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雌激素缺乏小鼠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阐明雌激素缺乏与牙周炎关联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和益生菌干预组(卵巢摘除术后行益生菌灌服),每组5只。采用平均骨密度测量技术检测实验前后小鼠骨矿物质密度(BMD),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CD4+ TCR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摘除组小鼠BMD明显降低(P<0.05),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h17细胞占骨髓CD4+TCRβ+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卵巢摘除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小鼠BMD明显增加(P<0.05),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h17细胞占骨髓CD4+TCRβ+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小鼠股骨BMD、骨髓细胞和牙龈组织中IL-17 mRNA表达水平及Th17细胞占骨髓CD4+TCRβ+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干预能阻止雌激素缺乏导致的小鼠牙周组织中IL-17水平升高,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牙周炎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物汤对小鼠化疗所致贫血的恢复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不给药)、模型组(n=8,给予5-氟尿嘧啶)和四物汤组(n=8,给予5-氟尿嘧啶+四物汤)。于给药15 d后,眼静脉取血,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数量;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双染标记法对红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进行抗体结合并染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标记的红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皱缩;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细胞变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象限红细胞数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外周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各象限红细胞数量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象限红细胞数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脾脏血CD71/Ter11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UL象限红细胞数量降低(P<0.01),UR和LR象限红细胞数量升高(P<0.01)。结论:四物汤可以促进小鼠化疗贫血损伤的恢复,促进红细胞数量增加,改善细胞形态表现,提升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促进外周血和脾脏红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阐明中、西药联合对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n=10);另选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5mL·d-1生理盐水,西药组小鼠灌胃给予12.5mg·kg-1醋酸泼尼松(糖皮质激素),中药组小鼠灌胃给予25.0g·kg-1滋阴补肾方,低和高剂量联合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12.5和25.0g·kg-1滋阴补肾方和6.25 mg·kg-1醋酸泼尼松。连续给药21d后,计算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低及高剂量联合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低和高剂量联合组CD3+和CD4+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和低及高剂量联合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4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明显改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低剂量联合组比较,高剂量联合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补肾方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降低SLE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弥补单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后不能扶正机体内环境的不足,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功能的影响,阐明PN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NS组、中剂量PNS组和高剂量PNS组,低、中和高剂量PNS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200和400 mg·kg-1PNS,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并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γ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红细胞(RBC)、骨髓单个核细胞(BMCs)、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数量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RBC、BMCs、WBC、Plt数量和Hb水平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NF-γ、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PNS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RBC、BMCs、WBC、Plt数量和Hb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NF-γ、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NS呈剂量依赖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抑制INF-γ和TNF-α释放,提高造血相关因子水平,从而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NAM-1对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活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anti-CD3/CD28激活小鼠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静息和激活状态下CD4+T细胞和Tr1细胞DNAM-1分子表达变化;分离DNAM-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脾脏初始CD4+T细胞并体外诱导Tr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和CD69活化分子表达水平,CFSE标记后检测增殖能力,IL-2刺激前后检测KO小鼠Tr1细胞分泌IL-10和转录激活蛋白(p-STAT5)水平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静息状态下相比较,激活状态的CD4+T细胞和Tr1细胞表达DNAM-1分子均增高(P<0.05);敲除DNAM-1不影响小鼠脾脏Tr1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但KO小鼠Tr1细胞表达细胞激活分子CD25和CD69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诱导型Tr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Tr1细胞比较,KO小鼠Tr1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L-苏糖酸镁(MLT)是否可增强恩替卡韦(ETV)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尾静脉注射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建立HBV持续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成模后分为模型组、MLT组(1.2 g·kg-1 L-苏糖酸镁胶囊)、ETV组(75 μg·kg-1恩替卡韦片)、联合处理组(1.2 g·kg-1 L-苏糖酸镁胶囊+75 μg·kg-1恩替卡韦片),每组8只;另选取8只未经病毒感染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分离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检测小鼠血清及CD8+T细胞中Mg2+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中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CD95和CD3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CD8+T细胞中Mg2+含量及CD8+T细胞中表面活化性分子NKG2D和CD3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抑制性分子PD-1和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HBsAg、HBeAg水平及肝脏组织和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处理组小鼠各指标改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MLT组和联合处理组小鼠血清及CD8+T细胞中Mg2+含量及CD8+T细胞表面活化性分子NKG2D和CD3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抑制性分子PD-1和CD9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ETV组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T可增强ETV对HB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是MLT可引起CD8+T细胞内Mg2+含量增加,提高CD8+T细胞活性,进而更加有效地清除HBV。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神经菌毛蛋白1(NRP1)基因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发展过程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特异性敲除NRP1基因的转基因C57BL/6J小鼠并进行鼠尾鉴定,将160只小鼠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4周组、8周组、16周组和24周组,每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野生型(Con)组、野生型单纯照射(IR)组、NRP1基因特异性敲除(KO-Con)组和NRP1基因特异性敲除+照射(KO+IR)组,每亚组10只。KO-Con和KO+IR组小鼠腹腔注射他莫昔芬特异性敲除AT-Ⅱ细胞NRP1基因,IR组和KO+IR组小鼠采用20 Gy全胸照射建立RIPF小鼠模型。模型构建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RP1、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RP1、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Smad2、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RIPF小鼠模型构建成功,IR组小鼠肺部主要为放射性肺炎病理形态表现。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小鼠肺组织中NR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24周时达到最高(P<0.01)。