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5G远程机器人超声诊断急腹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于永兴岛接受5G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的急腹症患者,以专家复诊结果、其他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及随访结果作为参考诊断标准,评估5G远程机器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医师5G远程机器人超声操作经验对检查时长的影响,观察其诊断效能。结果 每例患者远程超声检查时间为10~27 min,平均(17.91±3.99) min。根据参考标准,44例中,阳性39例、阴性5例;5G远程机器人超声检出阳性34例、阴性10例;正确诊断39例,漏诊5例,包括3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和2例胆囊颈部结石,其诊断急腹症的准确率为88.64%(39/44),敏感度为87.18%(34/39)、特异度为100%(5/5),漏诊率为12.82%(5/39)。44例检查均由同一名医师于其具有初、中及高级操作经验时进行,分别检查18、12及14例,漏诊3、1及1例,检查时长分别为(20.83±3.38)、(17.25±2.70)及(14.71±2.87) min,三者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G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可在医疗资源匮乏等特殊情况下快速、实时诊断急腹症,且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探讨采用物流机器人替代人工传送标本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物流机器人标本运送情况,主要包括响应次数、响应时间、传送标本时间,与去年同期人工运送标本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物流机器人运送标本提高了标本输送效率,降低院感发生风险。结论:物流机器人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特点,支持了疫情防抗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别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超声及其在COVID-19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旨在评估肺部超声在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应用肺部超声筛查、诊断和评估COV-ID-19病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探讨序贯超声检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15日间武汉金银潭医院收治的232例行过超声检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这段病程内超声检查的项目及检查结果。结果: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过的超声检查项目包括:床旁心脏心功能彩超(181例)、胸腔超声(131例)、肝胆胰脾、门静脉超声(134例)、双肾、输尿管超声(125例)、双下肢动脉、深静脉超声(75例)、腹部大血管超声(51例)、颈部血管超声(14例)、子宫及其附件超声(4例)、颌下腺超声(2例)、膀胱、前列腺超声(2例)、甲状腺超声(24例)、肾上腺超声(22例)、睾丸及附睾超声(1例)。阳性率分别是: 92%、100%、87%、68%、81%、61%、43%、75%、50%、50%、75%、9%、100%。结论:序贯超声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贯穿危重症患者诊治全程,临床-序贯超声将以COVID-19为契机,拉开超声医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艾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等功效,其用于疾病的防治历史悠久,因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而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艾灸防疫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艾烟熏蒸避秽浊疫毒,二是艾灸穴位以扶正固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居家隔离的现状,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的方法,能够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方面特点和优势,为疫情防控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手段,充分发挥艾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的应有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G远程超声检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地区网络远程会诊及边远牧区义诊中的应用流程及模式创新。方法 选取行5G远程超声检查会诊患者356例,其中江苏省南京市至克州超远程会诊114例,克州区域内远程会诊185例,克州边远牧区远程义诊57例,另选同期于我院门诊行传统床旁超声检查患者156例,比较5G远程超声与传统床旁超声在检查项目、信号传输参数及医患双方应用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5G远程超声与传统床旁超声在检查项目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超远程会诊和远程义诊比较,远程会诊的信号传输带宽更高,双向延迟和丢包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师对超远程会诊和远程义诊的操作满意度、图像满意度和交流满意度评分均低于传统床旁超声(均P<0.05),而远程会诊与传统床旁超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超远程会诊的接受度评分与传统床旁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床旁超声比较,患者在5G远程超声检查中紧张度评分较低(P<0.05),但后者探头压迫舒适度和隐私保护满意度评分均更高(均P<0.05)。结论 初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 年1~3 月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80 例,根据肝功能情况分为肝功能异常组45 例,对照组35 例,对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与肝损伤有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结果 研究显示肺炎严重程度是COVID-19 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9,OR=3.826,95%CI 1.388~10.544),而基础疾病、炎症因子水平与COVID-19 患者出现肝损伤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COVID-19 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时,应当遵从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避免造成肝脏进一步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危重患者需要院内转运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但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危险,需要医护人员配合。本文介绍了湖北黄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一线中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在临床取得较好成效,为临床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7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应急病区住院的41例COVID-19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的基础上,按是否进行侧卧位通气将患者分为侧卧位组(24例)和仰卧位组(17例)。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轻症化率、HFNC或NPPV时间、气管插管发生率、住院时间、压疮发生情况等预后指标。 结果41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0.9±11.1)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治疗前RR、PaO2/FiO2、PaCO2和MA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HR、RR、MAP较治疗前下降,而PaCO2、PaO2/FiO2上升,其中PaO2/FiO2在第5天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侧卧位组:(166.4±45.4)mmHg vs(253.0±66.0)mmHg,仰卧位组:(183.8±54.4)mmHg vs(227.4±62.8)mmHg,P均<0.05,1 mmHg=0.133 kPa]。2组间比较,侧卧位组在治疗后第1天RR较仰卧位组降低(P=0.006);侧卧位组的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在治疗后第5天较仰卧位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58.5)mmHg vs (221.6±64.9)mmHg,P=0.043]。2组HFNC或NIV时间和气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侧卧位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2)d vs (21.5±9.8)d,P=0.028],ICU住院时间也短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6.3)d vs (16.9±11.0)d,P=0.021],侧卧位组病死率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 % vs 23.5 %,P = 0.047)。 