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23因子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和对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募集15例受试者(正常对照组),14例慢性鼻窦炎不合并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患者(CRSsNP组)和37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CRSwNP组)。取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的下鼻甲,CRSsNP组患者的筛窦黏膜和CRSwNP组患者的鼻息肉(nasal polyps,NP)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IL-17蛋白的浓度;计数组织中性粒细胞数目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和百分比。取NP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悬液,IL-23体外刺激24 h,然后检测NP组织单个细胞悬液中Th17相关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3因子在CRSsNP和CRSwNP组患者中的表达均没有差别。但是,IL-17+CRSwNP亚组中IL-23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IL-17-CRSwNP亚组。鼻黏膜组织IL-23浓度与鼻黏膜组织MPO浓度正相关,但是与外周血和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不相关。IL-23体外刺激NP组织单个细胞悬液能够促进Th17相关因子IL-17和IL-1β的生成,但是对Th17相关因子IL-8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生成没有影响。结论 IL-23因子在IL-17+CRSwNP中通过增强Th17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节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次就诊的肺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PBE)者为PBE组,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为非PBE组。PBE组21例,非PBE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肺外脏器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分类、胸部影像学特征,并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进行随访。结果 PBE组中存在肺部结节影、团块及实变影的患者比例高于非PBE组(80.95% vs 50%,57.14% vs 25.00%;P<0.05)。PBE组与非PBE组分别有14例及17例患者应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1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PBE组与非PBE组分别有16例、2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中位时间分别为23.5和21个月。与非PBE组相比,PBE组患者疾病更易复发(31.25% vs 4.35%,P<0.05)。PBE组复发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较激素治疗1周后显著增多(P<0.05)。结论 肺结节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肺部病变活动相关,该类患者疾病复发率高,需密切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9年共448例CRSwNP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病例组)和308例接受鼻中隔偏曲手术的无其他鼻部疾病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按照BMI级别分为非超重组(BMI<25.0kg/m2)、超重&肥胖组(BMI≥25.0kg/m2),结合性别再次分组,比较各组合并哮喘及再手术率的差异。 结果 CRSwNP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伴过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CRSwNP患者合并哮喘比例高于男性患者组(31.6% vs 20.7%),男性超重患者多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超重&肥胖的患者再次手术率为43.6%,高于非超重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超重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超重&肥胖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非超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超重&肥胖的CRSwNP患者更容易合并哮喘和复发,控制CRSwNP患者体质量可能对预防女性CRSwNP患者的复发和缓解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血清瘦素与气道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 对124例受试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包括92例哮喘患者(46名超重患者,46名非超重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分别作为哮喘组(包括超重哮喘组和非超重哮喘组)、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其中57例哮喘患者测定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有序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哮喘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哮喘组瘦素水平高于非超重哮喘组,17.7(11.1,27.4)vs 10.2(7.8,14.9)ng/mL, z=3.577, P<0.001。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低度正相关(r=0.285, P=0.031),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关。调整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过敏性鼻炎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OR=1.091, 95%CI:1.004~1.186, P=0.039)。非超重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中度正相关(r=0.496, P=0.005),而超重哮喘组血清瘦素水平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r=0.094, P=0.640)。 结论 超重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哮喘患者。哮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中国人IgE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术后复发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与复发性鼻息肉局部IgE产生相关的免疫分子。方法 回顾性选取7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并进行鼻内镜手术的CRSwN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术后随访3年以上,比较随访期间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21和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L-4、IL-21和CD40L与疾病复发和IgE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组患者合并哮喘的比例(30.3%)显著高于未复发组(10%)(P<0.05),且IgE浓度[257.40(143.00~ KU/L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98.89(43.56~255.20)KU/L](P<0.01),CD40L、IL-4和IL-2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例患者的IL-21与CD40L(r=0.440,P<0.001)和IgE(r=0.290,P=0.01)均呈正相关,CD40L和IL-4在两组间均与组织IgE无相关性。在未复发组,IL-21与组织IgE无相关性,在复发组与IgE呈正相关(r=0.374,P=0.029)。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升高的总IgE浓度与术后疾病的复发相关,IL-21可能参与到了复发患者局部IgE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侯薇  徐璐  苏涛 《海南医学》2022,(19):2460-2463
