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1例,对21例患者的23枚囊性为主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或微波)热消融治疗。于术后即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第3、6、12、18个月随访,超声测量结节体积,计算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分析热消融治疗效果。 结果21例患者在热消融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肿、出血及声音嘶哑、声音低沉、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征象。消融术后结节体积较术前呈进行性缩小,21例患者的23枚结节术后第3、6、12、18个月的VRR分别为0.733±0.045、0.823±0.039、0.904±0.034、0.933±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01,P<0.0001)。采用LSD-t方法两两比较,随访过程中各组VRR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尤其"搅拌消融法"为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6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482个,其中,女性356个,男性126个,年龄14~82岁,结节最大径0.7~9.2 cm;实性结节258个,囊实性结节224个,甲状腺结节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96个。甲状腺结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红肿、皮肤感染、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计算结节的体积缩小率,将结节按照囊实性比例、大小、是否有桥本病背景、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结节大小、有无桥本、性别、年龄大小分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甲状腺结节囊实性比例组间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后体积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1.2±5.7)%、(69.7±4.3)%、(84.6±3.7)%、(89.3±2.9)%、(93.7±1.6)%、(94.9±1.4)%;甲状腺结节囊性成分<20%、囊性成分20%~80%、囊性成分>80% 3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858、69.101、19.410、49.559、146.653、309.950,P均<0.001),囊性成分比例越高,消融灶缩小越快;将囊性成分<20%的结节,按照最大径≤3 cm及>3 cm、是否有桥本病背景进行分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大小分组:t=9.710、8.925、9.899、12.734、17.226、42.580;是否有桥本背景分组:t=5.529、7.981、4.843、6.558、17.976、28.906,P均<0.001),3 cm以下、无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结节射频消融后体积缩小更为显著;最大径≤3 cm且囊性成分<20%的结节在性别(男性、女性)、年龄(≤40岁、>40岁)组间,同一随访时间结节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乙醇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方面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乙醇消融或射频消融的患有单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患者的住院资料,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乙醇组(n=46)和射频组(n=49)。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减少的情况;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在甲状腺结节不同囊实性比例情况下的治疗效果,同时分析不同体积情况下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均减小,但射频组患者结节体积缩小率(90.78±7.47)%明显高于乙醇组(69.71±4.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甲状腺结节体积的增大,囊实性比例的缩小,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均减小。而当结节体积大于30ml时,结节囊实性比例不足50%,乙醇组体积缩小率不足50%,治疗无效。不论结节体积及囊实性比例的大小,射频组患者结节体积缩小率均显著高于乙醇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小于30ml、囊实性比大于50%,乙醇消融经济且疗效确切,可做为首选;而结节体积较大,囊实性占位不足50%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乙醇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方面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乙醇消融或射频消融的患有单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患者95例,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乙醇组(n=46)和射频组(n=49)。于术后3、6、9、12个月观测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情况,以及不同囊实性比例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3、6、9、12个月,射频组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均明显大于乙醇组,且以术后12个月缩小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组不同体积结节术后体积缩小率均>85%,且均明显大于乙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结节体积>30 ml时,乙醇组术后12个月体积缩小率不足50%,治疗无效。两组患者结节术后体积缩小率均随囊实性比例的减小而减小,且射频组体积缩小率均大于乙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囊实性比例<50%,乙醇组术后12个月体积缩小率不足50%,治疗无效。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囊实性结节<30 ml或囊实性比例>50%,应首选乙醇消融治疗;而对于体积>30 ml或囊实性比例<50%的结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共计58个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良恶性结节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常规超声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 0.05);常规超声检查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表现、血流阻力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造影检查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均匀增强多于恶性结节,不均匀增强少于恶性结节,周边环状增强表现多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增强表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造影检查中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超声强化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峰值到达时间差异显著(P <0.01)。结论: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检查可更清晰观察甲状腺结节特征,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射频和微波消融的可行性及效能。 方法使用目前常用的热消融方式(射频和微波)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囊性成分的模拟液体(蒸馏水、生理盐水、血液、肝囊肿穿刺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进行消融。作用功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热消融功率(35 W和50 W),每30 s记录温度值,连续监测10 min,绘制时间温度曲线。观察消融针针尖情况,记录针尖液体固化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特点,必要时送病理检查。比较相同功率消融达到目标温度(60 ℃)的时间,并使用方差分析比较相同功率的射频和微波消融的热效能差异。 结果蒸馏水仅能进行微波消融,而无法进行射频消融。35 W射频消融在生理盐水、肝囊肿穿刺液中比微波消融较早达到消融目标温度[(171.4±3.9)s vs(343.6±5.7)s、(170.2±4.8)s vs(444.5±7.2)s],时间温度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热效能(F=228.311、193.632,P均<0.001);50 W射频消融在肝囊肿穿刺液中比微波消融较早达到消融目标温度[(127.3±3.1)s vs(165.7±3.4)s],时间温度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热效能(F=47.429,P<0.001);但射频消融在血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中无法达到消融目标温度。而50 W微波消融能在所有模拟液体中达到消融目标温度,且在血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中的热效能明显优于射频消融(F=47.429、22.859,P均<0.001)。 结论微波消融能对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囊性成分的模拟液体进行消融,且性能相对稳定。