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铁超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高铁组(含1% FeSO4的基础饲料)、高脂组(高脂饲料)、高脂低铁组(含0.5% FeSO4的高脂饲料)、高脂高铁组(含1% FeSO4的高脂饲料)。干预20周后,称取大鼠体质量;肝脏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堆积情况;测定肝脏内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肉碱酰基转位酶Ⅰ(C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膳食20周使大鼠体质量、肝脏TG含量均明显增加(P均 < 0.05),并促进TG在肝脏的沉积;且FA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增加,CP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 < 0.05)。与高脂组比较,高脂高铁组大鼠肝脏TG含量明显增加(P < 0.05);FA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CP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 < 0.05)。结论:铁超载能够促进NAFLD大鼠肝脏脂质堆积,加重脂代谢紊乱,促进NAFLD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34a及其下游基因在铁超载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高铁组(含1% FeSO4的基础饲料)、高脂组(脂肪供能比为35%的高脂饲料)和高脂高铁组(含1% FeSO4的高脂饲料)。干预12周后,称取大鼠体质量;肝脏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脏中脂质堆积程度;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肝脏中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和PPAR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和高脂高铁组大鼠体质量、血清ALT及miR-34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 < 0.05),SIRT1及其下游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 < 0.05),肝脏脂质堆积程度加重;与高脂组比较,高脂高铁组SIRT1和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 0.05)。结论:高脂高铁联合作用,可进一步激活miR-34a的表达,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加重NAFLD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1c+细胞中敲除TAK1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CD11c+细胞中特异性敲除TAK1的C57BL/6小鼠,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2 m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作为Con A敲除组和生理盐水敲除组。另选C57BL/6小鼠,鼠尾静脉注射Con A(12 mg/kg)或生理盐水,作为Con A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6 h之后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肝、肾、胸腺等脏器系数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分;测定血清中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5/6/12)及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on A对照组ALT和LDH显著升高(P均 < 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 0.05),血清中TNF-α、IFN-γ、IL-4/5/6水平和肝中TNF-α和IFN-γ均显著升高(P均 < 0.05);生理盐水敲除组肝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Con A对照组相比,Con A敲除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DH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 0.05),肝组织IFN-γ水平,血清中TNF-α、IL-4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CD11c+细胞中敲除TAK1无明显肝损伤作用,但可加重Con A诱导的肝脏损伤,该作用可能与进一步激活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母鼠相同的剂量喂饲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8周龄时每个染毒剂量均分为两组,每组12只,均雌雄各半。8周组在此时收集样品,利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小鼠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水平,眼底静脉荧光造影与小动物视网膜眼底成像技术检测眼底血管渗透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相关分子转录水平改变;20周组继续用醋酸铅饮用水喂养至20周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子代小鼠血铅浓度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8周组=0.887,r20周组=0.972,P均 < 0.05)。在100 mg/L剂量以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高于染毒20周组(P < 0.05);在500 mg/L剂量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低于染毒20周组(P < 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的子代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2 h内血糖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面积积分高于对照组小鼠(P < 0.05或P < 0.01)。在染毒8周组,小鼠血糖及AUC在1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而在染毒20周组小鼠在10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在染毒8周组,小鼠未出现血管渗漏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水平先升高后抑制表现(P < 0.05或P < 0.01);在染毒20周组,100和500 mg/L醋酸铅暴露条件下,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受到抑制(P < 0.01)。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小鼠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升高,早期敏感剂量更低;持续性的铅暴露直接导致了视网膜血管渗漏,铅暴露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母鼠相同的剂量喂饲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8周龄时每个染毒剂量均分为两组,每组12只,均雌雄各半。8周组在此时收集样品,利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小鼠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水平,眼底静脉荧光造影与小动物视网膜眼底成像技术检测眼底血管渗透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相关分子转录水平改变;20周组继续用醋酸铅饮用水喂养至20周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子代小鼠血铅浓度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8周组=0.887,r20周组=0.972,P均 < 0.05)。在100 mg/L剂量以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高于染毒20周组(P < 0.05);在500 mg/L剂量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低于染毒20周组(P < 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的子代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2 h内血糖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面积积分高于对照组小鼠(P < 0.05或P < 0.01)。