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癌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临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②方法对接受胃癌手术并且长期存活(5~10年)的106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发病情况.③结果在胃癌术后病例随访中,25例(23.6%)出现胆囊结石,显著高于自然人群6.5%的发病率.④结论胃癌术后有较高的胆囊结石发病率,胆道动力因素在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与胆管系统外源性迷走神经支配的中断、肠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及术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结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胃切除术后对胆囊的影响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有资料表明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18.8%~31%[1].本文结合我院胃切除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29~75岁(平均56.4岁).胃切除术的原发病:胃溃疡29例,12指肠球部溃疡18例,复合性溃疡8例,胃癌13例.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Laparoscopic assisted radical gastrectomy is gaining acceptance for treating early gastric cancer. However, few reports concer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laparoscopic assisted D2 distal gastrectomy (LADG)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or data comparing the results to those obtained after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ODG) are yet availabl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method,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result of laparoscopic assisted D2 radical dis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ly study was performed comparing LADG and ODG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DG were compared to 9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DG in terms of pathologic findings, operative outcom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in LADG group and no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in all patien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ADG and ODG in operative time (245±35 vs 220±20 min), complication rate (7.7% vs 10.0%), and number of lymph nodes (23.5±6 vs 21.0±7.5), while the blood loss was less after LADG (110±25 vs 196±30 mL, P<0.05).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flatu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after LADG (73±8.5 vs 102±10.5h, and 8.6±1.2 vs 12.1±2.5 d,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assisted D2 radical dis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s feasible, saf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对我院2000~2006年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胆囊结石的18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8例病例中行毕1式胃大部切除1例,毕2式15例,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和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成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对我院2000~2006年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胆囊结石的18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8例病例中行毕1式胃大部切除1例,毕2式15例,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和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2003~2009年行胃癌手术106例,其中21例(19.81%)术后发现胆囊结石,分析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1例胃癌切除术后并发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9.81%(21/106)。发生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34个月。术后复查均经B超或CT证实。结论:胃癌手术后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胆道动力因素在结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与胆管系统外源性迷走神经支配的中断、肠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及术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胆囊结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胃癌或胃溃疡合并胆囊结石的胃,胆囊同期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11(2):177-17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胆囊同期切除治疗合并有胆囊结石的胃疾患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76例胃、胆囊同期切除和76例单一胃切除术的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胃、胆囊同期切除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1.5±2.3)天,对照组平均为(12.0±2.0)天(P>0.05).胃、胆囊同期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姓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1.05%和1.32%,而对照组分别为17.11%和0,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对于合并胆囊结石的胃癌或胃溃疡患者,胃、胆囊同期切除并不影响胃手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胆囊结石和胆囊切除后与大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智民  唐思聪 《上海医学》1997,20(12):718-7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留置胃管,观察组60例不留置胃管。观察两组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漏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排气发生率为25.00%、咽喉疼痛发生率为11.67%、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00%、咳嗽咳痰发生率为8.33%、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重置胃管率、腹胀发生率、切口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的患者不留置胃管是安全的,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临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给予胆汁回输,疏肝利胆颗粒每日1剂口服。总疗程28 d。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分别于术中及服中药后7 d、14 d、28 d留取新鲜胆汁,检测胆汁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胆汁酸(TBA)、胆固醇(CHO)、磷脂(PL)、钙离子(Ca~(2+))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TBIL、UCB、CHO、Ca~(2+)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TBA、PL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增加胆汁排出量,增加胆汁中总胆红素的排出,提高胆汁酸和磷脂的浓度,使胆汁趋向正常,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对防治术后结石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 5 8例改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与 94例Roux en Y术后 1年的随访资料 (有无消化道症状 ,体质量变化 ,及其他营养指标 )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间置空肠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Roux en Y组 (体质量变化 ,血红蛋白及总蛋白 ,白蛋白量高于后者 ,代胃肠管扩张明显 ,食物排空时间延长 ,P <0 .0 1) ,无倾倒综合征 ,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间置空肠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 ,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手术创伤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外科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之一。当外科应激反应过度或失调时,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首先遭到破坏,原先寄生于肠道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经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触发全身炎性反应(SIRS)和多器官系统衰竭(MOSF),反过来又可加重肠黏膜坏死和细菌移位,形成恶性循环。腹部重大手术具有典型的外科应激反应。术后由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等作用,可出现肠黏膜水肿、通透性增高,肠绒毛高度降低,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损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抗手术应激、减轻SIRS、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作者就乌司他丁对手术创伤应激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uncut Roux-en-Y吻合技术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因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分为uncut组和Roux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的单餐进食量、预后营养指数(PNI)、Visick分级指数。结果  ①两组消化道重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ncut组短于Roux组;②两组术后近期吻合口并发症、术后倾倒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Roux滞留综合症(RSS)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ncut组较Roux组降低;④两组PNI变化趋势不同,术后12个月P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uncut组PNI高于Roux组。术后12个月VisickⅠ、Ⅱ级患者比例及单餐进食量达术前80%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ncut组优于Roux组。结论  uncut吻合不增加手术风险、操作难度及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但在改善患者进食、营养状况,减少RSS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需接受全胃切除术的病患随机分40例为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以及余下40例为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病患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临床数据差异.结果:和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相比,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明显的良好结果,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其术中失血量较少、肠蠕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长缩短等临床效果,具有大范围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亚科 《当代医学》2021,27(1):125-126
目的 探讨经腹行根治性权威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腹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的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距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病理分期,术中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均<0.01),但C-反应蛋白低、手术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少、首次通气时间早、胃肠减压拔除时间早、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早、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及住院天数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ESD术后复发胃癌安全、有效,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具有明显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由柴胡、陈皮、党参、黄芪、紫河车、阿胶、白术、山楂、大枣等中药组成)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7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肝健脾汤,对照组用硫酸亚铁,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后贫血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以评价两种药物对IDA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IDA的症状、体征、贫血及缺铁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促进IDA体征、贫血及缺铁状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健脾汤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优于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护肝、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天予以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肝功能相应指标,以及手术后胆汁颜色、胆汁细菌培养结果、T管引流量和结石累计复发率。结果 手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胆汁颜色复常率、T管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5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组结石累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 vs 21.21%,P<0.05)。结论 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出,防止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20.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冰 《重庆医学》2011,40(16):1579-1581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3月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40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对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部周径、血浆总蛋白、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