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Hcy和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分为痴呆组和无痴呆组,各54例,另选取5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血Hcy和hs-CRP检测及认知功能损害评定.统计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血Hcy和hs-CRP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状况.结果 痴呆组患者Hcy、hs-CRP与非痴呆组相比明显较高,MoCA评分明显较低(P<0.05).非痴呆组患者Hcy、hs-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MoCA评分明显较低(P<0.05).使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系数检验,痴呆组患者Hcy和hs-CRP浓度与MoCA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321、-0.424,P<0.05).结论 Hcy和hs-CRP直接影响老年人脑梗死后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属于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剂量为0.9 mg/kg的53例患者设为足剂量组,剂量为0.6 mg/kg的50例患者纳入小剂量组。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溶栓24 h、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NIHSS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7.36%(41/53),略高于小剂量组的72.00%(3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9 mg/kg或0.6 mg/kg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相当,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5月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血管病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无认知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年龄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底节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6.0%VS 45.0%,P0.05),两组脑血管病面积、损伤半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差,可将大面积病变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看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后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60例,对各血管性危险因素因素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终影响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临床比例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引发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血管性危险因素中,血压异常、高脂血等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脑血管病中,脑小血管病变也极易引发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结论对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着重注意,能够有效减小脑血管病后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概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王元伟  陈孝东  王光胜 《医学综述》2008,14(21):3269-3271
卒中后记忆障碍时程呈非线性化,远期发展不良。有或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卒中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联,且认知损害随着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出现而加重。无痴呆、轻度认知障碍的个体,既往卒中史可能使痴呆的风险增高。本文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赵桂荣 《吉林医学》2013,34(17):3427-3428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的rt-PA溶栓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rt-PA(爱通立)计量为0.9 mg/kg先静脉推注10%,其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滴完,溶栓后24 h复查凝血系列及头CT/MRI,在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10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尽快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减少脑组织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rt-PA溶栓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搜集接受rt-PA治疗的32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h、8h、24h凝血参数值.结果溶栓前凝血参数均在正常范围,溶栓2h后PT、APTT、TT均延长,FIB降低,溶栓8h后TT仍延长,FIB仍降低,24h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rt-PA溶栓后PT、APTT、TT、FIB均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血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15例开展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依据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组(发生组、未发生组)。查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患者静脉溶栓后第1天的血氧指标[氧减饱和度指数(ODI)、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重点分析静脉溶栓后第1天ODI、SjvO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1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48例,占比41.74%(48/115)。发生组溶栓后第1天ODI、SjvO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组溶栓后第1天Dsv、Ssv水平均高于未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rt-PA溶栓后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比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的rt-PA溶栓后的脑梗死患者186例,对其2周后的康复数据进行SPSS数据分析,得到患者康复阶段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t-PA溶栓后的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综合有效率81.1%~83.0%,患者平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可恢复到6分以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一般可达到75分以上。结论脑梗死患者在rt-PA溶栓后的康复治疗效果可以满足康复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刘永忠 《当代医学》2021,27(27):53-56
目的 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rt-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5 d、14 d)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情况,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春  徐玲玲  万春晓 《重庆医学》2022,51(6):910-915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前后氧化应激表达与功能结局的相互关系,为早期干预、改善ACI患者功能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ACI患者,溶栓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功能结局,并分为功能结局不良组与功能结局良好组;调查患者相关基线资料,于溶栓前、溶栓后3个月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醇(MDA)],分析溶栓前氧化应激指标表达与溶栓后3个月功能结局的关系。结果 80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SOD、GSH-Px水平高于溶栓前,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P<0.05)。NIHSS评分与SOD水平(rs=—0.666)、GSH-Px水平(rs=—0.639)呈负相关,与MDA水平(rs=0.663)呈正相关(P<0.05)。80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多模式CT检查,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51.1%(2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12/45.两组治疗后TIMI分级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7d及30d,两组NIHS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共5例(11.1%)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与对照组(4.4%)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检查指导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选取发病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TP、CTA检查,对存在缺血半暗带且同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例患者给予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h、24h、10d、30d NIHSS评分及溶栓前、溶栓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比较,复查头颅CT,监测并发症。③结果纳入的10例患者治疗前 NIHSS 评分为(10.90&#177;4.04),溶栓治疗后2、24h、10、30d NIHSS评分分别降至(6.90&#177;3.60)、(6.70&#177;4.11)、(4.10&#177;3.60)、(3.20&#177;3.19),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8.50&#177;22.24),溶栓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为(78.53&#177;3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牙龈出血1例,无颅内出血、再闭塞及死亡病例,CT复查8例患者显示病灶较CTP低灌注区明显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CTP指导的 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并能扩大治疗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115例的相关资料,其中应用rt-PA溶栓的患者23例,应用UK溶栓的患者92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h、7d的NIHSS、溶栓后14d的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死亡率,进而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0±4.9)分,UK组NIHSS评分下降(3.7±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溶栓后24 h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9例,UK组下降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溶栓后7 d rt-PA组NIHSS评分下降(3.9±7.7)分,UK组下降(5.2±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溶栓后7 drt-PA 组NIHSS评分下降≥4分者14例,UK组有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溶栓后14 d rt-PA组mRS评分为(2.4±1.6)分,UK组为(2.4±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溶栓后14 d rt-PA组mRS<2分者13例,UK组有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rt-PA组发生SICH者2例,UK组有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溶栓后1周内死亡者rt-PA组有4例,UK组有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提示rt-PA组和UK组在溶栓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与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相似,UK较rt-PA廉价,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友定  何松彬  李洁 《浙江医学》2011,33(12):1741-1742,1795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左右[(90±15)d]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持续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仍是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41.049,95%CI为6.355-265.136,P=0.000].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0例连续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及认知障碍组,依据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MoCA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依据血Hcy水平、年龄等进一步分层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及相关性评价。结果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存在高Hcy血症的患者比无高Hcy血症患者发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是1.33,95%CI 1.018~1.733;年龄>65岁的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轻度负相关( r=-0.426,P=0.048);年龄≤65岁患者MoCA评分与血Hcy水平呈中度负相关( r=-0.518,P=0.000)。结论血Hcy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Hcy与认知功能水平得相关性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发生组(A组)81例,无VCI发生组(B组)101例。调查一般情况、疾病史、MMSE评分结果,并记录相关理化检查结果。结果 (1)A组与B组相比,在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MMSE评分与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龄、低文化水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是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0-10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填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展开吸氧、抗血小板及输液等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rt-PA 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HISS 评分、Barthel 指数、血清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 及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aD)与脑梗死的关系 ,以明确脑梗死部位及大小在血管性痴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国际通用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随机收集门诊及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CT及核磁分析。结果 多发性脑梗死、双侧脑梗死 (皮层及皮层下 )、颞叶梗死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多发性梗死及梗塞部位对VaD有重要诊断价值 ,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