在染毒8周组,小鼠血糖及AUC在1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而在染毒20周组小鼠在10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在染毒8周组,小鼠未出现血管渗漏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水平先升高后抑制表现(P < 0.05或P < 0.01);在染毒20周组,100和500 mg/L醋酸铅暴露条件下,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受到抑制(P < 0.01)。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小鼠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升高,早期敏感剂量更低;持续性的铅暴露直接导致了视网膜血管渗漏,铅暴露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降脂酮(JZT)对胰岛素抵抗(IR)细胞模型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降脂酮对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RL-3A大鼠肝细胞系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及降脂酮组。对照组加入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PA组100 μmol/L PA培养12 h;JZT组用JZT预处理后,换用100 μmol/L PA培养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试剂盒检测TG、TC、HDL-C、LDL-C水平;GOD-POD法检测基础葡萄糖消耗和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消耗变化;DCFH-DA染色法检测细胞ROS水平,试剂盒检测CAT活性、T-AOC、MDA及GSH含量。结果:25 mg/mL降脂酮降低BRL-3A细胞的生存率(P < 0.05);降脂酮可以提高IR模型细胞基础葡萄糖摄取量和HDL-C水平,降低TG、TC、LDL-C水平(P < 0.05);降脂酮可以减少IR模型细胞ROS水平,降低MDA含量,增加CAT活性及T-AOC(P < 0.05)。结论:降脂酮对IR模型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降脂酮降低IR模型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并改善糖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DEHP)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及硒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DEHP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300、600和900 mg/kg)、3个硒干预组(在相应剂量的染毒组中加入1 mg/kg酵母硒)。染毒8周,染毒期末,大鼠空腹16 h后称量大鼠体质量、采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称量肝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各DEHP染毒组、硒干预组的肝脏平均质量、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1)。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较相应的染毒组增加(P < 0.05)。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浓度明显升高(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ST浓度明显升高(P < 0.01);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TP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G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AST、TP、GLB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染毒组(P < 0.01或P < 0.05)。结论:DEHP的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的体质量与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肝脏肿胀,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硒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EH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睡莲花烟花苷对D-半乳糖胺(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烟花苷(25、50和100 mg/kg)给药组,共6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和烟花苷给药组按10 mL/kg每日灌胃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其他各组腹腔注射D-Gal(800 mg/kg,按0.02 mL/g)造模。造模8 h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摘取肝脏、脾脏称取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取0.3 g肝组织制备匀浆,检测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取肝左叶距边缘0.5 cm处小块组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在(50、100 mg/kg)剂量时,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 0.01),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INF-γ水平降低(P < 0.05);肝脏、脾脏系数降低(P < 0.05),肝匀浆中SOD和GSH活力均显著升高(P均 < 0.05),MDA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 < 0.05);肝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各剂量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其中烟花苷50和100 mg/kg组较25 mg/kg组受损程度较轻、修复情况较好。结论:烟花苷对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抗氧化酶、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B7-H4)在小鼠食管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133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42只和诱癌组91只。诱癌组小鼠采用饮水法给予50 μg/mL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15周,诱导小鼠食管癌前病变。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食管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B7-H4蛋白在食管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7-H4蛋白在小鼠血清中的表达。结果:从16~28周,4NQO诱癌组小鼠食管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增厚、凸起、肿块等病理改变。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食管组织癌前病变级别与诱癌时间呈正相关(r=0.55,P < 0.01)。另外,B7-H4在食管组织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前病变级别呈正相关(r=0.57,P < 0.01)。与对照组相比,第26周和第28周诱癌组小鼠食管组织B7-H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与正常小鼠相比,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小鼠血清B7-H4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 0.05)。结论:小鼠食管癌前病变进程中,B7-H4蛋白在血清和食管组织中表达上调,B7-H4可能参与了食管癌前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γ射线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微丝形态变化和对丝切蛋白(cofilin)磷酸化的影响,探讨cofilin及相关蛋白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按对照组(0 h),照射后3、6、9、12和24 h时间点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2 Gy γ射线诱导,根据cofilin蛋白表达规律,确定取材时间。