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目的 比较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与常规卫生血防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为制定下一步血吸虫 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汉川市南支河流域实施常规卫生血防措施, 在汉北河流域实施常规卫生血防措施的 基础上, 加河滩禁牧、 以机代牛为主并辅以河滩综合开发的措施。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11年汉川市南支河流 域与汉北河流域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比较这两类措施控制两流域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 结果 2004年南支河流域人群和耕牛 血吸虫感染率均较汉北河流域低, 2004-2011年南支河流域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较汉北河未翻耕种植河滩与防 浪林低; 2004-2011年南支河流域均查获感染性钉螺, 2008-2010年汉北河未翻耕种植河滩未查获感染性钉螺。2007年汉 北河流域耕牛已全部淘汰, 2007-2011年汉北河防浪林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南支河流域每年均有粪检阳性耕牛。 2004-2011年两流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汉北河流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率较南支河流域更为显 著。 结论 结论 常规血防措施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均可取得较好的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观察南京市浦口区江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4-2013年浦口区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资料, 分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防治措施人群、 家畜、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 化。结果 结果 2013年全区钉螺面积384.09 hm2 , 比2004年的1 137.61 hm2 下降了66.24%, 2004年感染性钉螺面积572.02 hm2 ,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为0.18%, 2008年后未查见感染性钉螺。2004年人群感染率为3.55%, 2007年下降为0.02%, 2008 年后未再查到血吸虫病人。结论 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后疫情稳定; 但仍需对既往有螺环境进行 监测及综合防治以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掌握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 设监测点28个,对各监测点进行人群、耕牛病情、螺情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耕牛感染情况及钉螺分布等相关指标。 结果  全市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5 310人, 耕牛348头, 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67处1 370.90hm2。人群、耕牛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人群感染率较2013 年下降了61.54%(χ2= 5.844,P=0.016)。垸内、垸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需进一步加强螺情监测,巩固传染源控制措施,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纵向评估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为制定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2000-2013年湖北省公安县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不同防治阶段人群、 家畜和钉螺血吸 虫感染率变化。结果 结果 2000-2013年公安县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12.62%下降到2013年 0.69%, 其中第一阶段下降幅度为24.09%, 第二阶段下降幅度为64.37%, 第三阶段下降幅度为73.05%; 第一阶段发生8例急 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第二阶段发生15例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第三阶段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发生。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从2000年6.50%下降到2013年0.30%, 其中第一阶段上升了74.15%, 第二阶段下降了75.04%, 第三阶段下降了87.56%, 至 2013年底已淘汰了全部耕牛。第一阶段钉螺感染率、 感染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上升了18.06%、 46.03%和7.63%, 第 二阶段分别下降了66.84%、 97.78%和378.9%; 第三阶段钉螺感染率和感染螺面积均下降了100%; 而活螺平均密度出现 2.67%的上升。2000-2011年均查到感染性钉螺, 2012和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但钉螺感染率、 感染性钉螺面积均逐 年下降, 分别从2000年的0.072%和267.80 hm2 下降到2011年的0.022%和6.37 hm2 。结论 结论 公安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治理策略后, 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显著降低; 但应进一步强化防治措施, 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04~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8年铜陵市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疫情监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2008年与2004年相比,人群感染率下降26.81%、耕牛感染率下降73%,钉螺面积压缩135.839 hm2,阳性螺面积下降122.45 hm2,阳性螺平均密度下降81.82%.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 通过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铜陵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掌握余干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余干县2008-201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分析血 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8年后, 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 现已呈现低感染状态, 连续5年未发现 急性感染病例。2012年, 仍有88个村耕牛感染率>1%, 感染性钉螺面积10 hm2 。 结论 结论 余干县要如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 控制目标, 必须加大力度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流动渔船民粪便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记录对策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每年对渔船民集散地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渔船民进行病情调查,比较对策实施前后集散地螺情指标和渔船民病情指标变化趋势以及扬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6~2008年在扬州市53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公厕103座,对22处集散地实施了安全用水,发放粪便收集容器1907只,发放防蚴霜8159支,开展集散地药物灭螺2316.74hm^2,渔船民查病9698人次,2006年淘汰处理耕牛91头。