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37例距下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优良率及融合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距下关节融合情况及有无关节退变。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随访,平均(22.0±3.6)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坏死、退行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X线均提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1±0.4)周;6例(16.22%)患者可见踝关节轻度退变。AOFAS评分由术前的(52.38±4.9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25±4.3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评分,良11例,优21例,优良率为86.49%。VAS评分由术前的(5.3±1.5)分变为末次随访的(1.1±0.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是微创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对跟骨距骨血管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效果确切、可适当早期负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以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共14例14踝,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5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中采用后侧入路,全镜下切除后距下关节软骨面及部分软骨下骨面。在骨面上微骨折后,透视引导下置入2枚直径7.0 mm的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术前及术后随访AOFA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1个月。术后8周X线片显示后距下关节均已获得骨性融合。AOFAS评分从术前53.8分改善至术后89.2分,VAS评分从术前7.8分降低至术后1.5分。结论全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金驰  杨磊  单忠林 《现代医学》2014,(8):869-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距下关节炎患者1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22.3±3.8)个月。术前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5.6±4.5)分、(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88.7±4.2)分、(1.5±0.4)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26,P=0.00;t=23.383,P=0.00)。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麻木、皮肤坏死、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融合时间为(9.4±0.5)周。结论: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创伤小,对跟骨和距骨的血供破坏少,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无移位距下关节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下关节 (又称距跟关节 )不稳定常见于足外肌广泛瘫痪、先天性足部畸形、足部外伤后遗症等 ,引起距下关节骨间韧带松弛和关节外韧带失弛。偶见于先天性距下关节畸形。传统施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用骨刀切除距下关节 ,多数造成距舟关节移位 ,影响远期功能。笔者 1 993~ 1 998年间对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改进 ,采用无移位距下关节融合法 ,用环锯切骨锯芯植骨法 ,后期改用环锯锯芯骨旋转回植法 ,治疗 1 2例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中 ,男 9例 ,女 3例。右侧 8足 ,左侧 5足 (其中 1例为双侧 )。年龄 1 2~ 4 4岁 ,平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在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均予以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术后早期适当给予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及足部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9.6±5.7)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跟骨骨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优13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高达88.0%。结论: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具有入路安全、显露清晰、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跟骨关节内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如果漏诊误治或治疗不当,患者远期往往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残留局部疼痛,行走困难,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距下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首选方法.既往距下关节融合术多采用后外侧切口、弧形或L型切口,这些切口对软组织损伤大,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笔者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该类患者,短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MRI对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冰冻断层切片技术,将30例侧踝、距下关节制成4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斜横断位)的薄层断层标本,观察各韧带在各方位上的出现范围及其附着、走行与毗邻关系。结果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距腓前韧带在横断位,跟腓韧带在斜横断位,距腓后韧带在冠状位,颈韧带在冠状位,距跟骨间韧带在矢状位断面上,为最佳观测方位,并提出了各韧带在断面上的辨认标志。结论 依据辨认标志和选择合适的观测方位有助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在断面标本上的观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  相似文献   

9.
杨云峰  俞光荣  梅炯  朱辉  袁锋  张凯 《上海医学》2004,27(2):98-100
目的 研究后足的运动特点 ,了解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及距下关节固定对后足运动的影响 ,为临床后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 足标本 8个 ,固定于特制的夹具中 ,采用横穿跟骨体部的骨圆针标记跟骨 ,在固定距下关节的情况下测量跟骨在笛卡尔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 ,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 ,利用位移计算后足运动角度 ,分析距下关节固定对后足活动度的影响。结果 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围分别为内翻 15 .99°± 2 .81° ,外翻 8.6 2°± 1.90° ,背伸 3.70°± 1.0 0°,跖屈 5 .87°± 1.39° ,内收 7.6 4°± 2 .0 4° ,外展3.99°± 1.78° ;距下关节固定后 ,后足矢状面运动保留 75 .33% ,冠状面 4 5 .19% ,水平面 5 9.80 % ,后足在 3个平面上的运动均受到影响。结论 距下关节和踝关节共同构成后足的三维运动 ,两者间关系密切 ,临床治疗中应尽量保留距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距下关节 ,是足部的一个复杂关节 ,在人体站立和行走时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该关节的复杂性和检测方法学的限制 ,故至今对其运动范围、运动规律、与相邻关节的关系、以及在足 小腿复合体功能中所占的比重等都未得到充分认识。本文就近年来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 距下关节运动轴距下关节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运动的复杂性。距骨和跟骨之间有三个关节面 ,在功能上 ,这三个关节面以整体进行运动 ,并有共同的运动轴[1] 。Root在Isman、Inman、Manter、wright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固定轴线的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对照组为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塌陷高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更快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2004年9月至今21例患者采用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测量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5.7cm,术中出血平均为117ml,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平均为5天,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为92分。结论: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苏忠良  阮国模  杨杰  郑元波  鲁建作 《浙江医学》2015,37(19):1588-159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患者20例。观察手术时间、踝关节的融合时间、关节融合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3±7.4)个月。手术时间(109.4±22.6)min,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10.3±2.1)周。仅1例患者发生1枚螺钉断裂,给予石膏固定后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创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5.80±1.67)、(1.7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及末次随访AOFAS评分分别为(54.55±7.02)、(78.95±5.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钉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融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踝部无严重畸形的患者,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郭华强  郭予全  黄雪钦 《吉林医学》2011,(30):6315-6316
目的:探讨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特点与效果。方法:分析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80%以上,GCS均在10分以上,遗留不同程度偏瘫的5例,失语1例。余无明显的后遗症。结论: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从正常脑沟裂分进。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最大限度减少对血管,神经脑组织的损害,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比较有效、值得推广和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丽 《河北医学》2014,(11):1832-1834
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6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方法。结果:肿瘤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男性38例,女性58例,位于左侧脑室54例,右侧42例,其中三角区81例,体部10例,额角5例。采用额中回入路12例(12.5%),顶枕入路84例(87.5%)。肿瘤全切均全部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少数伴有肢体运动感觉、失语、偏盲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经额中回或顶枕皮层造瘘入路是切除侧脑室前部和后部脑膜瘤的理想路径。此入路可最大限度避开重要脑皮层功能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注重微创原则,能全切除肿瘤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6.
陈家麟  章维新 《安徽医学》2007,28(6):489-491
目的探讨侧卧位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6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行侧卧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切口长3~4cm,剥离椎间的部分骶脊肌,咬除部分椎板下缘,黄韧带,显露椎管和神经根,摘除髓核组织。根据需要扩大神经根管。结果随访2~32个月(平均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102例(80.9%);良19例(15.1%);可3例(2.4%);差2例(1.6%)。结论侧卧位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比传统手术方法小,手术适应证比介入式手术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