目的 研究白介素-12 (IL-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8例CRSwNP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就诊的55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息肉组织及对照组鼻黏膜组织中IL-12、TGF-β1表达水平的差异,根据Lund-Mackay内镜评分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根据炎性细胞浸润比例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根据疾病复发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的IL-12、TGF-β1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IL-12、TGF-β1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L-12、TGF-β1表达水平分别为(42.93±10.52) pg/mL、(529.89±147.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A(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A,MAP1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人前列腺癌组织和非癌前列腺组织中MAP1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AP1A基因在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mRNA的表达差异,进一步使用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统计分析MAP1A基因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MAP1A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染色评分(immunoreactive score,IRS):前列腺癌组织为4.08±1.58,癌旁正常组织为4.91±1.46(P<0.001)]。MAP1A在前列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和82.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5,P=0.001)。使用RT-qPCR检测MAP1A mRNA表达,发现其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9)。通过对TCGA数据库进行分析,笔者发现MAP1A在不同临床特征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患者Gleason评分(P<0.001),临床病理分期(P=0.009),是否转移(P=0.008),总体生存率(P=0.049)。结论 MAP1A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组织的分期有关,分期越晚,MAP1A的表达越低,这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与CD28在FⅧ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A患儿中表达百分比。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专业门诊的血友病A患儿,共计入组患儿58例,其中FⅧ抑制物阳性者28例,阴性者30例。应用改良Nijmegen法检测FⅧ抑制物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的CD3、CD4、CTLA-4和CD28的表达,分析比较两组CTLA-4+Th细胞、CD28+Th细胞的百分比和CTLA-4/CD28轴的平衡情况。结果 FⅧ抑制物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Th细胞百分比为2.95%(1.41%,5.50%),阴性组患儿表达百分比为4.95%(2.20%,7.80%),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38);阳性组患儿外周血CTLA-4/CD28细胞比值为0.03(0.01,0.06),阴性组患儿表达比值为0.05(0.02,0.08),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2);而CD28+Th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对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进行比较,上述检测细胞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LA-4/CD28细胞百分比比值在FⅧ抑制物阳性与阴性的血友病A患儿存在差异,抑制物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并且这种差异主要由CTLA-4+Th细胞表达百分比差异引起。CTLA-4的低表达可能是抑制物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pap smear negative,Pap-)、人乳头瘤病毒阳性(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HPV+)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纳入1 128例Pap-/HPV+女性,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分析Pap-/HPV+状态下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特征,HPV-16所占比例较高(χ2=16.81,P=0.000),患者年龄偏大(χ2=20.72,P=0.000),单一病毒感染比例较高(χ2=8.93,P=0.01)。506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病例254例(50.19%),其中7例宫颈浸润癌。HSIL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轻患者HSIL比例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4,P=0.000)。各HPV亚型发生HSIL的比例不同,HPV-16型发生HSIL的比例最高(64.7%)。与对照组比较,Pap-/HPV+女性感染HPV-16、18、31、33、52、58型显著增加HSIL病变的危险。结论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具有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的敲除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Kyse70)的DCLK1基因。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DCLK1敲除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CLK1敲除细胞系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TCGA)数据库进一步分析食管鳞癌患者(n=95)中DCLK1表达和EMT相关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有效地敲除食管鳞癌细胞系DCLK1基因并影响其表达。DCLK1缺失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并上调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如Vimentin、ZEB1、Slug和Snail的表达(P<0.05)。