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RGD-3D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等,采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结果 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3 mSv/a,所有监测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限值20 mSv,集体有效剂量为0.570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以介入放射学(0.375 mSv/a)稍高,其次为核医学(0.316 mSv/a),人数最多的诊断放射学为0.271 mSv/a,其余职业类别年有效剂量值均在较低水平;不同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相差不大,人均年有效剂量海安县(0.418 mSv/a)较其他地区稍高;二甲医院以下医疗单位监测剂量值(0.361 mSv/a)要高于二甲医院及以上医疗单位(0.182 mSv/a)和工业企业(0.143 mSv/a)。结论 2016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工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2006~2009年周口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作好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提供信息。方法 依据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 4a间共监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2 083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39mSv,集体剂量当量为2891.37人·mSv,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治疗4类工作的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39,1.23,1.77,1.40mSv。结论 周口市绝大多数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的剂量水平,为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2010-2012年对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8613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99.42%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不同工种中,介入放射学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0.98 mSv。结论 云南省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工作场所是安全的,介入放射学人员是今后防护和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周口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方法 依据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对个人剂量监测的方法进行。结果 3年间共监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2 008人次,集体剂量当量为2 346.5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17 mSv,从事X射诊断、介入、放射治疗、核医学4类工作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18、1.32、0.83、1.35 mSv。结论 周口市绝大多数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类调查河南省31个医疗卫生机构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依据GBZ 128-2002,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工作人员深部剂量当量Hp(10),对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铅衣内、外剂量监测,统计并转换为年有效剂量。结果 5年共监测4 32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84mSv,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影像诊断4类工作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03,1.124,1.708,0.813mSv。结论 绝大多数诊疗人员剂量水平都在安全范围之内。4类放射诊疗工作中,受照剂量由高至低排序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8年外照射个人剂量以及职业健康状况,为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个人剂量采用热释光剂量计LiF(Mg,Cu,P),体检资料采用省级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结果 8年间该医院核医学科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92人次(普放科515人次)。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值均高于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核医学科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3~0.94 mSv,普放科室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0~0.51 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8年间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人均值均低于管理目标值(5 mSv/年),明显高于普放科室人均剂量,放射人员健康状况良好,核医学科仍是医院需重点加强放射防护的部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2013-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计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结果 2013-2014年,黄浦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462人,两年的总体集体剂量为0.602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12 mSv/a,无人超标;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在0.252~2.371 mSv/a之间,核医学最高,最低是牙科诊断学;对不同等级医院的监测显示,三级医院的集体剂量占总剂量大部分,近四分之三,是集体剂量的主要贡献者。结论 近两年来,黄浦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总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9.
洛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照射剂量。方法 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个人外照射剂量测定。结果 共测定2 026人次,集体剂量当量为5.858Sv/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891mSv。其中从事密封源其他应用(密温度计、核子秤、料位计、液位计等)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最高达3.920 mSv/a,最低为核医学放免工作人员。结论 洛阳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量较低,工作场所防护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厦门市2012-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评估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及防护现状,为进一步做好辐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对厦门市1659人次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年均个人有效剂量当量范围0.28~0.34 mSv/a,平均0.31 mSv/a,以介入治疗组最高,为0.47 mSv/a,其次为核医学组(0.41 mSv/a),放射治疗组和放射诊断组相对较低。结论 厦门市2012-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明显低于20 mSv/a国家标准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厦门市医疗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条件可满足健康和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07—2017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医院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采用热释光法测量,评价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医学类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用SPSS22.0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07—2017年共监测66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2 mSv·a-1,集体剂量为34.51 man·mSv。2010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8 mSv·a-1;2011年大剂量值占比最高,为18.87%。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3.49%。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最多,共263人次,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最高,为0.82 mSv·a-1,不同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介入放射学仍是高风险辐射岗位,且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放射技师及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需加强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辽宁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更好的开展辐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 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采用热释光法测量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铅衣内剂量(HW)、铅衣外剂量(HN),运用 Mann-Whitney U 检验和 Kruskal-Wallis H 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 年共采集307 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双剂量监测数据,人均年有效剂量为 0.81 mSv,最大年有效剂量为 7.03 mSv,72.96% 监测对象年有效剂量小于 1 mSv;三级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0.95 mSv)高于二级医院(0.65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科室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放射科人均年有效剂量(0.92 mSv)高于其他科室 (0.64 mSv),心血管科人均年有效剂量(0.78 mSv)和脑血管科(0.78 mSv)剂量水平相当。结论 辽宁省307 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水平满足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整理2015—2017年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青岛市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Hp(10)数据结果,对放射工作人员射线暴露和防护情况进行评估,为更好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预防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分类整理数据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对2861人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医疗机构2015—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52、0.25和0.17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业企业2015—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17、0.16和0.14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017年各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和介入工作人员分别有3人和2人年有效剂量超出20 mSv/a。结论 青岛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各职业类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强诊断和介入工作人员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6.
钱如倍  王喜玥  薛诚 《中国校医》2022,36(12):912-915
目的 分析某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采用热释光剂量测读系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将每年监测4次及以上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共收集3 010人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1 mSv·a-1。98.84%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1.0 mSv;5人年有效剂量>5.0 m Sv。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0 mSv·a-1,低于2017年的0.11 mSv·a-1、2018年的0.12 m Sv·a-1和2020年的0.12 mSv·a-1(P均<0.05);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08 mSv·a-1,低于诊断放射学的0.11 m Sv·a-1、牙科放射学的0.14 mSv·a-1...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四川省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全省共监测7499人,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03mSv/a,年集体剂量为7.79人.Sv,年有效剂量小于5mSv/a的人员占98.61%,有0.11%的人员超过20mSv/a国家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年有效剂量排列前6位的放射工种分别是测井6.54mSv/a、介入放射学4.27mSv/a、石油和天然气工业2.51mSv/a、加速器运行2.40mSv/a、核医学2.21mSv/a、工业探伤1.90mSv/a。结论四川省放射防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苏萌  赵健  米丽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2-27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和平区从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加强放射防护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天津市和平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对2009—2011年该区1 232人次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不同剂量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的总集体剂量当量为807.8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656 mSv/a,97.40%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小于5 mSv。不同工种中,以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479 mSv/a,其次为医用诊断X射线,核医学最低。结论该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条件和环境基本是符合要求和安全的,但仍有以临床介入为主的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值。提示我们应重视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高剂量的情况,加强对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降低个人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