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性比较分析在疾控人员职业紧张分析的应用,揭示疾控人员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筛选易感人群,为职业紧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疾控系统676名工作人员,使用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测定和基本信息收集,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等方法分析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识别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结果:疾控人员付出回报得分和付出回报比:≥45岁组高于<45岁组(均有P<0.05);回报得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外在付出、回报得分及付出回报比:≥20年工龄组高于<20岁工龄组(均有P<0.05);工作量组间和职称组间的外在付出得分、回报得分、付出回报比及内在投入均不相同(均有P<0.05),且随着工作量和职称的升高各指标呈现增加的趋势;得到四个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以(高职称、高收入、高工龄、高工作量)和(低年龄、低职称、低工龄、高工作量)两种高危风险因素集的覆盖率较高,男性和女性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各有四个,但组合集类型不同,男性高职称、高收入、高工龄、高工作量组合集覆盖率最大;女性低年龄、低职称、低收入、低工龄、高工作量组合集和高年龄、高职称、高工龄、高工作量组合集的集覆盖率较大。结论:QCA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疾控人员职业紧张高危风险因素集的筛选,同时框定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高职称+高收入+高工龄+高工作量或低年龄+低职称+低工龄+高工作量是疾控人员高危风险因素集,且存在性别差异,具备这些高危风险因素集的人员为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93-296
目的:了解不同夜班次数和婚姻状况护士职业紧张水平,为改善护士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对江苏、安徽、上海7所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夜班次数和婚姻状况护士职业紧张水平。结果:职业任务问卷(ORQ)总均分、任务不适、责任感和工作环境得分在每月不同夜班次数护士间存在差异(P<0.05),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总均分及各子项目得分均以每月夜班次数小于3次护士最低(P<0.05),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RQ)总均分以每月夜班超过7次护士组最低(P<0.05);ORQ总均分以已婚及其他者比未婚者护士高(P<0.05)。结论:不同夜班次数和婚姻状况护士职业紧张水平不同,减少护士夜班次数及给予更多的家庭关怀,有助于缓解护士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工龄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7家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结果:在年龄方面,30~40岁年龄组护士,职业任务、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外)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工龄方面,工作5~15年组护士,职业任务总均分及各子项(任务模糊和责任感除外)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应针对该群体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由于职业紧张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三甲医院内科、外科、门诊和其他科室工作1 a以上(含1 a)的女性护士688名,应用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倦怠情况,比较不同工龄、不同学历、不同夜班频率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并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688名护士中以汉族为主(64.1%),工龄以<5 a和5∽15 a为主。不同工龄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学历水平护士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工作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夜班频率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龄和夜班频率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与国外M aslach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职业倦怠受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多夜班工作是发生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应当在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应对和组织管理层面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职业疲溃感与离职倾向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疲溃感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217名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17名ICU护士职业疲溃感及离职意愿得分分别为(53.75±10.62)、(14.26±2.64)分,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疲溃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离职意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161~0.398,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工龄、人事关系、月均收入、夜班情况及自评健康状况的ICU护士离职意愿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事关系、工作压力及自评健康状况ICU护士职业疲溃感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龄、月均收入、夜班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及情绪疲溃感是ICU护士离职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5.9%。结论: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离职意愿水平较高,职业疲溃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7.