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和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仍高于Con组(P<0.05或P<0.01)。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和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但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或P<0.01),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NRP1基因敲除可抑制RIPF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表达进而抑制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黄芪多糖(APS)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APS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小鼠模型。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治疗组小鼠OVA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0.1mL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15 000和30 000的APS,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雾化致敏液和腹腔注射。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总数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提取分选脾脏CD4+ T细胞,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打喷嚏、抓口鼻和气促等哮喘样症状,肺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增厚,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组小鼠抓口鼻、气促和烦躁等哮喘样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壁增厚等明显改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不同相对分子质量APS组间比较,低相对分子质量APS组小鼠哮喘症状和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最明显,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及Th2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最明显(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及Th1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APS通过调节Th1/Th2及Th17/Treg细胞平衡、降低IL-4和IL-17水平、增加IFN-γ和IL-10水平发挥抗哮喘作用,且低相对分子质量APS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小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自然杀伤细胞(NK)在外周免疫器官和肿瘤组织中数量的变化,阐明其对肿瘤发展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分为Lewis肺癌细胞系(LLC)注射组和正常对照组,LLC注射组小鼠采用LLC腋窝注射制备皮下肿瘤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生理盐水等量注射。采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特异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CD4+CD25+T细胞、Treg细胞及脾脏组织中NK细胞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LC注射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CD25+ 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Foxp3+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比例明显升高(P < 0.05),CD4+CD25+Foxp3+ Treg细胞数量也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LLC接种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4+CD25+ 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Foxp3+在CD4+CD25+T细胞中的表达比例明显高于脾脏和淋巴结(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LC注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 < 0.05)。结论:肺癌小鼠主要免疫脏器官组织中Treg细胞比例和数量升高,NK细胞比例降低,其可促进肿瘤发展,抑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ACNA1H基因敲除(knockout, KO)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25只3~4周龄C57BL/6背景的CACNA1H KO小鼠作为实验组,26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箱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社交、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后测量其脑质量与脑体积,用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将CACNA1H杂合子小鼠与Thy1-GFP-O小鼠杂交,构建CACNA1H-/--Thy1+(KO-GFP)及CACNA1H+/+-Thy1+(WT-GFP)小鼠,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成熟度。结果: 三箱实验中,社交测试阶段,KO小鼠在陌生鼠箱中的时间比空箱更长(F1,14=95.086,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05);新社交对象识别测试阶段,KO小鼠在新陌生鼠箱与陌生鼠箱中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18.062,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低于对照组(t=2.390,P<0.05)。旷场实验中,KO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503,P<0.05),自梳理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t=-2.299,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KO小鼠脑质量/体质量和脑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t=-0.660,P>0.05),但其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t=2.323,P<0.05),且KO-GFP小鼠海马齿状回区树突棘密度较对照组增加(t=-2.374,P<0.05),而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结论: CACNA1H KO小鼠具有孤独症样行为,可能与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树突棘密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ncRNA-MIAT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将过表达(LV-MIAT)与下调lncRNA-MIAT表达(LVshMIAT)的慢病毒颗粒及空载体(LV-Vector)转染入THP-1细胞中,将THP-1细胞诱导活化为巨噬细胞,并采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活化后的巨噬细胞与骨肉瘤(OS) MG63细胞共培养,将上述共培养体系分为MG63+LV-Vector组(阳性对照组)、 MG63+LV-shMIAT组、 MG63+LVMIAT组和IL-4+LV-Vector组。检测各组THP-1细胞中lncRNA-MIAT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各组THP-1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4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检测各组HUVEC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Notch1和δ样蛋白4 (DLL4)表达水平。取各培养体系中的巨噬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血管细胞(HUVEC)共培养,EDU染色法检测各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供者CCR5在经过强化预处理的骨髓移植动物模型受者体内的作用,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过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接受异基因C57BL/6小鼠骨髓移植。根据回输的细胞不同分为4组:1)B6 CCR5 KO组,受者接受C57BL/6 CCR5-/-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2)B6 WT组,受者接受野生型C57BL/6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3)B6 CCR5 KO BMC组,受者只接受C57BL/6 CCR5-/-小鼠骨髓细胞;4)B6 WT BMC组,受者只接受野生型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结果与B6 WT组比较,B6 CCR5 KO组小鼠以更快的速度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其受者体内的CD8+T细胞大量增生;T细胞恢复后产生更多的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有丝分裂原刀豆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促进T细胞增生。组织学检测提示移植剔除CCR5基因受者细胞的小鼠肾脏出现病理损伤,肝脏存在更为严重的病理变化。结论剔除CCR5基因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使GVHD发病率增加,供者CD8+T细胞在受者体内增生加重肝肾损害。提示CCR5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阐明慢性荨麻疹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和健康对照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并发症将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4个不同亚组,分别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组11例(类风湿3例、红斑狼疮2例、甲状腺疾病4例、白癜风2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13例、乙肝和丙肝感染组10例、肿瘤组6例和无并发症组2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标志CD3+、CD4+和CD8+的表达情况,检测不同并发症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荨麻疹组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CD8+比例升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CD3+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与病程≤ 12个月慢性荨麻疹患者比较,病程>12个月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CD8+比例升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CD3+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与无并发症组患者比较,有并发症慢性荨麻疹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3+比例亦降低(P<0.05),CD8+比例升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尤其CD4+细胞的比例降低可能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