端端吻合术再狭窄2例(9.5%);球囊扩张术再狭窄6例(50%);支架置入术肉芽增生再狭窄6例(50%).三种治疗方法中端端吻合术再狭窄率最低(χ2=8.869,P=0.012<0.05).结论 由于端端吻合术较低的再狭窄率及较理想的预后,我们认为目前气管端端吻合术应作为气道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成像分析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X线胸片示气管受压狭窄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3例。术前患者从舌骨上缘至颈7下缘行螺旋CT扫描。选择CT模拟支气管镜、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图像。测量气管受压狭窄段的长度;气管受压狭窄段末端距环状软骨的距离;气管受压狭窄最严重处的直径、横截面积;未受压处气管的直径、横截面积。按Cotton(1989)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的气管狭窄程度。气管狭窄程度Ⅰ级的患者,予常规诱导、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气管狭窄程度Ⅱ~Ⅲ级的患者,予芬太尼0.05mg、丙泊酚1~2mg·~(-1)镇静、镇痛,表面麻醉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气管狭窄程度Ⅰ级10例,气管狭窄程度Ⅱ级3例。气管狭窄最严重处直径3.4~9.3mm,平均(6.5±1.3)mm;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0.82~1.23cm~2,平均(1.03±0.8)cm~2;狭窄段长度2.8~6.0cm,平均(4.5±0.8)cm;气管狭窄段末端距环状软骨5.0~7.1cm,平均(6.1±0.5)cm。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麻醉诱导插管,且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术后,10例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3例患者入ICU治疗24~48h后拔除气管导管。1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麻醉前行螺旋CT气道重建成像分析,对指导气管受压狭窄患者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及提高该类患者麻醉的质量与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气管断裂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颈部气管断裂伤,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年龄30~42岁,全部病例受伤后均有颈部肿痛伴明显的呼吸困难,咯血或痰中带血。喉气管标志消失5例,移位或变形2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喉外伤。治疗上均行低位气管切开、气管吻合,同时对喉、甲状腺及颈部相应组织给予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气管狭窄,除2例无声音嘶哑外,余5例均有不同程度声音嘶哑。结论:严重的颈部气管外伤无论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的均易发生窒息和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患者22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术前尿瘘等合并症,均为单纯性单处阴茎部尿道狭窄,其中医源性狭窄14例(63.6%)、感染性狭窄2例(9.1%)、特发性狭窄6例(27.3%)。术中均从腹侧纵行切开尿道狭窄段,先采用游离口腔黏膜做狭窄段背侧嵌式修补,腹侧采用纵行阴茎带蒂皮瓣(Orandi皮瓣)覆盖修补,留置16F或14F硅胶尿管,3周后拔除尿管并行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15 mL/s且不需要尿道扩张等外科干预可视为手术成功。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平均52.6(18~73)岁。患者尿道狭窄均位于前尿道阴茎部,长度平均5.3(2.5~10.0) cm,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6.7 mL/s。口腔黏膜取材长度平均5.5(3.2~10.5) cm,阴茎皮瓣长度平均6.0(3.5~11.0) cm。手术时间平均225(150~420) 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53(20.0~110.0) mL。采用颊黏膜19例(86.4%), 舌黏膜3例(13.6%),其中双侧颊黏膜取材5例(22.7%)。平均随访20.5(5~51)个月,术后6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21.2(15~32) mL/s。术后尿瘘形成1例、再狭窄2例,手术成功率为81.8%(18/22), 2例再狭窄患者1例再次行尿道成形术后治愈,另1例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术后感染2例,表现为尿道口脓液溢出、阴茎肿胀,对症处理后治愈。局部皮肤坏死1例,给予保守治疗成功。尿瘘患者行瘘修补术后治愈。结论: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22例平均随访20.5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1.8%,临床效果明确,适用于严重前尿道阴茎部狭窄且局部阴茎皮肤状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1例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支气管断裂中,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7例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肺叶切除术。3例气管损伤中,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例气管完全断裂行气管端端吻合术,2例气管裂伤小于其周径1/3,行保守治疗。结果:11例均治愈。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损伤确诊最重要的手段;支气管成形术是主要手术方式;对小于气管周径1/3的裂伤可试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A motorcyclist was involved in a motor vehicle accident and presented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neck swelling with surgical emphysema. He sustained gross tracheal injury, severe pneumothoraces and lung contusions. As intubation was successful, the tracheal injury was not addressed immediately in view of the other severe respiratory problems. Evidence of aspiration lead to further investigations which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22 days post trauma. Thyrotracheal anastomosis was carried out without stenting. A complete cricotracheal separation is a rare event and can be easily overlook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颈内动脉狭窄(≥70%)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共213例,其中伴有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14例(6.6%),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4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动脉瘤共15个,11个位于狭窄后,1个位于狭窄前,3个位于非同流域。14例患者中1例实施颈内动脉剥脱术,11例成功置入颈内动脉支架(残留狭窄0~30%,平均6.4%),2例颈内动脉狭窄未处理。合并的15个动脉瘤大小1.0~7.0 mm,平均(2.8±1.5)mm,3例患者在处理狭窄同时处理动脉瘤,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中1例先处理动脉瘤;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10例患者动脉瘤<5.0 mm,均未处理动脉瘤。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3例患者失访,其他11例患者随访15~55个月,中位数37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需根据动脉瘤部位、大小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而颅内小动脉瘤(<5.0 mm)不增加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狭窄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安置国产支架治疗严重气道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均采用常规咽喉部局麻及环甲膜注射利多卡因后经纤支镜引导放置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以下简称NT—支架)。结果:15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呼吸困难症状迅速缓解。随访至发稿,12例恶性肿瘤患者,未做任何治疗的5例生存期4—6个月,坚持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6例生存期12—18个月,2例良性气道狭窄放置后20个月仍存活,另有1例食管中上段癌放疗后致气管狭窄自1999年10月放置NT—支架至今37个月仍无支架移位,无任何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较好。结论:经纤支镜引导下放置国产NT—支架是治疗严重气道狭窄既经济又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蔡奕军  陈雪容  张少平  莫婕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21-1221,1248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CIN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8ml,无术后感染及宫颈管狭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35例,占76.1%,级别下降9例,占19.6%,病理升级者为2例,其中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颈管浸润癌,45例患者手术切缘均无CIN病变,LEEP治疗CIN成功率为97.8%(45/46),治愈率为97.8%(44/45),未生育6例术后妊娠7例次。结论LEEP是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能保留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除手术在气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至2012年之间10例气管狭窄患者,5例为良性气管狭窄,6例为肿瘤相关性气管狭窄,余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完成狭窄段气管切除及重建,气管平均切除长度为(3.55±0.98)cm。1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行吻合口瘘修复术,术后无复发;1例上段食管癌继发气管狭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于术后12d死亡;余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气管切除是一种治疗气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完全肿瘤切除和狭窄段切除重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