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65周岁的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一科住院,年龄≥65周岁,诊断为肺结核的89例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简称“《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RS≥3分;42例)和无营养风险组(NRS<3分;47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含量、血淋巴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胸部CT显示肺叶受累的肺叶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NRS 2002》得分高低与不同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分别为(124.4±21.8)g/L、1.3(0.9,1.8)×109/L、(37.5±4.5)g/L和28.7(23.2,35.0)g/L,明显高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108.0±18.3)g/L、0.9(0.6,1.2)×109/L、(34.9±5.0)g/L和18.4(13.8,28.0)g/L;C反应蛋白和住院费用分别为5.7(2.4,15.0)mg/L和19163.4(15293.1,24597.5)元,明显低于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35.3(6.0,76.9)mg/L和22022.1(18298.7,294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4,P<0.001;Z=3.017,P=0.003;t=2.602,P=0.011;Z=3.846,P<0.001;Z=3.090,P=0.002;Z=2.367,P=0.018)。有营养风险组患者肺叶受累个数[5(5,5)个]、住院时间[14(11,21)d]与无营养风险组[5(3,5)个、15(12,2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2,P=0.372;Z=1.182,P=0.237)。营养风险与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白蛋白、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240、-0.308、-0.392,P值分别为<0.001、0.024、0.003、<0.001),与C反应蛋白水平和住院费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和0.279,P值分别为0.033和0.008)。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易出现贫血、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低白蛋白血症、感染、血视黄醇结合蛋白降低,且容易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老年结核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风险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老年结核病住院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区住院超过24 h且确诊为结核病的1100例≥65岁老年患者,剔除无体质量记录、严重糖尿病、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神志不清者,最终纳入900例。对纳入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并发症、治疗次数、出入院日期、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分值]及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影响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900例老年结核病患者中,443例(49.22%)NRS 2002≥3分者纳入有营养风险组,457例(50.78%)NRS 2002<3分者纳入无营养风险组。结果 因素分析显示,有营养风险组患者在75~和80~90岁组[18.28%(81/443)和18.51%(82/443)]、BMI<18.5[40.41%(179/443)]、治疗2次及以上[25.51%(113/443)]、结核性胸膜炎[21.67%(96/443)]方面的分布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分别为9.19%(42/457)和8.75%(40/457)、0.00%(0/457)、17.51%(80/457)、13.13%(60/457)](χ2=51.350,299.500, 8.818, 16.280;P=0.000,0.000,0.012,0.000)。营养相关临床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TP[(64.88±0.34)g/L]、ALB[(34.15±0.23)g/L]、PAB[(138.60±3.26)g/L]、Hb[(113.60±0.84)g/L]、RBP[(26.32±0.50)g/L]、PNI[(39.61±0.35)]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分别为(67.30±0.28)g/L、(38.18±0.16)g/L、(194.10±3.22)g/L、(126.70±0.79)g/L、(34.32±0.22)g/L、(45.51±0.26)][F=19.496, 79.334, 34.030, 22.808,21.326, 72.464;P值均=0.000];而NLR(5.44±0.32)和住院时间[(6.61±0.17)d]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分别为(3.29±0.14),(5.53±0.13)d][F=6.335, P=0.012;F=5.994,P=0.015]。结论 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与年龄、治疗次数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并表现为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TP、ALB、PAB、Hb、RBP、PNI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方法 采取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56例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COPD患者(观察组)和384例COPD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和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等有关信息。结果 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8%(131/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12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0,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6±4.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5±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2)。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4.3±10.4)g/L、(55.0±7.9)g/L、(29.7±4.6)g/L、(112.6±35.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7±9.4)g/L、(58.9±8.0)g/L、(31.0±4.0)g/L、(118.0±35.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2、6.631、4.075、2.08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38)。结论 非活动性肺结核增加COPD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COPD患者营养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方法 采取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56例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COPD患者(观察组)和384例COPD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和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等有关信息。结果 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8%(131/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12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0,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6±4.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5±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2)。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4.3±10.4)g/L、(55.0±7.9)g/L、(29.7±4.6)g/L、(112.6±35.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7±9.4)g/L、(58.9±8.0)g/L、(31.0±4.0)g/L、(118.0±35.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2、6.631、4.075、2.08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38)。结论 非活动性肺结核增加COPD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COPD患者营养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何畏  陈晴  黄涛  黄晓秋  吴桂辉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090-1095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和24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分别为肺结核组、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四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及CD4 +/CD8 +比值,分析上述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96.000(377.500,823.250)个/μl和347.500(214.000,479.250)个/μl,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07,P=0.012;Z=-2.431,P=0.015)。