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不同生殖衰老分期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以及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 therapy,HRT)的绝经后女性FSD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两家医联体医疗机构就诊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女性902例。根据生殖衰老分期(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 STRAW+10)及绝经后女性是否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 therapy,HRT),将研究对象分为7组:生育期组(reproductive group, R)146例、绝经过渡期早期组(early menopausal transition group, ET)199例,绝经过渡期晚期组(late menopausal transition group, LT)87例,绝经后早期组(early postmenopause group, EP)183例,绝经后晚期组(late postmenopause group, LP)41例,绝经后早期应用HRT组(early postmenopausal women using HRT, EP-HRT)207例应用雌二醇片2 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2 mg:10 mg),绝经后晚期应用HRT组(late postmenopausal women using HRT, LP-HRT)39例应用雌二醇屈螺酮片(1 mg:2 mg)。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量表评估FSD。结果 EP组和LP组的FSD、性欲障碍、阴道润滑障碍、性满意度障碍以及性交痛的比例均明显高于R组、ET组和LT组,LP组性唤起障碍和性高潮障碍的比例、EP组性唤起障碍的比例高于R组、ET组,LT组性欲障碍和性唤起障碍的比例、EP组性高潮障碍的比例高于R组,LP组的阴道润滑障碍和性交痛的比例均高于EP组(P<0.05)。EP-HRT组的FSD、性欲障碍和性满意度障碍的比例明显低于EP组(P<0.05)。LP-HRT组的阴道润滑障碍、性满意度障碍以及性交痛的比例明显低于LP组(P<0.05)。结论 女性FSD的比例随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应用HRT可降低绝经后女性FSD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两家医联体医疗机构就诊的女性902例。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生物学、临床特征和躯体测量指标。根据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量表评估FSD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有FSD 和 无FSD。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将研究对象分期、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KMI)评估更年期症状、心理健康问卷-9量表评价抑郁状态、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t Questionnaire, ICIQ)量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量表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FSD的影响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I评分(OR=1.061,95%CI:1.039~1.083)、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OR=1.008,95%CI:1.002~1.014)、高中以下学历(OR=1.446,95%CI:1.019~2.052)、抑郁(OR=1.814,95%CI:1.156~2.845)、绝经后早期(OR=1.717,95%CI:1.106~2.667)、绝经后晚期(OR=1.905,95%CI:1.008~3.602)、婚姻关系一般(OR=2.422,95%CI:1.711~3.429)和婚姻关系不满意(OR=1.945,95%CI:1.018~3.717)是FSD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绝经后早期应用芬吗通治疗是FSD的重要保护因素(OR=0.229,95%CI:0.059~0.889,P<0.05)。结论 FSD受心理、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卵巢衰竭是FSD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早期应用绝经激素治疗是FS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OCs)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共纳入210例门诊PCOS患者,其中服用口服避孕药者126例(OC组),未服用者84例(NOC组)。采用网络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并补充附加问题,评估参与者的基本信息、避孕方法、性伴侣关系稳定程度、孕产史等多个女性性功能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OC组FSFI总分中位数为26.35分,50.79%表现为FSD高风险;NOC组FSFI总分中位数26.85分,47.62%显示FSD高风险;两组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5)。在口服避孕药使用者中,服用35 μg炔雌醇/2 mg醋酸环丙孕酮、30 μg炔雌醇/3 mg屈螺酮、30 μg炔雌醇/150 μg去氧孕烯三种不同成分口服避孕药的患者之间,FSF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生活是否主动、伴侣关系是否稳定是PCOS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PCOS患者中,是否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不同类型口服避孕药的患者之间性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OS患者性功能的潜在影响因素中,性生活是否主动、伴侣关系是否稳定与FSD高风险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中国女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各种典型绝经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 MoCA)评估150名志愿者的认知功能,将其中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6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MCI组),认知功能正常的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on-MCI组)。收集临床、社会人口学和人体测量学数据,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KMI)评估绝经症状。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间年龄(P=0.001)、教育水平(P=0.001)、KMI评分(P <0.001)、失眠(P=0.033)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年龄不超过55岁的患者,失眠(P=0.032)、头痛(P=0.021)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P=0.004)是MC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各种更年期症状与MCI之间明确关联,这可能为预防痴呆症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国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患病类型,以及绝经、年龄、抑郁心理、与性伴侣同居时间、吸烟、妊娠次数等因素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女性性功能量表( 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女性就诊者及陪同的女性家属以及黑龙江省、山东省不同的城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完整问卷461份,收回率92.2%,经过筛选后,有298例完整问卷纳入统计分析。 FSFI总分平均分是23.69,按照FSFI总分小于26.55定义为有性功能障碍,则58.1%的围绝经期的女性有女性性功能障碍。基于FSFI 6个维度的评分分析,其中50.7%有性欲障碍,43.3%有性唤起障碍,35.6%有性高潮障碍,33.6%有性满意障碍,29.5%有性交痛,28.5%有阴道润滑障碍。年龄增长和抑郁心理是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同居时间、吸烟、是否绝经、妊娠次数等对女性性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使用FSFI量表问卷,以26.55为cut-off值,中国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58.1%;各维度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为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障碍、性交痛、阴道润滑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中国北京周边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患病类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和Kupperman评分量表和自制量表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和探讨调查结果。结果共发放407份问卷,回收308例有效问卷进入统计学分析,有效回收率75.6%。北京周边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总体发病率为84.1%,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痛和性满意度发生率分别为95.5%、69.8%、60.7%、66.9%、69.5%和69.2%。