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6年4月至1998年2月对用常规巩膜扣带术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巩膜外扣带治疗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是使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最多的治疗方法。然而,解剖复位的成功常与视力的恢复缺乏联系。笔者于2003年5月~2005年5月,采用Zeiss-HumphreyOCT II仪跟踪了6例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出现黄斑损害且又无法解释的视觉损害的患者6个月 相似文献
3.
汤瑞方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4):463
采用巩膜扣带术行视网膜脱离复位38眼,结果32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达84.2%,认为巩膜扣带术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其适应证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在视网膜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巩外加压。结果 随诊1mo以上,35眼中,32眼达到解剖复位,成功率为91.43%。结论 巩膜外冷凝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反应轻,疗效满意,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共7只眼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4~19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治愈(100%),7例患眼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眼于扣带术后37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可避免再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作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非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3月到2019年5月选取来我院就诊治疗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0例全部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具体实行外环扎、加压、冷凝、放液等联合手段治疗。测量术前术后患者的眼压变化、术后并发症、视网膜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患者的眼压值明显低于术前,并且患者视力在0.1以上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患者视网膜手术成功率、视力提高比率>6个月的疗效更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针对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选择巩膜扣带术的疗效确切,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巩膜扣带术行视网膜脱离复位38眼,结果32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达84.2%,认为巩膜扣带术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之一,并对其证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全氟乙烷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巩膜扣带术中应用全氟乙烷治疗视网膜脱离53例(53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视网膜解剖复位46只眼,复位率为86.79%。术后视力提高42只眼(79.24%)。结论:全氟乙烷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眼内填充气体,在巩膜扣带术中选择性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改变,其中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50只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时的视力、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组46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3只眼,占93.5%。视力提高38只眼,占82.6%;不变5只眼,占10.8%;下降3只眼,占6.5%。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只眼,占6.5%;严重PVR3只眼,占6.5%。单纯巩膜扣带手术组50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占90.0%。视力提高36只眼,占72.0%;不变8只眼,占16.0%;下降6只眼,占12.0%。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9只眼,占18.0%;严重PVR8只眼,占16.0%。结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单纯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原因、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7例(65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路手术治疗6个月后再脱离的16例患者(1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为2.44%。手术至再脱离的时间为6~45个月,平均(23.87±18.46)个月。16例再脱离患者中,11例出现新的裂孔,5例原裂孔再次裂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4例,C级10例,D级2例;15例接受再次手术,其中4例仍行巩膜外路手术,1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3例再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16个月,未出现新的脱离。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较低,原因可能为PVR的加重或玻璃体基底部的牵引。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再次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原因、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7例(65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路手术治疗6个月后再脱离的16例患者(1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首次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为2.44%.手术至再脱离的时间为6~45个月,平均(23.87±18.46)个月.16例再脱离患者中,11例出现新的裂孔,5例原裂孔再次裂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4例,C级10例,D级2例;15例接受再次手术,其中4例仍行巩膜外路手术,1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3例再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16个月,未出现新的脱离. 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较低,原因可能为PVR的加重或玻璃体基底部的牵引.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再次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原因,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39例(39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经再次手术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数目及脱离范围,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剖析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结果 视网膜脱离复发的39眼中,单纯新裂孔形成12眼(30.8%),单纯原裂孔封闭不良12眼(30.8%),单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进展10眼(25.6%),新裂孔和封闭不良并存3眼(7.7%),PVR进展和新的裂孔并存2眼(5.1%).再次手术行垫压物调整术10眼;巩膜外环扎联合垫压术7眼;玻璃体切割术21眼,其中眼内填充硅油11眼,注入16%C3F8混合气体10眼,随访2~6个月,全部复位.拒绝再次手术1眼.结论 产生新裂孔及PVR进展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直接原因.裂孔数目及脱离范围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Kawana K Okamoto F Hiraoka T Oshika T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5):52-52
目的:有些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在施行巩膜扣带术后往往会发生脉络膜脱离和浅前房。有研究报道4%的患者术后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这可能与局部巩膜扣带加压引起睫状体水肿和房角缩小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评估巩膜扣带术前后睫状体厚度和前房深度(ACD)的变化情况。设计:前瞻性、连续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影响视功能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路手术患者、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网膜下出血3例,玻璃体出血2例,玻璃体混浊加重18例,青光眼9例,白内障2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加重23例。患者手术解剖复位率达92.3%,术后视力有所提高,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范围,PVR的程度,是否累及黄斑区及程度,术中冷凝的量,放液,屈光的改变,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