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阻断p38通路激活对大鼠脑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对照组40只:假手术处理;脑创伤组40只:制作改进式Feeney’s脑创伤模型;p38抑制组40只:脑创伤前15 min股静脉注射p38抑制剂(SB203580,400μg/kg)。分别在脑创伤后2 h、2 d时断头取脑,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P38磷酸化水平及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vans Blue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脑创伤组磷酸化p38的水平在伤后2 h明显上升;MMP-9 mRNA和蛋白在脑创伤后2 h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2 d时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p38抑制组伤后2 h时p38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MMP-9 mRNA和蛋白在创伤后2 d时的高表达也均有明显下降(P<0.05);(2)与对照组比较,脑创伤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在创伤后2 h明显增加(P<0.05),2 d时出现继续升高(P<0.01);脑含水量在创伤后2 h无明显变化(P>0.05),在2 d时显著增加(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p38抑制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在创伤后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阻断p38通路激活可下调大鼠脑创伤后MMP-9高表达,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及创伤性脑水肿,提示p38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MMP-9的表达变化在创伤性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脑疏宁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机理.方法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结果模型组创伤后24h BBB破坏,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病灶区MMP-9蛋白表达增高,脑疏宁组BBB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及MMP-9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MMP-9表达增高,促使BBB破坏,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中药脑疏宁可以保护BBB,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雷立芳  涂秋云  资晓宏 《广东医学》2008,29(7):1128-1130
[摘要] 目的 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渗出血管外的EB(伊蓝)含量来评价BBB通透性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MMP-9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3h脑组织EB渗出量增加,1d时达到高峰,2d以后逐渐减小。MMP-9在缺血再灌注12h起显著显著增加,2d达高峰期,依达拉奉组脑组织EB渗出量及MMP-9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 脑缺血后MMP-9表达增高,BBB通透性增加。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以保护BBB,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通过P2X7R通道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建立血脑屏障体外模型及OGD模型,通过试漏实验对体外血脑屏障的形成进行初步判断,LC-MS检测APS对血脑屏障体外模型通透性的影响。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MCAO+生理盐水组、MCAO+APS组,6只/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3 d;建立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MCAO+生理盐水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3 d;MCAO+APS组大鼠腹腔注射APS(45 mg/kg),连续3 d。取大鼠脑组织、血清,进行依文思蓝(EB)含量测定,制作标准曲线得到吸光度值换算成EB含量以评价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运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变化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2X7R表达水平。结果 经过APS处理可修复ATP或OGD状态下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与对照组相比,MCAO+生理盐水组、MCAO+APS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增多(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大(P<0.01),与MCAO+生理盐水组相比,MCAO+APS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减少(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TP含量减少(P<0.05),MMP-9、P2X7R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MCAO+生理盐水组相比,MCAO+APS组ATP含量有所恢复(P<0.01),MMP-9 、P2X7R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黄芪多糖通过稳定脑缺血缺氧状态下的内环境,下调MMP-9表达水平,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起到对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2X7R通道相关。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和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脑组织含水率变化的影响,探讨葛根素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药物组,每组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时间点为再灌注48h,采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MMP-9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含水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脑组织MMP-9明显低表达(P<0.05),脑组织含水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MMP-9表达来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而发挥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MMP-9/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的表达变化与继发脑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别测定MMP-9mRNA和TIMP-1mRNA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早期不同时程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分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外伤后1?h大鼠脑组织中MMP-9mRNA开始增加,伤后12h达到高峰并持续7?d(P<0.01);TIMP-1mRNA表达6h明显升高,24h达高峰,表达量增加1倍,并持续7d(P<0.01)。脑组织含水量比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光镜及电镜下可见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破坏、神经元变性水肿和坏死,72h损伤最重。 结论大鼠外伤后诱导MMP-9mRNA和TIMP-1mRNA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的继发脑损害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帽改进的Feeney等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EPO治疗组在模型建立后立即腹腔注射rhEPO5000U/kg,对照组和似手术组往等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6h、24h、48h、3d、7d组.每个亚组5只动物。断头、取脑,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脑创伤大鼠6h创伤灶脑组织出现MMP-9和AQP-4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和对照组槲比较MMP-9及AQP-4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rhEPO对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及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皮质中AQP-4与MMP-9的表达关系及甲强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甲强龙组(n=25)、模型组(n=25)、假手术组(n=5);甲强龙组和模型组均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脑损伤模型。甲强龙组致伤后即刻腹腔内给药,模型组则注射对应生理盐水。根据处死时间分为6h、24h、3d、5d、7d,5组。过度麻醉并断头取脑,对损伤皮层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AQP4与MMP-9的检测。结果在模型组与甲强龙组中6h已可见AQP4与MMP-9的表达,MMP-9与AQP-4的表达均在3d达到高峰,模型组AQP4及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甲强龙组(P〈0.05),相关系数(r=0.753,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AQP4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甲强龙冲击治疗能够通过下调AQP4及MMP9的表达来发挥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安宫牛黄丸治疗组,每组5只大鼠。