射频消融热效能较高,但对蒸馏水无法消融,对血液和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穿刺液因针尖容易形成积碳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囊实性及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8例患者的17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检查。将穿刺细胞学及组织学的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63例患者获得手术病理,其余病例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2年3个月至6年2个月。结果 175个甲状腺结节中实性及囊实性结节分别为115个和60个。US-FNA检查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手术及随访证实实性结节中甲状腺癌36例,囊实性结节中甲状腺癌3例。实性结节及囊实性结节涂片不满意率分别为7%和8%。US-FNA对囊实性和实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相近(88.8%对94.6%,),但前者诊断敏感性较低。对≤1 cm及>1 cm实性甲状腺癌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相似(敏感性75.0%对83.9%,准确性94.1%对86.3%)。结论 US-FNA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实性及囊实性结节取材满意,诊断准确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评价甲状腺结节消融术后结节缩小率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我院进行甲状腺结节消融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均行超声检查。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CT)、核磁共振(MRI)等临床综合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超声与综合检查缩小状况(平均结节体积、缩小率)。治疗1年后,比较超声检查及临床综合检查得出囊性、实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缩小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年后较治疗前,两种检查方式均显示患者平均结节体积有降低(P<0.05),且两种检查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年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种检查方式均显示患者缩小率有上升,且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年后,2组种检查方式评估囊性、实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缩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消融术后甲状腺结节大小具有较高准确率,可应用于甲状腺消融术后检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影像特点,探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5月因甲状腺结节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3例,共记录结节418个。术前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记录结节边界、回声性质、回声结构、钙化情况、结节血流等超声特征。结果:术后病理良性结节291个,恶性结节127个。边界不清楚、实性、低回声结构、钙化、周边血流等超声特征在恶性结节中较为常见,以上述特征为标准判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52%(43%~61%),87%(79%~92%),87%(80%~93%),48%(39%~57%)和54%(44%~62%);特异性分别为:69%(63%~74%),74%(69%~79%),46%(40%~52%),74%(69%~7 9%),86%(82%~90%)和48%(42%~54%);诊断的优势比分别为:2.38(1.55~3.65),18.64(10.49~33.10),5.84(3.29~10.35),5.80(3.58~9.39)和1.05(0.69~1.60)。结论: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特点可以提高其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PLA)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4例接受PLA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2年的随访资料进行评估,包括结节的体积及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 ratio,VRR),并评价影响PLA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PLA术后2年内体积明显缩小,对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12、18及24个月VRR分别为:(5.2±71.1)%,(45.5±41.7)%,(70.4±26.3)%,(86.3±16.3)%,(87.8±15.6)%,(89.2±15.1)%;甲状腺结节按内部成分不同分组,术后1、3个月组间VR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囊性为主的结节VRR更大;将实性结节按照体积分组,术后6个月至24个月组间V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5ml以下的实性结节消融后VRR更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初始体积是影响随访终点VRR唯一影响因素。结论:PL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结节初始体积是对术后VRR唯一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量化评分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3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癌患者50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51例。共评估甲状腺结节1508个。将甲状腺结节大小、位置、数目、低回声、界限不清、有包膜但不完整或无包膜、有晕环但不完整或无晕环、纵横比≥1、内部有血流、后方伴声衰减,内无囊性回声、微钙化、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作为自变量,将甲状腺结节恶性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结节恶性相关因素。对1508个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相关因素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评分。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低回声、界限不清、有包膜但不完整或无包膜、有晕环但不完整或无晕环、纵横比≥1、内部有血流、后方伴声衰减、内无囊性回声、微钙化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结节恶性有相关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结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08, P<0.05)。768个评分<6分的甲状腺结节中,742个为良性,24个为恶性;60个评分≥10分的甲状腺结节中,2个为良性,58个为恶性;314个评分8~9分的甲状腺结节中,60个为良性,254个为恶性;368个评分6~7分的甲状腺结节中155个为良性,213个为恶性。结论甲状腺结节的量化评分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过8分的甲状腺结节大部分为恶性,应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8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并比较消融前结节体积及消融后结节体积及体积缩小率。结果 对308例患者共324个结节均成功完成消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甲状腺结节消融前平均体积为(12.17±20.16)cm3,最终消融后平均体积为(2.35±4.42)cm3,较消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消融后体积缩小率为(66.43±60.08)%。消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均较消融前明显减小(P均<0.05)。消融前结节体积与最终消融后结节体积缩小率呈正相关(r=0.181,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确切,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无水乙醇硬化联合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1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测量术中(囊液抽尽后)及术后1、3、6、12个月结节体积大小,观察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甲状腺功能指标,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51例患者共51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治疗后3、6、12个月结节体积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缩小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无1例患者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波消融与无水乙醇硬化二者联合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7例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误诊为甲状腺癌患者的声像图与病理特征。 方法与手术病理镜下诊断结果对照并结合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数据系统(TI-RADS)评估结果,对37例患者4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前超声出现的恶性征象特征及超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仅用灰阶超声误诊的37例患者4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前超声显示小结节21个,最大径≤10.0 mm,大结节25个,最大径>10.0 mm,其中多数结节具有3个或3个以上恶性征象,表现为实性(89.1%,41/46)、囊实性(10.9%,5/46)、极低回声(87.0%,40/46)、结节边缘不规整(56.5%,26/46)和钙化(76.1%,35/46,微钙化及粗大钙化),部分结节纵横比>1(30.4%,14/46)。以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为基础进行评估,46个结节中TI-RADS评估为4c类41个(89.1%,41/46,即具有4个恶性超声征象),TI-RADS 5类5个(10.9%,5/46,即具有5个恶性超声征象),无TI-RAD S 1~3类结节(无恶性超声征象)。4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病理显示结节间质广泛纤维化伴玻璃样变及钙化,致超声图像复杂多样,与恶性结节难以鉴别而误诊。 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间质出现广泛纤维化伴玻璃样变、质硬、出血、钙化、囊性变等病理改变,会使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内部结构出现相应改变,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规整或不规整、纵横比>1等良恶性征象混合存在或叠加出现时超声易误诊为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5.
