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48-1152
目的 了解院内奇异变形菌中各类整合子的携带分布情况、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类型以及其与宿主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份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的筛选,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以及宿主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0株奇异变形菌中携带整合子的菌株共有91株,阳性率为60.7%,其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有30株,占20.0%;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2株,占14.7%;同时携带第1和2类菌株39株,占26.0%;未筛出第3类整合子;在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86株可变区出现扩增产物条带,其余5株可变区未见扩增产物;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AadA2、DfrA32,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可变区携带AadA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可变区携带DfrA1或DfrA32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即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变形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和耐药机制,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Autoscan-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仪器专家系统筛选产可疑ESBLs菌株,用表型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用WHONET5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21株变形菌中以奇异变形菌为主,在尿液标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对氨曲南的敏感率最高,对其他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及时了解医院变形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淮北地区Ⅰ类、Ⅱ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中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榆测多重耐药菌中整合子基因,并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转移接合试验;采用K-B法对接合转移成功菌株及接合子进行13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6.1%,未检出Ⅱ类整合子,含整合酶基因的接合子在转移成功接合子中所占比率为35.7%.结论 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以Ⅰ类整合子为主,且水平传播率达到35.7%,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是全球人类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据估计美国每年有80万到400万人感染沙门菌,并约有500人致命。在日本,由于病原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其中沙门菌属引发的疾病比例非常高。目前,耐微生物药物病原菌的流行也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尤其肠沙门菌对抗菌药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成为严重的全球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5.
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医院检测的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126株志贺茵均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分型,采用K-B法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2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71株(占56.3%);鲍氏志贺菌34株(占27.0%);宋内志贺菌14株(占11.1%);痢疾志贺菌7株(占5.6%);其对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达90.0%以上,对阿莫西林/棒酸、氨曲南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72.2%和69.8%;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在10.0%以下;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20%~30%之间;主要流行菌福氏和鲍氏志贺菌对各种受试抗菌素的耐药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广州市部分医院所检测的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存在一定的交叉耐药,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志贺菌菌型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904株,占分离细菌的18.3%。非发酵菌检出率较高的标本为痰液(27.0%)和伤口分泌物(24.9%)。分离率前4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4.7%)、产碱假单胞菌(8.3%)、鲍曼不动杆菌(7.6%)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1%)。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院内非发酵菌感染日趋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并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多重耐药临床菌株中整合子结构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部分临床菌株样本的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布特性。方法多重PCR检测与细菌耐药关系密切的1、2、3类整合酶基因,进一步对阳性样本可变区的基因盒序列鉴定分析。结果随机抽取109株临床菌株,整合酶阳性检出率为97.2%(106/109),其中1类整合酶阳性菌100株(91.7%),2类整合酶阳性菌1株(0.92%),此外有5株(4.6%)同时检出1、2类整合酶,没有检测到3类整合酶;基因盒鉴定结果显示,插入基因盒以dfrA(甲氧苄氨嘧啶耐药相关)和aadA(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家族为主,也在少数菌株中发现了aacA4、cmlA1、catB3以及sat1基因盒。其中又以dfrA12、orfF和aadA2组合最为常见,耐药基因盒PCR扩增片段为1913bp(64.6%);此外,还发现了同时存在两种整合子结构的菌株。结论整合子普遍存在于临床菌株中,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在不同菌属间传播,提示各医药单位必须加强耐药监测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细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其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3390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3,1%;革兰阳性菌占27,1%;真菌占9,8%。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的比率最高,为24,5%,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3,3%、10,3%、9,5%和5,9%。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未出现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15%。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8%和23,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6%和47,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对甲氧西林耐药株所占比率分别为42,1%和56,6%。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头孢唑林等对葡萄球菌属耐药率>50%,青霉素耐药率近100%,但对肺炎链球菌仍全敏感。呋喃妥因对粪肠球菌耐药率<10%,而青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对其耐药率近30%。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耐药率<40%。结论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较严重,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监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0株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血液标本,来源科室主要是神经科、呼吸科、ICU、肿瘤科等,肺炎克雷伯菌对于除了美洛培南以外的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于头孢他定、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40%~70%,而对于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相对较低。结论加强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83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析5年期间的时间分布、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的特点,并对其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11~2015年一共检测出830株肺炎克雷伯菌,占比分别为14.0%、15.4%、18.9%、22.4%、29.3%。②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在痰液标本上,占比为60%;在科室分布上主要分布在儿科住院部,占比为20.8%。③2011~2015年,肺炎克雷伯菌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头孢西丁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下降明显。结论:随着广谱β-内酰胺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其耐药性呈蔓延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率上升;我院停用或未使用过的头霉素类、氨曲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因此,应严格控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可根据耐药率变化,考虑两年左右交替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抗生素作用下 ,奇异变形菌 (Proteusmirabilis,PM)的体内、体外生存方式 ,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观察PM在不同抗生素浓度区域中存在形式 ,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β 内酰胺酶活性、外膜通透性 ,观察上尿路PM感染动物模型尿液细菌涂片及肾脏病理切片 ,探讨PM在抗生素作用下的生存方式及其机制。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 ,PM在高抗生素浓度区域主要以swarmer细胞的形式存在 ,在低抗生素浓度区域则以swimmer细胞形式存在 ;多种抗生素对swarmer细胞MIC值显著高于swimmer细胞 (P <0 .0 5) ;Swarmer细胞与swimmer细胞间 β 内酰胺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Swarmer细胞外膜对抗菌药物的通透率显著低于swimmer细胞 ;体内实验显示 ,应用了抗生素的大鼠上尿路感染模型 ,其尿液及肾脏病理切片中查见的细菌均为swarmer细胞。