魏远  何燕  董敏  何海艳 《广西医学》2021,43(23):2856-286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传染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生命质量(QWL)的现状.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WL7-32)对某三甲传染病定点医院的29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医务人员的QWL现状及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QWL差异.结果 医务人员QWL7-32量表总分为(93.85±11.18)分;7个维度中职业自豪感均分最高[(3.43±0.89)分],工作主动性均分最低[(2.36±0.71)分].不同性别、学历、职务、工种、科室、工作年限、夜班频率的医务人员QWL7-32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男性得分低于女性,本科学历者得分低于大专学历者,普通职工得分低于护士长,医生得分低于护士,ICU、呼吸科医务人员的得分低于门诊/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工作年限6~<11年者得分低于工作年限≥21年者,高频率(≥2次/周)夜班者得分低于偶尔参与或不参与夜班者(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传染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QWL得分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性别、学历、职务、工种、科室、工作年限和夜班频率的医务人员QWL存在差异,需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其职业应激水平,以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干部保健工作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影响因素及其与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63名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工作倦怠问卷(MBI-GS)及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R-R)测量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单因素分析探讨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偏相关回归分析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干部保健工作人员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绪衰竭(14.28±7.54)分、消极倦怠(7.95±6.78)分、个人成就感(23.05±8.89)分,年龄、工龄、职类、职称、职务、每周工作时间、医患关系、患慢性病与否对情绪衰竭、消极倦怠及个人成就感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婚姻状况(P=0.004)及待遇(P=0.046)仅对个人成就感有显著影响。情绪衰竭与职业任务(r=0.365,P<0.05)、个体紧张反应(r=0.403,P<0.05)呈正相关,消极怠慢与职业任务(r=0.337, P<0.05)、个体紧张反应(r=0.471,P<0.05)呈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与职业任务呈负相关(r=-0.439,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r=0.154,P<0.05)。结论干部保健工作人员工作倦怠水平较高,且与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功能社区在职人群职业紧张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功能社区在职人群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4-5月北京社会路社区某电信研究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涉及研发部、实验检测部、技术合作部、标准认证部、企业发展部等在职人员共2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JCQ)调查在职人员人口学特征、行为习惯、工作习惯、疾病史、生理和代谢指标检查及职业紧张程度,比较评估因子得分、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文版JCQ工作要求得分为(3.6±0.5)分,工作自主程度得分为(3.3±0.4)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5±0.6)分;职业紧张程度高者146例(72.3%)。女性工作要求得分高于男性(P<0.05);不吸烟、不饮酒者社会支持得分高于吸烟、饮酒者(P<0.05);自感心烦、郁闷、失眠症状者工作自主程度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没有自感心烦、郁闷、失眠症状者(P<0.05);不同平均工作时间者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静坐式工作时间者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1.7 mmol/L者工作自主程度得分高于三酰甘油≥1.7 mmol/L者(P<0.05);体质指数(BMI)≥24 kg/m2者工作要求得分高于BMI<24 kg/m2者(P<0.05)。以职业紧张程度为应变量,个体特征为自变量,采用进入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平均工作时间、BMI与职业紧张程度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本功能社区在职人群职业紧张程度高者较多,性别、吸烟、平均工作时间、BMI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工作压力,更好地保护该职业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外石油工人心理应激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 100名石油工人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结果 (1)有138名石油工人(12.54%)具有心理应激阳性症状。(2)石油工人SCL-90量表中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石油工人SCL-90量表中抑郁因子得分、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常模得分(P<0.05)。心理应激阳性症状人数比例在不同的婚姻状态和学历水平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阳性症状组石油工人在个体紧张反应、神经质(N)得分高于正常组,而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石油工人心理应激的因素为:心理紧张反应(PSY)、自我保健(SC)、神经质(N)、精神质(P)和支持利用度。结论石油工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适度降低工作压力、增加自身应激能力、构建企业文化氛围是预防其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频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行职员、话务员、公务员及其他VDT作业人员1 1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工作能力指数(WAI)量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衡量工作能力、职业紧张程度和职业倦怠水平,分析VDT作业人员不同工龄、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结果 不同工龄VDT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能力指数与工作紧张指数、职业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是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脑力劳动者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ob Sress survey,JSS)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水平,为控制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降低职业危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1100人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调查。结果女性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男性;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t=1.808,P=0.125;婚姻状况:t=1.258,P=0.225);工龄短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工龄长的;高级职称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初级职称者;科学技术人员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公务员;经济收入≥1500元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经济收入〈1500元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的因素是工龄、经济收入、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缺乏。