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与CD4 +/CD8 +比值分别为195.500(137.250,278.750)个/μl和1.670(1.258,2.273),较肺结核患者的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8;Z=-0.546,P=0.585)。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和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51.500(283.750,949.000)个/μl和295.500(134.250,461.750)个/μl,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Z=-2.460,P=0.014);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185.000(92.000,366.250)个/μl]及CD4 +/CD8 +比值[1.455(1.018,2.128)]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15,P=0.188;Z=-1.429,P=0.153)。结论 随着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CD4 + T淋巴细胞计数的逐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更易播散至肺外;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 +/CD8 +比值在肺外结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于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2例患者中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6天及第13天营养风险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6天及第13天血清学化验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临床结局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第6天、第13天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0.0%(28/40)、57.1%(20/35),均低于对照组[94.6%(35/37)、81.8%(2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816和4.845,P值分别为0.005和0.028)。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9.99±3.12)×109/L,低于对照组[(11.69±2.7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14)。术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平均水平为(33.48±4.47)g/L,高于对照组[(31.35±3.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4)。观察组术后第1天尿酸平均水平为(274.67±116.91)μmol/L,低于对照组[(339.19±115.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8)。观察组患者术中中位出血量为 300.0(175.0,500.0)ml,少于对照组患者[400.0(250.0,6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8,P=0.036);观察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5.5(15.5,37.5)h、平均排便时间为(95.7±46.9)h,对照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30.7(21.5,44.5)h、平均排便时间为(117.3±38.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50,P=0.040;t=2.140,P=0.036)。 结论: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耐药专科治疗的128例MDR-PTB并发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80.5%),女25例(19.5%);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年龄(48.48±13.1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给与肠内营养治疗联合常规饮食,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变化百分比、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以及住院时间、感染疗效、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Hb、ALB、TP、BMI均高于治疗前的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6.00±18.08)g/L、(32.74±3.88)g/L、(64.54±5.09)g/L、(16.88±2.25);治疗后分别为(113.61±14.62)g/L、(35.65±3.64)g/L、(67.76±5.04)g/L、(17.36±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3、9.44、5.02、6.91,P值均<0.01)。对照组治疗2周后BMI水平(17.63±1.89)明显高于治疗前(17.5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04)。治疗2周后,观察组Hb、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36±12.96)g/L、(32.43±5.08)g/L、(62.65±6.9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3、4.12、4.74,P值均<0.01)。观察组体质量变化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2.04%(0.00%,3.95%),高于对照组的0.00%(0.0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92.50,P<0.01)。治疗2周后,对照组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的好转率(34.9%,15/43)低于观察组(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2,P=0.041)。观察组住院时间M(Q1,Q3)为34.00(28.25,38.00)d,少于对照组的37.00(29.25,45.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01.00,P=0.033);观察组住院费用M(Q1,Q3)为2.41(2.06,2.66)万元,少于对照组的2.52(2.28,3.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16.00,P=0.003)。 结论 MDR-PTB伴营养不良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增加患者BMI,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并收治的135例AIDS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特点、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情况。分析比较合并MTB感染者和NTM感染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1)病原学检查:135例研究对象中MTB感染者64例(47.4%),NTM感染者71例(52.6%)。NTM分离株中以鸟分枝杆菌为主(40株,56.3%)。(2)临床表现: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3.7%,113/135)、咳嗽(44.4%,60/135)、乏力(30.4%,41/135)、腹泻(25.2%,34/135)等。MTB感染组发热(92.2%,59/64)、咳嗽(56.3%,36/64)、咳痰(32.8%,21/64)的发生率,以及体温峰值[(39.0±1.0)℃]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76.1%(54/71)、33.8%(24/71)、11.3%(8/71)、(38.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1;χ2=6.869,P=0.009;χ2=9.263,P=0.002;t=2.025,P=0.045)。(3)实验室检查:MTB感染组降钙素原[1.57(0.42,6.71)ng/ml]、白细胞计数[6.62(3.39,8.78)×109/L]、血红蛋白[(95.5±21.5)g/L]、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45.3%,29/64)均明显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0.31(0.11,1.80)ng/ml、4.03(2.81,6.20)×109/L、(78.7±14.6)g/L、11.2%(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3,P=0.001;Z=-2.798,P=0.005;t=5.344,P<0.001;χ2=19.609,P<0.001)。MTB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4(8,55)×106/L,明显高于NTM感染组的7(2,20)×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4,P=0.001)。(4)影像学表现:MTB感染组粟粒影(17.2%,11/64)与胸腔淋巴结肿大(85.9%,55/64)的发生率高于NTM感染组[分别为1.4%(1/71)和71.8%(5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491和3.971,P值分别为0.004和0.046)。(5)治疗转归:MTB感染组住院时间为18(8,25)d,明显短于NTM感染组[26(1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4,P=0.001)。MTB感染组死亡率为17.2%(11/64), 明显高于NTM感染组(2.8%,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8,P=0.021)。