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探讨妊娠糖尿病产后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在患者出院后进行普通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按时服药28例、规律饮食29例、复测血糖25例、按时复诊24例,各项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产后平均血糖(6.8±0.9)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产后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日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社区应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家庭医生分级管理的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糖尿病分级健康管理.对比家庭医生分级管理前和管理后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以及包括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在内的健康指标的变化.结果 管理1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由干预前的(8.65±2.31)mmol/L降低至干预后的(6.66±1.49)mmol/L,餐后2 h血糖由干预前的(10.23±3.42)mmol/L降低至干预后的(8.72±2.26)mmol/L,HbA1C由干预前的(7.42±1.35)%降低至干预后的(6.64±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通过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能显著地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严格正规的饮食治疗,动态观察疗效。结果:采用饮食治疗后,显效者34例(70.8%),有效者12例(25%),总有效率95.8%。饮食治疗前空腹血糖8.9±2.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3±4.3mmol/L,60min胃排空率为70.1%±15.4%;饮食治疗后空腹血糖6.5±3.0mmol/L(P<0.01),餐后2小时血糖8.3±3.6mmol/L(P<0.001),60min胃排空率为92.6%±15.8%(P<0.001)。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中最基本而有效的措施,可显著改善症状,减轻或避免血糖波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YB  Zhu DL  Tian HM  Shi LX  Luo ZJ  Yan L  Zeng LY  Zhou ZG  Yang LY  Liu J  Li M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37-2541
目的了解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方法检测35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原,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AIR)及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患者 AUC 较正常者明显减低(834.2 pmol/L vs 7934.7 pmol/L,中位数,P<0.001);AIR 缺失(-33.7 pmol/L vs 6962.0 pmol/L,P<0.001)。分层分析显示当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 时其 AIR 即明显减弱(317.3 pmol/L),大于9.0 mmol/L 时消失。糖尿病患者 Homa β约为正常者的30%(3.7±0.9 vs 5.9±0.9,P<0.001),空腹胰岛素原(PI)及其与胰岛素比值(PI/I)显著升高(22.6 pmol/L±14.7 pmol/L vs 11.5 pmol/L±7.1 pmol/L,P<0.001;30.1%±20.5%vs12.1%±9.6%,P<0.001)。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 AIR 缺失和 AUC 显著下降,Homa β明显降低,以及胰岛素分泌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彭艳琼  谢楠  敬敏  王代梅  吴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55-4260
背景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已成为医院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绩效指标定义、指标测算和标准化血糖基准报告,影响了医院血糖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基于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IGMS)构建血糖基准报告,一为同行建立标准化血糖报告提供方法学指导,二为同行提供血糖基准参考。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安装了IGMS(该系统能自动上传血糖数据和按需求查阅血糖数据)的非重症监护病区(10个内科和7个外科)的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但随机末梢血糖超过11.1 mmol/L),排除住院第1天的血糖数据。采用群体(population)、患者(patient)和患者日(patient-day)三种模型报告理想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报告增加患者低血糖发生天数比、发生频次比和管理及时性比,采用四分位数分析不同病区的血糖数据,并与美国、澳大利亚、重庆和广东医疗机构的血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模型平均血糖、理想血糖、平均高血糖和任意高血糖(>10.0 mmol/L、≥15.0 mmol/L、≥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3.0 mmol/L、<2.8 mmol/L、<2.2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个病区任意低血糖≤3.9 mmol/L发生>3次者312例(3.9%),发生>3 d者202例(2.5%),复测血糖时间≤15 min者446例(5.6%),>30 min者2 187例(27.5%)。患者日任意高血糖≥15.0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理想血糖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8.6%、5.5%和38.0%,上四分位数分别为21.5%、2.1%和58.1%。17个病区与美国、澳大利亚、重庆医疗机构的平均高血糖和任意高血糖(>10.0 mmol/L、≥15.0 mmol/L、≥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3.0 mmol/L、<2.8 mmol/L、<2.2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分泌病区和广东省某内分泌病区血糖、理想血糖、任意高血糖≥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S允许医疗机构建立全方位、标准化血糖报告。因目的不同,其选择模型也不同。群体模型更适用药物管理和风险管理人员,患者模型更适用个体化护理评估,患者日模型适用于某单元或单位进行质量改进方向和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期血糖监测对促使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益处。方法随机抽取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1管理年度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血糖指标,通过12个月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的差异,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改变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68±1.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1±1.10)mmol/L(P<0.05);餐后血糖值平均为(11.09±1.9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7±2.10)mmol/L(P<0.05)。患者的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者占31.6%,明显高于对照组15.8%(P<0.05)。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为(6.60±0.87)%,明显低于对照组(7.22±1.03)%(P<0.05);HbA1c控制良好率为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8%(P<0.05)。结论通过定期血糖监测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血糖控制的生活方式,易于有效获得并维持特定的血糖目标。