结论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8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身心健康自评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均分在76.11±13.19,其中以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得分较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分在71.54±42.42。儿科护士大多都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护士社会支持以主观支持得分最高;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4月抽取温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348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同情心疲乏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低年资护士生命意义感评分为(45.77±6.82)分,心理韧性评分为(78.74±16.84)分,同情心疲乏评分为(109.74±14.5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学历、职称、护龄、值夜班情况、对薪酬满意程度的低年资护士同情心疲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低年资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同情心疲乏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年资护士职称、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值夜班情况是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低年资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程度较高,低年资护士的职称、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值夜班情况均会影响同情心疲乏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当制定公平公正的职称晋级评定规则,规范轮班轮岗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低年资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力水平,缓解低年资护士的同情心疲乏,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夜间血液透析(NHD)护士职业风险的感知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方法.方法 采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问卷》调查25名NHD护士和25名常规血液透析(CHD)护士的职业风险,然后使用Likert Scale 5级评分法对问卷进行赋值评估,获得职业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HD护士在事故性危害,化学性危害,以及人体工效学、心理社会、组织因素危害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CHD护士(P<0.05).其中工作时间不规律、人际关系不协调、频繁倒班、加班、夜班引起的危害以及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引起的危害平均风险指数在各子项目中排名前2位,属于不可容许风险.结论 NHD护士职业风险高于CHD护士,其形成因素具有特异性,应积极采取多种举措以预防和降低护理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钢铁工人作业环境单一,常处于高温、噪声的环境中,易形成职业紧张(OS)。OS不仅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而且对若干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血脂异常,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钢铁工人OS与CAS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依然缺乏。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CAS的危险因素及其与OS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2017年3—6月在唐山泓慈医院体检中心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者(在岗,从事钢铁作业1年及以上)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CAS的诊断。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进行OS的测评。CAS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4 525名钢铁工人,1 151名诊断为CAS,检出率为25.44%;OS 317名,占7.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学历、婚姻状况、倒班情况、吸烟、饮酒及高血压、高脂血症检出率为钢铁工人罹患CAS的影响因素(P0.05)。CAS组与非CAS组钢铁工人工作要求、工作自主度、社会支持维度得分及工作要求/工作自主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倒班情况、吸烟、饮酒、高血压是钢铁工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钢铁工人罹患CAS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现OS与CAS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3所大学4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两两相关(P<0.05);就业压力、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1);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作用。结论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海岛环境下作业人群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情绪自评量表(DASS-21)、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897名长期位于边远海岛环境作业的人群开展心理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睡眠相关指标开展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海岛作业人群PSQI得分为8.0(4.0),PSQI>7分者512人,占57.08%。睡眠质量与情绪状态、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情绪状态(P<0.001)、积极应对方式(P=0.017)或消极应对方式(P=0.005)是海岛作业人群睡眠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长期处于海岛特殊环境作业人群睡眠质量差,情绪状态、应对方式是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油工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因素及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1 4 7名油田采油工进行研究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试采油工心理健康、职业紧张因素和个性特征。结果 :6 6 .7%的采油工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评分与工作人际冲突、工作单调性、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速度、工作心理控制源评分和每日紧张感评分以及值夜班数量、患病次数呈正相关 ,与任务一致性、培训充分性、同事支持和亲属支持、应付策略、自尊感、组织忠诚度评分呈负相关 ;有抑郁症状者的工作人际冲突、角色模糊、同事和亲属支持、工作心理控制源和每日紧张感评分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症状者 (P <0 .0 5或 0 .0 0 1 ) ,而任务一致性、自尊感和组织忠诚度评分则显著低于无抑郁症状者 (P <0 .0 0 1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日紧张感、自尊感和来自同事的支持对抑郁症状评分有较大影响 (R2 >0 .0 5 )。结论 :采油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可能与工作中的某些社会心理紧张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