结论: 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的AIDS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肺部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时,应警惕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可能。MTB与NTM感染虽然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患儿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结核科收治的72例TBM患儿作为TBM组。搜集同期住院,诊断为肺结核同时排除TBM的患儿20例作为肺结核组。TBM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完全康复组(47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TBM组入院48 h内及治疗后(1、2、3周)和肺结核组入院48 h内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GFAP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析TBM患儿入院时脑脊液NSE、S100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搜集2018年1—6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40例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参照自行设计制定的脊柱结核快速康复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NRS评分)及爆发痛发生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及进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住院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72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3.75±0.81)分、(3.48±0.93)分和(2.63±0.7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6±1.06)分、(4.12±0.83)分和(3.26±0.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9、3.301、3.665,P值分别为0.017、0.001、0.000)。观察组发生爆发痛[1例(2.4%)]低于对照组[6例(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4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23.65±7.76)h、(10.20±2.87)d、(19.58±10.43)h,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32.38±11.50)h、(13.90±1.45)d、(30.81±9.8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08、7.444、5.024,P值均为0.000);恶心呕吐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4,P=0.000)。观察组术后满意率为1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3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1,P=0.038);住院费用为(9.02±1.40)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8±1.6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6,P=0.001)。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集束化临床路径管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搜集2018年1—6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40例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参照自行设计制定的脊柱结核快速康复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NRS评分)及爆发痛发生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及进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住院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72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3.75±0.81)分、(3.48±0.93)分和(2.63±0.7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6±1.06)分、(4.12±0.83)分和(3.26±0.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9、3.301、3.665,P值分别为0.017、0.001、0.000)。观察组发生爆发痛[1例(2.4%)]低于对照组[6例(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4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23.65±7.76)h、(10.20±2.87)d、(19.58±10.43)h,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32.38±11.50)h、(13.90±1.45)d、(30.81±9.8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08、7.444、5.024,P值均为0.000);恶心呕吐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4,P=0.000)。观察组术后满意率为1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3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1,P=0.038);住院费用为(9.02±1.40)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8±1.6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6,P=0.001)。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集束化临床路径管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江苏和四川省部分县(区)涂阳肺结核患者门诊直接医疗费用及支付方式,并对患者检查费用的支出内容进行溯源。方法 2014—2016年,在江苏省A市的2个县和四川省B市的3个区连续24个月纳入于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的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30例,其中江苏省患者313例,四川省患者117例,平均年龄(49.0±21.2)岁。通过基线问卷调查获得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一般治疗情况等信息,建立患者队列随访至治疗终点,通过门诊信息系统和就诊病历卡收集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各项直接医疗费用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治疗结局等信息。结果 江苏和四川两省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例均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1609.0(1160.5,2534.0)元和1761.0(839.5,3052.0)元;江苏省患者的例均自付费用[M(Q1,Q3)]为1186.0(829.5,2092.0)元,占直接医疗费用的73.7%(1186.0/1609.0);四川省患者的例均自付费用[M(Q1,Q3)]为1302.0(36.0,2158.5)元,占直接医疗费用的73.9%(1302.0/1761.0),四川患者的自付费用明显高于江苏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8,P=0.047)。估计纳入患者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自付直接医疗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率≥40%)发生率为18.1%(78/430)。初治和复治患者的例均自付费用[M(Q1,Q3)]分别为1208.0(689.0,2085.3)元和1008.0(684.8,2292.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P=0.971),41例初治患者延长了治疗疗程。99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例均自付检查和自付其他药物费用[M(Q1,Q3)]分别为635.0(528.0,925.0)元和515.5(0.0,1545.0)元,高于331例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585.0(210.0,829.0)元和40.0(0.0,518.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7和4.88,P值均<0.01)。98例并发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例均检查的直接费用和相应自付费用[M(Q1,Q3)]分别为1009.5(732.5,1278.5)元和680.0(394.5,905.3)元,高于332例未并发其他疾病者的936.0(588.5,1183.8)元和585.0(281.3,835.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9和-2.17,P值分别为0.022和0.030)。对照“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二期)推荐的肺结核患者诊疗服务包,发现基本诊疗服务包内检查项目的人均费用M(Q1,Q3)为468.5(360.0,620.0)元,高于基本诊疗服务包外检查项目的人均费用[310.0(244.0,64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P<0.01)。结论 江苏和四川省部分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肺结核直接医疗经济负担较重,门诊自付费用均超过千元,检查和治疗药物均可产生不同比例的自付费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自付费用的增加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