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健康教育结合饮食运动管理对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与饮食运动管理的整体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饭前、饭后2 h血糖浓度为(8.45±0.82)mmol/L、(11.58±1.56)mmol/L,胰岛素浓度为(8.45±0.82)mmol/L,生活质量评分为(85.61±5.0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7.44±5.86)分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结合饮食运动管理对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浓度、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饮食行为实验、案例讨论、饮食软件等方法改变糖尿病前期患者饮食认知、态度及行为的有效模式。方法将通过随机选取120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各种临床客观指标的检测作为原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60例,第二组为对照组60例。两组均对其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饮食治疗宣传、教育。而实验组通过饮食行为实验、案例讨论、糖尿病饮食软件、食物磅秤等手段进行糖尿病前期饮食行为干预。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结果干预一年后患者能真正掌握糖尿病饮食治疗的技巧,各种糖尿病客观指标:空腹血糖(5.66±1.53)mmol/L、餐后2 h血糖(7.84±1.73)mmol/L、血清总胆固醇(5.59±0.93)mmol/L、甘油三酯(2.17±0.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1.49±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7±0.28)mmol/L、体重指(28.6±9.1)kg/m2、收缩压(145.25±32.35)mm Hg、舒张压(83.9±18.6)mm H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饮食行为干预有助于糖尿病前期人群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正常糖耐量的逆转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糖尿病防治的最佳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减少慢性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方法选取28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44例,对照组142例。对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和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对照组不进行指导,完全依赖患者的自觉行为。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平均为(5.2±1.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为(8.8±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6.2±1.1)%;对照组空腹血糖平均为(7.5±1.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为(11.1±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7.8±1.2)%(P<0.01);观察组无一例新发生慢性并发症,对照组新发生慢性并发症者3例;医疗费用方面:观察组平均(232.0±36.0)元/月,对照组平均(268.0±38.0)元/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和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血糖的控制率,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且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痴呆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老年性痴呆并糖尿病患者随机进入实验组:3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健康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7.9±1.3) mmol/L,低于对照组(8.6±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3±1.3)%,低于对照组(9.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痴呆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文迪雅对 2型糖尿病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盲法平分为文迪雅组及糖脉康组 ,服药 2~ 12周观察患者的空服血糖、餐后 2h血糖、HbAIC、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文迪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HbAIC差值分别为 ( 1.67± 1.86)mmol L(P <0 .0 0 1)、( 2 .72± 2 .91)mmol L(P <0 .0 0 1)、( 0 .82± 1.91) % (P <0 .0 0 1)、对照组分别为 ( -0 .13± 1.3 9)mmol L(P =0 .3 5 2 )、( 0 .3 5± 2 .3 )mmol L(P =0 .14 5 )、( -0 .3 6± 0 .97) % (P <0 .0 0 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后明显下降 (P <0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文迪雅能更好的降血糖、降血脂 ,改善胰岛素抵抗 ,保护胰岛素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综合治疗100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糖尿病社区综合治疗的有效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方法选择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同等病情分为社区综合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社区综合治疗组采用量化饮食治疗、量化运动治疗、指导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治疗方法;普通治疗组为药物治疗和一般性教育。观察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病情控制情况。结果社区综合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4mmol/l,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7.1 mmol/l(P<0.001);餐后血糖值平均为8.6 mmol/l,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的1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7.7±1.1%,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9.3±1.7%(P<0.001);社区综合治疗组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者占49.5%,明显高于普通组21.4%(P<0.001),而血糖控制在不良状态社区综合治疗组占25.2%,明显低于普通组49.3%(P<0.001)。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良好水平的患者,社区综合治疗组为53.6%明显高于普通治疗组的19.3%(P<0.001)。体重指数、腰围、血脂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糖尿病的社区综合治疗疗效优越于普通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可靠稳定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及模型评价。方法采取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 STZ 45 mg/kg 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给药后5 d、15 d 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FBG)及观察一般生理情况。结果试验组造模后第5天、15天空腹血糖值为(16.82±1.44)mmol/L、(24.70±2.36)mmol/L;试验组大鼠血糖值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试验组的 FB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成模率高,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稳定。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 STZ 45 mg/kg 剂量是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时。比较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rain、二次灌注停搏液后5min、复温开始、复温结束、停CPB前、手术结束前、术后ICU即刻血糖值,观察变化趋势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术中维持血糖水平均值在5.7-7.9mmol/L;与对照组相比从停搏液灌注后至手术结束实验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③由于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术中K^+使用量显著增加(P〈0.01)。④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血糖升高对预后不利,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可以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控制术中血糖小于8.3mmol/L。控制术中血糖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改善预后。但是应密切注意血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76-179