结论侧卧位通气能改善COVID-19并中、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3月共74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诊断方法分为危重症组(n=15)、重症组(n=22)及轻症组(含普通型;n=37),记录超声检查当天患者的氧合指数、辅助通气情况、肺部声像图特征等信息,并计算肺积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氧合指数、辅助通气天数和肺积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3组肺部声像图特征的差异,不同特征构成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双变量方法分析肺积分与氧合指数、辅助呼吸天数的相关性。 结果危重症组、重症组及轻症组氧合指数比较[(220.96±104.65)mmHg vs(296.00±78.95)mmHg vs(393.78±118.9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20,P<0.001);辅助通气天数比较[(19.27±11.91)d vs(8.77±6.73)d vs(2.92±5.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83,P<0.001);肺积分比较[(20.6±4.98)分vs(12.77±5.54)分vs(4.54±3.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894,P<0.001)。危重症组肺部声像图的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不连续(100%,15/15)、大实变(80%,12/15)和心包积液(13%,2/15),其中大实变和心包积液与重症组、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重症组比较:80%(12/15)vs 32%(7/22),Z=3.170,P=0.005;13%(2/15)vs 0,Z=2.439,P=0.044;与轻症组比较:80%(12/15)vs 5%(2/22),Z=5.369,P<0.001;13%(2/15)vs 0,Z=2.668,P=0.023)。肺积分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2,P<0.01),与辅助呼吸天数呈正相关(r=0.67,P<0.01)。 结论床旁肺部超声可以辅助评估COVID-19患者肺损伤的程度,可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大疫情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于某方舱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与分层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水平、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46.81±11.34)岁,平均入住方舱时间为(14.48±6.62)天;患者总体抑郁水平较高,平均得分为(43.01±11.22)分;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P<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较高,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是新冠肺炎患者抑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列线图,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择2020年1月17日至2020年2月14日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116例患者分为轻型组(4例)、普通型组(90例)、重型组(18例)和危重型组(4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软件建立可视化的回归列线图,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该列线图的效能。 结果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39 ± 11)、(43 ± 12)、(53 ± 13)、(60 ± 8)岁,F = 5.815,P = 0.001]、C反应蛋白质[1.7(0.6,7.1)、7.9(2.9,21.6)、28.4(13.9,42.5)、61.7(44.7,79.8)mg/L,H = 8.424,P < 0.001]、红细胞比容[(36 ± 5)%、(41 ± 4)%、(39 ± 4)%、(37 ± 5)%,F = 4.344,P = 0.006]、血小板计数[318.0(251.0,409.0)× 109/L、180.5(140.0,225.5)× 109/L、162.0(130.0,222.8)× 109/L、108.5(82.0,103.0)× 109/L,H = 7.225,P < 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0(15.5,19.5)、23.0(19.0,31.0)、34.5(26.3,55.0)、39.5(29.0,82.3)U/L,H = 6.159,P = 0.001]、白蛋白[(44 ± 6)、(43 ± 16)、(39 ± 3)、(33 ± 4)g/L,F = 9.508,P < 0.001]和乳酸脱氢酶[142.5(107.8,189.3)、198.0(159.5,238.0)、295.0(251.0,323.0)、369.5(295.2,436.3)U/L,H = 14.225,P < 0.00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C反应蛋白质、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比值比(OR)= 0.756,95%置信区间(CI)(0.581,0.982),P = 0.036]和乳酸脱氢酶[OR = 1.019,95%CI(1.007,1.032),P = 0.002]为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软件得到可靠直观的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对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曲线下面积(AUC)= 0.903,95%CI(0.831,0.975),P < 0.001]、单独预测危重型患者[AUC = 0.974,95%CI(0.932,1.000),P < 0.001]、单独预测重型患者[AUC = 0.848,95%CI(0.759,0.937),P < 0.001]均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 结论该列线图可以早期并有效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严重程度,可能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 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 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P<0.01), OR均大于>3:95% 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 结论:广州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肺部超声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收治的29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14例,入ICU 24 h内进行肺部超声评分(LUS),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氧合指数(OI)和病程,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由体温、OI、胸部X线片或CT、气道分泌物、白细胞计数组成)。 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23例(79.3%),年龄(62.59±11.91)岁,LUS(19.28±4.96)分,OI(184.24±66.18)mmHg(1 mmHg=0.133 kPa),CPIS 4(3,4)分,病程(12.48±5.34) d,其中LUS与OI呈显著负相关(r=-0.742,P=0.000),与CPIS呈显著正相关(r=0.504,P=0.005)。危重型患者的LUS及CPIS明显高于重型患者,OI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8个肺部超声检查区域中主要表现为B2征象,危重型与重型患者比较,N征象明显减少(9.5% vs 23.3%),C征象明显增多(17.3% vs 4.4%),病变区域比例明显增加(90.5% vs 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区、侧区、后区肺部病变区域依次增加(63.8%,87.9%,98.3%),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肺与右肺超声征象分布和病变区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部超声能床旁实时评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性质、范围,为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所致冠状病毒疾病2019(COVID-19)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传染性强,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COVID-19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我们推测SARS-CoV-2直接致宿主靶细胞损伤及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紊乱可能是COVID-19的主要致病机制。本文基于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对COVID-19发病机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