结论 Swarmer细胞是PM在逆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 ,外膜通透性降低是PMswarmer细胞耐药程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在PM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可以考虑把swarmer细胞的检出与否及swarmer细胞耐药性检验作为诊断、制定治疗策略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Proteus mirabilis is a documented caus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n the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Urease-mediated urea hydrolysis is responsible for both virulence of the organism and the ability to cause urolithiasis. A urease-negative mutant of P. mirabilis is unable to initiate stone formation and colonizes the kidney at a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The considerable pathology caused by P. mirabilis warra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We have initiated the advancement of vaccine studies and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MR/P fimbria, a surface adhesin of P. mirabilis, is a promising vaccine candidate. Successful vaccination would be expected both to prevent colonization by P. mirabilis and urolithiasis.  相似文献   

13.
62株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2株奇异变形杆菌对2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以及这些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争内酰胺酶的情况,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API-20E对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结果奇异变形杆菌的产酶率为25.8%(16/62),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6.1%(10/62),AmpC酶为9.7%(6/62)、金属β-内酰胺酶为0(0/62)。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匹罗、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大于80%。结论产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中占较大的比例,实验室需加强检测。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携带的I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解析和定位,探讨I类整合子相关基因在细菌耐药性形成和耐药基因播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DNA测序、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携带的I类整合子相关基因进行解析,采用接合试验对该类整合子进行定位分析。结果4株铜绿假单胞菌I类整合子都含有耐药基因.该耐药基因在相应菌株中发挥耐药作用;该菌整合子位于质粒上。结论I类整合子耐药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形成和耐药基因的播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8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并分析。结果共检出185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38株来自痰标本占74.6%。具重耐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超过50%,对氨基糖甙类超过70%,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尚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71.4%和6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相关资料。结果共分离出253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98.62%),对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已有耐药株的出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34.98%。结论及时分析本地区细菌的药物敏感情况对指导本地区临床医生的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娄婷叶  张永春 《中国医药》2011,6(2):229-230
目的 调查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Dade MicroScan公司生产的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和配套的生化反应药敏板及微最稀释法,对28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87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146株(50.9%)],科室分布中加强监护病房是主要感染区[58株(20.2%)].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平均耐药率为6.27%),对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是27.91%、34.49%、36.40%,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时正确治疗严重的基础疾病、严格消毒灭菌、避免或缩短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激素,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the change in drug resistance,to give instructions on clinical anti-infectious therapy. Methods Two hundreds and eighty-seven enterobacter cloacae were identified,isolated and performed drug sensitive test by using AutoSCAN4 (Dade MicroScan,USA) and the matching drug susceptibility plate.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enterobacter cloacae (50.9%) were isolated from expectoration specimen,while 58 enterobacter cloacae (20.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pecimen from ICU. Enterobacter cloacae showed a low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imipenem (6.27%),followed by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7.91%),amikacin (34.49%),and levofloxacin (34.49%). The rates to other anti-biotic drugs were higher than 40%. 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its generation of drug resistance,physicians should treat primary disease,perform sterilization,avoid invasive treatment and choose the drugs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阳性标本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7株,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60.4%,其次是尿和全血,分别占13.0%和7.7%;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病房,分别占16.4%和13.5%。在CLSI判定标准规定的针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几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为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89.4%、72.5%。结论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的病例,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病原微生物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 16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3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8株占76.1%,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141株(43.3%)、表皮葡萄球菌30株(9.2%)、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5%);革兰阴性菌78株占23.9%,主要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3株(7.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株(2.8%),栖稻假单胞菌8株(2.5%)。所检出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8.6%和71.5%;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敏感性较好,基本无耐药发生;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大于56.7%。所检出革兰阴性菌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栖稻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6.5%~56.3%,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逐渐呈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趋势,近年来出现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耐药的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70.9%;近两年,表皮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并出现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主要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且耐药率有升高趋势。结论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成为医院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所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耐药菌株不断涌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密切关注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及早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