另外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患者中DCLK1与EMT相关转录因子存在相关性。结论 DCLK1敲除可通过抑制EMT进程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在CRSwNP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0名健康志愿者和87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后者进一步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组(n=47)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ECRSwNP)组(n=40),检测各组外周血SAA浓度,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SAA对ECRSwNP的诊断价值。结果:CRSwNP组患者外周血SAA浓度为(148.70±7.0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0.05)mg/L(P<0.05)。与NECRSwNP组的(120.20±11.39)mg/L相比,ECRSwNP组外周血SAA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ZNF77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状态及其mRNA、蛋白的表达,分析ZNF772基因DNA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例宫颈鳞癌组织(SCC)和年龄相匹配的3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联合RNA测序技术筛选DNA高甲基化和低表达的转录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亚硫酸盐化测序PCR(BSP)方法在40例SCC患者宫颈组织和4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检测ZNF772的DNA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量。在SCC组中分析ZNF77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及其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联合WGBS和RNA测序技术检测显示,异常DNA甲基化基因ZNF772与其mRNA表达关联;RT-qPCR方法验证,与对照组相比,SCC组中ZNF772 mRNA的表达下调(t=8.351,P=0.016);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SCC组中ZNF772蛋白的阳性表达下调(t=3.802,P=0.005);BSP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SCC组中ZNF772基因启动子区(-420、-422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RNA210在脂多糖(LPS)诱导心肌炎时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正常或LPS诱导时miRNA210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在LPS诱导前提下,miRNA210处理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1β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凋亡法检测各干预组前后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NA210模拟物(t=0.000,P=1.000)和siRNA(t=0.686,P=0.500)干扰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S处理后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t=8.764,P<0.001);与LPS组相比,抑制miRNA210后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t=3.576,P=0.012)。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后IL-1β(t=4.166,P=0.014)和TNF-α(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H-AChR) γ亚单位免疫HLA-DQ8转基因小鼠眼肌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oEAMG)模型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oEAMG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 HLA-DQ8转基因小鼠用乳化于完全弗氏佐剂(CFA)的重组H-AChR γ亚单位,或E. Coli提取物,或纯CFA分别免疫,分别于第0天、第30天和第60天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8 d,处死小鼠后取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6和IL-10水平。结果 H-AChR γ组小鼠淋巴结及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2(F=42.835,P<0.001;F=38.030,P<0.001)和INF-γ水平(F=76.332,P<0.001;F=34.865,P<0.001)均明显高于E. coli组和CFA免疫组;IL-6(F=1.325,P=0.284;F=1.935,P=0.166)和IL-10水平(F=0.908,P=0.417;F=1.189,P=0.322)与E. coli 组和C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细胞因子在重组H-AChR γ亚单位诱导HLA-DQ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oEAMG模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作用尚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醛对人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急性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EOL-1细胞,将甲醛室温处理2 h的EOL-1细胞设置为0 mmol组、5 mmol组、10 mmol组、25 mmol组及50 mmol组;同时将3种活性氧(ROS)通路抑制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细胞透性超氧化物清除剂Tiron、谷胱甘肽稳定前体NAC)和 25 mmol甲醛共同处理后的细胞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和甲醛+NAC组;依据NAC浓度的不同,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0.01 mmol NAC组、甲醛+0.1 mmol NAC组和甲醛+1 mmol NAC组。采用碘化丙啶(PI)和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死亡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损伤信号通路蛋白Bax、Bcl-2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甲醛组(0、5、10、25、50 mmol)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313±2.395)%、(8.205±5.719)%、(20.335±5.167)%、(19.387±6.056)%、(28.043±8.851)%,与0 mmol组比较,5 mmol组细胞凋亡和死亡无增加(P=1.00),但是10 mmol组(P=0.030)、25 mmol组(P=0.033)和50 mmol组(P=0.001)甲醛处理细胞死亡显著增加,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25 mmol;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甲醛+NAC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61.430±9.885)%、(57.907±13.619)%、(55.700±18.487)%、(21.837±6.674)%,与甲醛组比较,甲醛+DPI组(P=1.00)、甲醛+Trion组(P=1.00)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损伤无影响,但是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P=0.01);与甲醛组(52.853±11.338)%对比,随着NAC浓度的不同,细胞死亡率不同[甲醛+0.01 mmol NAC组(10.620±4.483)%,甲醛+0.1 mmol NAC组(6.257±6.265)%,甲醛+1 mmol NAC组(4.002±2.50)%],NAC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呈浓度依赖性的逆转作用。