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骨梗死的临床特征,以期为SLE并发骨梗死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确诊的SLE并发骨梗死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骨梗死为单侧或双侧,既往病程中均有口腔溃疡、面部或指端皮疹及肾脏受累,2例有雷诺现象;3例均有维生素D缺乏、N端骨钙素下降、抗核抗体(+),2例有高脂血症、抗SM抗体(+);3例均有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史;经抗骨质疏松、改善骨代谢及活血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SLE并发骨梗死较为少见,临床上需警惕其危险因素,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并尽早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心磷脂抗体在结缔组织疾病合并心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分析抗心磷脂抗体(AC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合并心脏受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SLE和48例SS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ACL检测,将SLE和SS按心脏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心脏受累组和非心脏受累组,比较SLE和SS心脏受累和无心脏受累组ACL的阳性率及意义.结果:ACL在心脏受累组的SLE患者与无心脏受累组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在SS心脏受累组阳性率高于SS非心脏受累组(P<0.05).结论:ACL对SS合并心脏受累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2008年8例SLE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肿瘤组)的资料,并与SLE无恶性肿瘤的患者(非合并肿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肿瘤组8例患者中男2例,女6例,与非合并肿瘤组患者相比,发病年龄、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肾损害及肿瘤标记物水平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可合并恶性肿瘤,年龄、肿瘤标记物水平、发病时少或无皮肤黏膜损害及肾脏受累为合并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SLE患者。系统性地分析了SL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26.8%)合并有胃肠道症状。6例(27.2%)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腹痛有13例(59.1%),恶心、呕吐有12例(54.5%),腹泻有8例(36.4%),消化道出血有2例(9.1%)。合并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出现肾盂输尿管扩张及雷诺氏现象的概率高于无胃肠道症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白蛋白血症、C3降低、C50降低以及ANCA阳性与合并胃肠道症状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C3、低C50、ANCA阳性以及雷诺氏现象为SLE合并胃肠道症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胃肠道症状是SLE常见的可逆的并发症,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表现为首发或主要的症状。雷诺氏现象、低补体血症及ANCA阳性会增加SLE并发胃肠道症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骨梗死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骨营养血管梗死继发的骨缺血性坏死,由很多原因造成,如潜水、应用大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酗酒、胰腺炎、脂肪代谢紊乱等[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SLE患者常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梗死发生。骨梗死多发生于股骨,膝关节发生骨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病患者因为长期大量应用激素,骨梗死并不少见,但多发生于髋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较少见。由于结缔组织病常表现有关节疼或关节炎,发生在膝关节的骨梗死容易被误诊;同样,骨梗死的诊断也可能掩盖结缔组织病的病情活动。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膝关节骨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征以及诊疗过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其中2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为干燥综合征;均有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史,均有雷诺现象,骨梗死为多发或单发,抗骨质疏松和活血、改善骨代谢有一定的疗效,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应结合其症状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雷丽华  陶黎  练颖  官晓红 《中外医疗》2008,27(27):18-19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SLE的临床资料,按照PAH的诊断标准分为PAH组及非PAH组,对两组的活动性、临床表现,自身抗体,补体进行比较.结果 87例SLE患者中合井PAH16例,发生率为18.39%.两组的活动性,补体C3盖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的雷诺现象及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丰明显高于非PAH组,两组的自身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可继发PAH,与SLE的活动性,雷诺现象及肺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关系,与自身抗体无关.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8.