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女性在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的润滑度、性高潮障碍、性满意障碍以及性交痛等6个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绝经、激素补充、经济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医院就诊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调查(附420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在我院就诊的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患病类型,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20例就诊于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围绝经期女性及女性家属,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和自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总体发病率为84.1%,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痛和性满意度发生率分别为95.5%,69.4%,57.9%,66.9%,68.5%和69.1%.不同年龄、月经情况、收入及是否有合并症/激素补充治疗女性性功能FS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女性性功能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绝经、激素补充、经济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正常体重指数(BMI)围绝经期女性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状况,分析腹型肥胖对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妇科以及内分泌科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5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腰臀比(WHR)分为正常组(A组)和腹型肥胖组(B组)。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KMI)评估围绝经期症状,比较KM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在2组间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WHR与KMI评分以及各维度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在2组不同WHR的围绝经期女性中,B组围绝经期女性的KMI总分以及潮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3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R与KMI评分以及潮热出汗、感觉障碍、失眠3个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正常BMI的围绝经期女性腹型肥胖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对此时期的女性进行体重管理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查的患者185例,依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内脏型肥胖组和正常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对人体测量学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中,内脏型肥胖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稳态胰岛素指数均高于正常组,VAT与三者呈明显正相关。围绝经期三酰甘油浓度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P<0.05),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绝经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应该关注局部脂肪分布与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46例,测定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根据ABI分为糖尿病合并LEA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生物化学指标和SCH的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7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17例合并SCH,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LEAD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及SCH患病率较对照组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5,95% CI:1.031~1.078,P<0.001),SCH(OR=2.162,95% CI:1.383~3.379,P=0.001),吸烟(OR=2.129,95% CI:1.352~3.355,P=0.001),收缩压(OR=1.014,95% CI:1.004~1.023,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189,95% CI:1.026~1.378,P=0.021)与糖尿病LEAD正相关,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OR=0.984,95% CI:0.974~0.995,P=0.003)与LEAD负相关。男性患者中,SCH对LEAD的影响更显著(OR=3.747,95% CI:1.940~7.239,P<0.001),女性患者中则无相关性。结论 SCH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EA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启阳娱心丹方辅助治疗女性抑郁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研究的女性抑郁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共62例,对照组(31例,艾司西酞普兰20 mg/d)和研究组(31例,艾司西酞普兰20 mg/d合并中药启阳娱心丹方),收集基线时及服药后第2、4、8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及泌乳素结果。 结果 分析显示HAMD、HAMA评分、FSFI评分及PRL测定指标在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第8周末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 vs 62%,P<0.05);研究组性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 vs 4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 vs 19.4%,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启阳娱心丹方治疗女性抑郁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泌乳素水平,改善性功能障碍,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88例)和槐杞黄颗粒治疗组(9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检测2组患儿哮喘发作程度指标、中医症候指标、血液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后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便干/便溏、低热、咳嗽咯痰、神疲纳呆及舌苔白临床症状评分降低(P<0.01),盗汗及口干喜饮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组患儿免疫球蛋白(血清IgA、IgG及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T细胞、Th细胞及NK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B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2组患儿血清Ts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用力潮气量(FVC)比值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2组患儿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可以减轻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血NK细胞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肝脏损伤的可行性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K562细胞,从新鲜脐带血获得大量NK细胞。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组、Model组、Mod-Con组和Mod-NK组。实验完成1周后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岐酶(SOD)、丙二醛(MDA)及肝脏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肝脏切片组织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成功构建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输注大量高纯度的脐血NK细胞,可显著改善其肝脏损伤,促进体质量回升(P<0.01)并降低肝脏指数(P<0.05),血清及肝脏中SOD活性增强(P<0.01),MDA水平降低(P<0.01);肝脏切片示肝细胞水肿减轻,Masson染色显示肝组织纤维化减轻;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少(P<0.01),而抗凋亡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P<0.01)。 结论 脐血NK细胞输注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