另将24只BALB/c小鼠按γ射线诱导剂量随机分为未照射(0 Gy)组、2、6和10 Gy组共4组,照射3 h后取材,观察淋巴细胞微丝形态,进行cofilin蛋白1(cofilin 1)、磷酸化cofilin蛋白(p-cofilin)、LIM激酶1(LIMK1)、TES激酶2(TESK2)和Slingshot家族的磷酸酶2(SSH2)表达检测。结果:BALB/c小鼠在2 Gy γ射线照射3 h后胸腺淋巴细胞cofil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 < 0.05),因此后续实验选择照后3 h为取材时间。通过对cofilin及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发现随着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胸腺淋巴细胞cofilin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以10 Gy组增加最为明显(P < 0.05);而p-cofilin的表达则减少,10 Gy组减少最为明显(P < 0.05)。LIMK1、TESK2和SSH2的表达在照射后无显著变化(P > 0.05)。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更多的SSH2使p-cofilin的Ser3位点去磷酸化,胞质内cofilin的量增多,参与到微丝骨架组装的过程中,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学单体齐墩果酸(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热量葡萄糖溶液)、酒精暴露组(灌胃给予4 g/kg酒精构建酒精性胃壁损伤模型)、OA干预组(灌胃给予溶解了10 mg/kgOA的酒精溶液进行干预),共3组,每组8只,持续30 d。观察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检测胃壁大体改变和HE病理变化;胃壁组织丙二醛(MD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抗氧化酶转录因子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 g/kg的酒精暴露30 d可以成功诱导大鼠胃壁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与酒精暴露组大鼠相比,OA干预组的胃壁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胃壁组织MDA、GSSG含量减少(P < 0.05),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增加(P < 0.05),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同时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OA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发挥对酒精诱导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的抗肝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肢右侧腋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肝癌H22荷瘤模型组、肝复乐阳性治疗组(1 351.5 mg/kg)、CPhGs高剂量组(500 mg/kg)、中剂量组(250 mg/kg)、低剂量组(125 mg/kg),共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肝复乐或CPhGs,连续10 d。期间监测小鼠的一般状况,观察各组H22荷瘤小鼠瘤体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摘眼球取血,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甲胎蛋白(AFP)含量;分离脾脏、肝脏,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完整剥取瘤体,计算各组小鼠的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瘤体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荷瘤模型组动物腋下肿瘤出现早且生长最快,CPhGs低、中剂量组次之,高剂量组和阳性治疗组瘤体生长较慢。与模型组比较,CPhGs中、高剂量组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 < 0.05),各剂量组抑癌率随CPhGs剂量增加依次升高(P < 0.05);阳性治疗组和CPhGs各剂量组脾脏系数均明显升高及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5);CPhGs中、高剂量组和阳性治疗组IL-2含量均明显升高(P < 0.05),而AFP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5);CPhGs各剂量组和阳性治疗组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5)。病理结果发现CPhGs各剂量组小鼠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数目较少、异质性降低、并伴有大量坏死细胞。结论:CPhGs能降低肝癌H22荷瘤小鼠肝脏损伤,并对其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CPhGs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AFP含量及提高荷瘤小鼠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γ射线半数抑制剂量和纳米氧化铈的使用浓度,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γ射线和纳米氧化铈处理后的细胞存活情况。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γ射线照射组,纳米氧化铈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000 5、0.05和5 μmol/L的纳米氧化铈处理后,再进行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胞内pH值检测。结果: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γ射线诱导A549/DDP细胞半数抑制剂量为25 Gy。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发现,与照射组相比,纳米氧化铈低浓度组细胞的SF2降低、a/b比值和增敏比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纳米氧化铈低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增加(t=5.42,P < 0.05);纳米氧化铈低、中、高浓度组的S期阻滞明显(t=3.14、4.08、6.81,P < 0.05);纳米氧化铈低、高浓度组的胞内pH值升高(t=2.86、4.93,P < 0.05)。结论:低浓度纳米氧化铈对于体外培养的A549/DDP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GAT)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3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5、50、100 mg/kg) GAT组和对照组。给药体积按10 mL/kg,连续灌胃给药7 d,对照组给予对应体积的生理盐水。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肌酐(CRE)和甘油三酯(TG)浓度,初步评价加替沙星导致的小鼠肝组织损伤。进一步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类,并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GAT组小鼠肝脏质量显著降低(P<0.01);低、中剂量GAT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低、中剂量GAT组小鼠血清ALT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剂量GAT组小鼠血清AST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GAT组共筛选出2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0个上调基因,7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类提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多细胞生物、多生物及生殖过程等17个生物过程中。KEGG通路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化合物的代谢等22条通路中。