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896、rs3021097和rs3024492)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IPLEX SNP检测系统,分别对湖北省黄石地区汉族人群中20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和189例哮喘患者组(病例组)IL-10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rs1800896、rs3021097和rs3024492)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两组间分布情况。用Hardy-Weinberg平衡对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检验后,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算,消除性别年龄因素对统计的影响,寻找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SNP位点,从而揭露IL-10多态性与哮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rs1800896位点存在G/G、G/A、A/A 3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4.2%、57.1%、38.7%,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0%、19.5%、8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s3021097位点存在T/T、C/T和C/C 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49.7%、40.8%和9.5%,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46.5%、43.5%和1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45);③rs3024492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只存在T/A和A/A 2种基因型,其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4.8%和95.2%,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5.5%和94.5%。两组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7)。结论:在湖北黄石地区人群中,IL-10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哮喘易感性相关。其中rs1800896和rs3021097与小儿哮喘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而rs3024492与小儿哮喘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及其受体(IL-22R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30例LSCC组织(LSCC组)及癌旁对照组织(对照组)中IL-22及IL-22R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rs689466G>A和rs5275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方法:运用TaqMan-MGB基因分型方法,检测中国汉族人群中26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和1 047例健康对照的rs689466G>A和rs5275T>C基因型,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其与头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头颈部鳞癌患者和对照组在饮酒比例上有显著差异性(P<0.001),而环氧合酶-2两个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分布并没有显著不同。进一步分层分析未能发现两位点的多态性改变与头颈部鳞癌的风险增加有关。结论:COX-2 rs689466G>A和rs5275T>C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部鳞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896、rs3024496和rs3024492)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平台及MassARRAY-IPLEX技术,分别对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275例正常对照组和302例哮喘患者组IL-10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896、rs3024496和rs3024492)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两组间分布情况。用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影响,计算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价多态性位点与哮喘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①rs1800896位点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GG、GA、AA三种多态性,其总分布频率分别为2.12%、39.65%、58.23%,携带GA杂型者患哮喘的危险性高于AA基因型者。②rs3024492位点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只存在AA和AT两种基因型,其总分布频率分别为1.22%和98.78%,该位点的多态性与哮喘的易感性无关。③rs3024496位点在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也只存在TT和CT两种基因型,其总分布频率分别为90.59%和9.41%,该位点的多态性与哮喘的易感性无关。结论在IL-10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中,rs1800896与哮喘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而rs3024492和rs3024496与哮喘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sase-9,MMP-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s)方法检测23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组及300例健康对照组的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 ESCC患病组和健康对照组MMP-9 279R、279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7%、42.3%和51.5%、48.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4.08,P=0.04);MMP-9 279R/R基因型频率在ESCC病例组(40.5%)中显著高于对照组(29.0%)(X2=20.08,P=0.01);当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时,与Q/Q基因型相比,R/R基因型能明显增加50岁以下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为3.39,95%CI为1.23~9.29).结论 携带有MMP-9 279R等位基因的人群与ESCC易感性有显著关联性,MMP-9 279R/R基因型可增加患ESCC的风险.在中国西南地区人群中MMP-9 R279Q基因多态性可能是ES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石腊块,用抗S-100蛋白及溶菌酶抗体行回顾性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以了解癌瘤组织中朗格罕细胞(LC)的密度,从而探讨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的强弱。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具有高、中密度LC的患者5年存活率较具有低密度LC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分别为:90%、80%、0%),(P<0.05).而LC的密度与肿瘤生长部位,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认为肿瘤组织中LC的密度对其预后的判断有着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IL-32)基因多态性和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487例CP患者作为观察组,53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IL-32基因3个位点(rs28372698、rs12934561、rs11861531)基因型以及血清IL-32水平。结果两组IL-32基因位点rs28372698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两个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IL-3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位点rs28372698 AT和TT基因型CP患者血清IL-32表达水平高于AA基因型CP患者(P<0.05)。结论 IL-32基因位点rs28372698多态性可能增加了CP易感性,其中等位基因A/T变异或与C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其受体IL-23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均行手术治疗,随访2年,其中生存时间≤2年(短期生存组)患者32例,>2年患者(长期生存组)2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3含量、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短期生存组患者血清IL-23含量、肿瘤组织中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组织IL-23、IL-23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但两组患者癌旁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IL-23R表达在不同性别、肿瘤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和IL-23R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RM-741位点和BRM-1321位点的插入/缺失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343例ESCC患者和362名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BRM-741以及BRM-1321基因型分布情况。logistic 回归分析BRM基因多态与ESCC易感性的关系。结果:BRM-741多态与ESCC的患病风险无相关性(P>0.05),而BRM-1321多态与ESCC的发生有相关性(P<0.01)。携带BRM-1321插入/插入基因型的个体发生ESCC的风险较携带BRM-1321缺失/缺失基因型者增加了94.0%(OR=1.94,95%CI=1.11~3.38)。与缺失型等位基因比较,插入型等位基因增加了35.0%的ESCC易感性(OR=1.35,95%CI=1.07~1.71)。结论:BRM-1321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ESCC遗传易感性有关,BRM-741基因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ESCC的患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2.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多态性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节的VEGF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旨在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PCR-RFLP法研究95例食管鳞癌、104例正常对照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的基因型(突变者经直接测序确认);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基因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源性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基因型肿瘤的HIF-1α、VEGF、CD34(用以标记MVD)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病例和对照中,只发现C/C和C/T两种基因型.