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加味金黄膏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及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02月至2020年02月,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物理疗法)与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加味金黄膏穴位贴敷治疗),各40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患侧与健侧水肿周径差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上肢水肿、疼痛、肢体麻木、乏力、纳呆、心烦易燥等中医证候积分、患侧与健侧水肿周径差值、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KPS评分、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加味金黄膏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及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药物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榄香烯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和观察组(调强放疗+氟尿嘧啶+顺铂+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500 mg/d)。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外周血淋巴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记录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所有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1.74%)与观察组(8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观察组(34.37±1.97)与对照组(31.35±2.39)相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例观察组(0.98±0.18)与对照组(1.37±0.03)相比显著下调(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60.3±5.3)与对照组(57.2±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液学毒性、皮肤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在消化道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榄香烯同步放化疗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对比其与常规康复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及德阳第五医院乳腺科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随访发现术侧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肌内效贴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采用4星期干预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方式均对上肢淋巴水肿有改善作用。肌内效贴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且随访3月后效果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治疗效果可维持,不易反复。结论: 肌内效贴相比于传统康复训练方式,对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有更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腋周组织瓣即刻修复对行淋巴清扫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瘘发生风险、上肢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行淋巴清扫乳腺癌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分别采用腋周组织瓣非即刻和即刻修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引流时间、患肢/健肢细胞内外液差值、淋巴瘘发生率、上肢功能障碍程度比例、腋窝外形McCarthy评分及腋窝舒适度Kolcab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及患肢/健肢细胞内外液差值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程度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腋窝外形McCarthy评分和舒适度Kolcab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周组织瓣即刻修复对行淋巴清扫乳腺癌患者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时间,预防淋巴瘘发生,改善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外形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脉通络洗剂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3月期间内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相关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佩戴弹力绷带同时配合局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外敷中药乳脉通络洗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横纹上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氮平治疗阿片类止痛药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5例阿片类止痛药所致恶心呕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组予奥氮平片,对照组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奥氮平组在抑制恶心、呕吐、减少阿片类药物中断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嗜睡、头晕、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明显高于奥氮平组(P=0.024),奥氮平组发生1例跌倒。结论 奥氮平治疗阿片类止痛药所致恶心呕吐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负压抽吸术联合完全性降压疗法(CDT)对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起相关性淋巴水肿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CDT处理;治疗组30例,给予微创负压抽吸术联合CD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水肿部位感染情况、肢体外形满意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肢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部位感染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20.0%,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体外形满意率对照组为40.0%,治疗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负压抽吸术联合CDT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相关性淋巴水肿程度,疗效肯定、方法易行,不会对患肢淋巴系统造成进一步破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只SPF级5周龄裸鼠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牛磺酸干预组给予添加5%的牛磺酸饮水,对照组给予正常无菌饮水。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activating protein,p21ra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结束时所有裸鼠均存活,裸鼠乳腺癌模型造模成功。牛磺酸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抑制率为41.6%。相对于对照组,牛磺酸干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R表达量提高了134%(P<0.05),PR表达量提高了47.5%(P<0.05),HER-2表达量降低了67%(P<0.05),p21ras表达量降低了62.2%(P<0.01)。结论 牛磺酸可抑制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PR和下调HER-2、p21ras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徐良  张百红 《肿瘤防治研究》2020,47(12):936-941
目的 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获得NLR、LMR、PLR的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分析NLR、LMR、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LR、LMR、P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5.4、113。高低NLR组患者的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低LMR组和PLR组患者在各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临床分期、PR表达、NLR、LMR、PLR、手术以及内分泌治疗均与OS有关(均P<0.05);TNM临床分期、HER2表达、NLR、手术以及内分泌治疗均与PFS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临床分期(P=0.003)和NLR(P=0.033)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临床分期(P=0.002)和手术治疗(P=0.040)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治疗前NLR、LMR、PLR与乳腺癌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仅NLR是独立危险因素,LMR、PLR尚不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杨静  汪洋  冯绣程  蔡红兵 《肿瘤防治研究》2019,46(12):1131-1135
目的 评价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163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116例),观察组为术后行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为术后单纯全身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结果 观察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腹胀及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热灌注次数>2次时D2聚体升高、低钙血症、血糖升高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无贫血或轻度贫血患者生存情况优于重度贫血患者(P<0.05),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整体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存在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尼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观察组)及30例多西他赛+顺铂(对照组)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评估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ORR分别为42.9%和16.7%,DCR分别为78.6%和53.3%,中位PFS分别为6.2月和4.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2.2月和8.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可提高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肠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且伴肠梗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9例,根据其后续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肠道支架植入术,解除肠梗阻后,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肠道支架解除肠梗阻,并完成化疗计划。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5% vs 30.00%,χ2=2.921,P=0.087);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3% vs 50.00%,χ2=3.978,P=0.046)。两组患者化疗及肠道支架植入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P>0.05)。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3个月(16个月 vs 13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期延长6个月(25个月 vs 19个月,P<0.05)。结论  肠道支架植入术可有效解除结肠癌患者肠梗阻,后续卡培他滨联合恩度治疗的疗效优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晚期胃癌经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9.6个月,对照组为6.8个月(P<0.05);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3.5个月,对照组为11.6个月(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等,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晚期胃癌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延长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 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2个周期治疗后评估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60%,疾病控制率为96%,对照组分别为52%和9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 vs 32%,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7.6个月vs 6.3个月,P<0.05);但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vs 12.2个月,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与单用化疗疗效相当,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可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唑来膦酸4 mg静滴;对照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帕米膦酸二钠60 mg静滴,28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骨痛缓解情况、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无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d,SRE)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 d后对照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中位无SRE生存时间为17.4个月和22.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和35.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肌肉及骨酸痛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癌性疼痛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水平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6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NRS-2002、PG-SGA、人体测量、血液学检查等方法进行疼痛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研究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营养状态、炎性反应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不同NRS评分患者NRS-2002、PG-SGA、胆碱酯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RS与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总数和BMI呈负相关(P=0.000, P=0.003, P=0.000),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03, P=0.000)。C反应蛋白浓度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呈负相关(P=0.000, P=0.000, P=0.000, P=0.002, P=0.004),与NRS-2002、PG-SGA呈正相关(P=0.020, P=0.028)。结论 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都较高,具有较高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癌性疼痛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