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48h时点各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RT.PCR分析安宫牛黄丸对脑出血后MMP-9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分析安宫牛黄丸对脑出血后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48hMMP-9阳性细胞数及伊文思蓝渗出量增多,MMP-9mRNA及MMP-9蛋白表达增加;安宫牛黄丸处理后,MMP-9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伊文思蓝渗出量降低(P〈0.01),MMP-9mRNA及MMP-9蛋白表达下降。结论脑出血后MMP-9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密切相关,安宫牛黄丸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脑出血后MMP-9表达,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麝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中、低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缺血2h再灌注24、48h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以模型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1),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最为显著(P<0.01)。结论人工麝香能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人工麝香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MMP-9的表达,降低脑组织血脑屏障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大鼠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组(A组,n=20)和高压空气组(B组,n=20),A、B组又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分别为A1组(n=10)、B1组(n=10)]和假手术组[分别为A2组(n=10)、B2组(n=10)]。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斯蓝(EB)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与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的表达。结果大鼠脑含水量及EB含量比较:B1组明显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略高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B1组(P<0.05)。ELISA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5),A1组略高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B1组(P<0.05)。WB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B1组条带最为明显,且明显高于B2组;A1组略高于A2组;B1组显著高于A1组。结论 MMP-9表达的增高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破坏血脑屏障、脑水肿加重有关;应用HBO治疗能够抑制MMP-9的表达,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黄海能 《医学综述》2009,15(2):164-166
基质金属蛋白酶系(MMPs)是脑损害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其中MMP-9的作用尤为重要。MMP-9可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形成,诱导脑创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受激后脑内MMP-9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有利于维持神经元生存微环境的稳定。MMP-9的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脑创伤发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常玉坤  王丽娜  刘永亮  王鹏 《疑难病杂志》2013,(9):702-705,I0001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大鼠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损伤区咬合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1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模型组(n=100)。应用Marmarou方法建立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3、12、24、72、168 h行干湿质量法检测2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伊文思兰渗出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区周围皮质咬合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组织损伤区周围皮质咬合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734,P<0.05),而与咬合蛋白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表达呈负相关(r=-0.904,r=-0.966,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与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咬合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41,r=-0.833,P<0.05)。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发生后损伤区皮质咬合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水肿形成。咬合蛋白表达的减少可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MMP-9、GFAP动态表达及与血脑屏障形态、功能关系的研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L-NAME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损伤组,L-NAME治疗组。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的MMP-9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电镜研究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溶解;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增高,MMP-9、GFAP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AME治疗后,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下降,MMP-9、GFAP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脑毛细血管、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L-NAM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MP-9、GFAP表达,清除自由基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适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脑水肿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关系。方法SD大鼠9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外伤组(包括脑外伤后1、6、24、48和168 h)、假手术对照组及空白组。复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用干质量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AQP4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外伤后,损伤侧脑组织水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侧脑组织IgG漏出在外伤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损伤周围处星形胶质细胞上AQP4的分布极性发生改变,不仅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上AQP4表达增加,而且星形胶质细胞胞体亦出现AQP4表达。AQP4表达变化的时间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一致,晚于IgG漏出的变化。损伤周围处GFAP在损伤后1 h~7d表达持续增强。结论大鼠脑损伤后先出现BBB通透性增加,并引起AQP4表达增加,二者均促进了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对照组;3L-NAME治疗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h后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用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的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h,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EB含量也明显增加,电镜观察发现血脑屏障破坏严重,MMP-9的表达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应用L-NAME处理的大鼠其缺血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缺血侧EB含量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电镜观察到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而MMP-9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