食管鳞癌组C1772T的突变率为11.58%(11/95),正常对照组为10.58%(11/104),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C/T组和C/C组肿瘤组织相比,HIF-1α表达无差异,VEGF的表达上调,MVD明显增加。结论:HIF-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与食管鳞癌的VEGF高表达和增强的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了183例ESCC患者以及171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THBS1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一个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92305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BS1基因中该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在ESCC患者组中的分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是ESCC易感的一种保护因素,比值比(OR)存在显著为0.30,95%可信区间(95%CI)为0.11~0.86(P=0.022)。结论 THBS1基因编码区非同义多态性位点rs2292305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ESCC患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96a2基因(rs11614913)多态性及吸烟﹑饮酒在食管鳞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为食管鳞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样品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152例患者与同时期入住的152例非肿瘤患者或体检中心健康对照。抽取随机静脉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miR-196a2的基因rs11614913位点的多态性,同时调查各研究对象的吸烟、饮酒情况,并结合基因多态性将上述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携带突变型纯合子C/C基因型个体罹患食管鳞癌风险是携带野生型纯合子T/T基因型个体2.108倍(95%CI=1.032~4.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miR-196a2的基因rs11614913位点为突变型纯合子C/C或携带C等位基因者,罹患食管鳞癌风险增加,很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江地区汉族人群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SLE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 specificprimer,PCR-SSP)方法检测46例SLE患者、198健康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区的–607C/A、-137G/C多态位点,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607C/A、-137G/C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的水准(P>0.05)。结论浙江地区汉族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与SLE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环氧化酶-2(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喉鳞癌组织及34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CNA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吸烟、病程、饮酒、TN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CNA和COX-2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和72.3%,与对照癌旁非肿瘤组织比较(29.4%,20.6%)其表达显著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CNA和COX-2的表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分期愈高、病程愈长易出现COX-2表达,淋巴结转移易出现PCNA表达。结论喉鳞癌组织中PCNA和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且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PCNA和COX-2是喉鳞癌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喉鳞癌肿瘤微血管形成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喉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VEGF及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用第Ⅷ因子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78.7%,bl-2的阳性表达率为85.10%.VEGF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有相关性(P<0.05),bcl-2阳性表达与MVD无相关性(P>0.05),VEGF\bcl-2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喉鳞癌中VEGF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喉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the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gene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nd 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 (GCA). Methods The TNF-α-308G/A and TNF-β+252G/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genotyped using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analysis, in 555 cancer patients (291 ESCC and 264 GCA) and 437 healthy controls in a high incidence region of North China. Results Among healthy controls, frequencies of the TNF-α 1/1, 1/2 and 2/2 genotypes were 89.4%,9.2% and 1.4% respectively, while frequencies of the TNF-β B1/B1, B1/B2 and B2/B2 genotypes were 12.6%,32.3% and 55.1%,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overall genotype and allelotype distribution of the TNF-α-308G/A and TNF-β+252G/A SNPs among cancer patients and controls. However, both the B1/B1 genotype and B1/B2 genotyp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ESCC [the age and gender adjusted odds ratio (OR)=2.04 and 1.9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4.43 and 1.14-2.60, respectively] and GCA (the age and gender adjusted OR=2.68 and 2.64, 95% CI=1.14-6.29 and 1.47-4.72, respectively) in individuals with negative family history of UGIC,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2/B2 genotype. When the two TNF polymorphisms were combined and analyzed, individuals with the TNF-β B1/B2 and TNF-α1/2 or 2/2 genotyp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ESCC and GCA,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harboring the TNF-β B2/B2 and TNF-α 1/1 genotypes (the age and gender adjusted OR=0.37 and 0.34, 95% CI=0.15-0.92 and 0.13-0.9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Therefore, the TNF-α-308G/A and TNF-β+252G/A genotyping may be used as a stratification markers to predicate the risk of ESCC and GCA development in North China.
Chin Med J 2005; 118(22):1870-187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RNAi沉默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DGF)表达对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喉鳞癌组织中PCDGF的mRNA表达水平;Hep-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CDGF-siRNA组,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及Bcl-2、Bax、E-cadherin和MUC1蛋白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 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的PCD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织(t=6.88,P=0.005).PCDGF在喉鳞癌组织中高表达.PCDGF-siRNA组喉鳞癌Hep-2细胞中PCDGF、Bcl-2、MUCI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侵袭数显著低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抑制PCDGF的表达能够抑制喉鳞癌Hep-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CLDN1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qMSP)分别检测91例LSCC患者的L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CLDN1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LSCC组织CLDN1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Ⅲ、Ⅳ期、T3~4期、有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CLDN1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T1~2期、无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均P<0.01)。ROC曲线分析AUC为0.884(95%CI:0.835~0.932,P<0.01),甲基化水平为0.571时,诊断LSC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3、0.736。与低甲基化组(甲基化水平<0.571)患者相比,高甲基化组(甲基化水平≥0.571)患者总生存率较低(P<0.01)。结论CLDN1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或可作为LSCC诊断和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