2005~2008年共捕获解剖钉螺40434只,发现感染性钉螺36只,各年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55.11、9.00、9.00hm^2和2.00hm^2,钉螺感染率为0.133%、0.132%、0.052%和0.035%,4年共开展渔船民查病11680人次,查出粪检阳性15例,各年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36%、0.08%、0.14%和0。对策实施3年后,集散地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6.37%、73.77%和100%。全市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和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由110.03hm^2、0.111%和0.13%下降到4.00hm^2、0.012%和0.03%,分别下降了96.36%、89.19%和76.92%。结论在全面实施“以机代牛”的沿江地区,实施渔船民粪便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逐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2000-200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洞庭湖区2000-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方法从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库中,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20个血吸虫感染率≥1%的居民村,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钉螺和感染螺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血吸虫病病情指标和钉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000-2009年洞庭湖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人群血吸虫感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46.14%、73.42%、22.22%。病人血吸虫感染度呈上升趋势(P0.01),上升幅度为33.13%。钉螺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呈现同向波动变化。终宿主感染性指标与钉螺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2000-2009年洞庭湖区除病人感染度上升外,其他血吸虫感染性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钉螺指标的变化与终宿主感染性指标的变化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成因及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荆州市湖沼地区无牛村和有牛村血吸虫病传染源与感染性钉螺形成的原因,为制定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无牛村和有牛村有螺环境,对螺情、人畜病情、野生动物保虫宿主(鼠)感染情况、野粪污染情况等开展调查;对无牛村采用哨鼠法测定水体血吸虫感染性。采用秩相关分析对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密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无牛村4处环境未发现阳性野粪,哨鼠疫水测定未发现感染性;有牛村12处感染性螺点累计收集野粪374份,野粪平均密度为0.02~0.29份/100m2,阳性野粪平均密度为0~0.01份/100m2,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01~0.040只/0.1m2,感染性钉螺与阳性野粪的分布地点一致,其密度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s=0.1235,P〉0.05)。公安县和监利县垸内有牛村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7%和1.37%,公安县垸外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23%,未发现病牛。野鼠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耕牛和病人是当地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野鼠成为主要传染源的可能性较小;有牛村耕牛仍为荆州市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荆州市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以及控制疫情存在的主要难点, 于2006年底在荆州市8县122个乡镇场的453村, 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为3.9%(11 994/310 232), 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呈散在发生, 无突发疫情。耕牛感染率为10.2%(270/2 651)。活螺平均密度为0.67只/0.11 m2, 感染性螺密度为0.001 9只/0.11 m2(1 988/1 054 597), 感染率为0.28%(1 988/713 486)。与2004年比较, 人群感染率下降40.0%, 急性血吸虫病例数下降33.3%。钉螺面积增加4.0%, 活螺平均密度增加68.5%, 感染性钉螺密度增加18.8%, 钉螺感染率下降36.4%。耕牛感染率上升22.3%。建议重点加强耕牛血吸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该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20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血吸虫病疫情趋势变化进行分析。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average percent change, AAPC)评价人、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变化趋势,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牛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变化趋势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4—2020年,安徽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持续下降,年均下降14.8%[AAPC=-14.8%,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 CI):(-18.9%,-10.5%),P <0.01]。2004—2015年,安徽省牛血吸虫感染率持续下降[AAPC=-31.3%,95%CI:(-35.1%,-27.2%),P <0.01],2016—2020年连续5年感染率为0。2004—2020年,安徽省有螺面积年均下降0.7%[AAPC=-0.7%,95%CI:(-1.2%,0.3%),P <0.05],活螺密度年均下降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定防治对策、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月,选取南涧县既往血吸虫病疫情相对较重的乐秋乡乐秋村和南涧镇白云村作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村,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历史疫情和防治资料,并进行钉螺和野粪分布等现况调查,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17-2018年, 云南省南涧县乐秋村和白云村人群血吸虫病筛查平均血检阳性率分别为6.76%(202/2 990)和2.86%(142/4 971),牛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 160)和10.65%(31/291),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现有钉螺分布面积21.06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9年在乐秋村和白云村查出有螺面积6.17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2.17%(245/11 298),活螺平均密度为0.06只/0.1 m2(683/11 298),未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共在23个环境捡获牛、羊、犬和马属动物等野粪136份,未发现血吸虫病原学阳性。