结论: GAT可导致小鼠肝功能发生变化,并通过影响小鼠肝脏内胆汁酸和胆固醇等内分泌系统和脂质代谢等的平衡,造成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续暴露2-乙酰基-4-羟基-丁基咪唑(TH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雌鼠作为实验动物,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5、2.5、12.5 mg/kg)和30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2、0.5、2.5 mg/kg)。染毒结束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T细胞增殖功能实验和NK细胞活性实验;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脾中T细胞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使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细胞趋化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2.5和1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P < 0.05),CD4+和CD8+T细胞数增多(P < 0.05),NK细胞活性降低(P < 0.05),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12.5 mg/kg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P < 0.05)。经口连续染毒THI 30 d,0.5和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结论:THI可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该效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长期暴露对成年雄性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150、300、600 mg/kg DEHP暴露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和饮水,暴露组大鼠连续灌胃给予DEHP 3个月。处死大鼠前称取大鼠体质量并计算各组织脏体比,检测尿碘含量,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及血清TTR、TRH、TSAb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DEHP暴露,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甲状腺湿重和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150、300、600 mg/kg剂量组大鼠肝脏脏体比增加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 < 0.05)。600 mg/kg剂量组大鼠尿碘水平显著降低(P < 0.05)。600 mg/kg剂量组血清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降低(P < 0.05)。结论:DEHP 3个月的暴露期对大鼠体质量未产生明显影响,对甲状腺、肝脏脏器系统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DEHP的暴露可抑制大鼠体内TSH的合成、分泌及转运,扰乱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在槲皮素抑制异烟肼(INH)诱导的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INH组(10 mmol/L INH)、单独槲皮素组(50 μmol/L槲皮素)、槲皮素保护组(10 mmol/L INH+50 μmol/L槲皮素),各组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状态。Western blot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评价细胞内Nrf2/ARE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NH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降低(P < 0.01);与INH组相比较,槲皮素保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减少(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INH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槲皮素保护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NH组(P < 0.01)。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INH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这可能与槲皮素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活性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2.5)暴露后,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氧化应激和DNA甲基化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使用大功率大气PM2.5采样器收集PM2.5样品,超声后冷冻提取PM2.5,分别以0、5、20 μg/mL的浓度作用于斑马鱼胚胎。在暴露后2、6、24、48 h提取胚胎RNA,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以及DNA甲基化相关基因DNA羟化酶1(tet1)、DNA甲基转移酶(dnmt1) mRNA的表达。结果:斑马鱼胚胎暴露于0、5、20 μg/mL的PM2.5后2~6 h,sod1tet1dnmt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着剂量升高而明显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r依次=0.98、0.98、0.99,P均 < 0.05);PM2.5暴露后2~6 h ogg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5 μg/mL剂量组显著升高(P < 0.05)。而PM2.5暴露后24~48 h,sod1ogg1tet1dnmt1的mRNA相对表达量相对2~6 h均明显下降(P < 0.05)。结论:PM2.5对斑马鱼胚胎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1ogg1以及DNA甲基化相关基因tet1dnmt1的mRNA表达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鹿血清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心肌细胞采用无糖DMEM培养基培养18 h造成缺糖损伤,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鹿血清预处理6和12 h两种情况是否减轻缺糖损伤的心肌细胞,并选用羊血清作对照。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鹿血清组(5、10和20 mg/mL)及羊血清组(5、10和20 mg/mL),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细胞相对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指标。结果: 预处理6 h情况下,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鹿血清及羊血清均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相对活力(P < 0.01),鹿血清与羊血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处理12 h情况下,不同浓度(5、10、20 mg/mL)鹿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高于模型组(P < 0.01),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不同浓度(5、10、20 mg/mL)羊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 mg/mL鹿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高于20 mg/mL羊血清组(P < 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5、10、20 mg/mL)鹿血清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降低(P < 0.01),20 mg/mL鹿血清组及不同浓度(5、10、20 mg/mL)羊血清组GSH-PX活性升高(P < 0.01),10 mg/mL鹿血清组SOD活性升高(P < 0.01)。结论: 鹿血清可保护心肌细胞缺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及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