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咳嗽患儿采用10%、4.5%高渗氯化钠溶液为激发剂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敏感性,探讨10%高渗氯化钠溶液作为激发剂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慢性咳嗽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24例)和B组(22例),分别使用10%、4.5%氯化钠溶液作为BPT的激发剂。患儿于BPT前后行肺功能检查,记录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BPT阳性率、不良反应。结果 A组BPT阳性率〔91.7%(22/24)〕高于B组〔45.5%(10/22),P<0.05〕。BPT阳性患儿中,两组间BPT前后SaO2、FEV1、PEF、MM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T后SaO2、FEV1、PEF、MMEF均低于BPT前(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3/24)〕与B组〔4.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0%高渗氯化钠溶液作为激发剂可提高慢性咳嗽患儿BPT阳性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缓解期患儿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做肺功能测定,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的患儿56例,再做肺功能测定并予运动激发试验,比较两期患儿肺功能并观察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气道反应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异常38例(67.9%),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缓解期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9例(69.6%)。肺功能异常组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存在功能异常,而哮喘缓解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表明哮喘患儿小气道可逆性差,大部分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金蓉  李惠  陈斌 《西部医学》2012,24(1):43-44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5例慢性咳嗽及拟诊CVA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525例患者中BPT阳性795例,阳性率52.1%,阳性病例中CVA735例(92.5%),其余60例阳性病例中4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轻度COPD,3例为支气管结核。结论 CVA为慢性咳嗽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测定与白三烯D4(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对83例受试者(20例未控制、22例部分控制、20例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及21例正常受试者)分别进行FENO测定(瑞典Aerocrine NIOX MINO)和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两者结果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80.7%哮喘受试者FENO〉25.0 ppb。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落在26.0~49.0 ppb区间的比例高于完全控制组。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PD20FEV1-LTD4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均小于完全控制组。PD20FEV1-LTD4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14,95%CI:(0.855,0.974)]大于FENO测定[AUC:0.820,95%CI:(0.718,0.921)]。PD20FEV1-LTD4≤4.800 nmol的灵敏度(0.8710比0.8065)及特异度(0.9048比0.7619)均高于FENO≥26.0 ppb作为阳性阈值。结论与FENO测定相比,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对哮喘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OVA)诊断中的意义及服装职业BPT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门诊234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23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不同性别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BDT阳性102例,阳性率4359%。确诊为CVA96例;其中从事服装行业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率占总人数的53.03%,与其他行业BPT阳性率313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从事服装职业的相对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14C感染率以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含量的关系,分析探究Hp感染对儿童哮喘的作用机理,找出更佳防治儿童哮喘的对策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50例非哮喘Hp感染患儿(Hp感染正常组)、50例哮喘且Hp感染患儿(Hp感染+哮喘组)和50例健康儿童(正常组)为受试对象。利用14C尿素呼气检测仪检测Hp感染阳性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含量。结果 1哮喘儿童的14C尿素呼气检测阳性率为34.0%(哮喘组)和50.0%(Hp感染+哮喘组),明显大于健康对照儿童的4.0%(P〈0.05),且哮喘和Hp感染正线性相关(R=0.30,P〈0.05);2Hp菌株感染后的儿童14C尿素呼气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感染儿童(P〈0.05),且哮喘和Hp阳性感染概率呈现正线性关系(R=0.47,P〈0.05)。3四组患儿IL-1b都满足正态分布,其中哮喘儿童的IL-1b浓度为(3.68±0.12)ng/m L,低于健康对照儿童的(0.61±0.04)ng/m L,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哮喘组儿童IL-1b浓度为(4.77±0.09)ng/m L,明显高于哮喘组儿童的(3.68±0.12)ng/m 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哮喘儿童与无哮喘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含量有显著差异,这为哮喘患儿诊断提供了监测依据,在儿童哮喘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治疗急性儿童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晓红  华祯  杨娟  王雪兰 《当代医学》2011,17(22):135-13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气道反应性指标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6例(哮喘组)、肺炎患儿86例(肺炎组)和正常儿童26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总IgE。结果 (1)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51.9%,明显高于肺炎组的33.7%(〈0.01);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0.01)。在各年龄段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尤学龄儿童最高。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0.01)。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气道高反应(AHR)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内在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儿童慢性咳嗽患儿51例,所有患儿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查。对比不同病症患儿临床特征、AHR分级以及随访前后诱导痰和FeNO及其相关性。结果 CVA患儿第6个月中度分布[6例(11.76%)]比例明显低于初诊时[15例(29.41%)],第6个月极轻度[16例(31.37%)]及阴性分布[7例(13.73%)]比例明显高于初诊时[7例(13.73%)、0例(0.00%),P<0.05);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组患儿胺累计剂量(PD20)水平显著低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阴性组,中度患儿比例[11例(45.83%)]明显高于BPT阴性组[0例(0.00%)],极轻度患儿比例明显低于BPT阴性组[1例(4.17%) vs 6例(75.00%),P<0.05];CVA+UACS组患儿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及FeNO水平[(0.9±0.1)%、(18±9)]均显著低于CVA组[(6.4±0.8)%、(34±16)],诱导痰EOS和FeNO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00)。结论 CVA患儿治疗过程中对AHR进行动态观察,可以对CVA的转归进行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联合运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8例,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人。对照组则使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人。