结论 南涧县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已处于低水平,但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需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并分析 2018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 2004 年以来,特别是 2018 年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截至 2018 年底,全省共有 9 个市的 50 个县(市、区)流行 血吸虫病,其中 27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 个达到消除标准。 2018 年,全省共询检 214. 7 万人,发现阳性 470 689 人;血检 98. 9 万人,发现阳性 11 759 人;粪检 12. 7 万人,未发现阳性病人;全省现有病人数 为 5 890 人,其中推算慢性病人 538 例、晚期血吸虫病 5 352 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人群平均感染率为 0. 08%;全 省流行村牛存栏 26 470 头,共血检 528 头,粪检 12 992 头,未发现病牛。 全省共调查钉螺 84 365. 2 hm2 ,查出钉螺面 积 20 269. 3 hm2 ,其中新发现钉螺 15. 0 hm2 、复现钉螺 45. 9 h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面积 10 763. 8 hm2 ,消灭钉螺面积 137. 4 hm2 ,年底尚有钉螺面积 26 434. 0 hm2 。 2018 年,全省 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 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显示有螺框出现率 11. 2%,活螺平均密度 0. 38 只/ 0. 11m2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2004 ~ 2018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 90.4%和 100%,有螺面积在 2. 64 亿 m2 ~ 3. 10 亿 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已连续 6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和感染性钉螺。 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 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 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洪涝灾害发生地区血吸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5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湖区5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等疫情资料,以及相关水域警戒水位、实际水情等数据。以流行县(市、区)为单位,统计2013-2019年湖区5省累计血吸虫病粪检阳性人数和阳性牛数、2019年钉螺分布面积、2020年7月12日水位等数据,并以此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计算各项风险指标累加值,分析血吸虫病传播综合风险水平。结果 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后,湖区5省基于粪检阳性人数、粪检阳性牛数、钉螺分布等单项风险指标的血吸虫病传播高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5个和9个;基于综合风险指标的5级和4级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个(湖南省洞庭湖区8个、江西省鄱阳湖区2个)和15个(湖北省4个、湖南省7个、江西省4个)。结论 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是受2020年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可能加剧这些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需加强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9年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和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和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7%和1.56%,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 <0.01);5年间,洲滩型、洲垸型、垸内型和丘陵型4种流行区人群血检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2019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出44例和19例本地人群粪检阳性、5例和1例流动人口粪检阳性。5年累计监测家畜9 346头·次,2015、2016年检出粪检阳性家畜6头(均为牛)。2015-2019年,共进行钉螺调查1.55亿m2,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较2015年下降45.79%;5年间未查获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混合钉螺样本1 469份,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混合样本1份和5份。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全省2020年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湖南省人群、家畜血吸虫病病情以及螺情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6个市、41个县(市、区)、281个乡(镇)流行血吸虫病。2019年全省血检99.19万人·次,查出阳性22 773人·次,阳性率为2.30%;粪检22 933人,结果均为阴性。血检阳性率较高的地区是南县、安乡县、资阳区。全省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5 034例,主要集中在沅江市、赫山区、岳阳县。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村共有存栏耕牛44 963头,其中血检1 996头,粪检20 684头,均未查出阳性,耕牛存栏主要集中在沅江市、汉寿县、资阳区。2019年湖南省实有钉螺面积17.3亿m^2,主要集中在沅江市、汉寿县、岳阳县。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报了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9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500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066.78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01个(66.89%)达到消除标准,128个(28.44%)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1个(4.6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 170例。2019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2 090 712人,阳性1 740 764人;开展血检查病5 158 369人,阳性89 753人;开展病原学检查327 475人,阳性5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19年全国共有19 726 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2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12%,新查出 6个有螺村;共查螺585 286.24 hm2,查出有螺面积174 270.4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4.20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05 965头,血检查病183 313头,阳性1 176头;开展粪检查病134 978头,阳性7头。2019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8 557例,扩大化疗1 008 083人·次;治疗病牛7头,扩大化疗耕牛296 053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28 754.26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605.55 hm2,环境改造灭螺2 847.00 hm2。2019年全国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