目的研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均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空腹血糖值、自我血糖监测认知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平均空腹血糖为(7.2±0.5)mmol/L,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为(8.1±0.5)mmol/L,实验组空腹血糖值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经测试两组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认知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自我血糖监测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6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6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自我血糖监测方面作用突出,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认知力,同时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胰岛素治疗)和观察组(胰岛素泵治疗),每3个月动态血糖监测1次,每次72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情况和妊娠结局,平均随访期限5.2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餐后2h血糖[(6.3±2.1)mmol/L vs (9.8±2.8)mmol/L]、HbA1c[(6.1±0.8)%vs (7.1±1.1)%]、血糖最高值[(9.7±3.2)mmol/L vs(10.9±3.6)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1.98±0.13)mmol/L vs(2.67±0.35)mmol/L]以及低血糖发生率(12.5% vs 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症(0例 vs 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0例 vs 0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例 vs 1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并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接受治疗的DR患者92例,依照建档顺序,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均干预1年。比较2组视力、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视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视力下降率为2.17%(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χ2=4.343, P=0.03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74±0.66)mmol/L、(9.35±0.92)mmol/L,均低于对照组[(6.79±0.87)mmol/L、(11.41±1.00)mmol/L, t=6.521、10.282,均P<0.001]。干预后试验组饮食、运动、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及足部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试验组除眼痛、色觉外,其余各项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DR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视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血清果糖胺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筱筠  刘祥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43-1244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果糖胺水平,评价该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2例糖尿病患者及35名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果糖胺及餐后2h血糖、果糖胺测定,比较两组间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果糖胺值频数呈正偏态分布,参考范围:(1.86±0.23)mmol/L。糖尿病组测试结果:果糖胺异常率达91.6%,数值范围:(2.46±0.48)mmol/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糖尿病史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果糖胺与餐后2h果糖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开展果糖胺试验可以反应患者测定前2周~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可作为评价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状况的一个灵敏可靠指标,因此,用于评价糖尿病短期控制程度及药物疗效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用药、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治疗,依据疗法类型分为有氧组(有氧运动疗法)和有氧抗阻组(有氧抗阻运动疗法),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餐后血糖和血脂的差异。结果1年后,运动组患者运动后空腹血糖为(5.59±1.64) mmol/L、餐后血糖为(5.93±2.48) mmol/L、甘油三酯为(1.42±0.38) mmol/L、胆固醇为(3.96±1.28) mmol/L,对照组患者运动后空腹血糖为(6.72±1.86) mmol/L、餐后血糖为(7.86±2.62) mmol/L、甘油三酯为(1.79±0.54) mmol/L、胆固醇为(5.68±1.46) mmol/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氧抗阻组和有氧组患者1年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5.36±1.02) mmol/L和(6.02±1.35) 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为(5.87±2.16) mmol/L和(6.36±2.43) mmol/L,有氧抗阻组明显低于有氧组;有氧组和对照组1年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02±1.35) mmol/L和(6.72±1.86) 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为(6.36±2.43) mmol/L和(7.86±2.62) mmol/L,有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结合抗阻运动康复疗法能更效降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各20例.西格列汀组在原治疗方案上加用西格列汀100 mg,每日1次,口服,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继续原治疗方案,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3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 3周后空腹血糖方面,西格列汀组减少(3.27±0.28)mmol/L,相比于对照组减少(2.46±0.41)mmol/L,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方面,西格列汀组减少(4.58±0.34)mmol/L,相比于对照组减少(3.63±0.39) mmol/L,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用量减少了(3.40±0.77) U/d,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增加了(4.05±0.39)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联用西格列汀组低血糖的比例(2例,10%)与对照组发生低血糖的比例(3例,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治疗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