Rho-123荧光标记结果显示,与0 mmol组相比, 10 mmol组、25 mmol组、50 mmol组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P<0.001),而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线粒体功能损伤(809.339±163.210 vs 675.552±126.993,P=0.02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甲醛25 mmol组能下调Bcl-2蛋白表达(0.401±0.122,P<0.001),上调Bax蛋白表达(2.937±1.388,P=0.006),甲醛+NAC组可明显减轻甲醛诱导的Bax蛋白的表达上调(1.196±0.597,P=0.018)和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0.717±0.246,P=0.018)。 结论 甲醛≥10 mmol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和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损伤,而抗氧化剂NAC可减轻甲醛对EOL-1细胞的损伤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微小RNA-145(miR-145)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及3AO,过表达miR-145后,q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株miR-145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特异预测出miR-145靶基因zeb-2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再敲低zeb-2后检测细胞移动能力。 结果 过表达miR-145后,SKOV3(t=10.752,P=0.000;t=5.617,P=0.005)及3AO细胞(t=10.111,P=0.001;t=21.746,P=0.000)的迁移及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共转染miR-145 mimic和WT 3’UTR表达载体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共转染mimic control和WT 3’UTR表达载体的细胞(SKOV3:t=4.572,P=0.010;3AO:t=3.528,P=0.024),共转染miR-145mimic和MUT 3’UTR表达载体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与共转染mimic control和MUT 3’UTR表达载体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KOV3:t=0.227,P=0.831;3AO:t=0.040,P=0.970)。过表达miR-145 48 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SKOV3(t=1.490,P=0.211)和3AO细胞(t=0.114,P=0.914)中zeb-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过表达miR-145 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相比,SKOV3(t=3.769,P=0.020)及3AO细胞(t=4.452,P=0.011)中zeb-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zeb-2 siRNA 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KOV3(t=4.660,P=0.010)和3AO细胞(t=4.594,P=0.010)中的zeb-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结果显示,SKOV3(t=18.655,P=0.000;t=18.026,P=0.000)及3AO(t=5.500,P=0.005;t=8.780,P=0.0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miR-145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zeb-2来抑制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胃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6种胃癌细胞(MKN28、AGS、HGC27、MGC803、MKN45、NCI-N87)的葡萄糖消耗速率和乳酸产量,确定GES-1和两种胃癌细胞MKN28、AGS为后续研究对象。将GES-1、MKN28和AGS细胞分别与H.pylori(H.pylori-HVS、H.pylori-26695、H.pylori-△cagA)共培养,构建H.pylori急性和慢性感染的细胞模型,将未感染H.pylori的3种细胞设置为对照组。在所有细胞模型中检测葡萄糖消耗、乳酸生成和葡萄糖摄取,并且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酵解关键酶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多种胃癌细胞(AGS、HGC27、MGC803、MKN45、NCI-N87)中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未感染H.pylori的对照组细胞比较,H.pylori急性感染不影响GES-1和两种胃癌细胞MKN28、AGS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脓毒症患者和对照血液中GASL1的表达差异,分析血液GASL1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患者214例,其中伴有脓毒症者134例,不伴有脓毒症者80例;再纳入120例健康对照者。入院后24 h内采集患者的血样,采用RT-PCR检测GASL1的表达水平。分析GASL1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结果 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液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ASL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是(5.33±4.08)、(2.01±1.75)和(1.72±1.40)。脓毒症患者血液中GASL1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P<0.05)和健康对照者(P<0.05)。相对于健康对照者,血液GASL1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866、0.885和0.735。相对于非脓毒症患者,血液GASL1诊断脓毒症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861、0.695和0.900。血液GASL1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5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7分的脓毒症患者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APACHEⅡ≤15和SOFA≤7分的脓毒症患者,P均<0.05;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的GASL1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0.05。结论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表达水平增加,且对脓毒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