Our aim wa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outcome of ultrasound (US)-guided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RF) ablation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assisted by a real-time virtual needle tracking (VT) system. Forty-five patients (34 females, mean age ± standard deviation (SD): 44 ± 16 y, range: 29–68 y) with 45 benign non-functioning thyroid nodules (mean volume ± SD: 13.5 ± 6.7 mL, range: 12–22 mL) underwent VT-assisted US-guided RF ablation. Nodule volume was evalua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during 6-mo of follow-up. Complication rat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fter treatment were also evaluated. By use of the VT system, the tip of the RF electrode was identified during all ablation procedures. The overall mean volume redu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72.6 ± 11.3% and 2.5%, respectively. Overall satisfaction at the 6-mo follow-up was rated by patients as positive in 42 cases (93%). The VT system could be useful in thyroid nodule ablation procedures because it is able to track the RF electrode tip even when the tip is obscured by the bubbles produced by the ablative process. VT-assisted RF ablation can be a tolerable,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non-functioning thyroid nodul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钙化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至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95例患者共258个结节。重点观察甲状腺结节数目、回声以及结节内钙化灶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将不同钙化模式分为3型:Ⅰ型微小点状微钙化,Ⅱ型粗大钙化,Ⅲ型周边钙化。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率为68.6%(81/118),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钙化率40.0%(56/1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6,P<0.01)。Ⅰ型微小点状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72.8%(59/81),高于其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发生率41.1%(23/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6,P<0.01)。Ⅱ型粗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19/81)vs 37.5%(21/56),χ2=3.159,P>0.05]。Ⅲ型周边钙化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21.4%(12/56),高于其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3.7%(3/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5)。伴钙化的甲状腺单发结节、甲状腺极低回声结节恶变率分别为85.3%(58/68)、76.2%(48/63),均高于伴钙化的甲状腺多发结节、甲状腺其他回声结节恶变率33.3%(23/69)、44.6%(33/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261、14.057,均P<0.0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每种钙化都存在恶性风险,不同类型钙化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钙化灶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344例行粗针穿刺的甲状腺结节,将其按有无钙化及不同钙化类型进行归类,分为无钙化、簇状微钙化、小钙化、粗大钙化及环状钙化组。统计其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 1 344例结节中,良性972例,恶性372例;有钙化744例,无钙化600例。恶性结节钙化发生率(66.13%)、簇状微钙化发生率(72.22%)及小钙化发生率(41.94%)均高于良性结节(P0.01)。钙化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6.13%和48.77%,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06%及79.00%。簇状微钙化特异度更高,其特异度为97.94%,灵敏度为13.98%,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及74.84%。结论簇状分布的微钙化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异性高,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完整的环状钙化则多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表现。小钙化和粗大钙化不能单独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必须结合其他超声特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40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且全部患者均通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观察比较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不同超声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40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提示,共检查出甲状腺结节:418个,其中,良性结节:148个,恶性结节:270个;超声检查共检查出甲状腺结节408个,其中,良性结节:144个,恶性结节:264个,与病理诊断相比,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方面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不同超声特征: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声晕、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相对运动、血流分布、阻力指数、硬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使用多模态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通过多模态超声检查也能够有效地区分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患者首先行灰阶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晕环等;再采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有无彩色血流及其分布;然后在纵切面进行实时弹性成像,将弹性图分为Ⅰ~Ⅴ级.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结果:Ⅰ、Ⅱ级共6例患者,均为良性;Ⅲ级9例(6例良性,3例恶性);Ⅳ、Ⅴ级共36例(34例恶性,2例良性).以弹性分级Ⅳ~Ⅴ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85.71%,准确率90.20%,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0.00%,明显高于灰阶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χ2=16.252,P<0.001).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发现可疑恶性的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