对两组的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的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咳嗽以及喘息上明显改善的时间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咳嗽:(4.32±1.41)d比(7.81±1.20)d,t=10.547,P=0.007;喘息:(3.15±0.92)d比(5.23±1.21)d,t=9.973,P=0.008;肺部体征:(3.47±1.12)d比(7.05±1.31)d,t=10.182,P=0.00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95,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对照组为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0,P=0.978)。结论联合运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经压力雾化泵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生才 《当代医学》2014,(16):121-122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索α1b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远东妇儿科医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56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68)。对照组在静脉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干扰索α1b雾化吸入,并每晚予以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的发热、气喘、哮鸣音等症状的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再次复发率分别为4.4%、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上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具有一定的预防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疗效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薛秀丽  池红井  冀楠  薛涵 《河北医学》2016,(12):2068-2070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各48例;单纯支气管炎患儿40例设为单纯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4组儿童入院后治疗前或体检时血液1,25-( OH)2-D3、ALT、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治疗后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上述指标,以及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随访半年,记录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平均1,25-( 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支气管炎组,ALP、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后2组( P<0.01)。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1,25-(OH)2-D3、ALP、IgE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非VitD治疗组(P<0.01)。 VitD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非VitD 治疗组( 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体内VitD缺乏。补充VitD可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肺功能,减少患儿咳嗽或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5.
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早期干预提供试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总IgE,伊红染色法检测EOS计数。结果(1)喘息性支气管组血浆总IgE(T-IgE)和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哮喘急性发作组(P<0.05)。(2)哮喘组血浆IgE和EOS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哮喘发作组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血浆总IgE和EOS计数之间都有正相关关系(r=0.750,0.573,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存在有部分相同的发病机制。对评分小于5分的喘支患儿,如EOS计数和血浆总IgE升高,并且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则应尽早按哮喘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喘支)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呼吸内科门诊的慢喘支急性发作患者52例(慢喘支组)和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哮喘组),采用一氧化氮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的FeNO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慢喘支组FeNO水平和EOS%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慢喘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慢喘支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EOS%无关(P >0.05);哮喘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无关(P >0.05),但与EOS%呈正相关(r =0.626,P <0.01)。结论  FeNO、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可为慢喘支和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鉴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65377; 【方法】 外周血来自70例哮喘发作组患儿&;#65380;30例缓解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小儿&;#65377;将哮喘发作组再分为体质量正常组(40例)和超重组(30例)&;#65377;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变化,并计算患儿的BMI&;#65377; 【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 [(6.17 ± 1.72)%]明显低于缓解期组患儿[(7.56 ± 1.48)%]和对照组儿童[(7.13 ± 1.48)%](P < 0.05),而缓解期患儿外周血Tr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无明显差异(P > 0.05)&;#65377;正常体质量哮喘患儿CD4+ CD25+ Tr水平[(6.34 ± 1.71)%]明显高于超重患儿[(4.74 ± 1.20)%](P < 0.05)&;#65377;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 CD25+ Tr水平[(6.17 ± 1.72)%]与其BMI水平(16.00 ± 2.14)呈显著的负相关(rp = -0.814,P < 0.05)&;#65377; 【结论】 外周血Tr水平在哮喘患儿发作期显著降低,而在超重的患儿更低,且其水平与患儿的BMI呈显著的负相关&;#65377;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儿血IL-4及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Eotaxin)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 7例哮喘患儿 (发作期 2 8例 ,缓解期 19例 )的血IL - 4、Eotaxin的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儿比较。结果 哮喘发作组、缓解组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的IL - 4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发作组与缓解组患儿的IL - 4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哮喘发作组患儿与缓解组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的Eotaxin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缓解组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的Eotaxin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血IL - 4含量和Eotaxin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哮喘患儿血IL - 4、Eotaxin含量能反应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两者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郭发伦 《中外医疗》2013,32(15):28-29
目的观察和评价消旋山莨菪碱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82例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儿,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为生理盐水加吸入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治疗组在些基础上加入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观察两组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治愈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μ检验。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μ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