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014年6月-2017年8月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88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3例)。对2组患者栓塞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根据术后患者血管造影结果、Raymond分级标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有效性。 结果 术后GOS预后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支架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和随访Raymond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时,能提高致密栓塞率,并能减少动脉瘤的复发率及再次出血率,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本院进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共130个),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患者应用Solitaire AB支架,B组应用enterprise支架。比较两组颅内动脉瘤栓塞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致密栓塞比例为38.46%,与B组的40.00%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77%,与B组的12.3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和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均可取得显著效果,并发症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Lvis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选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n=46)与Enterprise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果、手术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随访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Lvis组患者共50枚动脉瘤;Enterprise组共36枚动脉瘤。术后即刻,Lvis组有34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3枚动脉瘤部分栓塞;Enterprise组有15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8枚动脉瘤部分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效果优良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术后6个月行DSA随访,Lvis组患者有3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动脉瘤近全栓塞,1枚动脉瘤复发;Enterprise组有1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4枚动脉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程度增加率高于Enterprise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50例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观察组使用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栓塞情况、并发症以及各项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有效率(100.0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64±0.12分)更低,昏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效果较好,可以尽快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较Lvis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未破裂宽颈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应用Lvis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53例未破裂宽颈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vis组29例,Solitaire组24例。应用术毕即刻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和术后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果比较2组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手术安全性。  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Lvis组术后即刻达RaymondⅠ级的有24例(82.8%),Ⅱ级5例(17.2%),Solitaire组Ⅰ级17例(70.8%),Ⅱ级6例(25.0%),另外有1例(4.2%)为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DSA随访结果显示,Lvis组显著优于Solitaire组(P < 0.05)。Lvis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29),高于Solitaire组的4.2%(1/24)。  结论  Lvis和Solitaire两种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宽颈眼动脉段动脉瘤中各有优劣。Lvis支架可能更有利于减少远期复发,而Solitaire支架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3月份到2017年8月份收治。20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设为A组;20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设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予以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完全栓塞率、次全填塞、部分填塞差异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疗效显著,可替代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7.
李长茂 《中外医疗》2013,32(19):27-28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支架Solitaire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为治疗组,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另选之前采用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价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按Paymond标准,治疗组术后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平均(5.12±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CS评分,平均(3.84±1.17)分(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是治疗宽颈或相对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优于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及合理选择内支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共43个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均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支架全部成功释放。术后即刻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者27个(67.5%),近全栓塞者11个(27.5%),部分栓塞者5例(12.5%),栓塞有效率为87.5%。其中1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全脑梗死,死亡。术后6个月随访,mRS评分:0分者32例,1分者3例,2分者3例,3分者1例,良好率为95%。复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完全栓塞87.5%,复发率10%。结论 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李长茂 《中外医疗》2013,(12):33-34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支架Solitaire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为治疗组,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另选之前采用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价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①按Paymond标准,治疗组术后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平均(5.12±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CS评分平均(3.84±1.17)分(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是治疗宽颈或相对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优于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血泡样动脉瘤(BBA)患者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BBA患者41例,将其分成非双LVIS支架组25例、双LVIS支架组16例,对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及术后3、6个月时的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双LVIS支架组术后SICAM-1、S100β水平均较非双LVIS支架组降低(P<0.05)。双LVIS支架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较非双LVIS支架组降低(P<0.05),而术后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LVIS支架组术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非双LVIS支架组降低(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较非双LVIS支架组升高(P<0.05)。 结论采用双LVIS支架套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效果好且并发症少,能显著降低SICAM-1、S100β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3个月复发率,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4例36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栓塞34例,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结果 36个动脉瘤致密栓塞29个动脉瘤,近致密栓塞4个动脉瘤,不全栓塞1个动脉瘤。术中破裂1例。随访3-9个月,26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2例达到日常生活部分自理。无死亡病例。结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刚  崔刚  僧志远  徐晓霞  屈满利  宋琴  吴海琴 《西部医学》2014,26(10):1271-1273
目的 评价新型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25例(27个瘤体)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5例,破裂动脉瘤20例;总结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27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致密栓塞22个,瘤颈少量残留5个,术中发生脑梗1例,弹簧圈从支架网孔脱出1例,抗凝、抗血小板相关并发症1例,死亡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2例,4分2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操作简便,顺应性良好,可重复回收,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载瘤动脉过细时选择受限,支架网眼偏大,小弹簧圈有从网眼脱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天  朱磊  李刚  谢坪 《西部医学》2010,22(10):1805-1807
目的探讨网孔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基底动脉瘤术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52例宽基底动脉癌患者(共55个动脉瘤),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1~67岁,平均50.5岁,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了球扩式支架及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基底动脉瘤。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40个,部分栓塞15个;术中3例支架移位,2例弹簧圈与支架缠绕、解旋,1例支架急性血栓形成。其中死亡1例,重残1例,轻度致残1例。结论网孔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宽基底动脉瘤虽安全可靠,但术中支架并发症不可忽视,即时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治疗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接受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治疗的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充分评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载瘤动脉及附近重要穿支情况,术中应用3D路图指导微导管到位;通过支架“推拉”技术释放支架(“压缩”方式),以增加动脉瘤颈处支架的金属覆盖率进行血管内治疗,并评估安全性和短期疗效。结果:LVIS支架辅助治疗微小动脉瘤17例,其中床突旁7例,后交通段4例,前交通段3例,颈动脉分叉部2例,后循环小脑上动脉瘤1例。17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共置入LVIS支架17枚,栓塞动脉瘤18个。Raymond I级栓塞13例(76.5%),Raymond II级栓塞4例(23.5%)。随访1个月至1年,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 16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6分)1例,良好率为94.1%。围手术期未发生出血性及缺血性并发症。结论:通过“推拉”技术释放LVIS支架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微小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88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和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栓塞材料采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28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 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126例脑动脉瘤,123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7.6%;失败3例,占2.4%;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5.6%,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3例,占2.4%;死亡2例,占1.3%。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everal difficulties can arise from wide-neck cerebral aneurysms when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sing coil embolization plus an Enterprise stent.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il embolization plus an Enterprise stent between December 2008 and June 2010.

Results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as 0. All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without any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The Enterprise stent has some advantages to be sel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