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2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01/2020-01我院收治的DR患者80例(DR组),采集同期收治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40例(T2DM组)及正常健康人40例(对照组),均提取血浆RNA,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法(RT-PCR)测定血浆miR-27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各组血浆miR-27、血清VEGF表达的差异,分析不同DR分期患者以上各因子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R患者miR-27表达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27与血清VEGF、血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R组、T2DM组血浆miR-27、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P<0.05),DR组又高于T2DM组(P<0.05);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浆miR-27、血清VEGF、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P<0.05);病程(OR=3.206)、空腹血糖(OR=2.570)、糖化血红蛋白(OR=2.787)、VEGF(OR=3.442)、DR分期(OR=5.842)均为DR患者血浆miR-27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因素(P<0.05);DR患者血浆miR-27相对表达量与血清VEGF、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正相关(r=0.548、0.398、0.522,均P<0.05)。结论:DR患者miR-27表达水平较单纯T2DM及正常健康人高,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R分期均影响患者miR-27表达,且miR-27与血清VEGF、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推测miR-27可能通过调控糖代谢、促血管生成等途径介导DR发病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DM)在眼部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性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被证实在DR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增加可导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促凋亡蛋白抑制作用减弱以及各种其它炎症介质的激活等病理改变的发生。因此,探索各种调节VEGF产生的信号通路有助于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些病理改变发展的关系。本文中笔者就DR中各种调节VEGF产生的信号通路以及其与DR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373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的作用。 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DR组(n=30),造模成功后的DR组大鼠分为模型组(n=10)、miR-373 agomir组(n=10)、agomir-NC组(n=10),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200μL生理盐水、miR-373 agomir(200nmol)、agomir-NC(200nmol),每周1次,共处理12wk。通过RT-qPCR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iR-373和VEGFA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73与VEGFA靶向关系,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A、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和agomir-NC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iR-373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VEGFA mRNA、Bax、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agomir-NC组比,miR-373 agomi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miR-373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EGFA mRNA及蛋白、Bax、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均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VEGFA是miR-373的靶基因。 结论:miR-373通过靶向VEGFA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机制可能与miR-373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miR-319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机制。方法 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DR患者为DR组,并收集同期及同年龄段4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其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miR-3197数据进行比较。分析DR患者miR-3197与实验室数据的相关性,并绘制miR-3197对DR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分别采用5.5 mmol·L -1与30.0 mmol·L -1葡萄糖处理细胞,将其记为低糖(NG)组与高糖(HG)组;将anti-miR-NC与anti-miR-3197转染细胞后,加30.0 mmol·L -1葡萄糖处理,记为HG+anti-miR-NC组与HG+anti-miR-3197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197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hRMEC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目前,DR的治疗主要关注于晚期并发症的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证据表明,PI3K/AKT通路作为细胞周期过程中重要的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参与了DR发病的全过程。文章主要从PI3K/AKT信号通路的结构组成、激活和阻止途径、传导路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其在DR中的作用,并探讨靶向PI3K/AKT通路治疗DR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在缺氧、胰岛素、糖基化终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毒素、生长因子等因素影响下,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VEGF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效应、各种影响因素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VEGF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一种以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当今世界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作为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和PEDF在PDR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以及Ibrolipim (NO 1886)对 2型糖尿病小型猪血糖的影响;探讨药物Ibrolipim对视网膜VEGF的作用。 方法 采用高脂高蔗糖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创建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用Ibrolipim进行干预,用RT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VEGF转录和蛋白表达。 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VEGFmRNA表达量少,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较弱,VEGF蛋白表达较低;实验组视网膜VEGFmRNA表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呈强阳性 (P<0 01 ),VEGF蛋白表达增高;治疗组视网膜VEGFmRNA及VEGF蛋白表达介于其他两组之间。 结论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中VEGF表达增高;Ibrolipim可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视网膜组织缺氧,来抑制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tors,TLRs)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感知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分子,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多的研究提示糖尿病发病与免疫系统的激活密切相关,TLRs的激活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膜蛋白(periostin,P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例组53例)患者血清样本,以同期健康体检对象的血清为对照(对照组50名),其中病例组包括无眼底病变的DM患者15例(DM组),NPDR患者18例(NPDR组),PDR患者20例(PDR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样本血清中PN、VEGF含量,并分析血清中PN、VEGF与DR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PN和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EGF在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PN在DM组与NPD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GF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血清中PN与VEGF均呈正相关(r=0.483、0.509,均为P<0.05)。结论 血清PN、VE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及纤维血管膜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VEGF成为当今DR治疗干预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在DR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VEGF在DR发生、发展,尤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nd major cause of blindness among people over 50 years old. Current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R, and application of anti-VEGF has been widely acknowledged in treatment of DR targeting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However, anti-VEGF therapy has several limitations such as drug resistance.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new drugs for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 The vitreous takes up 80% of the whole globe volume and i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retina, making it possibl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DR by studying related factors in the vitreous. This article reviewed recent studies on DR-related factors in the vitreous, elaborating the VEGF upstream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 pathway and downstream pathways phosphatidylinositol diphosphate (PIP2), phosphoinositide-3-kinase (PI3K),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pathways. Moreover, factors other than VEGF contributing to the pathogenesis of DR in the vitreous were also summarized, which included factors in four major systems, kallikrein-kinin system such as bradykinin, plasma kallikrein, and coagulation factor XII, oxidative stress system such as lipid peroxid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flammation-related factors such as interleukin-1β/6/13/37, and interferon-γ,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system such as MMP-9/14. Additionally, we also introduced other DR-related factors such as adiponectin, certain specific amino acids, non-coding RNA and renin (pro) receptor in separate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35例35眼为空白对照组(A组),诊断为II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7例37眼为单纯对照组(B组),选择同期我院诊断为DR的患者共78例78眼,按照DR诊断标准分为非增生型DR(NPDR,C组)36例和增生型DR(PDR,D组)42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D组及A组患者玻璃体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四组患者EPC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D组患者EPCs数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EPCs数量略有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EPCs数量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可引起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水平病理性升高,导致眼内新生血管形成、黄斑水肿的发生。抗VEGF药物最早被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现也被试验性地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VEGFl65选择性拮抗剂Pe—gaptanib与VEGF—A单抗Ranibizumab被批准玻璃体内注射,且对DR有较好的疗效;VEGF.A全长抗体Bevacizumab被标示外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治疗DR,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重组融合蛋白Aflibercept针对DR的疗效也得到一些试验的支持。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DR已被证实短期有效且安全,但其长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有待更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