李宗华 《河北医学》2007,13(3):302-304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MSL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与女性SLE(FSLE)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MSLE和29例FSLE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及治疗后情况.结果:男性患者关节痛、蝶形红斑、脱发、雷诺现象均较女性少见,而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较女性常见且严重.结论:男性与女性SLE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有一定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器官及系统受累与免疫学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并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2 047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器官及系统受累与免疫学指标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关节受累与脱发、雷诺现象、抗RNP抗体、血清IgG升高相关;皮肤受累与脱发相关,肾脏受累与胸膜炎、腹膜炎、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与贫血相关;肺脏受累与口腔溃疡、心包炎、胸膜炎相关.结论 SLE患者器官/系统受累与免疫学特征及部分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监测、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SLE患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105例,其中女性96例,男性9例,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5例。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生化检查和骨密度测定的结果,男性和绝经后≥50岁的女性使用T值评分,男性和绝经前<50岁的女性使用Z值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SLE组高脂血症、高血压、股骨头坏死、骨折史比例均高于HC组(P <0.05)。SLE组有糖皮质激素用药史103人,平均激素用量(11.1±10.1)mg/d。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98人。SLE组血清C3、C4较HC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代谢指标方面:SLE组血钙、25羟维生素D明显低于HC组,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SLE组明显低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吸收标志物PINP、β-CTX二组无明显差异(P> 0.05)。根据T值评分的人群中,SLE组腰椎BMD低于H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抗体阳性和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为SLE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CMV-IgM阳性患者63例,HCMV-IgM阴性患者66例,按照是否经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为初治组(n=48)和复治组(n=81),比较2组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SLEDAI)、CD4+T和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结果:贫血、发热、肝功能异常、白细胞(WBC)数目减少和皮疹可能是SLE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HCMV-IgM阳性组患者皮疹、关节炎、心包积液、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SLEDAI均高于HCMV-IgM阴性组(P<0.05);HCMV-IgM阳性组患者CD4+T细胞绝对值低于HCMV-IgM阴性组患者,CD8+T细胞绝对值高于HCMV-IgM阴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中HCMV-IgM阳性患者皮疹和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HCMV-IgM阴性患者(P<0.05);复治组HCMV-IgM阳性和HCMV-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IgM阳性和阴性的SLE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阳性患者病情较阴性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陈晓芳  杨敏  赵进军  赖伟男  郝鹏 《重庆医学》2018,(11):1460-146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炎(SLE-I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明确诊断的SLE-IP病例40例,并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未合并间质性肺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结果,分析SLE-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研究SLE-IP的高分辨CT分型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多见,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次之.NSIP以两肺磨玻璃样阴影多见,UIP以网格状影、蜂窝影多见.两组间干咳、胸闷/气短、雷诺现象、湿啰音、三酰甘油升高、Sm抗体阳性率、U1-nRNP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咳、胸闷/气短、雷诺现象、湿啰音、三酰甘油升高、Sm抗体阳性、U1-nRNP抗体阳性是发生SLE-IP的危险因素.结论 干咳、胸闷/气短、雷诺现象、湿啰音、三酰甘油升高、Sm抗体阳性、U1-nRNP抗体阳性是发生SLE-IP的危险因素,及时完善HR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刘洁 《中外医疗》2016,(18):13-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否将患者分为并发组32例和未并发组60例,回顾性分析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32例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既往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均是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可能危险因素除心肌梗死相关面积、部位及病变支数外,包括既往有脑梗死史、心肌梗死史、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海桐皮汤熏洗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骨科6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均行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1支,每周1次,试验组用海桐皮汤熏洗患膝关节1次/日,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1片/次,3次/日;共治疗5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进行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SA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VSA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皮疹、胃痛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胃痛3例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障碍,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海桐皮汤熏洗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毒副反应低,在临床上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肢端坏疽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7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2684例SLE患者及其中合并肢端坏疽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并对18例SLE坏疽患者进行随访。结果SLE合并肢端坏疽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3±12)岁,平均病程(99±60)个月。长病程(≥4年)、雷诺现象、C反应蛋白升高及抗SSA抗体与SLE发生坏疽有关[P值分别为0.012、0.004、0.037及0.087,OR值分别为1.03(95%CI1.01~1.05)、39.05(95%CI3.31~460.13)、17.99(95%CI1.19~271.29)及7.01(95%CI0.75~65.12)]。15例坏疽患者接受≥1mg·kg^-1·d^-1泼尼松治疗,18例接受环磷酰胺治疗,8例患者截肢。坏疽发生3周内积极给予≥1mg·kg^-1·d^-1泼尼松治疗能降低坏疽截肢风险[P=0.081,OR=0.135(95%CI0.01—1.28)]。结论长病程、雷诺现象、C反应蛋白升高及抗SSA抗体是SLE合并坏疽的危险因素,早期积极治疗能够阻止坏疽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热敏灸配合功能锻炼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健康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9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给予热敏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分别对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疗法掌握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评价临床症状的JOA表提示患者的疼痛及步行能力、疼痛上下楼梯能力、屈度角度恢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肿胀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Lysholm表提示其中跛行、交锁、疼痛、稳定性、爬楼梯、下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肿胀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AIMS2-SF表提示患者躯体、症状、社会、影响、工作5个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掌握度94.6%。结论本项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掌握、疗效显著,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骨关节炎自我管理干预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X线检查,并观察膝关节角度、关节间隙及骨质增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力线、关节间隙及骨质增生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以纠正下肢的力线,增大膝关节间隙,使骨质增生变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徐纬  孙丹  陈娜  张大同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41-2144
目的 观察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1—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初次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程度,分数记录时使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同时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普通量角器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然后作疗效评定。 结果 初次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时,2组WOMAC评分较治疗1个月后时有所上升,与治疗前同项目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WOMAC评分同项目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揿针埋针镇痛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膝关节炎疼痛以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附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48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分布特点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氏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 (P<0 .0 5 ) ,浆膜炎、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血液系统损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 (抗ds-DNA和抗Sm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抗SS -A和抗SS -B抗体 )以及补体C3 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在临床诊断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